联动课堂 赏识导学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lu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联动教育是将学校、社会、家庭细化成有效的教育单元,建立联动教育管理路线图,使之对学生的教育在不同的角度、环境下形成一股合力,并在学校教育的统领下达到教育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联动课堂是将班级学生优化成更小的小组,形成团队组合,在教师的导学引领下通过对合作探究、竞争创新、评价赏析等途径开发大脑、培养能力,从而更好地贯通科学文化知识。导学是引领与指导,在联动课堂上有效指导学生合作探究、竞争创新,评价赏析,对师生互动过程中产生的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重点提醒和点拨;点明学生思维的航标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领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思考、自己表述、自己动手、自己得出结论。引领合作,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合作学习,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收获集体的成就,合作双赢。竞争,在与对手的竞争过程中,找出自己的差距,弥补自己的不足。在竞争对手的激励下,不断进取,创新,发展。竞争创新。赏识,在尊重、爱护、欣赏的前提下关注、认识、理解、激励和赞美,能起到了一种评判和引领作用,在赏识他人时接受积极的、进步因素,转化成积极因素。在得到别人赏识中肯定了自己,坚定了正确的方向。赏识启动学生学习内驱。
  关键词:联动;合作;竞争;赏析;引领;导学
  【中图分类号】G630
  正文:
  一、构建团队,形成小组学习评价机制
  团队既是相近个体的集合。对学生是小组、班级;对教师是备课组、年级组等。"联动"指学生个体之间、小组之间;教师个体之间,备课组之间;家庭、社区等与学校间的一种互动关系。
  "团队联动教育"主要内涵就是把教师、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团队,团队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学校以团队为单位开展教育教学活动,通过评价与激励、触动与制约、引领与赏识等方式形成的一种教育教学模式。
  联动课堂,意义在于通过联动与制约充分发挥师生团队精神,通过合作竞争,探究评价,激发自尊、自强积极向上的力量,营造平等、融洽、愉快的学习氛围;培养争先创优的竞争意识,促进创造思维等各种能力的拓展。
  二、构建"课堂联动"导学赏识路线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之间的关系,在教师的"导"与学生的"演"中促进学生主动地 、富有个性地学习。在实践中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评价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课堂联动,赏识导学"路线图,是通过规范课堂教育版块流程,开辟课堂管理有效完成团队合作探究、竞争创新、评价赏析、师生互动引领导学的一种过程与方法,通过这种模式让教与学有法可循,更好地完成新形势下人才的培养。
  展示是给学生搭建一个自我表演的舞台,课前由学生主持调控,以团队或个人为单位进行前段知识普查,通过简答、抢答、发挥、联想等形式展示前课学习成果,并通过评价积分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为进入课堂新一轮学习做心理调试和知识准备。其优点是营造学生主动学习和联想的空间,学生准备展示的过程中有效地检验和提高自我,准备的过程即是系统复习的过程,在课前展示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检验了他人,使各团队在思考,回答问题的同时即得到了复习又弥补了不足,在为团队争得荣誉的同时,激起成功的喜悦。为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做好了心理准备。
  教师点拨是将学生引进知识的殿堂,创设情境,有效地提出学习目标,并设计完成目标所要解决的课题框架问题,分解出基本问题和单元问题,让学生目的明确。
  合作探究给学生营造平等融洽愉快的学习氛围,提升学习兴趣和主动力,团队在合作探究中积极思考、互帮互学、互补互启,通过团队的力量,突破教师设计的各种问题障碍,收获知识,享受成功。
  评价整合是师生通过听取各团队对各个问题探究结果的汇报,团队间质疑答辩评价过程,在肯定完美的结论的同时将问题转化为知识储备,让学生充满自豪感和成就感。
  实践拓展是通过练习测试查找不足,引发奇想促进创新,通过联想解决实际问题,再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习的最高目的。
  三、导学赏识
  1、鼓励合作
  合作是指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时刻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研究,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收获集体的成就。
  合作学习如同与教师的集体备课和教研,在目的和目标的引领下,设计学习的框架,安排学习的时间,分配任务,开展学习活动,提交成果,答辩整和,达到目的,共享成功。
  2、倡导竞争
  竞争,是指为了自己或团队方面的利益而与他人或团队争胜的一种过程,在与对手的竞争过程中,更容易找出自己的差距,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使自己进步和发展。
  如果没有竞争,合作就会缺乏生机与活力,就会变成一潭死水,由于竞争对手的激励,团队中的每个人才会不断进取,创新,向前。
  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最终实现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3、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是导学的灵魂。导学引领要关注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个体的差异,教师适时把握画龙点睛,对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做好提醒与点拨;对学生能学会的做好调动与引领,尽量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思考、自己表述、自己动手、通过对比评价去伪存真得出结论。
  引领要有目标、导学要有方法。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让所有的教学活动为目标服务;广泛开发挖掘有效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白板、电子信息技术,导学到组到人,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反馈,注重落实,提高实效。
  导学引领过程中要有情感、有激情,关注与学生情感交流。
  4、赏析激励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这样一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与鼓励"。赏识就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引领,一种榜样。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得到赏识和肯定,就会有成功的喜悦,和获取更大成功的动力,点滴闪光的积累能汇聚巨大的正能量,成为学生勤奋学习和努力创新的驱动力。
  赏识在教育者的周围,要时刻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如学生合作学习中的課堂赏识、检查作业中的作业赏识、学校课外活动中的活动赏识、阶段考试中的成绩赏识、家庭社会生活中的品德赏识等将成为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的催化剂。
  学生在鼓励中成长,学会了自信;在赞美中成长,学会了欣赏;在肯定中成长,学会了自重;在认同中成长,目标更加明确。
其他文献
日本《科学朝日》杂志1968年9月临时增刊号刊登了题为《利用雄性不孕》的文章,介绍了通过雄性不孕利用杂种优势的原理、方法及实例。其中实例部分,与我们过去报导过的有些内
一、我省棉花品种分布概况与生产力的表现我省现有棉花推广品种,主要有岱字15号、斯字517、徐州209、611波、克克351、渦及1号、斯3173等7个品种,约占全省棉田面积的80%左右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摘要:托尔斯泰说过:"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小学教学中,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需要老师调动的。作为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让自己的每一节课的教学都充满活力。如何让自己的语文课堂活起来呢?一、更新教学理念,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爱"上老师。二、改变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方法。三、善于运用语言鼓励学生,因材施教。四
摘要:我国新课改已经实施多年,但是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中学阶段的政治课堂上依然存在老师累、学生负担重、学习效率低下等一系列的问题。依据新课标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中学阶段政治课堂教学效率,是当前每一所中学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从教师创设情境;因材施教教学手段,完美彰显个人魅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同时结合优秀文化传统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提高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  关键词:中学阶段;政治教学
【摘要】历史教学中教会学生做笔记,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学生通过做笔记可以清晰地把握所学的历史知识。  【中图分类号】G633.51  要求:一般来说课堂笔记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学生自己看书初步了解所學历史知识阶段,可以对教材中出现的时间、地点、人名、著作等相关内容进行勾画;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习阶段,可以对勾画的内容进行修改,并加一些批注,如:原因、性质、影响等词语。如果教材中没有涉及到教师补充的内容,
【中图分类号】G633.3  不关心广阔的社会生活,学生很难学好语文,教师很难教好语文,这是我在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真实感受,也是对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脱离社会生活现状的一点反思。由于片面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别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模式化、教条化、功利化倾向还很严重,许多教师眼睛只盯分数,一门心思抠"知识点",让学生整天挣扎题海之中,不愿花精力引導学生将语文学习与观察社会、思考生活、感悟人生结
前言大豆重槎和迎槎引起减产的事实,早已为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所证明。关于大豆必须轮换种植的许多农谚,在东北各地流传也甚为普遍,如“大豆重槎断半拉,迎槎易火笼”,“油见
摘要:数学是一门有难度的学科,绝大多数的学习都离不开同学和教师的帮助和配合,数学亦是如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本文主要阐述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体系的不足,进而分析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最终揭示出小学数学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意义。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在社会的前进和发展中,任何项目的实施和展开都离不开人员之间的合作与配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人文素养提高的过程。英语课程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教育部,2001)。可见,与以往教学大纲显著不同,新课程标准在确认英语作为工具性学科的同时,还强调了英语学习的人文性。因此,英语课堂的文化应体现在由原来的"一元"性文化(工具性学习)向"二元"性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