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之道

来源 :执行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3727510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七年之痒,常常形容婚姻中的夫妻双方,在一起时间久了,出现情感“疲惫”或厌倦导致关系进入“瓶颈”。企业和智业的关系也是非常微妙的,大家通常称为甲方乙方,双方经常彼此抱怨。企业抱怨智业会说的多,能干的少,抱着赚钱的目的,随便出方案,最后执行不下去,企业被瞎折腾一番。智业公司则抱怨企业以甲方自居,不尊重无形的脑力智慧,公司自身缺乏执行力,却怪罪方案不行。
  因此,企业和智业能够和睦相处的不是很多,通常是项目合作的形式,比较短期,彼此都不信任,无法建立长久的合作。两三年已经算是比较长期了,超过7 年的属于凤
  毛麟角。
  但是,青岛的智诚灵动营销策划机构(简称“智诚灵动”)与太阳雨太阳能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太阳雨”)却突破了“七年之痒”,平稳渡过第八年,而且还在继续合作。双方演绎
  了一段相敬如宾、合作共赢的“八年之道”经典传奇。
  2005 年底开始,双方开始合作,当时太阳雨年营收7000 万,到2012 年时营收达到50 亿,这一年公司在A 股上市,成为太阳能行业的领头羊。整个过程中,智诚灵动是见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双方为何能够如此长期的合作,如何永葆新鲜,相互吸取营养,共同推动企业的发展?合作中有怎样的诀窍?《执行官》杂志本期特别策划,以智诚灵动服务太阳
  雨8 年为案例蓝本,探寻它们背后的合作故事,同时分别采访了太阳雨总裁陈荣华和智诚灵动董事长王成莹,他们也从各自的角色出发谈了企业和智业的合作之道。
  陈荣华:破除甲方乙方心态
  口述/ 太阳雨太阳能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陈荣华
  整理/ 本刊记者 徐军
  我们跟智诚灵动合作至今有8 年多了,双方属于深度合作。他们对我们比较了解,是公司的智囊,但又游离于公司之外。智业公司不深入企业,就做不出企业想要的方案,无法帮助企业解开疑惑,但如果太深入企业,成为企业的一部分,就不能跳出局外看问题,拨开云雾看青天。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跟智诚灵动的融合是比较好的。
  把“乙方”变成“我方”
  智业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供应商——即智力供应商,企业跟智业应该在长期的沟通、合作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
  对于智力供应商,很多企业喜欢求新,但我认为,企业自身处于发展的阶段,更应该求稳,企业的很多策略应该是在坚持中创新,而不是频繁的创新。因此,企业跟智业的关系,
  应该真正达成水乳交融的状态,双方长远合作,在合作中相互吸收营养,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
  在对待智业的态度上,不能把智业公司看成是乙方。实际上,把甲方和乙方分得很清楚的企业,是寻求不到真正的智业的,甚至寻求不到真正的合作伙伴。企业跟智业的合作关系,
  是平等互助的,没有甲方乙方的区别。在合作过程中,智业公司提供智力支持,甚至是提供优质的供应材料,因此企业确实需要以礼相待。趾高气昂以甲方自居的企业是发展不起来的,
  甲方乙方的观念深入到企业工作中,是缺乏合作精神和共赢意识的表现。
  我经常在太阳雨内部说,我们要把跟我们合作的所谓的“乙方”都变成“我方”,让他们认为我们之间有长远合作的可能,而不仅仅是现在一份合同的联系。实际上,甲方和乙方,
  就是要达到双方在某一个平台上、某一个契机上或者是某一个合作中实现各自的成长,这是最重要的。
  智业的工作:梳理、挖掘和呈现
  智业公司经常存在这样的困惑:智力是无形的,价值很难估量,不容易被企业认可和接受。但我认为,如果智业方能给我们点拨某一个思维,开启某一种思路,那带来的价值是不
  可估量的,价值百万。很多人不理解,因为智力不是现货而是一种软资源,事实上,现代社会软资源有时候更有价值。比如,现在人跟人的比较,不是你身上有多少存款,而是你脑海里有多少货,这是不能用实物资产来衡量的。
  关于智业的作用,我们认为有一部分参谋作用,但主要是挖掘。很久之前我就跟智诚灵动的王董交流过,很多问题的答案已经在企业主的心中,但是往往不知道怎么表达出来,需要智业方的点拨和激发,智业公司要做好梳理、挖掘和呈现的工作,把企业主心中最想要的答案引导出来。
  对很多公司来说,企业遇到问题和瓶颈,内部力量没办法解决时,才想到寻求外脑的援助,希望外脑能够做诊断、开药方,这是不管用的。完全依靠外部智业参谋的企业,是走不
  长远的。外部的智慧力量确实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只是辅助作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真正的解决方案还是要企业自己提供。另外,企业遇到问题时再找外援,有点太迟了,很早期的时候,就应该开始寻求智力支持。太阳雨在早期高速增长的时期,与智业公司合作得更多。
  智业替企业干执行不科学
  有一些观点认为, 企业不缺方案,而是缺执行,而智业公司能辅助企业更好的执行。我认为这一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因为企业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兼顾两方面,一是了解企业的现状,从国家宏观经济,行业中观发展,企业微观现实等方面综合判断;二是清晰地知道企业未来的目标,也就是企业的战略需要。兼顾这两方面, 才能做出比较好的方案。这样的方案去执行,基本不会出现夭折的问题,如果方案执行不下去,那方案本身就不是个好方案。
  在我看来,智业公司更像是教授,你不能要求他既能讲,又能动手实施,这样显然对智业公司要求过高了。如果需要智业公司替公司去执行,做出样板市场,确实有成效才同意合作的话,这叫外包而不叫智业。
  总而言之, 企业把自身的所有希望都寄托在智业公司身上,这本身是不对的。智业替企业做执行也是不科学的,企业的很多资源都是要内部调动,例如人员的薪资、升迁等等,都需要企业自己来做决定。这些还是需要企业自己去执行,这一点上我不赞同部分企业的
  做法,如果企业提出这样的要求,那是没有清楚地认识到企业与智业的关系。
其他文献
又是新年伊始。2014 始终还是来了。  对于企业的营销官而言,2014 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同,计划已经拟定,号角已经吹响,目标依旧充满压力,忙碌周而复始。没有时间闲扯淡,感慨仅在一瞬间。  所有的感慨是在与家人相聚的一刻,见到妻子歉疚聚少离多,见到蹿升长大的孩子对自己的陌生更觉得心头突突,见到父母增多的皱纹和白发更觉有说不完的话但已不知从何说起。自己能做的就是问候、夹菜、给钱物、短暂的拥抱、体检卡
期刊
新兴媒体不断刷新着传媒业的格局,它们更多以倒推式的市场法则快速增长。在新兴媒体市场,无论传媒产品运营方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围绕双重市场,传媒产品遵循着二次聚合定位原理。  传媒产品二元聚合定位理论的探索  传媒产品二元市场的概念,在1989 年,由著名传媒经济学家罗伯特·皮卡德提出。在其《媒介经济学——概念与问题》一书中指出:“从经济角度看,媒介产业不同于一般产业,原因为其在所谓的二元产品市场(d
期刊
我反复思考公司的战略和公司的团队成员到底应该如何发展的问题?对  于管理团队而言,实现公司的战略和推动公司成长是我们职责和价值所在,这  也是我们作为一个管理者,需要承担的责任。  经历与大家一起全面投入工作,发现公司有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既有战略的问题,也有执行的问题;第二、并不是公司能否实现战略的问题,而是管理团队如何认同战略并保持一致的问题;第三、并不是能不能成长的问题,而是用什么方式成长
期刊
我们面临一个变革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任何控制和权威都失去了意义,个人英雄主义重新来临,任何一个个人英雄都有可能出头露面。任何人只要有才能,都找到露面的机会。这五年来,创新和创业人士的不断涌现,移动和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整个社会对创新能  力的宽容,对创新能力的支持,这是特别让人欣慰的事情。  这样的时代,只有两种人:一种人想办法集中自己所有资源,才能继续保持江湖地位;另一种人则必须随时做好这个江湖
期刊
企业跟小孩是一样的,它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事情一定要经历,必须花的钱一定要花,这才符合一个企业的发展,不能用一个绝对值来衡量划算与不划算。  众所周知,华帝凭借着体育营销升级自身品牌。华帝的“火炬”营销,最早可以追溯到2001 年的九运会上。当时,华帝股份作为一个小有名气的燃气具制造企业,成功研制九运会火炬,受到了高度赞扬。从此之后,华帝的火炬研发制造之路一发不可收拾,到2008 年的北京奥运
期刊
20 年前,当郭广昌辞去复旦大学团委的“铁饭碗”,开始了骑着自行车满大街做问卷调查的创业生活时,他没有想到,若干年后自己将是福布斯中国财富榜上最年轻的中国富豪。  由他创办并领导至今的复星集团,如今是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从医药到地产,从钢铁到商业, 复星的版图在过去20年中一再扩展。近年来,复星又在全球市场频频出手,并大力进军保险业和旅游业。  复星如何制定其全球投资战略?未来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期刊
基于当下人们消费行为习惯的改变以及社区店能提供深度服务强化价值感,未来,社区专卖店的模式很可能会成为下一轮各行各业渠道开发的新重点。  买了一把造工精细的拖把,不会使用的话可以打个电话,会有人上门来演示指导!  这听起来似乎是一件不可信的事情。第一,清洁用品素来构造简单,岂有不会使用的;第二,向来东西买回来后不会用就只能看说明书了,哪有为家庭小小清洁用品提供上门服务的。但是,请相信,不远的未来,这
期刊
创维要做的事就是,以不变应变,以变应变!以不变应变就是要强化创维的工业精神和工业能力;以变应变就是创维面对已经发生改变的价值重组模式、交易、沟通等方式。  在过去七年里,创维电视的销售量在中国市场排第一。创维是全球第一家跨界做短路设计的企业,第一家做由媒体电视变成通过USB接口播放的企业,也是全球第一家互联网化的家电制造企业。  回顾创维的历史发展,有心人梳理了创维经历的四个发展阶段。一、发展之初
期刊
“我最大的动力是梦想。”雷军表示,“我不缺名也不缺钱,只是因为怀有创办一家伟大企业的梦想,才在2010 年重新创业做了小米。对我和小米最大的挑战是如何持续不断地做出让用户尖叫的产品。我的成就感肯定是来自于做出让用户尖叫的产品,做出用户愿意推荐给朋友的产品。”  关于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最近的话题,不是小米年营收刚刚超过300 亿(全年含税销售额约316亿,销售1870 万台),而是雷军与董明珠之间的
期刊
家居行业的洗牌已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但究竟哪些企业会率先成为“出局者”呢?“寒冬”中为了自救, 在过去一年,卖场积极联合商户抱团取暖,家具制造业注重“调整和整合”,还有些企业则瞄准二、三线城市。面对不确定的未来, 只有深耕渠道, 增强“内功”、提升品牌的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013 年11 月19~22 日,由建众商学院与《执行官》杂志联合主办的“建模式赢之道”高峰论坛塈建众商学院第二届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