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的文化学视域探究

来源 :新生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ye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作为人类社会共有的复杂整体,校园文化则是其中实具趣味和研究意义的精华部分。从系统的分析角度,可以将校园文化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这三类文化相对独立又彼此交织,以文化冲突、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等途径影响着校园文化的功能实现。
  【关键词】:校园文化 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 精神文化
  一、校园中的文化特点
  (一)表层、基础的物质文化特点
  物质文化作为校园文化中的表层、最基础的文化,表现为人作用和影响了以后的物质形式,包括学校所处的物质环境、建筑物的样式、风格、校园布置、生活资料等。以一种实体现实存在满足校园内部人员基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文化需求。校园的物质文化的变革发展的更迭频率较于另外两种文化来得更为频繁。一方面是由于在时代发展的今天,现代化作为一种总体性的发展要求和必然现象,对校园的物质文化也产生了很大影响。相较于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现代化发展更加便捷,可塑性更好。另一方面是由于校园与社会的文化冲突——基础的物质文化紧紧联系着校园主体的生存发展需求,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只有形成一个符合甚至引领社会实际的物质文化,校园文化才能生存并壮大。
  (二)上层、核心的精神文化特点
  精神文化于校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紧密相连,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更高层的文化形式,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它总是以意识、观念、价值观以及精神等隐形形态存在着,由众多因素交互影响而成的的校园精神文化呈现出即稳定又充满动荡的文化发展特质。一般来说,校园的精神文化由于本校园的长期共同参与、分享,形成了属于本校园的共同、稳定性质特点,体现着校园全体真实的自我选择取向,指引着校园的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生活习惯和规范体系的选择和建立。同时校园的精神文化又时刻变化,不断演进。横向来看,校园最重要的组成人员——学生和教师来自于不同的地区、民族,每个个体都携带着不同地区的人民心理特征和精神价值取向,甚至呈现出不同的行为模式。纵向来看,动态的校园人群在社会中扮演不同的身份角色、占据不同的社会阶级地位,对校园的精神文化有各异的校园认同感和归属感,正是在这个意义之上,学生文化、教师文化、管理人员文化和校园自身的传统文化彼此间不断碰撞激荡,在动态演化下最终形成校园独特共有的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种紧密相织,从总体来说是整合唯一的,具有整体性。总而言之,校园的文化是建立在基础的物质文化上,以学校内部形成、内化了的精神文化为核心,通过制度文化的调整规范,试图实现校园多层面、多类型的教育目标。校园本身作为一种文化的产物,又承担着对人类现有的文化成果进行提炼和概括的任务;将各种文化积聚、选择出被社会认同接纳的主流文化;挖掘提取并整合亚文化中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的精髓,通过专业化的教师和受过培训的学生再生、创新文化。
  二、校园文化建设如何有效促进文化传承
  (一)在文化冲突中寻求文化的传承
  文化冲突中新质的产生既是旧文化和新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与博弈,这种对抗的过程也是校园文化生存、成长的必经之路。自在的文化因素往往潜移默化地溶进每个人生活的血脉中,作为人的文化基因,顽固、自在自发地左右着人的行为;而自觉的文化精神自觉地、有意识、有目的的引导和左右着人们的行为。校园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即其自觉文化以一种张扬的态度充分展现校园的文化个性,通过实现校园成员的的自由自觉活动,以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模式不断的修正和突破,最终整合传统的校园文化模式为具有自觉、理性的校园文化,传承符合时代要求的校园文化。不论是新旧文化,还是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或物质文化,彼此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制约性。当其中的某个文化的发展受到限制也会影响其他几个文化的发展。尤其是校园文化,这是由于校园的整体文化发展较于日新月异的社会文化,其变迁速度较为缓慢,且校园中的文化实践与实践脱节严重,一方面呈现校园文化在某些领域能够引领社会发展,而另一方面校园文化的创新、时代性奇缺,文化变革受到很大的限制。但当这些文化运行和发展之间协调时,就能够促进文化系统的整体进步。
  (二)在文化认同中探讨本心
  文化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因素,在校园中显示出强大的渗透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在校园中,文化的制度、精神和物质三种表现形式都对校园主体产生极大的影响。校园文化的建设很大一部分就靠着其自身的正确性使得校园主体能够对其产生文化认同。作为我国传统文化“儒文化”也是校园文化的基底之一,在全球文化相互交织影响的时代里,海外文化和儒文化之间不断对话、相互学习。某种意义上来说校园中的文化就是在传递、延续一种文化,同时也是在不断对文化进行创新,增添新色彩。也就是说,文化延续和发展的重要内在前提就是对文化传统和文化根基产生文化认同,同时这种文化认同不光存在于校园本体,也该存在于校园主体之中。只有当校园主体和校园本体共同对校园文化产生认同感,此时才可以界定校园文化的本质,而这种校园文化的本质正是校园发生根本变革的前提。但要警惕的是,这种文化认同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时刻保持对认同感的追问,保持对文化正确性的好奇和怀疑,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文化也需要呈现出其“新常态”的发展特质:“新而恒”。“新”随时代变迁发生应时之变,“恒”在保持文化的本心不变。
  但总而论之,无论是校园主体还是校园本体,在遵守文化自觉的同时,最核心的就是能够有“自知之明”,在充分认清自我的文化特质以及文化所追求的最高水平、最先进状态的前提下,厘清自我发展的优势与不足,正确把握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做出恰当判断,对校园文化功能的实现起到积极地引领作用,保障校园文化呈现出具有活力、向上的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教育文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
  【2】.中西文化比較[M].人民教育出版社,周义,徐志红编著,2004
  【3】.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建设[M].中国社会出版社,张跃进,2010
  【4】.克拉克洪著,高佳等译.文化与个人[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5-6
其他文献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才能开创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课堂教学是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校党员青年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中坚力量,需要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平时积累素材,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优
期刊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是科技和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计算机网络的智能化来实现各个行业的高效个性化服务,为人类带来更惊艳的未来。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仅仅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要对相关技术进行完善,但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现对其具体的作用和应用过程分析如下。  【关键词】:人工智能 计算机 网络技术 运用  进入新世纪,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始迅速发展。未来十年内,中国将在各个领域逐渐实现人工智能。尤
期刊
【摘要】:本文在全程育人机制下通过分析书院制的实施原因,结合书院制存在的优势,提出高校书院文化育人体系构建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全程育人 高校 育人 研究  我国高等教育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过程中,在教学理念、办学条件、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给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多的挑战。2017年,教育部专门发文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全程育人格
期刊
【摘要】:从专业现状和职业岗位群出发,分析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与职业对应岗位能力契合度,探讨高职院校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 职业岗位群 课程体系  引言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界的热点,高职课程体系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 号文件)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
期刊
【摘要】:高校团学干部是团学组织的一个核心组成内容,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督促以及自我完善的重要枢纽。团学干部的能力强弱,直接影响到高校共青团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所以高校团学干部能力的培养和教育是高校共青团需要格外重视的工作之一。此篇文章针对高校团学干部能力培养的引导做出讨论和研究,希望可以对读者带来一丝灵感。  【关键词】:团学干部 能力培养 引导教育  引言:高校团学干部是共青
期刊
【摘要】: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复习中,主要围绕代数理论、图形理论以及统计学理论方面的内容进行教学,而这些内容的复习重点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由此可见,充分认知数学复习教学的必要性并对其进行综合探索,有利于帮助学生对这些理论进行快速地理解与归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基于上述,本文针对复习教学的重要性进行探索,重点分析了六年级数学复习教学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 数学复习 优化对策 
期刊
【摘要】:随着“文化自信”的提出,人们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也得到相应的加强。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走进课堂是更好的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因此对于高职语文的教育对于传统文化进行一定的继承是具有一定积极作用的。本文将通过分析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意义以及如何在高职语文教育中更好的继承传统文化给出自己的意见,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使用。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 高职语文教
期刊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唯物史观运用的光辉典范,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党校教育只有建立在马克思哲学的基础上,运用其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到干部教育中,才能符合党校教育的思维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真正成为科学的研究方法,起到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党校 运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马克思主义思
期刊
【摘要】: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对食物和烹饪等方面有很深的研究,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物的要求也不再只是能饱即可,而是味道和营养价值的综合搭配。因此,餐饮行业和烹饪技术的发展形势一直很好,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在这个背景下,学校和教育机构对于烹饪和营养教育方面也非常重视,并且一直随着市场和当前时代的需求调整教育理念、教育模式,不断创新教育发展。因此,本文将对在新烹饪视角的烹饪与营养教育进
期刊
【摘要】:在我国高等院校中,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人员即辅导员。辅导员能够较大程度上提高学生思想综合素质,在学生的政治教育过程中,辅导员起到较为关键的作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此背景下针对高校辅导员的要求也逐渐增多,高校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管理过程中,必須及时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及优化,如此才能促进学生朝向稳定且健康发展。本文针对高校辅导员创新学生思想政治管理工作的途径进行分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