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足迹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mu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麦尔维尔的小说《白鲸》中的主人公以实玛利通过自己在“佩阔德号”船上的生活经历及对船长亚哈的分析、思考和评判,完成了自己的成长教育。亚哈船长曾是他心目中最初的英雄、老师,在捕杀白鲸的过程中,他逐渐褪去了身上的光环,还原出真实的人的魅力。小说最后悲惨的结局既揭示了麦尔维尔对人物形象的困惑,也给以实玛利和读者留下了艰难的选择,而没有结果的选择也给小说带来了无尽的韵味。
  [关键词]以实玛利 成长 麦尔维尔 亚哈 收获 选择
  
  《白鲸》是美国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最富有特色的小说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代表作品。它是时代的镜子,“变动的时代的一切变动的思想和感情”,在这里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反映,有评论家认为。这部小说是“美国想象力最辉煌的表达”。
  这部作品讲述的是以实玛利厌烦了陆上枯燥乏味的生活,又为生计所迫,决定到海上闯荡。他同印第安人魁魁格结成至交,在一条名叫“佩阔德号”的捕鲸船上找到了工作。船长亚哈的一条腿曾被一条名叫莫比·狄克的巨大的白鲸撕走了,他这次出航的目的就是要追杀莫比·狄克,报仇雪恨。他利用威胁利诱的手段,迫使船员们跟他一起去作环球航行,专事搜捕莫比·狄克。经过长期的海上颠簸,历经千难万险,终于遇到了莫比·狄克,在经过连续三天的恶战之后,船长亚哈、大船、小艇和全体船员水手都与白鲸同归于尽了,只剩下以实玛利,他给人们讲述这个悲惨的故事。
  船长亚哈是一个既矛盾、又非常有魅力的文学形象。他可以是坚定地同逆境作斗争的英雄,又可以是疯狂且专制的人间恶魔。他的形象及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是说不尽的,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衍生出新的阐释主题。那么,作者是怎样看待亚哈船长的?显然,以实玛利这个人物形象就是作者所选取的叙述视角。从他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我们就可以据此来探究作者的态度。本文中,我们就循着以实玛利的足迹来看一看作者对亚哈的态度,创作这个文本真正的目的,以及他独特的审美趣味。
  
  一、成长的烦恼——摈弃与追求
  
  《白鲸》是早期美国成长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16岁的水手以实玛利在经历海上探险的过程中,认识大海、认识人生、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最终成熟起来的故事。
  在麦尔维尔笔下,大海辽阔而空旷、壮丽而又诡秘。大海对于无数热血青年充满无穷的幻想和迷惑,而陆地上的一切早已司空见惯,有着和海洋互相对立的象征意义:陆地象征着安闲舒适,海洋象征着凶险莫测:陆地代表着封闭自足,海洋代表着冒险求知。为了逃避陆地上的烦恼,逃避单调、乏味的生活,为了解答自己心中成长的困惑,用他自己的话说出海的目的是驱除肝火、调剂血液循环。而从文本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要摈弃旧有的毫无生气和希望的生活,想去寻求新的、更能让自己感到振奋的生活,那就是去海洋冒险吧。实际上是为了摆脱百无聊赖的生活状态和自杀的念头,重获生命的真意,为了摆脱原有生活的禁锢和苦难,也为了寻求自己理想的新生活,他将大海当成了自己心中“外面的世界”,当成了自己所希望和憧憬的“信念的绿洲”,因为他相信那甲板上洋溢着运动和洁净的空气。在他的脑海中,大海是一个遥远而安静的希望,他为了体验大海的波澜壮阔而来,他希望通过环境的转换,摈弃旧有的思想意识,渴望寻求和重塑新的价值观念。
  
  二、我的大学——以实玛利在“佩阔德号”上的收获
  
  作者麦尔维尔曾说“捕鲸船是我唯一进过的耶鲁和哈佛”。“佩阔德号”捕鲸船对于以实玛利又何尝不是呢?他在这里都学习到什么?取得了哪些收获呢?
  1、与魁魁格的友谊
  小说通过故事叙述者以实玛利的视角也揭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主题——博爱与友谊。以实玛利深感人类的相互依存是不可逃避的客观现实。他渴望理解与友谊,相信人类灵魂中的美与善,主动从欣赏他人优点的角度与人们真诚交往,这也是他和黑人异教徒魁魁格成为亲密知已的根本原因。他看到魁魁格野蛮可怖的外貌下所覆盖的质朴崇高的心灵,也从他身上认识到“普天之下就是一个共同、合股的世界”这一道理。在第七十二章“猴索”中,甲板上的以实玛利与站在被捕获的鲸鱼背上的魁魁格由一条绳索连结在一起,一人落海将两人同死的危险境遇使他们成为相依为命的患难兄弟。这个生番标枪手魁魁格。外貌凶悍,浑身都是可怕的刺花,但他有着“质朴的灵魂”和“崇高的气质”,他天生毫无文明人的虚伪和甜言蜜语的奸诈。有一次,他不顾自身安危跳下海去救起一个先前曾故意捉弄过他的家伙,并且事后就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一样。如此宽广大度的胸襟,尤其他又来自落后野蛮地区的食人生番族,更给以实玛利和读者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总之,他是一个“野化了的乔治·华盛顿”,“具有一种苏格拉底的智慧”。
  通过结交标枪手魁魁格,以实玛利认识到异教徒和食人生番们并非恶魔。在他丑陋的外表下同样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在别人遇到困难之时,义不容辞地伸出他们的援助之手。
  2、见识了最有争议最有魅力的人物——亚哈船长
  和读者一样,在以实玛利的心目中。亚哈船长是最具争议的人物。他是一个英雄,他的果断、坚韧、刚强、智慧以及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气魄,都是成长中的以实玛利英雄主义情结的最好例证。他还是经验丰富的船长和众多优秀水手的老师。他有四十年的航海经验,他有精湛的捕鲸技术,他是最好的船手。这一切都是成长中的以实玛利在大海中生存应该向他学习的地方。有时他更像是一个慈父,他对比普的关怀和怜爱,他与大副斯达巴克有关家庭的对话,谈及他的妻子和孩子,那落入大海中的一滴泪水,充分展现了他身上人性的灵光。毋庸置疑的是,有时他更是一个疯狂自私、刚愎自用的暴君。亚哈是一个真实强大的人,只有他才能完成人类所赋予的剿灭白鲸的使命。对于亚哈来说,这使命是神圣的,是历史性的。人类征服自然的过程是由无数个剿灭白鲸一样的过程组成的,每一个过程都有一个亚哈作为领袖。在一个年青人成长的道路上,也许需要无数个这样的老师。人类不可能依靠神力来征服和改造自然,那只是被称作神话的美好愿望。亚哈担起了进军自然的使命。他赢得了所有勇敢的人的尊敬和爱戴,却招致了在自然面前缩首缩脚的懦弱的人的恐慌甚至憎恨。亚哈和古希腊英雄一样,虽然试图主宰自己的命运,却以失败告终。但是他的壮举所表现的坚强意志却值得赞扬。在亚哈的身上,我们同样感受到海明威笔下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的桑地亚哥精神。亚哈的命运也象征整个人类的命运。
  3、完成了对自然和社会更深层次的体悟
  以实玛利在这次复仇和征服之旅中了解和掌握了鲸类的很多知识,进一步感受了大海的独特魅力,目睹了这一生也许是最为残酷的人与鲸之间的较量,看到了“佩阔德 号”以及海上其他船上的芸芸众生,形成了自己对自然、社会、个人的独特看法。以实玛利,这个成长中的懵懂天真的年轻人,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现实主义者。
  大海是自然的代表,白鲸也是神秘自然的代表。这条带有传奇色彩的白色巨鲸名叫莫比·狄克。“异教徒水手”把它当作海怪,疯子迦百利把它当作震教神的化身。亚哈把它当作自己的仇敌,而以实玛利则认为它意味着残酷的空虚和宇宙的浩渺。它看似安详平静,可一旦受到攻击,就会施展出可怕的魔力。它是如此神秘,无处不在。并且会在同一时间出现在另一地方。它是不朽的,人们的铁叉对它毫无伤害,它身上插遍了簇簇铁枪头,却还能安然无恙地游来游去。“白鲸”在这里成了一种超然的、对人怀有敌意而又难以征服的神秘物,进而它又被理解为世间一切“恶”的化身,最后它甚至就等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白鲸是作者对资本主义强大的生产力既感到不可理解,又感到恐惧不安的心理的真实反映。但是,白鲸同时又是上帝神力的象征,是正义的化身,或者说,它就是大自然本身——自然是美丽的,也是可怕的。
  在浩淼的大海上,与之相对的小小捕鲸船“佩阔德号”便是社会的一个缩影,这里等级森严、管理严密。船长亚哈是这个小社会至高无上的主宰。他是“船上的可汗、海中之王,大海兽的太君”。船的后甲板与船头是两个界限分明的区域:前者是船长神圣不可侵犯的禁地:后者才是一般水手自由活动的小小天地。捕鲸船上的工人是居在社会底层的奴隶。他们一踏上甲板,就丧失了人权,完全听命于船长的摆布。小说中“佩阔德号”上的水手们都知道那条名叫莫比·狄克的白色巨鲸是危害人命、难以捕杀的动物,但他们却不得不服从亚哈船长的命令去自投虎口。“佩阔德号”捕鲸船的不幸遭遇真实反映了广大捕鲸工人的悲惨命运。以实玛利在这里感到的是,与陆地相比较而言,不一样的是环境,一样的是相同的社会管理体制带给人的压迫和束缚。外面的世界其实也一样的无奈。
  
  三、艰难的选择——以实玛利的归途
  
  持续三天的白鲸莫比·狄克与亚哈之间残烈的战斗结束了,以实玛利在捕鲸船的“大学生活”结束了。大海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就像没有发生过任何战斗一样。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最后的叙述者,他用幽咽、平静和缓慢的声调在讲述着一个海上历险的故事……
  当这个故事深深吸引我们的时候,掩卷而思的问题可能就是以实玛利在经历了一次这样的海上历险之后会去哪里?他会是另一个成长中的亚哈船长吗?或是另一个大副斯达巴克?亦或是选择离开大海,重新返回那封闭和毫无生气的陆地呢?其实探究以实玛利的归途是为了叩问作者麦尔维尔对自然、人、社会的态度。毫无疑义,在众多的人物形象中,亚哈船长无疑是个性最为鲜明的。他曾是以实玛利心中的英雄。他的坚定、果敢、义无反顾追逐目标、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信念都是作者所欣赏的。这也是一个有缺陷的巨人形象,虽然作者安排给他的结局是死亡,这个矛盾的人物形象带给我们的是作者困惑的态度。对自然而言,我们时而读到作者那饱含感情色彩的描述宁静的大海、美丽而可爱的鲸鱼群,时而又读到那凶恶的白鲸莫比·狄克对人类疯狂的报复。在文本的深层结构中形成了一种逻辑悖论:一方面向往着回归自然,另一方面又热衷于享受捕杀鲸鱼的生命快感。一方面到海上寻找远离工业文明的质朴文化,另一方面又陶醉于自己的文化优越感。《白鲸》中处理自然与人的关系时,不时流露出自我冲突和困惑的态度,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田园冲动总是与征服自然的悲剧冲突相矛盾。
  就像小说中的第七十三章戏谑地写到用康德的头和洛克的头来维持船的平衡一样,麦尔维尔也在试图维持内心的平衡。面对自然,人类应该处于何种位置是作者一直探讨的中心。麦尔维尔深刻的犹疑和内心的困惑从未停止。塑造亚哈性格的多样性、矛盾性可略见一斑。在亚哈身上,作者浓墨重彩地表现了人类对自然征服的一面,又告诫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导致的是必然的毁灭。于是,他安排了征服者的灭亡和探索者的新生这样双重的结局,试图用文字来解决思想上无法解决的危机。探索者只是一个思想者,并不是一个行动者。解决也停留在这样一个层面。这样的设置并非作者有意为之,而是内心迷惘的真实反映。也正是由于作者的困惑和游移给叙事意图带来的混乱,从而给读者的诠释带来了广阔的空间。也正是这种艰难的选择使麦尔维尔刻画出了另一个具有“人的魅力”的人物形象——以实玛利。亚哈的形象是说不尽的,以实玛利的归途选择也是问不完的。
其他文献
[摘要]陈嘉上新版《画皮》,一反蒲松龄原著规劝世人的讽喻色彩,也摈弃了以往改编作品中所惯有的恐怖元素,另辟蹊径,着力在人与人、人与妖以及妖与妖之间复杂而诡谲多变的情感关系上进行探讨,把一个因食色而自食苦果的寓言性故事重新打造为一曲温情、凄美、生死不渝的爱情咏叹,并吸纳言情、武侠、魔幻等商业性元素,异彩纷呈,风格迥异,在令人耳目一新、刷新观众审美期待的同时,也在经典名著影视改编、传统文化资源再挖掘上
期刊
摘要 素质教育是完善人格的全方位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京剧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电影《梅兰芳》通过影像的世界为广大观众展现了精彩纷呈的京剧文化,同时也使观众在精神上进行了一次高度的洗礼,更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展开提供了新的内容、思路和途径。  关键词 人文素质教育 《梅兰芳》 京剧
期刊
[摘要]在现代设计思潮的影响下,首饰设计不断打破传统束缚,运用现代艺术与设计理念,展开创意,成为具有现代形式视觉特征的造型作品,3ds Max用于现代首饰设计发挥着其它专业首饰设计软件无法替代的优势,它不断满足首饰设计中大胆创新的要求,不断满足人们对高雅、个性和品位的追求,给设计师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关键词]3ds Max 首饰设计 现代    近年来首饰设计行业不断推出各种专业的首饰设
期刊
[摘要]手风琴作为一件年轻西洋乐器,其特殊的发声原理决定了其风箱的重要作用,手风琴风箱的最基本方法是:平风箱、顿风箱、颤风箱、抖风箱及其风箱的控制,假如不注意风箱的运用和控制,只是进行简单“音”的堆砌,而忽略了更重要“乐”的表现,那么,演奏出的音乐则会缺乏生命力,难于打动观众,也不能体会到音乐所带来的快乐。所以,演奏出较高欣赏价值的音乐,与风箱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手风琴 风箱运用 风箱
期刊
[摘要]20世纪80年代末期兴起的新纪录运动表现出来的个人立场、人道主义和平民意识,具有人文主义色彩。这和启蒙精神是相通的。社会语境的变化,启蒙被消费主义消解了。当前“新民间文化”DV代替了“亚精荚主义文化”独立影像,赢得了体制外的话语权。  [关键词]新纪录运动 启蒙 DV    20世纪80年代末期,涌现了一批独立影像制作人。他们通过个人化的创作,纪录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和生活状态。一般论者常
期刊
[摘要]2008版电影《画皮》中的女性,呈现的是男权话语规训下的“他者”形象。主要的女性被分割成对立的“天使”与“魔鬼”两极。在形式上表现为小唯的“画皮”身体,佩蓉的疯癫、夏冰的易装。这些女性形象体现了男权话语对女性身体的规训以及女性自我的分裂。  [关键词]《画皮》 天使 魔鬼 男权话语 他者    女性主义者认为。在性别建构的过程中,语言扮演了重要角色。以现有的语言规范言说自己就形成了话语表述
期刊
[摘要]贺岁片《桃花运》在2008年的电影市场上可谓是顺风顺水,从开机到首周末票房统计无不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该商业性质极浓的电影可谓是颠覆了导演在观众心目中的细腻形象,那么她以身试法去碰触冯大导演的奶酪的结果又会是怎样的呢?关于《桃花运》的解读终将成为历史,但是作为曾经在电影史上出现过的一部作品,如果它能够给予我们思考那将会善莫大焉,因为它不仅代表导演的个人观点更是我们当下状态的真实反映。  [关
期刊
[摘要]电影《海角七号》以历史和现实的两个年轻人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历史和现实相交织,给观众呈现了一系列极富喜剧性的现代日常生活矛盾,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一人类普遍处于自我无法掌控的悲剧命运之中。  [关键词]《海角七号》 喜剧 悲剧 现代性困境 极端体验    最近上映的台湾本土电影《海角七号》在观众中产生了极大反响,票房收入创五亿新台币,并在本届电影金马奖中获得诸多奖项。该电影之所以取得如此大
期刊
摘要:在所有宣传媒体上,《女人不坏》(以下简称《女》)均被称为时尚喜剧贺岁片,对于此类商业片,导演徐克的初衷兴许是在电影贺岁片市场上赚个盆满钵满。在《女》北京首映式上,徐克“其实女人要坏一点才够可爱。女人要坏,男人才爱。”的开场白很好地诠释了该片的娱乐意义,但我们却能透过《女》缭乱、娱乐的都市女性生活镜头看到当下中国女性主义努力向上的抗争。换句话说,《女》是在男权高高在上的社会现实中女性不断抗争的
期刊
[摘要]电影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已经被人们所普遍认可,然而这一理论却遭到了质疑,在《电影理论:新的诠释与话语》一书中十分坚决与明确地提出:“电影电视根本不是‘综合’艺术”的观点。要想说明电影艺术具有怎样的综合性,当然要先证明它是具有综合性的,所以针对“电影电视根本不是‘综合’艺术”的观点做以下的分析。  [关键词]电影 综合性 特性 艺术媒介    媒介(intermediary),字典上解释是:“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