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形成的理论探讨

来源 :China’s foreign Trade·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0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劳动价值论与需求价值论各有科学的理论基础,但也有不够完善的地方。需求价值应该量化为“需求度”,劳动价值应该体现为“有效率的劳动力价值”。二者的融合形成以劳动价值为主体的综合价值理论、价值公式。既符合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原理,也吸收了需求价值理论的科学成分。既能够说明商品的价值、也能说明“第三产业”的价值。是价值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关键词】 需求度 劳动力价值 劳动效率以劳动价值为主体的综合价值理论
  商品价值理论是经济学中的关键理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西方经济学的需求(效用)价值论,形成了两大经济学理论体系。在过去150多年的时间里,它们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需求价值论与资本主义社会相适应,劳动价值论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目前,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的改革说明,二者都有真理的成分、也有不够完善的地方。需要对二者进行提炼与融合,形成更加科学的价值理论。
  1. 西方经济学的需求价值理论
  需求与供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几乎所有教科书都是从商品的需求与供给开始的:首先从商品的需求出发,描述出需求曲线,又从商品的供给出发,描述与之相反的供给曲线,二者的交点代表了供需的平衡,从而决定了商品的价格。可是如果有学生要问:我花40元买了教科书,在这40元里,有多少是供求平衡决定的呢?这个问题老师就难以回答,因为"平衡"并不是数量的概念。如果说40元价格全部由供求平衡决定,那么教科书编写者的辛勤劳动体现在哪里呢?显然,价格并不是全部由供求平衡决定的。
  需求影响价格,它对价格的贡献是多少?应该明确。西方经济学没有对需求进行量化,而是对商品的“效用”进行量化。效用属于使用价值的范畴,难以说明交换价值。而需求是交换价值的范畴,价值、价格、货币、劳动都有数量的概念,所以需求也应该有数量的概念。需求是没有实体的东西,它的数量应该以“度”而不能以平衡表示。温度是热的量度,是“热”的数量,只能用“度”、而不能用“热的平衡”去量度。需求也如此,它总是一定的需求度而不是供求的平衡。所谓“供求平衡”只是代表了供求双方都能接受的需求度。具体到上面学生的问题,在40元的教科书里,除去假如20元的成本(包括劳动力成本)之外,还应该有2个需求度在发挥作用。如果没有需求度,商品的价格怎么能够超过它的成本价值呢?
  2. “需求度”的概念
  需求度是需求的强烈程度。需求度越高、价格也就越高,反之则价格下降。教科书作为商品为什么会有需求度呢?是因为在教科书里有教师的劳动。
  教师把他所学到的、从国内外资料中检索到的、以及他的研究发现的知识编写在教科书里,使教科书有了传播知识、教书育人的“效用”,才使学生、以及一切需要得到知识的人对它有了“需求”。这时候我们应该量化效用呢、还是量化需求?
  量化效用,效用不是交换价值的概念。级数效用、序数效用、边际效用等都是效用单位而非价值单位,按其含义只与效用有关而与市场需求无关。例如苹果的效用只与它的味道、营养等使用价值有关,而与供求量无关;教科书的效用也仅仅与其中包含的知识有关。这种效用是价格的基础而不是价格本身。它要转化为价格还必须转化为人的需求,而需求是交换价值的范畴,应该包含在价格之中。所谓“边际效用”仅仅说明增加“最后一个”商品所得到的效用,按照效用递减规则,最后的边际量只能是1。要以它计算价格还必须以所谓“等边际准则”——1美元的边际效用来说明价格,即边际量×价格=1美元×价格=价格,不过是说明了“价格就是价格”,是一个同义反复,也并没有说明价格的本质。
  效用和价格属于不同的范畴,它们是不能互相论证的。需求与供给才是价格形成的机制,其中也涵盖了商品的效用。恰如马克思所说明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而非交换价值本身。这个论点是马克思在论证劳动价值的时候提出的,现在,在说明效用与价格的关系时也同样适用。在效用和价格之间还必须有“需求”做媒介。没有这个媒介,无论多么高明的方法都不能直接以效用说明价格。西方经济学恰恰是尽力量化效用,并以供求平衡说明价格,并没有说明价值与价格的真谛。此外,西方经济学也有意或者无意地避开劳动对价值的作用,使自己陷入了“需求一元论”的价值模式。
  量化需求,则是一个既合题、又确切的方法,因为需求是直接地、也是动态地影响着商品的价值和价格。需求的量化是需求度D,它取决于商品需求量与商品总量之比:
  D=社会商品需求量/社会商品总量。
  二者的比例客观地反映了人们对商品需求的强烈程度。需求虽然是人的心理活动,但也有客观的标准:求/供比例。例如空气的“效用”非常大,人离开它5分钟就会死亡,但是它的供给数量却是无穷大,求/供比例是0,没有需求度、也就没有价值;而金子的效用不大,但是它的供给数量很小,求/供比例很大,价值也就很高。
  具体到一般商品的数量,求/供比例虽然是客观地存在着,实际上却难以获得,因为它是动态变化的。所以,需求的量化还应该找到一个更加具体的客观标准。就像温度可以用水银的热胀冷缩作为客观标准一样。实际上,需求体现在商品的市场价格与成本价格之间的差距上,它可以体现为:
  商品的实际需求度D'=商品的市场价格/商品的成本价格。
  这个比例是不难获得的,是每一个厂家、商家都非常关注的问题。这样,需求的量化,就把一个看起来非常困难的问题变成一个明确而又现实的概念。具体到上述教科书的价值,如果教科书的价格是40元,成本是20元,那么它的需求度D=40/20=2。2个需求度,既是教科书的"效用性"的反映,也是对它的价值的贡献。这比"边际效用"就更加合理了。与此同时也就说明,单独"需求度"一个因素是不能说明商品价值的。
  3. 需求与劳动的统一:劳动创造需求
  需求是商品的物质属性——有用性、效用性所引起的,看起来只与商品的物质因素有关。不管是西方经济学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都把需求与劳动的作用分割开来,各自表达它们的价值。但是,通过上面教科书的例子我们看到:对教科书的需求是通过教师的劳动创造的:劳动创造需求。   这个观念非常重要。以往研究需求,是从商品的稀缺性出发,重点研究商品的稀缺因素、信息因素、时空因素、心理因素、商品之间的替代、竞争因素等等对需求的影响,而很少研究劳动对需求的作用。不错,前面这些因素都对需求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劳动对需求的作用也是不可忽略的。
  在现代社会中,现代需求与原始需求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原始社会,需求主要是物品的稀缺性决定的。但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劳动创造需求的作用已经越来越明显。劳动所生产的巨大的商品数量在不断地满足并增加着人们的需求,高质量的劳动产品也在吊起不断富裕起来的人们需求的胃口。很多前所未有、闻所未闻的产品:收音机、电视机、电脑、手机等等,大大地提高了人们对商品的需求,使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财富大量增加。所以在现代社会,需求大量的是劳动创造的,苹果开始是野生的,现在也是通过劳动而生产。当然,这样说并不否定稀缺性对需求的作用。自然资源总是有限的,稀缺性仍然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且高质量的劳动产品本身也是稀缺的。我所说明的是,劳动与需求的作用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统一起来的。教师的劳动就创造了对教科书的需求,二者的相乘DL体现了这种关系。
  4. 劳动与效率的统一
  劳动又总是和一定的效率结合在一起的。劳动以使用工具为标志:经过打磨的石头,加工的棍棒等等,是原始劳动的证据。使用工具使劳动具有了效率,所以,劳动也是以一定效率为前提的。使用工具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从此人类逐渐脱离了动物的行列。劳动效率的不断提高,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脱离效率的劳动不可能存在。加工产品、清洁卫生、各种服务等等,都有一定的效率。效率使劳动创造出高于自己必要生活消费的价值,一般的劳动都是如此。无效劳动没有经济学的意义。
  有没有脱离效率的“纯”劳动、例如马克思所说的抽象劳动呢?马克思从不同形式的劳动中得出了“抽象劳动”的概念,并以劳动时间计算劳动的量,是对劳动价值的科学定义。但这个定义并不否认劳动的效率,因为抽象劳动也有抽象劳动的效率--即同行业平均的劳动效率。并且以资本的有机构成作为效率的指标,包括技术构成与价值构成,是劳动价值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用K表示劳动效率,则K=资本投入C/劳动力投入L。
  没有效率的抽象劳动是脱离实际的,抽象劳动是从具体上升到一般,在实践中还要从一般下降到具体。具体劳动即是具体劳动时间,它的价值即是在这个时间内的劳动报酬;具体效率即是他在这个时间内推动的劳动资料。劳动力与效率的乘积——LK,是实际体现的“有效率的”劳动力价值。具体到上述教科书的劳动效率,如果教师的劳动力价值是10元,那么他还需要另外10元的纸张、印刷、出版等劳动条件才能体现出劳动力价值。效率的数量即是C/L=20/10=2,“有效率的劳动力价值”LK=20元。
  5. 价值公式及其实际含义:以劳动价值为主体的综合价值理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到价值元素D,L,K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依赖、互相增值的关系。这样就会形成一个综合的价值观念与量化的价值公式:V=DLK
  这就是需求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的融合与统一。具体到教科书的价值是:V=2×10元×2=40元,也与实际价值相符合。如果考虑到商品生产只是社会生产的一部分,我们把商品价值的元素记为V',D',L',K'。商品的需求度也是随着商品数量的增加而递减的,它最终可以使需求度趋向于1。那么,这个价值公式可以表达为:V'=D'L'K' (D'→1)
  如果生产的热狗数量是10万个,那么每一个热狗的劳动力价值是0.9美元,按照价值公式计算的价格是:
  V'=D'L'K'=1.351×0.9×2.056=2.49989美元(2.5美元)
  这样综合价值公式就符合生产与市场的实际情况。在这里,我们没有看到供求的平衡,而只是看到了一个具体的需求度1.351;劳动力价值也不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9万美元或者0.9美元;效率的作用是2.056,既包括了工人的技术、也包括了设备的投入等等。一切理论的东西都包括在这个价值公式之中了。L'K'=90000×2.056=185040美元,与营业成本C是相等的。D'L'K'的协同作用,产生了65000美元的利润或者剩余价值。
  显然,这并不是说,商品价值是由资本创造的。资本C或者生产成本只是数量形式,而劳动力及其效率是实际的作用机制,必然要创造出大于成本的价值。L'K'是怎样创造剩余价值的呢?是增加产品的数量与质量,从而满足并扩大人们对产品的需求,增加需求度,使产值高于成本。具体到上述的例子,主要是9万美元的劳动力价值与2.056的劳动效率创造了25万美元的价值。是以劳动价值为主体的综合价值理论。在这里,价值与价格相等、剩余价值与利润相等,不再需要转型。虽然价格是动态变化的,但是,D'L'K'却是一个“不变的价值尺度”。这个价值观重新确定了劳动价值的主体地位,为剩余价值的科学分配提供了理论依据。
  6. 第三产业的价值
  以上我们简要地说明了物质商品的价值。但是,人类社会除去物质商品的生产之外,还存在着非物质商品的生产。这些生产也在创造着价值,而且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会有更多的劳动力进行非物质生产:第三产业的生产。这些生产是否也符合上述的价值理论呢?
  单独由劳动力进行的生产,如清洁、运输、服务、会计、导游、设计、写作、歌唱、运动、医疗、教育等劳动力,它们不是生产商品而是生产“服务”。这种劳动力价值也与需求有关。但这时的需求度不再是D'而直接就是D了,即是D=劳动力的需求量/劳动力总量。如果以劳动力价格/劳动力生活成本=劳动力的需求度,显然不够恰当,因为生活成本不可能有统一的标准。劳动力的价值表现为劳动的工资。劳动力的需求度高,则工资提高,反之下降。需求度使劳动的工资超过他的生活成本,是DL而不单单是L。劳动力是宝贵的社会资源,总有一定的需求度。待业的劳动力是在寻找着恰当的需求度,为所有劳动者创造恰当的需求是社会的责任。这是单单从需求的角度说明劳动力的价值。
  但是,劳动力本身就是价值的源泉,它与效率的结合体现为劳动力的价值。这时的效率不再是资本的有机构成而主要是劳动力的技术构成,因为这些劳动一般没有或者只有较少的资本投入,效率也不与资本投入成比例、而是与劳动者的技术成比例。效率指标不再是K而是技术指标f。技术越高价值越高,复杂劳动可以是简单劳动的倍数,例如歌唱家、运动员、工程师、科学家等的劳动就是这样,既有很高的需求度,也有高超的劳动技术。这时的价值公式表现为:V=DLf
  V为“第三产业”的价值,D为对这种劳动力的需求度,Lf是复杂劳动力的价值。它们的乘积共同决定“第三产业”的价值。以教师的劳动为例:假如教师的劳动力价值是2000元/月(包括生活成本与培训成本等),社会对教师的需求度为1.5,教师的技术指标为1.2——3.0,那么教师的基本工资就可以从3600元/月——9000元/月。如果每一技术级的级差为0.3——900元,则形成6级级差的工资梯度。当然,这个例子只是一个简单的设想,实际情况可能要复杂的多。但不管情况多么复杂,都可以按照这个价值公式加以处理,例如边远、贫困地区的教师需求度要高一些,工资也应该适当提高;不同行业的需求度指标也可以调节不同行业的人员比例,如此等等。其它情况可以此类推。不管是劳动价值论还是需求价值论,都不能说明第三产业的价值。只有以劳动价值为主体的综合价值理论,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参考文献:
  [1] 保罗·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9-9月16版65.
  [2] 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版23卷48页.
  [3] 王孟山.《劳动价值论的发展与完善——普适价值》[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10):109-115.
  [4] 保罗,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 [M].北京: 华夏出版社,1999年9月16版99页.
  [5] 王孟山.《剩余价值的科学分配-现代公有制社会》[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11):93-99.
  作者简介:王孟山(1941-),男,河北保定市安新县人,河北省胸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从事公有制理论的科学化、现代化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 文章通过对哈尔滨商业大学商务英语的教学现状、课程设置及师资情况的分析,提出了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学校商务英语的教学模式,提高商务英语教学质量,建立更加完善的课程建设体系及具体措施,以培养适应新世纪经济挑战的复合型高级商务人才。  【关键词】 哈尔滨商业大学 应用性 模式研究 商务英语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加入WTO以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
期刊
【摘要】 群众文化事业作为国家公益性社会文化事业,在社会文化发展中具有龙头、导向和示范作用,对于规范社会文化市场的方向、促进三个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发展群众文化活动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群众文化 队伍建设 广泛参与  当前,我们国家正处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各项事业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新机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的
期刊
【摘要】 本文从新公共管理理论角度出发对如何激发高校教师的创造性进行了如下探讨,营造能使高校教师自主创新的制度环境;建立有利于教师参与高校管理事务的运行机制;设计合理的薪酬体系与绩效激励机制;强化人才流动与人员退出机制,希望对我国的高校体制改革添砖加瓦。  【关键词】 新公共管理 高校教师 创造性  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传统行政理论希望完全通过严格的管制和过程控制来达到管理绩效的最大化是很难实
期刊
【摘要】 语音是语言存在的物质基础。英语语音教学是幼儿英语教学的起点和关键,是幼儿学习语言的第一关。本文在对英语语音的重要性及幼儿学习语音的优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幼儿英语语音教学的方法,对指导幼儿英语语音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 幼儿英语 语音教学 有效性策略  语音是幼儿学习语言的第一步,语言水平如何,语音的学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对幼儿听
期刊
【摘要】 国家审计机关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化建设成果为国家审计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国家审计为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国家审计通过倡导先进的审计文化,对文化领域的审计监督,打造先进文化的审计传承者,审计监督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四个方面有力的促进了文化建设。  【关键词】 审计 文化建设 以人为本 党的建设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期刊
【摘要】 曾经辉煌的“中国画派”不仅造就了一系列优秀动画影片,还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风格。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面对全球化语境的中国动画在外国动画的冲击下,渐渐迷失了自我。本文将以美国和日本为例,探讨民族文化对动画创作的意义与影响,并以此为鉴,反思中国动画的生存之道。  【关键词】 民族性 中国动画片 反思  1. 美国动画片凸显民族精神“英雄主义”  1.1彰显自由与幽默  美国的移民历史造就
期刊
【摘要】 大学生村官计划从2008年开始,已经持续了4个年头。大学生到农村去,不仅是实现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齐进步、与农村同发展的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学生响应党的号召、时代的呼唤和农民的期盼的需要。从最初意气奋发走上岗位到现在,大学生村官们经历了理想和现实的碰撞过后,迎来的是怎样的新道路?  【关键词】 大学生村官 理想 现状 未来  1. 大学生村官政策出台的背景及原因  大学生村官是
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对比欧洲各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分析总结出其质量保障模式的特点和成功经验,同时结合我国目前高等教育评估机制的实践,将这些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借鉴于发展和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欧洲 高等教育 质量 模式  欧洲是世界上高等教育历史最悠久也是发展最完备的地区。在欧洲的大部分国家
期刊
【摘要】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部分,由于知识型员工存在与一般性员工极大的特殊性与复杂性,这就为知识型员工的管理带来了困难。本文从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及管理中会遇到的难点出发,介绍了技能等级模型在知识型员工管理中的应用,为知识型员工的管理提供了一种范本。  【关键词】 技能等级模型 知识型员工 管理  “知识工作者”,又称为“知识型员工”(Knowledge Wor
期刊
【摘要】 固定资产是高效办学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在对当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当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低碳经济下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固定资产 高校 管理  “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这一概念最早是英国在2003年的能源白皮书《我们的能源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提出的。低碳经济是一种倡导低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