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分析

来源 :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ntity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是传播社会意识的主阵地,肩负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有必要对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进行了解和掌握。当前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较高的认同度和较强的实践意愿,但同时存在着认知水平不均衡、知行矛盾等问题。需要促进大学生的思想内化,提供外化的有效途径,营造认同氛围,提供长效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践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提出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要求将其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高校是传播社会意识的主阵地,肩负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广东海洋大学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注重传承与创新,从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文化建设、网络宣传、理论研究等方面出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个环节,积极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路径。
  一、大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情况分析
  当前,我国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普遍怀有爱国热情,成才意识强,积极上进,主体意识、发展意识和创新意识较强,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1、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情况的了解
  调查结果显示,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情况了解的调查中,98%的被调查者知道十八大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有所了解;95%的被调查者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及三个层面的内容,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以及发展能够给出比较清晰的答案。我们不难发现,多数大学生对三个倡导中较为基础的问题能作出正确的回答,说明大多数大学生能掌握基本政治知识,有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政治关注度较高,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对国情判断较准确。但同时也存在着少数学生对政治的基本认知缺失,认知模糊甚至错误。
  2、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了解情况
  在调查中涉及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十二个价值观的含义的认知时,能够准确说出富强含义的占93%。能够准确说出民主含义的有88%。能够准确说出文明含义的有90%。能够准确说出和谐含义的占94%。能够准确说出自由含义的占87%。能够准确说出平等含义的有91%。能够准确说出公正含义的有90%。能够准确说出法治含义的占85%。能够准确说出爱国含义的占97%。能够准确说出敬业含义的占97%。能够准确说出诚信含义的占96%。能够准确说出友善含义的占98%。在问道“你认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是什么”时,90%的学生认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观的意义在于提升民族的凝聚力、促进社会稳定、使人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提高自身素质,促进自身发展。
  3、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意愿情况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不仅需要我们去了解它们的深刻内涵,更需要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积极践行,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因此,在调查中专门就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意愿设计了相关题目。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95%的被调查大学生表示愿意投身于现代化建设,为早日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要求而努力奋斗,97%的大學生表示愿意为早日实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要求而努力奋斗,96%的大学生表示愿意为早日实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要求而努力奋斗。有97%的被调查学生认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每个人的努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当问及“你会怎样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有95%的学生选择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并立即实践”。
  4、大学生目前的价值观情况
  (1)在爱国主义方面
  绝大多数学生都拥护祖国、拥护党的领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多数具有爱国主义情怀。调查发现,69.7%的学生随时都会有爱国情怀,特别是当国家在国际上发生重大事件时,有98.99%的学生会产生爱国情怀;第二,大多数学生都相信中国共产党,对党的领导充满信心。92%的大学生认为我国能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要求,85%的学生认为“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解决社会转型带来的一系列矛盾,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在道德方面
  大多数学生能够明辨是非,具有集体意识和奉献意识,讲诚信,守纪律,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多数学生认为诚信在当今时代仍然重要,是做人的根本,调查显示,有94.95%的学生认为要继续延续这一传统,只有1%的学生认为没必要坚持;第二,大多数学生都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在两者产生矛盾时,能够以集体利益为主。调查显示,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24.25%的学生认为应先公后私,有57.07%的学生选择公私兼顾,只有1.5%的学生认为只注重个人利益。
  (3)在自我价值方面
  当下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整体上表现为积极向上,同时呈现多元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大部分学生具有崇高的价值取向,63.64%的学生认为人生价值的多少由在社会中做出的贡献决定,只有7.01%的学生认为人生价值由财富决定;第二,在与人相处时,89%的学生认为“应与人为善,互帮互助”,只5%学生认为“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第三,多数学生认为实用性更为重要,有43.43%的学生倾向于实用主义,有22.22%的学生倾向与追求真善美。当问及“你购买商品时主要受什么影响”,有91.41%的学生选择主要受商品质量影响。
  二、大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整体和更深刻的理解。虽然大部分被调查学生能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给出比较清晰的回答,但是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和内容的深刻内涵还存在很多的含糊其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抽象的思想体系,它承载的信息十分广泛,要从本质上真正准确的去理解它,需要人们具备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对历史的长久认知和穿洞力,需要不断的学习和锻炼。而大学生正是处于价值观的完善期,知识储备还不够完备,对事物缺乏系统性、辩证性的认识,必然会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识中产生一些困惑和偏差。   (2)知行存在矛盾。
  调查显示,有96%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示高度认同,但只有78.28%的学生认为只有用实际行动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彩能更有效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广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各方面中去。大部分学生通过学校开展的思政课或思想教育讲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有比较准确的理解,但是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还存在很多困惑和不解,造成一定程度的知与行脱节。
  (3)主要原因分析
  大学生是一群特殊的社会群体,敢于接受新事物,勇于创新,大胆设想,由于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践行的局限性,使得他们的价值观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出现矛盾与困惑。
  三、大学生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路与对策
  1、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力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体化、生活化,切实贴近大学生实际,促进大学生的思想内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以实现教育的后一个功能为主要任务的。对于大学生这而言,相较于抽象晦涩、乏味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他们更愿意接受具体化、日常化的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过程也是大学生理论学习的过程, 真正接受的过程是内化的过程, 内化更多地依靠情感的皈依。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课一是要将理论学习与生活指导相结合, 避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条化、书本化;二是将课堂讲授与道德熏陶相结合,避免空洞无物的说教,通过情感的熏陶、无痕的渗透走进学生内心世界,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潜滋暗长;三是将群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特征,因材施教,避免教育过程的“一刀切”。
  2、积极营造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舆论环境,深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第一,要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校园文化发展规划,结合校园发展规划、本校专业特色以及人才特色综合考虑制定凝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精神的校园文化规划。第二,高校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一系列从个人到集体的校园实践活动,提高活动质量,丰富活动内涵。第三,学校对于校园文化建设应给予大力支持, 从基础的资金投入到相关专业指导老师的聘请,从保证活动顺利开展逐步发展到活动品位提升等。第四,高校相关组织需要加大对优秀典型实践活动的宣传力度与推荐力度,树立模范典型,让更多的大学生直观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化。第五,发挥新媒体的宣传作用,要根据大学生和新媒体的特点,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动漫等多种形式传播青春正能量,表达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感悟。
  3、建立健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推进践行形成风尚。
  第一,要建立健全高校教育机制,各高校应安排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部门完善各项教育计划、教育实施、教育评估等规章制度,并由专门的部门负责监督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第二,优化师资队伍,根据高校教学实际情况,配备完整高素质的教学队伍,提高教学质量;第三,拓展社会实践,将与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纳入高校教学课程体系,参与成绩考核;第四,完善学生组织,高校学生组织是高校活动组织的主干力量,其道德品质、专业素养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将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参考文献:
  [1]王金磊.借力新媒体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几点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
  [2]王长伟,王艳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常态机制创新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
  [3] 刘川生.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伟大“中国梦”提供重要思想支撑[J].思想教育研究,2013.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繁荣发展,已经进入到了信息互联网时代。在新时期的环境中,疾控中心作为公共卫生的服务机构,更应该积极进行各项工作的创新路径探索,以谋求新背景下的长足发展。而党务工作的创新路径探索,为其中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新时期;党务工作;创新;探析  近年来,为响应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党务工作”号召,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我国各级
期刊
【摘要】文化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精神,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旅游作为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过程中随时能够感受到当地的文化特色。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中国也正努力走向世界,并通过旅游景点与文化特色吸引国外游客。将跨文化意识应用于旅游景点英语翻译中,可将我国的文化特色充分展现给国外游客,以达到传递中华文化魅力的目的。本文从跨文化意识的定义入手,分析旅游景点英语
期刊
【摘要】本调研报告在调研青少年舆论价值观在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有利于学校的教育管理活动开展、可以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理论等内容的基础上,针对互联网+视域下青少年舆论价值观引导存在的理论体系不完整、方法方式欠缺中国特色、机制构建须思考的规律规则等进行了原因分析,最后提出互联网+视域下青少年舆论价值观传播引导机制的具体构建与思考。  【关键词】“互联网+”;青少年舆论价值观;引
期刊
【摘要】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浓缩的精华,其中蕴含着先民们的智慧和古代哲人的徳治思想。我常引用古诗词,循循善诱地开展辅导员工作,生动形象地启迪学生,避免了枯燥的理论说教,收到亊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古诗词;学生;思想教育  一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高瞻远瞩地指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
期刊
【摘要】目前,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来研究方言词汇的少之又少,若是系统论述就更没有了。本文试图以章丘方言词汇为例,通过考查章丘方言词汇中渗透的地域文化,主要是齐鲁文化,从而看到齐鲁文化与章丘方言词汇的关系。  【关键词】地域文化;章丘方言词汇;齐鲁文化  一、方言词汇、地域文化的界定  董绍克在《汉语方言词汇差异比较》一书中指出:“方言词汇有两个含义:第一,指一个方言中说法与普通话不同的词;第二,指一个
期刊
【摘要】在外宣翻译中,对中国文化的宣传也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而中国的歇后语中蕴含着丰富的独特的中国民族文化,它反映了中华民族独有的心理结构,思维模式与价值取向等。那么通过对歇后语的定义,特点,类型进行分析,在外宣翻译中对歇后语的含义进行必要的加工与处理,让其既能展现中国文化,又能为受众所理解,从而能更好的宣传中国文化。  【关键词】外宣翻译;中国歇后语;翻译;中国文化  1.引言:  近年来,中国
期刊
【摘要】黄色墙纸是美国著名作家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的著名作品。 她是早期女权运动的领导人之一。 小说家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则是在较早小说创作中, 有意识地探索符合女性本质的话语方式, 并获得成功的作家之一。 在她所有的作品中, 最具代表性的且被评论家谈论的最多的就是《黄色墙纸》 。从文体学角度分析这篇小说的话, 其呈现的几个特点很值得我们探索反思,本文主要就从文体学角度来分析该小说的特点,从而
期刊
【摘要】由于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起了较大的变化,精神文化生活相比以往有更多选择,但对于中国传统的文化却嗤之以鼻。在此希望通过对唐宋时期围棋兴盛原因的研究使得当代的人们能以良好的方式去充实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并对此项体育活动进一步继承和发展及宣扬中国传统文化并给下一代营造一个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唐宋时期围棋兴盛的原因进行了梳理。建议当代社會的人们多组织围棋活
期刊
【摘要】《纳冈和星星》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儿童小说,它立足儿童本位,既考虑了儿童的接受心理,又满足了他们的审美需求。完整清晰的情节结构、简单明了的人物关系、相对稳定的时空背景,易读易懂,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虚实结合的背景处理、人物的功能分类以及视角、节奏等创作手法和叙述技巧的运用使故事富有趣味、更为饱满。生动俏皮的语言风格以及平衡和谐的文字之美,也为作品增添了艺术魅力。  【关键词】《纳冈和星星》;
期刊
【摘要】大别山山区作为特困地区的缩影,寓特殊性和普遍性于一体,在分析研究大别山“三农”的现状及贫困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特困地区解决“三农”困境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大别山区;三农现状;脱贫路径  大别山连片特困区涉及安徽、湖北、河南三省的11个地市36个县,土地面积约6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589余万人,其中乡村人口3071万人。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258元,不足全国平均水平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