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起步阶段的指导策略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azzaq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年级是习作教学的起步阶段,也是学生从写一段话向写整篇习作的过渡阶段。由于学生储备知识有限,面对习作要求的陡然提升,很多学生都产生了畏难情绪,加之传统教材在习作内容和训练点的设置上也较为零散,给教师之“教”与学生之“学”造成了较大程度的影响。究竟怎样才能突破起步阶段习作教学的瓶颈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真正为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奠基。
  一、巧妙对接,让习作起步顺势而为
  1.明确写话目标,在对接中为习作起步指明方向
  习作是写话的延伸与升级,习作起步需要以写话为基础。因此,在进入三年级习作之前,教师应紧扣年级习作的具体目标,积极为习作起步做好储备工作,并及时把握写话状态下存在的问题。
  从三年级的习作起步来看,学生普遍存在观察能力不足、习惯意识不强、表达兴趣不高的情况。因此,教师需要明确习作教学的目标,针对习作中容易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研究,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如针对“观察能力不足”的问题,教师可以在指导过程中多进行实物描写的训练,培养学生自主观察、主动观察的意识;针对“习惯意识不强”的问题,可以多对学生的写话进行面批,及时纠正学生的问题;面对“表达兴趣不高”的情况,通过降低难度、丰富评价标准,帮助学生树立写作信心,在习作的实践过程享受愉悦的认知体验。
  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对写话的教学就不再停留在单一的层面上,而成为了与三年级习作教学对接的起步性窗口,为学生的习作起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捕捉写话内容,在对接中为习作起步拓展资源
  很多学生面对习作之所以会有畏难情绪,很大原因都在于他们没有可选择的资源,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炊”。为此,教师就需要在对接之前,借助习作训练,帮助学生打开选择内容、收集资源的窗口。
  首先,统编本教材内容多样、题材丰富,教师应从每次习作的角度出发,积极为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如教学统编本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时,教师就可以相机引导学生进行联想,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小壁虎除了遇到这些动物之外,还可能会向哪些动物借尾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一个问题,让学生的思维不再局限在课文之中,从一点向一个面逐步释放,提升了学生的认知能力,真正为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读写融通,让习作起步稳中求进
  1.紧扣教材编排原则,在一课一练中推动习作起步
  阅读与习作之间并不是割裂的。读,为写做足了认知准备;写,为读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如果在习作起步阶段,教师就人为地将阅读与习作割裂开来,貌似是专注习作教学,实则是切断了源头活水。因此,习作起步阶段教师就需要从教材文本中捕捉习作资源,巧妙夯实认知训练,为单元习作的落实奠定基础,这也遵循了统编本教材阅读、习作一条线编排的原则。
  就以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阅读与习作之间相互融通,教师就需要围绕单元中的三篇课文,设定“认识关键句”“深化关键句”“运用关键句”的单元教学板块,引导学生在深入实践的过程进行迁移运用,在阅读教学中进行随文练笔,达到小试牛刀的教学目标,为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紧扣教材中阅读与习作有机编排的特点,将教学的关注点从阅读转向习作,在一练一得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积极为推进学生的表达能力服务。
  2.彰显教材示范效能,在迁移模仿中推动习作起步
  由于学生表达能力相对有限,认知经验也较为浅薄,要想自主性创作,无疑是存在较大难度的,更别说是正处于起步阶段的三年级学生了。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习作方法的传授,但只靠教师今天一点、明天一点去渗透,不仅内容单一,也缺乏相应系统化的体验,很难对学生的认知体系形成冲击。为此,教师就需要从教材中开发资源,充分彰显教材的范例价值,引导学生在积极模仿的过程中提升习作表达能力。
  就以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为例,作为专门训练学生观察能力的单元,选择了两篇精读类课文,分别是《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为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学会观察扩展了思路,同时也为学生将自己的观察所得写下来起到了极好的示范作用。因此,教师就可以在教学这两篇课文之后,及时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收获的交流,提升学生对习作方法的认知,让学生借助单元中“初试身手”的实践平台,学习观察生活中的某种具体事物,并模仿课文中的写法将自己的观察所得及时记录下来,形成练笔片段,从而为完成单元习作“我眼中的缤纷世界”服务。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充分落实了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论断,将学生的内在认知积极转化為认知性实践,从而为促进学生表达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精准定位,让习作起步续航有力
  1.厘清起步习作的目标要求,
  不能因过度拔高而扼杀表达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了兴趣,习作起步必然会受到阻碍,而导致学生习作起步阻碍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教师故意拔高了习作的要求,使得很多学生无所适从。因此,教师要积极、精准地把握编者的用意,厘清习作起步的认知意识,积极为学生的认知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就以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的习作“猜猜他是谁”为例,教材要求选择一位同学,用几句话或者一段话来介绍这位同学。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篇习作,其中的目标要求也非常明确:数量上是“几句话或者一段话”,内容上写出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很显然,这与一般的写人类文章又有着较大的区别,在要求上进行了“降格处理”。但很多教师无视教材中的习作要求,仍存在篇章概念,甚至在字数上有硬性规定。还有的教师要求学生对所描写的人物展开全面介绍,这就人为地拔高了要求,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从这则案例中,我们应该汲取深刻的教训,教师要准确研读统编本教材中习作的目标要求,不能因过度拔高要求而扼杀表达兴趣。
  2.依托起步习作的形成过程,
  不能因缺乏评改而放弃提升空间
  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但当下的习作教学,对此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教师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习作的教授上,虽在批改环节也是大费周折,但最终却收效甚微。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就在于教师没有让学生养成修改的意识,最终导致学生在习作起步阶段缺乏了提升的内在空间。
  就以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的习作“我来编童话”为例,主要训练点在于“将自己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写下来”。对于这一类习作,很多学生都表现出较大的兴趣,但遗憾的是很多教师注重想象能力的训练,学生写出来的童话也充满了乐趣,从而就认为这样的教学已经大功告成。虽然教师也在评价和批改时提出了较多的意见,但都没有能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修改,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失去了后续提升的空间,使得学生的习作能力还是滞留在原来的水平上。因此,只有基于原本习作的高效修改,学生才能在原有能力的基础上不断进步。
  “万事开头难。”习作起步对于习作教学意义重大,教师要从顺利过渡、捕捉内容方法渗透等不同的方面提升起步阶段习作教学的整体效益,为学生习作的起步保驾护航,让好的开始成为成功的一半,帮助学生在习作起步阶段顺利起步,最终为后续的习作教学夯实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惠山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其他文献
小古文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优美含蓄的文字、短小精悍的篇幅里蕴藏着丰富的哲理和无穷的智慧,那些经过历史长河的选择而积淀下来的经典小古文名篇,应当成为学生熟读于心的范本。随着课程理念的深入推进,小古文已经被编入教材,走进了学生的视野,融入到课堂学习中,这使学生能对小古文有近距离的了解。但由于小古文的表达形式和现代文有很多不同之处,学生学起来难免会感到生疏、迷茫,觉得无从下手。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学好小古文
温儒敏主编在谈到识字教学时说过,低年级语文教材,应回归识字的传统,先认字,再学拼音,识字要从字源出发,依据字理,遵循“认写分流,多认少写”原则,采用“多元识字”的方法,为让学生尽快过渡到独立阅读的阶段创造条件。那么,如何实施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呢?  一、低年级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1.忽视字义的理解  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字义是汉字的本源。然而在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教
广东省商业职业技术学校现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滘口。它始建于1951年,到如今,走过了60年的风雨征程。60年来,该校几易其址,几经变迁,发展跌宕起伏。目前,在校生7500多名,历年就业率在97%以上;近三年来,学生在各项技能竞赛上荣获全国奖项154人次,省级奖项110人次,市级奖项40余人次,取得了技能竞赛的骄人成绩;教职工200多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80%以上;拥有电子商务、市场营销、财务会
在考试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推理判断、评价鉴赏、综合应用等具有思维深度的问题得分率偏低。由此可以看出,当前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总在低层次上徘徊,亟待通过培养高阶思维来提升阅读能力。所谓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布鲁姆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成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方面,其中识记、理解、运用被称为低阶思维,分析、综合、评价被称为高阶思维。高阶思维主要指问题求解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第一学段的阅读提出了“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的目标。教学中,笔者以《狐假虎威》为例,尝试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在对比中发现生字新词的新鲜感,从而理解它们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感知汉语言文字一字多义的现象,通过对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的了解,为今后的活学活用做准备,通过角色表演将词语与意义对应,丰富词语的意
“言”本义是指讲、说,引申为语言学习的言说、言喻、言道等。“用”:功用、使用、采用、运用。“言用”:言为方式,用为目标,是语言学习中“言中用”与“言、学、用合一”的具体化运用,并非仅仅狭义层面的“语言文字”之用,而是广义层面的语言表达学习、实践运用活动。  “言用”能力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而此能力的提升强调在全语言教学的视域下,把“语言文字的构建和运用”置于儿童语文学习的正中央,把每一位儿童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部分指出:除了教材和相关配套资料这些国家标配的课堂教学资源外,应积极开发生活中蕴藏着的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语文实践环境,通过多种路径“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趋成熟,对网络平台上丰富的语文资源我们可以积极开发、利用,指导学生高效自学、展示互学、体验建构、广
摘要: 本文对中职计算机专业就业对口率的现状和影响中职计算机专业就业对口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就业对口率进行了一番探讨。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专业;就业对口率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就业对口率现状分析  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企业对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趋势,需要一大批既掌握计算机各方面基本技术,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计算机应用的全面延伸对
统编本教材的每篇课文后面都编排了练习题,这些课后习题主要围绕积累词语、运用词句、朗读背诵、理解内容、拓展实践等几个方面进行系统设计,体现了编者的意图。课后练习的题型简洁明了,由浅入深地嵌入了知识点和能力点,如果教师在备课时能深刻解读课后习题的编排意图,在课堂教学中巧妙使用,把课堂教学与课后习题相结合,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那么不但能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面以统编本
广东海燕电子音像出版社的中职教材经过10年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在社会上享有一定的声誉,是广东省教育厅推荐使用的教学用书。目前已出版有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专业、旅游专业等五个系列,共71种,年销售总量超百万册。各系列教材均由职教专家、专业教授和一线的职校资深教师共同编写,为中职教学量身订做,内容选取深浅适宜,讲述方式生动易懂,并注重实际应用和技能培养,在专业教材中引用大量实际案例,充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