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多元目标培育核心素养

来源 :辽宁教育·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vs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适应新课改、新思路、新标准、新课标的要求,我作为东港市英语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只有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新的理念,丰富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整合教育优质资源,才能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我每每用陆游的诗激励自己:“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鼓励自己及工作室成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我有幸拜读了龚亚夫的《英语教育新论:多元目标英语课程》,感触颇深。这本书给我的教育教学教研等实践指明了前进方向,丰富了我的教育理念。
  《英语教育新论:多元目标英语课程》(龚亚夫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10月1日出版),提出一种新的英语教育价值体系与课程框架,即“多元目标英语教育”。本书指出,应摒弃“英本主义”的教育理念,重构目标观、标准观、交流观、文化观和知识观,英语教学内容要符合中国学生的“三个世界”。本书详细讨论了通过英语教育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多元目标英语课程”,倡导社会文化目标、思维认知目标与语言交流目标的融合。多元目标包括:行为规范与伦理美德、社会知识与科学融合、多元文化与国际意识;积极的心理品质、多层次思维能力、有效的学习策略;基本语言知识、基本语言技能和交流沟通策略。在分析不同教学大纲利弊的基础上,本书试图构建具有选择性和灵活性的英语课程范式,增加“内容大纲”,采用“多元任务大纲”的教学途径。本书还对中小学英语教学材料的选择与评价提出可操作的标准。全书包括前言、正文、后记和参考文献。正文共有九章,分别是绪论、第二语言学习理论、交际语言教学、课程设计的需求分析、课程设计的价值体系与英语教育课程、外语教学大纲范式与设计、课程框架与多元任务大纲、英语教学材料的评价、中小学英语教材的设计与使用。
  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多年来英语教育的问题不是方法的问题,也不是学生和语言环境的问题,而是英语教学理念和目标设置的问题。
  一、设计教学任务,要考虑学生的内心世界,即思想的交流
  著名英语学者李希贵说,“以前的教材就是学生的世界,而现在世界就是学生的教材。”学生们不喜欢说教式的、从成人角度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做的文章,他们喜欢的是能打动他们的内容。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渴望知道他们今后会怎么样,成为什么樣的人。结合了学生内心世界的教材,就会促进学生“自我激励”(self-motivating)。这样的教材内容更能触动学生对于人生的思考,对于今后如何生活以及成为怎样的人的思考。也就是说,这样的内容能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
  二、设置英语课程,要考虑学生的知识世界,即通过英语学习其他知识
  英语教学界一直认为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因此英语学习还包含了英语国家的文化学习,这就是“跨文化交际”的理念。但是,在学生的知识世界里,不仅仅是关于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而且还有通过英语学习了解世界、学习各种知识等,包括为人处世、人生哲理、品格发展、思维认知、风趣幽默等。所以,学生的真实世界就是知识的世界,他们希望通过英语学习,学到各种有关语言、思维、文化、生活、人生的知识。
  三、设置英语课程目标,要考虑学生的未来世界,即他们将来可能遇到的情况
  学生的未来世界是个难以预估的未知世界,今天学习的很多东西都是为将来打基础的。学生会对将来自己可能成为一种什么样的人有强烈的期待。未来的世界对于学生来说,也是真实的世界,是他们憧憬的世界,更是他们渴望体验的世界。因此,英语课程如果与学生的未来世界相关,一定会是学生们喜欢讨论和学习的话题和内容。现行的英语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经常严重脱节,要么是教材的年代及时间久远,要么是内容与学生们的生活世界及未来严重脱节。所以,我们需要设置科学的英语课程,既要引起学生的内在动力,又要为他们树立人生目标。
  实际上,英语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从某种意义说,英语教学也是一种艺术创造,语言能力等于组合创新的能力。在设计课程时,需要认识到教育的目标和教育的本质。我们要培养健康的人,有创造性学习能力的人。英语课程设置要把语言能力、品格培养与思维方式结合在一起,这才是英语教育成功的钥匙。这样的英语课程就是我们追求的“多元目标英语课程”,即5个C的课程目标理念:语言交流(Communication),思维认知(Cognition & thinking),多元文化(Cultures),横向联系(Connection)和素质培养(Cultivation)。这5个C就是我们现在经常会提到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这样的英语课程设置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做人品德及文化素养。
  四、英语课程要实现“全人教育”,通过英语学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品格等
  从开始准备《英语教育新论:多元目标英语课程》的内容,到最终付梓,龚亚夫几乎用了十年时间。龚亚夫表示,多年来自己一直在思考,我国的中小学英语教育目标应该不同于在英语国家移民学生的目标,应有符合我国基础教育目标的教学途径与内容。在四五年研究的基础上,龚亚夫陆续发表了多篇论文,提出“多元目标英语教育”,主张英语课程要实现“全人教育”。“全人教育”就其内涵而言,就是人之为人的教育、传授知识的教育、和谐发展心智、形成健全人格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全人教育”就是培养全人或完人的教育。就其教育目的而言,在健全人格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个体生命的潜能得到自由、充分、全面、和谐、持续的发展。通过英语学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品格等。2014年教育部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这时候《英语教育新论》已经完成初稿,龚亚夫认为,自己的想法完全符合当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思路。
  五、很多人认为交际语言教学是一种教学法,但实际上它是一种课程设计路径
  龚亚夫认为,从我国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一些对于英语教育习以为常的看法是错误的。比如认为英语教育主要是学习英语国家文化,英语无非是一种交流的工具,话题内容应该以国外日常生活为主,如购物、问路、去餐馆点菜等。他在书中对于这些观念提出了修正的建议,并对基础英语课程设计、交际语言教学、课程的价值体系、课程结构与实施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   以交际语言教学为例,尽管外语界多年来一直在倡导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但龚亚夫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除了与人的语言能力有关外,还包含人的非认知因素,即人的品格、个性、思维方式、情感等等。正如我们经常见到的,有些人的外语水平并不是很高,语音语调也可能不标准,但他可以与外国人很好地沟通,受到外国人的喜爱。而有些人虽然语言没有问题,却因为其性格和思维、行为方式让人无法接受,而使他难以与人顺畅沟通。龚亚夫表示,其实早在30年前,交际语言教学的倡导者就指出,功能意念大纲并不能代表交际语言教学,并不能保证人们能够交流。而我国长期以来仿照功能意念的思路,模仿所谓“真实语境”,对中小学教学的影响非常深刻。这些认识直接影响到中小学教材的教学内容的选择、课堂活动的设计。很多人认为交际语言教学是一种教学法,但实际上它是一种课程设计路径。
  六、通过英语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既教会学生如何做事,又教会他们怎样做人
  教育的国际化并不是简单地引进国外课程,而是要让学生学习、了解国际上普遍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举止,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能力等等。但是现行英语教学内容主要还是从语言结构的角度去考虑,并没有系统地设计培养品格、思维方式的内容与活动。龚亚夫认为,要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必须对课程进行整体的调整,课程应包括核心大纲和扩展大纲,既要设计内容大纲,也要设计任务大纲。将来整个英语教育在教学目标、路径、呈现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都会发生很多变化,特別是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中小学英语学习的目标、内容、途径与方法将发生难以预测的变化。例如,随着教师教学资源的大大增加,教师将从很大程度上从依赖一本教材、到依靠自己的学识去分析资源、整合资源,从而为学生提供最适合他们的学习材料。
  龚亚夫认为,核心素养应当包括两个方面,即认知的与非认知的。认知方面指的是学术、知识,非认知方面则是指价值观、情感态度等。从外语学习的角度来说,现在外语教学界和普通中小学校常常讲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但实际上很多学校做的大部分事情是在抹煞学生的创造性品格。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没有创造性品格,就不可能有创造性。按照美国学者的分析,具有创造性品格的人有以下特征:他精力充沛又很安静,既聪明又有点天真,既玩世不恭又非常有责任感,他非常有想象力同时又扎根现实。比如,教师在教“生气”的英语表达时,首先询问学生平常生气时会怎么做,然后讲做这些事可能会出现的后果,可能会对自己、他人及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个过程就会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应该怎样发泄情绪,学生可能会想到去跑步、踢球等,这时学生内心世界的东西、生活的东西、品格的东西、行为的东西全都融合到了语言教学的课堂中,这才是真正的素养培养。其实每一种活动都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只不过现在学校没有这样的系统设计,没有整体考虑,所以很多教师觉得教起来非常困难。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首先要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然后改变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
  七、值得借鉴的各种学习英语的方法
  书中呈现了很多英语学习方法,我尝试运用于教学中。
  每天早起即听录音,有的拿录音机当闹钟,准时起床。每天学习30分钟至2小时,甚至洗脸、刷牙、坐车、玩的时候也听(知道持久是学习成功的条件)。
  认为背对话是有效的方法,最后能像外国小朋友一样流利地说出(懂得机械记忆的重要性)。
  读英语报纸、杂志、原版小说,甚至报纸;看电视节目(懂得如何利用学习资源)。
  认为没必要找家教,那些家教不够专业;而教师要集体备课,可以共同商量比较好的教学活动(懂得比较不同的学习支持方式)。
  认为学习主要是上课认真听讲,完成作业(懂得选择正确的学习方式)。
  使用词典、快译通(懂得如何借助工具)。
  背单词,做作业,参加夏令营(懂得尽可能扩展接触语言的渠道)。
  (作者单位:丹东东港市黑沟学校)
  (责任编辑:史晓红)
其他文献
“以人为本”作为教育的核心思想,从孔子、柏拉图再到卢梭,他们的教育思想莫不如是。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兴起于上世纪中叶,它重视人的价值,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与尊严,“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培养出认知与情感协同发展的“完整的人(the whole person)”(罗杰斯)。其教育理念已渗透到现代教育体系的各个方面,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也对我国基础教育、尤其是对素质教
期刊
探究的用法非常广泛,根据对探究和探究性学习过程的分析,探究性教学和学习在五个方面与科学探究有联系又有区别,这五个方面的特征构成了“让学生经历学习数学的过程”,即探究性学习的五个基本特征。  一、提出问题:学习者投入到对科学型问题的探索中  科学型问题,即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的问题,这些问题能引导学习者进行实证调查研究,通过动手操作或实验来收集和利用数据以形成对科学现象的解释。  在课堂里,提出对学生
期刊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让很多授课教师喜忧参半,喜的是欣赏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确实起到了不容小觑的作用,忧的是欣赏课到底要欣赏什么,怎样欣赏,该怎么做才能把一首很美的音乐作品不变味地呈现给孩子。  一、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  因为工作需要,2016年开学伊始,我对区属21所学校的音乐课堂教学进行了摸底观察,授课教师中有专职也有兼职,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有初出茅庐的教学新人。在听了43节课后,我发现
期刊
七年前,有幸拜特级教师王崧舟为师,系統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法。在杭州拱宸桥小学求学的日子里,一方面沉潜课堂,揣摩、领悟、实践导师炉火纯青的教学造诣;一方面通过反复阅读王老师的教学专著《诗意语文——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透过文字的娓娓道来踏上语文的“朝圣”之路。时光荏苒,再次翻开这本书,徜徉在“诗意语文”的字里行间,那力透纸背的实践智慧依旧让我为语文着迷。  这本书是王崧舟老师的语文教育演讲录,是从他内
期刊
多年来,在教育教学之路上,我一直在全身心地投入和探索著。我曾天真地以为,只要全身心地投入,勤勤恳恳地工作,就能胜任教师的天职。但是终于有一天,我发现自己努力的结果并没有带来学生的飞跃和发展。我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拿什么来吸引你,我的学生? 我希望能坚守我的信念——做一个有魅力的教师,构建属于我自己的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正当我蹒跚摸索不知所措的时候,吴正宪老师的《我与小学数学》闯入了我的视线,她那
期刊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学会正确地运用理论于实际教学中尤为重要的。在平时的空闲时间,我会阅读各种英语专业的书籍。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于2013年6月1日出版的,英国剑桥大学Jack Richards和Charles Lockhart合著的Reflective Teaching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即《第二语言课堂的反思性教学》。  本书指出,近几年
期刊
【思考背景】  “核心素养”是目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最近定稿的《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大方面。尽管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还未出台,但依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我们发现,语言、思维、审美、文化仍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支柱。作为小学生,应初步具备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形成相应的言语体验。与语言能力相辅相成的是思
期刊
摘要: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或脑图,是一种以关键词、线条、符号、色彩、数字等为构成要素的可视化思维工具,有着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等显著特点。它节省了教师的备课时间,优化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设计,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教学;应用  英国著名教育家东尼·巴赞(Tony Buzan)于1974年出版的《启动大脑》一书中,首次正
期刊
摘要:发掘中华民族精神财富、提高文化软实力和人才竞争力成为国家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本民族的历史积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中华人文精华作为国民精神养料成为文化教育的重要工作。《史记》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仁义道德信念、自强不息品质与贵和敬业意识。在部编历史教材中融入选读材料《史记》部分内容,可以有效落实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期刊
摘要:“核心素养”为什么会被提出并迅速成为焦点?发展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有何关系?面对“核心素养”,学校何为?教师何为?对核心素养的思考与追问会让我们逐渐趋近于对其更真实而深刻的理解,它的提出是“知识本位时代”走向“素养本位时代”的转折点,这本身就是价值观念的巨大突破。  关键词: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追问  “核心素养”是近来教育实践领域和教育研究领域的热门词汇,相关专家学者纷纷从多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