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堂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daol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起源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应用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能力。本文结合实例,分析将生活实例引入数学教学的具体方法。
  数学起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简单来说,数学的诞生就是为了帮人们去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掘生活中的数学案例,并将它们引入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其学习主动性。
  一、挖掘生活实例,优化教学方案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首先,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案,可以从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事物中提炼优质素材,并将这些素材与教材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让抽象的数学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数学,从而掌握新知识。例如,在教学《形状的初步认识》时,就可以利用学生常见的事物并将它们展示出来,比如书本、硬币、尺子等,借助多媒体的帮助,再将实物移走,只留下矩形、圆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用更直观形象的方法让学生对生活以及数学中的几何形状有一个基础的认识。这种利用生活事物创建教学情境的教学方法,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亲切和熟悉,还能在将数学具象化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
  其次,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点,紧紧抓住学生对身边各类现象事物的好奇心,摄取学生熟知的生活现象并融入教学内容,引导他们利用自己感兴趣的生活小策略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如在教学“循环小数”过程中,教师举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案例:“家里的钟表显示有12个小时,它的指针转动有什么规律?”这时,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抢着答道:“每天中午的时候,时针总会出现在12点位置。” “既然时针每天都会转到这一位置,那中午12点这个时间出现次数是有限还是无限的?”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无限的!”这样,学生从平时熟悉的生活中抓住了新知识的切入点,在欢快的学习氛围中轻松理解了“循环”这个抽象概念。
  二、融入生活,发现数学
  小学阶段,学生往往会带着浓厚的情感色彩学习,熟悉的生活情境很容易带给他们亲切感,因此,教师要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事例作为背景,创设生活情境,将学生帶入其中,引导其从中主动探究并发现问题,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
  贪玩是小学生的天性,一提到春游,足以使他们感到兴奋快乐。在教学过程中, 我组织了一场充满趣味的购物游戏,让学生做购物方案。他们兴趣满满,有的忙着预算金额,有的计算着零食价格,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愉悦起来。在不绝于耳的讨论声中,五花八门的春游购物方案被讨论设计出来。在这种充满欢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最为深刻,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数学原来就在身边。
  数学具有抽象性,学生有时候难以理解,如应用题教学。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应用题中的数学知识往往比较抽象,因而使得教师感到难教,学生也感到难学。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点,以此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以贴近生活的直观化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数学求知欲,让他们以所熟悉的方式主动接受数学知识。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探索数学,让他们真切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的魅力,意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例如教学除法法则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情境问题:“爸爸从超市里买回了20个梨,家里共有5口人,大家觉得怎样才能公平分配呢?”又如在让学生学习混合运算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你们手里有50元钱, 现在要去商场里买5支铅笔、10根棒棒糖和20个鸡蛋。铅笔1元一支,棒棒糖0.5元一根,鸡蛋1元一个,你们把50元钱给店员后,店员要找你们多少钱才对呢?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此类形象化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能力,还能让学生在感受轻松欢乐课堂氛围的同时,不知不觉地理解数学。
  三、运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
  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人们常说“数学很有用”,但对于小学生而言,这句话并不容易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数学信息,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生活、融入生活,在不知不觉中理解数学、掌握数学,并将其转化为工具,在生活实践中主动运用,解决生活中的各类问题。
  生活实践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教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主动运用,引导他们利用已学会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这样既可以为其带来成就感,又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组织一些课堂趣味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例如让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比如扮演商场收银员、公交司机、餐厅服务员、工人等,使学生在发现生活中问题的同时,学会利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解决。又如在学生学习了关于“图形认识”的知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后把家里长方形跟圆形的物品都画出来,看谁画得正确、漂亮。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加深对数学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实,课堂外的数学要远比课堂内的数学丰富有趣。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这对于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师要善于进行生活化教学,让学生意识到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不断提高学生对生活中数学的关注度,使学生的各项能力都能在生活学习中得到发展,进而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天性,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味,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各类教学情境,让学生学会主动探索、思考,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身边的世界。鼓励他们把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学有所成、学以致用,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价值。
其他文献
对小学生来说,数学是培养思维能力最好的载体,对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甚至工作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以将生活场景教学法导入教学模式中。本文将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情境教育策略展开论述,首先,明确小学数学中应用生活场景教育的优势,其次,结合实际的教育案例,探究出灵活运用生活场景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现行的北师大版、人教版等普适性教材,在编排上往往考虑到大范围内的学生,着眼于学生认知水平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实际教学中,有的学生现实起点较高,挑战性和表现欲较强.因此,教学中要尊重学情,遵循学生的内在欲望,激发其内在驱动力,进行单元整合教学.单元整合教学主要以教材结构的重整为主,力求将学生的学习方式由“碎片化学习”转变为“整体性学习”,思维结构由“散点分布”转变为“系统结构”,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期刊
小学科学新课标中倡导探究式学习。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问题是探究的起点,贯穿于整个科学探究活动。问题驱动是指教师在科学教学过程中,以课程内容为基础,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驱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培养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科学问题为驱动,推进深度学习,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升他们的科学思维。  一、情境问题,驱动思维聚焦  教师在了解学生前
期刊
在“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抓住机遇,加快与其融合,以互联网创新成果,带动语文教学创新发展,激发学生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使其具有学的意识。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自觉思考,积极探索,利用碎片化时间在线上自学,语文学习会变得高效,并能获得全面发展,语文教学成就会更高。一方面,在小学语文教学上可以充分应用信息技术资源,对语文阅读、写作技巧等各方面进行讲解,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性和兴趣;另一方面,由于不同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教师的精力和时间也有限,传统教学中教师很难考虑到每一个学生,将信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会倾听是小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全面提升的基础。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倾听是师生之间的沟通前提。那么,如何才能够让学生自主倾听呢?本文将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进行研究。  倾听的过程是学生将听到的内容转化为自身知识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倾听能力加以重视,将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作为教学任务之一,有意
期刊
语文作为小学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语文作为一门充满逻辑性、智慧性、思想性的学科,它伴随着每名学生的成长,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正因如此,教师必须明确语文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多样化的模式,将单一化的教学内容转变为丰富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有效激发学生自身的潜力,最终打造出一个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小学生在解析数学习题时,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教师往往意识不到错题的教学价值。其实,学生的每一种错误类型,都直观反映了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某个薄弱点。教师若能将这些错误有效利用,对症下药地制定教学方案,不仅能帮助小学生改正不良习惯,也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下面,笔者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两方面探究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策略,探寻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方法。
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语文学科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新时代,新的教学理念指引着小学语文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在融合教育的思想引导下融合资源,融合育人,让师生在融合中教学相长,让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可以有德行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有智慧引领中国走出更强、更有实力的坚实脚步,有能力撑起祖国未来的一片天。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融合教育的实践中充分发挥语文阅读的作用,融合各种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读书感悟中立德启智,在思考辨析中提升综合能力。教师的“教”要指引学生的“学”,回归教育的本真。在阅读教学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是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近年来,在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的认识逐步加深。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是贯穿教师整个教学过程的最主要目标。信息技术对实现个性化的教与学,真正落实因材施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起着很好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介绍在教学中的一些探索与体会。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要求小学生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同时也能将实际生活引入数学课堂。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和过程,笔者总结了下述四种授课方式,旨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捕捉生活素材,理解内涵数学问题源于生活,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当这些问题成为生活日常所见时,往往最容易被忽略。如何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素材,是数学教学的难点。小学数学课本是对生活问题的抽象和高度概括,所以需要教师读懂教材,将教材还原,用真实生动的生活实例吸引学生注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捕捉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