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自己的价值观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rgin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老师去年通过教师招考成为某市一所知名小学的语文教师,当时着实高兴了好一阵子。想想能在那么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容易吗?!可是,还不到一年,她就开始感受到教师职业的劳累,感觉到压力山大。再想想其他几位同学,有的考上公务员,有的在不错的事业单位上班,似乎都比自己过得好。于是她开始后悔,后悔当初自己的选择。前段时间她甚至跟父母吵着要辞职,最后在父母、朋友的耐心劝导下又“回心转意”,觉得教师这一职业也是很不错的。不过,这种“纠结”与“较劲”还是会时不时地困扰着她。在这一过程中,林老师开始思考这样的问题: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究竟想要过怎样的生活?……
  一、什么是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基于自身或社会文化的思维经验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和抉择等,即人们对事物认知、主观思考的一种思维取向或固定模式。价值观体现了某人、事、物对主体的主观价值或作用。价值观具有三种属性:(1)稳定性和持久性,即在特定时间、地点、文化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总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比如,对某种人或事物或者事件的好坏和重要性总有一个看法和评价,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看法不会改变。(2)历史性与选择性,即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生活环境中形成的价值观是不同的。一个人的价值观从出生开始,就带着家庭和社会的烙印,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及其所处的经济地位,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当然,大众传媒、老师、朋友和公众名人的观点与行为,对一个人的价值观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3)主观性,这是价值观的本质属性,我们用以区分好与坏的标准,在根本上是根据个人内心的尺度进行衡量和评价的,这些标准统合起来就称为价值观。价值观的最高抽象就是人生价值观,指主体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具体来说,就是选择什么样的人生目标,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如何处理生命历程中个人与社会、现实与理想、付出与收获、身与心、生与死等一系列问题。换言之,也就是回答“为什么”的问题。价值观的具体层面也包括职业价值观,它是最贴近我们生活的层面,指人生价值观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表现,也就是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他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它是一种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自觉性和坚定性的职业选择的态度和行为,对一个人职业目标和择业动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价值观的作用
  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定向和调节的作用,直接影响和决定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和追求方向的性质。价值观对动机有导向的作用,人们行为的动机受价值观的支配和制约,而只有那些经过价值判断被认为是可取的事物,才能转换为行为的动机,并以此引导和激发人们的行为。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及行为结果的评价和看法,从某个方面反映了人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众所周知,某些精神心理疾病是由于病人扭曲了认知系统,因此,一个科学而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组建起来的体系才是人们心理健康和高效工作的保障,也才能成为我们行为的正确导向。具体就职业选择而言,如果价值观和工作相吻合,那么在工作中就会付出源于内心的投入和主动;如果不相吻合,就会感到疲惫和无奈。所以,只有了解自己的价值观,才能明确什么是自己确实应该坚持的,才能做出符合自己意愿的决定。也只有这样,个体才会体验到工作的幸福感。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澄清自己的价值观,是迈向一个更丰富、充实、有生产力的首要条件。”在现代社会中,在我们的人生中,我们面临着两种极端:一是多种价值观的冲突,这是一种摇摆不定的发展生态;另外一种则是价值的权威灌输和兜售强加。对于这些情况,Louise Raths、Merrill Harmin和 Sidmey B. Simon等学者曾做过精彩而具体的论述,后来人们称他们为价值澄清学派或进步主义学派。他们认为当代社会根本不存在一套公认的道德原则或价值观,人们生活在价值观日益多元化且相互冲突的世界,在每一个转折关头或处理每件事务时,都面临选择。选择时人们都依据自己的价值观,但人们常常不清楚自己所持的价值观到底是什么就已做出了选择,从而出现了冷漠、心灰意冷、犹豫不决、自相矛盾、漂浮不定、盲从、盲目反抗和逢场作戏等。而传统的说教、榜样、说服、限制性鼓励、宗教等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他们认为,把那些预定东西兜售、强加给别人,不仅不能产生思想,而且会扼杀德性的发展。因此,要创造条件,利用一切有效途径和方法帮助人们澄清他们选择时所依据的内心价值观,并把其公之于众,这对他们进行正确选择并付诸行动是有意义的。
  三、如何澄清自己的价值观
  关于价值观的澄清,学者们曾总结出一整套原则和方法,强调我们的主要任务不是认同和接受“正确”的价值观,而是在于澄清自身的价值观。“调整自身去适应变化着的世界,能够在影响世界变化的方式中扮演一个理智的角色。”这主要包括四个基本要素:关注生活,即注意到那些自认为有价值的生活中的事物,如情感、态度、目的等;接受现实,原原本本地接受自己的一切,包括观点、兴趣、情感等价值观,表达出来;激发思考,在接受后进一步考虑多种可能的选择,意识行为的后果,即注意到存在的多维和多维的存在;提升自身的潜能,即通过价值澄清,可以使人思考个人的价值问题,整合个体的行动。
  这一套价值澄清原则和方法包括五个阶段:(1)自由选择。只有在自由的选择中,才能根据自己的价值观行事,被迫的选择是无法使这种价值整合到他的价值体系中的。对各种选择都作出理论的因果分析,反复衡量利弊,在此过程中,个人在意志、情感以及社会责任等方面都受到考验。(2)珍视。尊重自己的选择,并为自己能有这种理性选择感到自豪,看作是自己内在能力的表现和自己生活的一部分。(3)确认。即以充分的理由再次肯定这种选择,并乐意公开与别人分享而不会因这种选择而感到羞愧。(4)行动。即鼓励自己或找到支持把信奉的价值观付诸行动,指导行动,使行动反映出所选择的价值取向。(5)反复地行动。使之前的行为成为某种生活方式或行为模式。   那么,应该怎样具体实施这些方法呢?其实,价值澄清过程中,最困难的一步就是认识自己的价值观。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小方法来初步认清自己的价值观。
  其一,“希望……”法。以工作价值观为例。第一步,准备一张白纸,在白纸的左上角写上“我希望做”,在右下角写上“的工作”。然后给自己一段时间准备,深呼吸,清空思维。接着,在三分钟时间内尽可能快地写下尽可能多的短语、形容词等。三分钟结束后,把纸翻一个面,休息一会儿,想象你已经得到了你想要的工作,然后再用三分钟时间写下这个工作给你的感受,可以是形容词、短语或句子。注意,你可能会越写越感觉写不下去,这可能是一种阻抗,你要坚持写下去直到时间结束。另外,不要理会出现在你脑海中的想法有多幼稚多不可思议,只要它“浮现”,就写下来。第二步,重新看看你写下的东西,把里面一些形容性的、事物属性的或者重复性的词语或短语划出来。这样,你或许可以得到一份关于你的价值观的粗略“清单”。你会看到你在工作中寻找的是什么,你判断好坏的标准是什么。另外,你可以找来一个或几个好朋友给他们看未标注前的清单,请他们画出他们认为这个清单中重要的形容词、属性等,再与自己的清单对照。第三步,和友人分析分享。把你的想法和清单拿出来和信任的人分享,一起共同分析这些价值选择的利与弊、结果和可能的过程等。
  其二,“回溯”法。全面回顾自己过去的时间规划,把它们罗列出来,加以分类,你会看到自己的时间都用在了哪些方面。然后,再回忆当时你这样安排时间的原因和想法,而这些可能就是你的动机和价值观在起作用;回顾一些你自认为印象深刻的经历,再反省为何自己的印象会如此深刻,评价这些经历对你的意义,而这些对你的意义就是价值观的具体化。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测量工具来测验自己的价值观,比如M. 莫里斯的生活方式问卷、M. 罗基奇的价值调查表等。同时,可通过参与一些价值澄清团体训练活动如价值拍卖、价值抉择等来认识自己的价值观。
  总之,价值观澄清是对自身需要的一种梳理,是决策的依据。它决定了对于一个人,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什么是需要的,什么是不需要的;什么是有意义的,什么是无聊的。那么,澄清了自己的价值观后,你则需要诚实地面对自己,坚持“最重要的”和“最需要的”,然后一路前行,决不动摇,努力发展自己。只有这样,人生才会安宁而不浮躁,也方能享有工作、生活的快乐和幸福。
其他文献
《谈礼貌》(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0课)是一篇简单的说理性文章。薛法根老师执教这一课,既关注文本内容的教学,更侧重于引导学生领悟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既懂得了要讲礼貌,也学会了如何与人谈礼貌,还初步学习了如何与人说理。  【教学片段1】  师:作者写《谈礼貌》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生:我觉得是希望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会有礼貌。  生:我觉得是希望每个人都有礼貌,让礼貌
期刊
郭元祥,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华中分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副理事长,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获得者。2007年发起“海峡两岸能力生根计划”,在中国大陆率先倡导“深度教学”理念,并在江苏、湖北、湖南、广东、河南等五省开展深度教学实验研究。  知识与能力的关系问题,是课程教学的经典问题。
期刊
福建省泉州市西隅中心小学创办于1906年,迄今已有110年的历史。目前,学校正全力构筑“文化知识”和“特色教育”双轨并行的教育机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建成高质量、有特色、可持续发展的一流地方名校而努力。  一、营造“融合共生”的学校人际文化  1. 注重教师观念引领。教师文化的核心是教师的价值观,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师业精良、师风正派、师行规范的优秀教师队伍。我校
期刊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到明清时期的民间书院、私塾,师生关系主要是在自愿的基础上确定的。学生及其监护人为择良师而教可以千里负笈,甚至程门立雪;当求知欲得不到满足时,可以转益多师或改投他门。教师同样拥有确认或取消师生关系的权力。在这种动态互选的关系中,学生往往把教师视为道德学问的楷模,教师则将学生看作学术上的同道和继承人。确定师生关系的前提是遵守师门规矩。师生主动选择的资格体现了双方的主体间关系,教师可
期刊
在传统教育观念中,“师道”总是与“尊严”联系在一起的。教师是权威的化身,“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都告诉学生“师命难违”。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变化,人类进入“互联网+”的时代,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很多,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对很多问题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社会的进步,教育对象的改变,使得师生关系也在发生悄然变化,“师道尊严”逐渐被“亦师亦
期刊
“认识时间”这一单元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面及整时的基础上,来学习几时几分与几时半这些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初步学会合理推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时间。本单元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可以为学生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  本单元知识虽在生活中常见,但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呈现在学生眼前的大多是电子屏幕上的时间而非钟面上的时间,给学生认识钟面上的几时几分带来一定的障碍。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多采
期刊
相遇是一种缘分,在偶然中存在着必然。  与晓东的相遇,大概是2011年8月,他在腾讯微博给我转来了凤凰卫视闾丘露薇的一个消息,她正在主持中文台的《走读大中华》栏目,准备做一期关于新教育的节目。我记住了这个年轻人的名字——郝晓东。  后来,从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的年度叙事中,读到他的故事。知道他2009年邂逅新教育,接触“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开始了自己的新教育历程。知道他从一名中学教师成长为大学
期刊
“图形与几何”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为核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中针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体现了从生活到数学、从直观到抽象、从局部到整体的特点,且三维、二维、一维图形交替出现,目标要求逐渐提高。在认识同一个或同一类图形时,要求都有明显的层次性:从“直观辨认”到“初步认识”,再从“认识”到“探索并证明”。那么,我们该如何有效实现不同学段教学的有效衔接?本文以“认识平
期刊
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是学生对小学阶段知识进行全面系统地梳理、巩固、运用、提升的过程。但传统的复习课堂气氛沉闷,学生麻木训练,十分机械,效果不理想。能否改变一下复习课的教学方法,让复习课变得有效而有趣,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笔者以“简便运算的整理与复习”一课为例,以前测为学习素材,查缺补漏,以学定教,对如何让复习课更为有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关注前测,把握起点  复习课针对性要强,教材知识体
期刊
在开展“基于写作本位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阅读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中,笔者充分把握儿童诗独特的艺术特征,从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出发,构建“以文为本读写结合”诗歌教学模式,即“确立目标 尝试自读——感情朗读 体验想象——深入探究 体会诗蕴——诵读品析 大胆创编”,改变了传统内容分析式的儿童诗教学,真正做到指向文本形式的“读与写”的有效结合。  一、以文为本 读写结合  (一)明确教学目标,尝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