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为何”与“书法何为”

来源 :书画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g20516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崔树强近年来在书法史论、美学、批评方面的研究,均已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出版了十多部著作,发表了近百篇论文。同时,还主持完成过国家社科和教育部课题,显示出他在书法这一领域辛勤耕耘的成果。其代表性著作《气的思想与中国书法》(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对中国书法中的重要审美范畴“气”进行了系统地理论梳理,提出了很多启人深思的观点,深受学界好评。
  中国书法表现的精神内涵是什么?它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哪些艺术观念?书法作为艺术存在的理由是什么?书法之美究竟在哪里?作为一门独具特色的艺术,中国书法不仅可以“达其性情,形其哀乐”,从而酣畅淋漓地表达情意,而且也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在它身上折射出中国人一些基本的审美观念。新近出版的崔树强《中国书法观念十讲》和《中国书法气论十讲》两本书(江西美术出版社,2019年8月版),是书法与哲学学科交叉研究的著作。作者对书法美学中的一些根本性的理论和问题,发表了一些独特的见解,并运用认知方法来研究书法美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作者以书法技法体验为基础,以宏阔的文化视野来探讨书法的观念,从丰富的书法技法语言体系中解读出隐藏的文化信息,追寻书法体现的人文关怀。
  《中国书法观念十讲》是作者在研读古代书论的过程中,结合自身对书法实践的理解,梳理出若干有关中国书法审美、创作、鉴赏、技法的重要观念。既有对一系列书法美学范畴进行的深入解读,也有对势、气、韵、节奏、空白、墨色、书卷气、金石气、模糊美等书法美学中最关键、最重要的若干问题进行的理论拓展,涉及书法美与时代、人心、社会等若干方面,尤其注重考察书法观念的文化属性。这些观念,是中国书法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逐渐形成和积淀下来的民族审美智慧。对书法观念进行串讲和评析的同时,作者尤其强调书法史的美学意识与哲学视野,认为书法史的发展大概就是一个空间感转化为时间感的过程,书法的演进就是一个空间特征不断弱化、时间特征不断强化的过程。在书法中,体现出中国文化中一种广大深沉的生命精神。
  《中国书法气论十讲》通过思想史中一个具体的美学范畴“气”,来贯穿中国书法的审美精神和民族品格,让人觉得其视角重要而又独特,准确而又具体,“一气运化”,一以贯之,看似一个单纯的概念,实则抵达了中国书法、中国哲学乃至中国文化最深层的问题。“气”的思想是中国哲学和美学的核心之一,“气”不仅是书法理论最基本、最重要的范畴,关乎中国书法的本体理解,是书法的灵魂与生命,而且是描述、品评、阐释书法的最基本的观念,气象、气势、气韵、氣脉、金石气、书卷气……这些重要的概念构成了中国书法理论的基础。离开了这些观念,我们无法理解、体会和认识中国书法的审美规律和特征,也无法理解中国书法美学本身。作者从气本、气象、气势、气脉、气韵、气化、气味、神气、逸气、养气十个方面,系统、全面、深入地总结和梳理了中国书法与气的思想之间的关系,向我们展示了支撑书法的中国人特有的宇宙观念、生命意识和审美精神,也为我们理解书法的审美特质、审美内涵和审美形式,把握书法创作中的运笔规律、心性培养、人格修炼等,提供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崔树强这两本书在书法与古典美学的结合下,将美学命题的思想不再局限于哲学范畴,增强了对书法审美的解读。两本书在谋篇结构上也有突破和创新,以十讲的形式构成,每章节独立的同时又具有较强的连贯性,并配有针对性的说明文字和精美图版。作者在展开具体的章节时,一方面注重纵向的逻辑推进,另一方面注重横向的开拓发展。既有史的观念,也注意到了各个层次的结合,兼顾了学术性和普及性。以最精炼准确的语言,简明扼要地提供了书法史中的基本观念,构建起基于本学科的书法审美观念,也阐释了书法领域深刻的哲学内涵。
  书法研究的意义之一,是在于追寻书法文化中所蕴含的深层次人文价值。两书就是以哲学观念来贯通书法史,并以此深度阐释与书法观念交互的是艺术范畴。从这个意义上说,书法美学不仅不像某些人所宣称的那样是“一个没有前途”的研究领域,相反,书法美学以及书法哲学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作者的书法史观念是基于人文立场的,尤为强调和重视思想史中儒、释、道家观念对于书法史的塑造与影响。这些思想与艺术观念融合所体现超脱的态度和境界,实际是包含了书法家对于现实人生和历史的一种很深的感受,是对于人生参透之后对生命真谛的一种领悟,折射出书法家的人生感和历史感。
  《中国书法气论十讲》和《中国书法观念十讲》两书极力遵循学术风范和精神追求的同时,围绕着书法的轴心问题展开。正如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翟万益在给崔树强书法展的贺信中所说:“崔树强年轻有为,著作丰硕,他的学术成果致力于探讨中国书法的审美性和文化性,给人很多启发。”崔树强的这两本新书不仅直接回应了“书法为何”和“书法何为”等基本的书法理论问题,而且反映了中国文化和中国艺术精神对书法的投射。
  (作者:华东师范大学2017级博士生)
其他文献
方然  方然,字光春,号黄山大痴,徽州歙县人,1960年生人。少年师学,兼工诗文,擅长以自己原创诗文入画。早年致力研习黄宾虹、钱松嵒、刘海粟等大家作品,获益匪浅。后极力追崇“大风堂”,探秘张大千泼墨泼彩画风,渐入堂奥,且自出心韵。现为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州竹刻”代表性传承人、黄山市美术馆特聘画家、黄山市书画院特聘画家。  拥有
期刊
吴昌硕  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别号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道人等。湖州安吉人。“海派”代表人物,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为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吴昌硕作品集有《吴昌硕画集》《吴昌硕作品集》《苦铁碎金》《缶庐近墨》《吴苍石印谱》《缶庐印存》等,诗集有《缶庐集》。  吴昌硕作为“海派”后期重
期刊
这些年来,我与画家们的交往,有的是由于先接触到作品,然后才认识创作该作品的画家;有的则是先认识画家,之后才品读到他们的作品。我与苏州市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著名田园山水画家陈危冰的交往,就是先认识其人,然后才关注他的艺术个性以及风格独特、富有诗情画意的江南田园山水画。  2016年6月6日,我应邀前往苏州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召开的主题为“艺术与人文”的第二届中国美术苏州园桌会议。由于广州到苏
期刊
崔强兼擅山水画与花鸟画,他的画有以工致胜至神韵,又能萧散闲逸写意以抒情怀。画法在文徵明与陈白阳之间并兼得其长。现在的画多淡墨轻毫、温雅幽澹又灵性弥漫,愈来愈溢出己意,一派可亲可近和谐雅正的气象。他画了很多冰清玉洁的梅花,尤其爱写寒瘦贞骨般的冬梅,画梅从不肯多着颜色,有的只微微点些香蕊,显得古澹幽奇,有古意中的高士风范。他画的一花半叶枯木竹石也都有文质彬彬的君子气息。从画中可探出他的一味尚古是在崇尚
期刊
内容提要:韩天衡将草篆印发扬光大,并以之入印,使其成为其篆刻的重要特征,是其以印入书、以书入印的印书同源思想的结晶。  关键词:韩天衡;草篆;印书同源  一、草篆书、印的源流  书法理论家刘熙载在《艺概》曰:“汉《祀三公山碑》中‘屡’字,下半带行草之势。”这是目前篆书趋于草化的较早碑刻。而草篆作为一种书体,始自明代赵宦光。他创造性地将草书的笔法融入到篆书中,形成一种带有写意特征的篆书新面貌。虽后世
期刊
几十年在外省谋生,与刘云泉先生缘悭一面,只能隔着迢递的山海,寄送我的神往。回川数年,多有机会亲炙拜谒,观其谈艺、作画,大致也印证了我的猜想。  云泉先生作画的时候,颇似1940年代《新民报》副刊圣手程沧,“不写文章的条件多得很,及至他提起了笔,那就泰山崩于前而不惊,什么他都不管,整个的生命都交给了那一支笔……唯有他才有这样一双冷眼!”  观其作画,有出尘之想;赏味其题跋,但觉奇气、壮气、山水气扑面
期刊
林顺文  林顺文,1965年生于广东普宁。现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艺术中心主任、理事,《广东美术报》执行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重彩画研究会会员、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岭南美术院副院长、广东商学院客座教授、广州市教育局美术教育专家库专家。先后于美国、日本、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新西兰、泰国等国及香港、台湾、澳门、北京、上海、山东、广州、太原等地举办画展。作品《致富农家》《雨林记游》《雨林·雾浓》《尖峰
期刊
日前,由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先生主编的《历史记忆与民族史诗——中外重大题材美术创作研究》由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在中国国家画院举行了新书发布会,此书的出版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  毋庸置疑,此书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部关于重大题材研究的系统性专著。重大题材美术创作是构成中外美术史最重要部分之一,也是美术史研究一直关注的重要内容。但把中外重大题材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特别是把中国古代重大题材绘画
期刊
对于当代人的国画创作,特别是山水画创作,最基本的要求是洋气!洋气这个词很难界说,但一张画是否洋气,一眼就看得出——那是一种感受,这个感受是当代人才有的,是当代人的美感、意趣、感觉和精神状态所决定的,是一种时代感,一种现实感,多少还有一点点超前感。它的对立面,是土气,是俗气,是陈腐气,是匠气。当代人画的画儿,是给当代人看的,所以它必须洋气。这一点可以看作对所有造型艺术的要求,无论什么材质,无论什么艺
期刊
一  他的画,包容万物,有人物山水,有谷穗松鼠,有禽鸟荷花,而无论是什么作品,皆清新明丽,灵动传神,生动而自然,传造物的外在形貌特征和内在的精神气度于笔端。他,就是晁谷,一个难得的全才画家,一位从厚重的传统中走出的当代艺术家。  晁谷的人物画,以形写神,强调传神,突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他的山水画,强调诗情画意、情景交融,将大自然的美与中国文化紧密地糅合在一起;他的花鸟画则托物言志、借物抒怀,通过赞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