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具的合理运用探究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ans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使用学具,可促进数学概念的形成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
  如在教学“平均分”这个概念时,可先让学生把8梨(图片)分成两份,通过分图片,出现四种结果:一人得1个,另一得7个;一人得2个,另一人得6个;一人得3个,另一人得5个;两个人各得4个。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第四种分法与前三种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第四种分法每人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这样通过学生分一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物图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悟出“平均分”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每份“同样多”,并形成数学概念。
  二、使用学具,有助于理解数学算理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数学中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这就要求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把数形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通过学具的操作,可促进这一过程的完成。例如:三年级学生学习一位数除法,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十位上除后出现有余数的情况,如:42÷3,学生难以理解的是十位上余下的几个十要和个位上的数结合起来继续除。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可采用摆小棒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4 捆(4个10)平均分3份,每份是1捆(l个10),十位商1;剩下1捆表示1个10,要继续平均分只能拆开和2根合并成12根,再平均分3份,每份是4根(4个1),个位商4。通过摆小棒体会剩下一捆继续平均分,怎么分,使学生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继续除的算理,以此让学生把动手操作活动和竖式相对照,数形结合,在操作中从形的方面进行具体思考后逐步过渡到数的方面进行思维,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算理,同时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协调发展。
  三、使用学具,有助于促进主体意识的发展
  1、学具的使用,能促使学生自己发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探索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精神条件。实践表明:当代的小学生由于处在信息时代,他们知识视野较宽,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尝试、探索去发现、理解和掌握一些数学知识,由此培养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2、动手操作,可培养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等获取知识的能力。操作学具能使物质的外部操作(物化)过渡到智力的内部认识活动,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促使认识内化,便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3、学具的使用,因师生互动,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单向灌输的局面。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师生双边活动是这种认识活动特殊性的表现之一。教育部《关于我国数学课程研制的初步设想》指出,要通过数学教学改革,努力实现师生关系的民主与平等,改革单纯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提供给儿童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通过学习者群体的讨论与交流,进一步归纳、验证,形成数学结论,让儿童获取更多的数学活动经验。通过学具的操作,加强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让学生大胆发问、质疑,共同制定解题计划,选择适宜的思维方向和策略。
  四、使用学具,有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突出数学本质,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数形结合的思考方法,变换思想,对应、集合的思想,估测意识以及分析、综合、转化、归纳、类比等基本思考方法,这些都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质不可缺少的金钥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可有助于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教学“同样多”时,让学生先摆5朵红花,然后让学生在下面一个对一个的整齐地摆,就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通过学生剪、拼等操作活动,把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就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学具的操作,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就渗透了等积变换的思想,等等。
  五、使用学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未来社会已越来越注重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否概括和吸收他人意见等。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调、合作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日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分组合作操作学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如:教学1L和1000ml的关系时,可分组让学生把l00 ml水倒进1L的量筒中,看可以倒几次?同学们有的倒水,有的看刻度,有的记录,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同时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也体现了一种相互谦让、共同进步的集体主义精神。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小学数学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搞好小学数学教学,从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我们广大教师密切相关的问题,也是时代发展所需。  关键词:数学 实践活动 课程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和其他学科一样,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的教师忙于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进,而轻视了数学
期刊
创新就是弃旧扬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化学创新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那么怎样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    一、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1、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不是单向交流,而是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这样就有利于消除上课过于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
期刊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
期刊
创新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重视发掘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意志。从教育各环节来考察,我们更可以正确认识创新教育的特点:从教育对象看,创新教育重视个体性,提倡竞争意识,允许学生“标新立异”,重视个性发展;从教育内容看,创新教育重视应用性,对学生自我求知能力的培养重于教师的直接传授,对知识的应用重于知识的积累,对知识的创新重于知识的继承与守成;从教育过程看,创新教育重视思维性,重视发
期刊
内容摘要: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更需要长期不懈的坚持。  关键词:数学 自主学习 方法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如何指导小学生学好数学,进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呢?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高度注重了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需注意以下几点:   
期刊
为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必须培养出具有高尚的品德、完美的人格、宽阔的胸襟、丰厚的知识、聪慧的智能、开拓创新的精神,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第八次课程改革已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在了突出地位,这便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探究的课题。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功能,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构建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方面我作了一些探索,这里谈谈自己的
期刊
首先看2008年高考第20题:“It was in New Zealand Elizabeth first met Mr. Smith。( )  A.thatB.how C.whichD.when  此题答案是A,考查强调句式,强调的是句子中的状语部分。强调句式是一个常用句式,所以经常出现在考题中。下面就强调句的辨别与运用总结一下。  一、强调句的基本句型  It is/was+被强调部分+tha
期刊
高考化学要考查的能力主要有: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所有能力必须通过思维能力才得以实现,所以思维能力是核心。而思维品质是思维能力强弱的标志,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发展智力的突破点,是提高中学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现就高考化学试题谈谈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一、善抓本质,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化学是一门具有严谨科学性的学科,学生具备思维深刻性是学好这一学科及正确答好高考化学试题的必备
期刊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我想,探索也是学生学习的生命线,惟有探索,才能真正由“学会”转变为“会学”。所谓探索能力,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表现为思维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小学、初中、高中,每一个阶段所学的数学内容甚多,知识广阔。那么,怎样才能深入领会,灵活应用,牢固掌握所学的阶段的知识呢?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呢?我认为抓好阶段性的数学复习尤其重要。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要完成此任务,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只有引起学生产生兴趣,学生才会有学习的主动性,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真正开动脑筋去探索、研究新知识。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我认为应从以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