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研究共同体激发流派研究的组织力量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tso1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苏南五校联盟”正式成立。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吴江市盛泽实验小学、无锡师范附属小学、常州市局前街小学、镇江市中山路小学五所苏南名校联合组成研究共同体。这一研究共同体成立之后,参加了江苏省教科所原所长、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主持的苏派教学研究,致力于苏南小学教学流派的研究与建设。
  
  一、确立“苏派教学研究”课题,集聚核心力量
  
  “苏南五校联盟”中的学校都是有悠久的办学历史、有卓越的办学成果的名校。五所名校的校长都是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孙双金的“情智语文”,吴江市盛泽实验小学薛法根的“组块教学”,无锡师范附属小学钱阳辉的“以问题为纽带、以情景为源泉、以思维为核心、以思想为引领”的数学教学,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李伟平的“生命语文”,镇江市中山路小学刘正才的“注重过程,朴实、厚重”的语文教学……他们的教学改革经验在全省甚至在全国,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苏南五所名校联盟的构建,为这些在教育教学改革中逐渐走向成熟的核心人物,成为苏南小学的领军人物,成为苏南小学的文化符号,构建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基地。
  在成尚荣先生的引领下,五位校长通过交流、碰撞,联盟成立之初就确立了“苏南教学流派研究”这一课题。从组织意义上讲,这一共同体的构建,让苏派的研究和成长由自发走向了自觉,更为实现从一个个名家的独唱走向多个声部‘的群体合唱提供了可能。“苏南五校联盟”的成立,是强强联手的优化,是江苏教育的一大创举,是打造苏南教育品牌,研究苏派教学的重要尝试。城际的名校与名校之间的交流合作,将有效促进五所名校迈向新的发展高度,从城市内的独特走向苏南区域内整体统领下的丰富,从而让更多的有志者、追随者凝聚起来,团结起来。
  
  二、形成共同体内部研究机制,开展有效研讨
  
  1.建立“以点带面”的发展机制,实现个体发展向群体发展的提升。
  联盟内每学期都由一所学校承办专题研究活动,开展联谊活动,两年半为一个研究周期。每一次活动,都向省内外其他兄弟学校开放。目前,已经进入了第二轮研究的中期阶段。在联盟形成的初期,每一次集中研讨,首先由各校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交流,随后组织专题论坛、专家报告。随着研究的深入,在第一轮活动的中期,课堂交流延伸到数学领域。之后,这一种“教学展示——专题沙龙——专家报告”的行动规则也逐步确立。
  事实上,这样的一种研讨方式,既给了孙双金、薛法根等每一位核心人物进一步深化教育思想、清晰教学追求的组织力量。更给了他们引领所在城市或更大区域内其他教师发展的平台和动力。在一次次精心策划的活动中,联盟充分利用了每一个核心人物的不同优势,在这个群体组织中发挥了不同的影响力,由此形成的张力,让每一个核心人物都成为一扇敞开的窗,让大家看到了每一扇窗外的“风景”,同时又在联盟共同的研究目标引导下,互相联结成一幅新的图画。
  2.建立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推进机制,促进研究内容的专题化、深入化。
  联盟每半年组织一次集中的研讨活动。集中研讨的成果交流又基于各联盟学校日常的自主研究。分散研究给了共同体内每一所学校发展自身特色的自由和时空。而集中研讨则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对各校研究认识的提升和梳理。集中和分散的结合,正是对“确定性和自由是两个同样珍贵和渴望的价值……”的充分把握。
  如2009年5月,第二轮首次五校联谊活动在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举行。本次活动的研究主题是“苏南教学流派研究·教育主张与教学风格”。在集中研讨活动之前,每一位校长带领学校骨干教师围绕主题首先进行了校内的充分研讨,并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在集中研讨阶段,有专家引领,成尚荣先生作了《名师成长与教学风格》的学术报告;有头脑风暴,《江苏教育研究》编辑部杨孝如先生以及五所名校的校长围绕“教育主张与教学风格”这一话题,展开了深入的学术争鸣与交流。台上台下百余位老师就教育主张与教学风格的关系、教学风格的内核是什么、教师的教学风格如何形成、教学风格与学生的学习风格如何有效统一等多个有深度、有价值的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将本次活动再次推向高潮。
  这种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研究方式,不仅更好地帮助每一所联盟学校在比较中凸现了自己的教学主张和教学风格的独特性,更促进了联盟学校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实现着教学主张、教学风格等诸多要素的系统深入。
  3.建立个案总结提炼的聚焦机制,探寻多元形态深处的共同价值追求。
  每一次的集中研讨活动,都由一所联盟学校承办。一所名校,一个颇具影响力的校长,一群名师……他们和他们所在的学校一定存在着具体的苏派教学的特质。因此,哪所学校承办活动,就以这所学校的教学改革和这所学校校长或者名师为研究对象,共同进行深度解读和总结提炼,以寻求独特性发展背后共同的教育规律和教育追求。从而寻找并提炼出苏派教学的精神气质和教学风格。
  2010年4月,苏南五校联盟第八次研讨活动在常州市局前街小学举行,本次研讨活动的主题是“苏南教学流派研究·教师素养与教育风格”。本次研讨。局前街小学以自己的校长为例,用深情的故事和系统的梳理介绍了在高品质的素养积淀中形成教育风格的李伟平校长。在成尚荣先生的主持下,常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沈梅以及来自联盟学校的校长进一步谈了对“教师素养与教育风格”专题的认识。活动中,大家进一步聚焦李伟平校长,对李伟平校长的教育风格进行了深度的提炼,把苏南教学流派教学风格的研讨引向深处。
  
  三、聚焦教学流派的专题研究,提升研究品质
  
  1.开展苏南教学流派文化背景的研究。
  教学流派的形成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其中地域文化是教学流派生长的沃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要研究苏南教学流派,首先要认识我们的地域文化。在五校联盟的第一个阶段,联盟围绕“苏南教学流派的文化背景”开展了专题论坛。讨论中,大家进一步强调了吴文化的兼收并蓄、稳中求进和均衡发展的精髓,认为在此基础上催生出了“追求精巧”的行为价值取向——盆景、园林、建筑、绘画、刺绣。在教育上。苏南地区也秉承了这种“兼收并蓄”的文化传统。在我们的课堂中,有细腻,也不乏大气,但更多了一份精巧——教材解读的精巧、教学设计的精巧、互动生成的精巧……
  2.开展苏南教学流派历史发展的研究。
  教学流派是教学改革的产物,各个时代都会在教育改革中应运而生各种教学流派。“苏派”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优良的传统,今天的“苏派”研究只有站在历史的脉流中,才能得到真实的超越与生长。在五校联盟开展的研究活动中,围绕这一主题。各校开展了充分的文献研究。从苏南教学流派的概况,到苏南教学流派的特点,再到苏南教学流派产生的根源,以及学派对教学流派产生的影响,等等。2009年12月,在吴江市盛泽实验小学举行的第七次“苏南五校联盟”活动中,该校娄小明副校长对苏南教学流派的历史发展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并做了主题报告。
  3.开展苏南教学流派构成要素的研究。
  对教学流派而言,有其内在的规定性,如有鲜明的教学主张、独特的教学风格、典型的教学实例、有一定的代表人物、有深远的影响力并受到同行的认可……围绕这些内在规定性,苏南五校联盟做到了研究内容设计的针对性和序列性。在每一次活动开展前,承办学校都会结合自身研究的需要提出相关的研究主题。如在南京举行的第六次研讨活动,研究主题是“苏南教学流派研究教育主张与教学风格”;在吴江举行的第七次研讨活动。研究主题是“苏南教学流派研究·教育经验、特色与教学风格”;在常州举行的第八次研讨活动。研究主题是“苏南教学流派研究·教师素养与教育风格”……每一次的研讨,最后都会通过专题论坛和专家引领,促进认识突破并形成主要经验。
  4.开展苏南教学流派风格特点的研究。
  每一次的五校联谊活动,都有五所学校的课堂教学展示。课堂教学的展示,为苏南教学流派的风格特点的提炼提供了具体的形态,更提供了丰富的成功的经典案例。在此基础上,结合每一次的研讨专题,五所学校的校长和骨干教师还充分利用活动的时空,开展“苏南教学流派风格特点”的主题沙龙活动。每一次活动结束。每一所学校都会安排专人对研讨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纳。2010年4月,在第八次研讨活动期间。大家针对前期研究的总结材料,再一次进行了提炼和修改。在这一次的碰撞交流中,大家进一步明确了苏南教学流派的精神气质——致良知,同时对苏南小学教学流派的风格特点进行了更为精练的提升——有太湖水的灵动、有苏南园林的精致、有石头城的厚实。
  “苏南五校联盟”这一研究组织的构建与运行:不仅为孕育苏南教学流派和发展苏南教学流派提供了组织力量,更为苏南教学流派教学思想的集聚和传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他文献
十月午后的阳光温暖而惬意,透过梧桐或广玉兰的枝叶洒落下斑驳的日影,这是汉口西路一天当中最为美丽、宁静的时光。这条狭长的城市街道的一头是著名高等学府南京大学,另一头连着以水利工程著称的河海大学,中间绵延的是素有“东方最美丽学府”之称的南京师范大学。力学小学,这所由爱国和平老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邵力子及其夫人傅学文共同创办,曾经得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切关怀的学校就依偎在她们的怀抱之中。拾阶而
本期独家策划,我们将要探讨的问题是:名校的超越。显然,这是对本刊今年第一期独家策划“名校是怎样炼成的”——名校的生长问题的一个继续和深入。如果说“名校的生长”着重探讨的是名校生长的原点以及特色、品牌的形成,那么,“名校的超越”着重探讨的则是名校在特色、品牌等形成以后如何创新和发展的问题。  超越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对大多数校长和学校而言,超越比生长更具挑战意义:  他们必须明白:我从哪里来——名
【校长档案】    周武,江苏省淮安市北京路小学(淮安小学)校长、书记,淮安市基础教育专家组成员,江苏省“十佳”辅导员、全国优秀辅导员。在他的引领下,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升,主动责任意识不断增强,“主动担当”成为全体北小人的准则。他先后被授予淮安市先进教育工作者、省科技教育先进个人、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全国一级星星火炬奖章。
我一直以为:语文教学的独当之任是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既要正确地理解语言文字蕴含的思想感情,更要准确地理解语言文字的表达形式及其内在规律。因此,阅读教学要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变“讲课文”为“学语言”。摆脱跟着课文内容讲课文的教学怪圈,真正将重心转移到语言文字上来。“聚焦语言形式,揣摩语言的音、形、义。品味语言的色、香、味,乃至掂量语言的
直到今天,头脑中依然清晰地记得,在“走进圆的世界”一课以其美轮美奂的画面、诗情画意的语言以及悠扬抒情的音乐而博得一片叫好声的同时,师父张兴华老师丢下的那句刺耳的评价:“一堂好的数学课,真正打动人心的,还应该是数学本身的魅力和力量。除此,别无其他!”  对我而言,这是一次重要的提醒。并且,在随后几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中,它始终成为我打磨数学课堂的一个重要尺度,即数学课堂究竟该如何向着数学本身挺进。数学
科学素质行动专题    活动背景:  春暖花开、阳光明媚、万物苏醒的季节,池塘边又能看见一团团黑色的小蝌蚪了。小蝌蚪是农村儿童比较常见也是比较喜欢的小动物之一。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经历饲养小动物的过程,描述动物生长的大致过程”,“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等要求。依据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时令以及农村丰富的资源,我们开展了“养蝌蚪”科技活动。    活动目标: 
“木偶剧太好看了,我还想再看一遍!”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莲山镇中心校的同学们看完木偶剧之后,恋恋不舍地说。近日,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化厅主办的科普木偶剧贺州巡演来到了莲山镇中心校,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木偶剧表演。  演员们用精湛的表演把《三个和尚》《狐假虎威》《海底故事》等有趣又生动的剧目奉献给大家,仿佛把观众带入了美丽的童话世界,同学们在观赏木偶剧的同时,也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此外,节目
[策划人语]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建构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其中,“建构知识”是专门针对长期以来的“填鸭式”教学提出来的一个颇具革命性的理念。  问题的关键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应用建构主义教学思想采组织教学,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这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成千上万的小学英语教师亟待解决的一个实践问
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是那些在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时,还懂得“曼慢走,欣赏啊”的人们,因为唯有如此,才蕴含着生命的真正意义。  ——题记    人生是一个漫长的奔跑过程,不要奢望一步到位。“过程”让我们能真正体验到我们的心灵真正处于我们自己精神家园里的快乐,但在超功利与浮躁的背景下,火热的“过程”被冷淡,而冷冰冰的“结果”却成为人们追逐的唯一。过程已成了被遗忘的角落,这些无疑是从方法论视角误导人们:好
我有幸来到这个人间,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为我的祖国,献身于这么一项崇高而又永恒的事业,虽然它很平凡,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但是却因为教育而赋予了我特殊的人生价值。(胡百良《峥嵘岁月风浪历练》)  如果把那个岁月的教育和生活比作风,那是拂过林梢和草尖的。是来自稻穗和麦浪的,挟着野性,裹着醇香,温和,纯粹,清凉,爽身。(张映春《那逝去的风》)  我的生命中有一个让我魂牵梦绕、难以割舍的情结,它就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