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策略

来源 :新科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xia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城市环境存在的水体、大气、固体废弃物、噪声污染和城市交通拥堵等城市污染的主要污染源进行了深入的揭示,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和建议,不断提高我国的城市环保水平。
  关键词:城市化 ;环境问题; 对策
  
  城市化的发展使我们社会发展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工业和经济的增长变得更为便利和快捷。但与此同时,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也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给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一、中国城市环境问题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水体污染问题突出。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飞速发展,大量的污水未得到妥善的处理而直接排入水体,致使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我国的水体污染严重,全国有监测资料的1200多条河流中,850多条受到污染。全国范围内78%的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水源,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同时,一些水源地也不断受到突发性污染的威胁,如松花江水污染事件。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胺苯车间发生爆炸事故,上百吨硝基苯等有毒化学物质随消防用水排入松花江,造成重大水体污染,哈尔滨市停水4天,沿江数百万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威胁。同时江水顺势危及了邻国俄罗斯,造成恶劣的国际影响。大面积的城市地表水与地下水污染,使生活在城市1.5亿人的餐桌上、水杯里含有不同程度的污染物,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二)大气质量不容乐观。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将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质排入大气层,使城市大气质量严重恶化。由于我国大量的工厂都集中在城市周围,而多年来我们片面强调工业产值增长所导致的结果是使得我国几乎所有的城市都遭受污染源企业和污染型资源利用技术的双重冲击,城市环境质量很差。全国城市中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很少,几乎所有城市的降尘、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浓度均超标。
  (三)固体废物污染严重。我国每年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为6.6亿吨,其中有害废物为3000~4000万吨,累积量超过64亿吨,侵占5亿多平方米土地;每年的生活垃圾量为1吨并以每年7~8%的速度增长。从现在起到2020年,全国范围内废弃物管理需要相应预算增长8倍。尽管中国在固体废弃物处理方面迈出了巨大的步伐,但仍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对废弃物处理覆盖面的需求、对垃圾安全处理系统的环境要求,以及在处理运营方面对成本效益的合理化要求。中国对废弃物管理的实践目前对全球都有影响。中国建设部将废弃物焚烧率增加到30%的目标(现在为1%)很有可能使全球空气中二恶英的含量至少翻一番。
  (四)噪声污染不断加重。主要是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生活噪声,其中在城市中,交通噪声约占各种声源的70%左右。据2009年全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的354个城市中,区域声环境质量好的城市占5.9%,较好的占68.7%,轻度污染的占24.3%,中度污染的占1.1%。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范围在45.9~60.8dB(A)之间,区域声环境质量处于好和较好水平的城市占76.1%,轻度污染的占23.0%,中度污染的占0.9%。
  从以上数据来看,城市环境噪声污染较为严重,有近30%以上的城市和城市居民长期生活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
  (五)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凸显。据统计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均达到世界第一,全国机动车保有量预计达到8500万辆。交通拥挤,长时间堵车,是城市交通中日益严重的问题,全国15座大城市因交通拥堵每天损失近10亿元。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预测,到2012年,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将达700万辆。与此相一致,上海、广州、成都、深圳等特大城市,小汽车出行比例不断上升,而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大多在20%左右。另一方面,调查数据显示,北京市民每天平均上下班在路上消耗的时间为40分钟,居全国之首。市区交通拥堵时间已达每天5小时,交通拥堵范围正由市中心区向外围和放射线道路蔓延。
  二、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
  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城市化加快和机动车增多等方面的客观原因,也有社会学等方面的原因。笔者试图以社会学中的社会冲突理论为分析视角,从宏观层面上来对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做出新的分析。因此,如果以社会理论为视角,在对待环境问题上,可以归纳其存在的主要社会根源在于:
  (一)根本原因在于社会中权力与资源分配的不平等。社会中的权力分配是不平等的,掌握权力的精英影响着社会事件。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源于有利于城市精英利益的社会安排;一些精英,特别是私营企业主,在追逐自身利益的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加剧了环境问题,但是很少受到社会的惩罚。而普通民众由于自身的权力的缺失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单薄,很难形成一方强有力的对抗力量。
  (二)市场经济制度本身的缺陷势必带来环境威胁。市场经济的基本逻辑是追逐利润,为此,市场经济本身总是不断地制造匮乏和需求,从而制造了资源消耗的长期风险。在工业社会的市场中,竞争使得高额利润成为工厂生存的关键,而每一次新的增长都要求在将来继续保持。企业将会本能地力图从有限的投资中榨取尽可能多的产出,为了避免积压和库存,要求消费也不断地有新的增长,以刺激生产的继续增长。大规模的生产、大规模的消费和大规模的废弃,几乎成为市场经济的连环圈,其结果势必造成环境的不断破坏。
  (三)全球环境危机是全球财富与权力分化的直接后果。环境问题不仅表现为人与自然的矛盾,而且越来越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且与贫困问题有形成恶性循环的趋势。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摆脱贫困,加快发展,实现现代化是全国人民的要求,然而,经济的过快发展必然带来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的不断破坏,因此,贫困问题与环境保护矛盾异常突出必须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三、城市环境问题的治理策略
  (一)促进社会参与治理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治理城市环境问题,政府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还必须促进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笔者认为,首先要形成社会公众参与环保的社会激励机制。城市环境的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不懈努力,只有所有的人行动起来,共同治理才能净化我们的家园,造福人类自身。因此形成有效的社会机制,激励每个人主动、自觉地融入到环保工作当中,至关重要。其次,要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积极作用。很多国家的经验表明,民间团体在环保领域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政府应当借鉴这一国际经验,放手让非政府组织参与环保工作,鼓励和支持它们开展各种环境保护社会监督和公益活动,并与政府建立起友好的伙伴关系。第三,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寻求对全球环境问题治理的最佳解决方式。当今世界,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环境全球化也是大势所趋。这不仅是因为环境利益相关者们“只有一个地球”,而且是因为拥有“共同的未来”。地球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任何地区、任何规模和程度的生态环境破坏都会产生全球性的影响。因此,保护全球环境是各国政府的共同责任。
  (二)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点。要通过市场利益激励机制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使企业和个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外部效益内部化。大力推进生态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环境标志制度,逐步提高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交易费用,建立污染者治理、受益者补偿机制。即“谁污染、谁付费;谁治理、谁受益”,促使全社会加快实行清洁生产,减少排污,提高社会资源的循环率。在经济政策层面,用更具实效的经济激励以及其他刺激手段促进企业进行循环经济实践。具体手段包括:
  1、征收税费。目前,中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积累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环境问题在加剧,环境突发事故的风险在增加,长期积累的工业污染和生活型污染尚未解决,新环境问题和全球环境问题又不断出现和加剧,环境的恶化不但直接影响着人民的生存质量,而且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运用环境税收手段保护环境,则被证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现阶段实施以开征环境税为核心的环境税制改革,既是弥补中国现行环境税费制度的不足以应对目前严峻的环境形势,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压力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需要,更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要求。
  2、财政补贴。补贴是各种财政补助形式的总称,一般是指对执行标准中面临困难的企业进行的财政鼓励,可以理解为政府为购买有关环境物品和劳务向企业支付的价格,主要有补贴、贷款、价格、利润等形式。政府对企业保护环境的活动给予奖金补贴,如补贴企业治理污染等。还可以通过优惠价格政策,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防治污染,如可规定绿色或环保产品比一般同类产品价格高。
  3、市场方法。市场方法是指企业或个人为实际或潜在“污染权”或工艺废弃物买卖交易建立人工市场,从而使污染控制在政府规定的环境目标或排放总量目标之下的一种经济刺激手段,包括排放交易,责任保险等形式。最典型的市场交易就是排污许可证的市场交易。
  (三)依法治理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有力武器。我国主要的循环经济法只有《清洁生产促进法》,还没有具体明确企业责任和义务的法律法规,也缺少更加具体的专项法律法规,如在单个企业的循环经济方面,关于废弃条件的设置、强制回收和回用名录的建立、回收和回用率的确定、经济刺激机制的系统化和可操作化、工艺标准及技术性规范的设立、循环信息的公开等问题,亟待进一步立法规定。为了保证环保部门执法的有效性,环保部门应当进一步加强领导,规范环境执法行为,实行执法责任追究制,加强对环境执法活动的行政监察。环境执法还要接受人大与社会舆论监督,以避免环境执法过程中的腐败现象产生。同时,实行绿色GDP考核标准,如在计算经济产出时减去环保成本,这样就可以降低地方官员不惜以污染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增长的诱因。要积极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改革现行的经济核算体系,从国家到企业都建立一套“绿色经济核算制度”。
  (四)发展生态文明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生态文明是人类目前正在努力建设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是对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超越。要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实现生态城市建设涉及生态环境、生态产业、生态文化等方面,要树立生态至上、环境优先的理念。要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和文化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海洋等产业,淘汰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行业。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和资源再生产业,降低产业发展对资源的依赖度和对环境的损害度。淘汰污染企业和落后工艺,优先发展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环境友好型产业。要推进城市集约利用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调整能源结构,建立生态型能源结构,加强产业节能,降低高耗能行业的能耗水平。推广生活节能,实行能耗分级收费,培养公众节能习惯。严格控制机动车排气污染和扬尘污染,加强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和综合利用,加强再生资源回收交换和综合利用,建设可再生废旧物资回收系统。发展轨道交通和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加快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建立重大污染事故快速反应机制。要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体系建设,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专项规划、重要资源开发规划的编制及修编,要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立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市民听证、媒体监督、非政府组织环境公益诉讼等制度,确保公众参与权。强制推行产业节能,鼓励引导生活节能;优先扶持因生态保护而导致发展受限区域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意识提升到生存意识、发展意识的高度,把生态文明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全面提高市民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开展生态型社会组织创建活动,建设绿色机关、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家庭,全面促进我国生态城市建设进程。
其他文献
网络时代,虽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没有变,但它在教育主体、客体、形式、内容以及方法上却发生了根本变化,因此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  一、网络的开放性、多元性和自主性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    文化的多元性是互联网的重要特征。这一方面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了解社会、增加知识的平台,但同时文化的多元性不可避免的对中国的民族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造成巨大冲击。在网络中,不同思想、文
期刊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高效的交通运输体系,能促进各地区(或城市内外)有效地进行货物交流、人员来往和信息的传递。在交通运输的发展过程中,各种运输方式是相互协调、竞争和制约的,需要进行综合管理,来协调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关系,以促进构成现代化的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在我国,对交通运输业的管理形成了以交通运输方式为特征的分割管理体制,这种分割管理的交通运输体制不利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建筑施工企业特级资质考评掀起了建筑施工行业的一股信息化浪潮,借助特级资质信息化考评的大背景,通过文档一体化系统的应用可保持文件从始至终都是一个完整的、动态的、连续的生命运动过程,克服以往工作环节、工作程序的重复雷同,将文件和档案作为统一的系统工程,即从文件及其数据的采集、形成到交换、归档,实施事前介入、事中控制、事后验收把关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模式,从而使现实文档分离的问题得到根本解
期刊
摘 要:本文目的在于通过对施工企业在两层分离及队伍建设中的得与失的分析,寻求现实管理中作业队伍建设有效方法。适应市场要求,结合产权改革、机制创新、资源整合、队伍建设及规范劳务用工管理等,正确定位企业。从建设自有作业队伍和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劳务企业入手,建立作业队伍建设与管理的长效机制。阐述其组建的可行性,从组建的形式、方法和作用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明确坚持两层分离的发展方向,采取多种形式建
期刊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及应用的迅猛发展,人类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信息化时代。电话查询系统可实现按照部门进行电话查询,为员工在需要查询电话号码时能够快速、准确的进行查询。  电话查询系统针对全部员工是开放的,可以随时时行电话号码的查询,同时,在此系统中还包括系统管理员和管理员两各角色,系统管理可以进行系统的设置,能够进行部门的维护,同时还能进行管理员的维护;在系统管理员增加了相应的管理员角色,管理员
期刊
摘 要:目前我国的学校管理着重点放在了“从严治校、依法治校”,通过规定、条例来约束教师的行为,而非从教师角度考虑其工作需要,使得教师无法“快乐工作、自主工作”,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创新思想更是难上加难。这种情况迫使我国学校管理机制需要逐步迈向新的阶段:人性化管理,即尊重信任教师,不用死规定约束教师;注重情感沟通,放低身段主动为教师服务;激励赏识教师,使教师在工作中感受到自身价值。  关键词:学校
期刊
摘 要: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而搞好会计工作的基础是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队伍。但我国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对会计职能认识不够、对会计工作重视程度不高、对会计人员的培养和教育缺乏应有的力度和深度,导致会计工作水平总体上不高,会计人才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抓好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具有其紧迫而现实的意义。本文从会计人才队伍现状着手,对问题及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加快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期刊
进入新世纪,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等诸多方面的挑战,受教育者思想意识的转变,思维模式的更新,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能在提高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质、健康心理水平、健全人格塑造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增强实效性,保持和发扬其优势作用,就必须要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引入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
期刊
  摘 要:医院档案是医院在工作活动中形成的文件、簿册、图表、录音、录像、盘片等各种门类和各种载体档案,是医院的宝贵财富。加强对这一信息资源管理对医院领导决策科学化和医院现代化建设极为重要。本文总结了目前医院档案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和思路。  关键词:医院档案;管理;问题;方法      医院档案是医院在从事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药品管理以及其它各
期刊
    现代图书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什么呢?胡锦涛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据此,我认为现代图书管理的以人为本,就是倡导对学生实施人文关怀,实行人本和谐管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供人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