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行走的名片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ly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月午后的阳光温暖而惬意,透过梧桐或广玉兰的枝叶洒落下斑驳的日影,这是汉口西路一天当中最为美丽、宁静的时光。这条狭长的城市街道的一头是著名高等学府南京大学,另一头连着以水利工程著称的河海大学,中间绵延的是素有“东方最美丽学府”之称的南京师范大学。力学小学,这所由爱国和平老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邵力子及其夫人傅学文共同创办,曾经得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切关怀的学校就依偎在她们的怀抱之中。拾阶而上,校园里两位创始人的汉白玉半身塑像和蔼、慈祥,恒久地凝望着一批批、一茬茬的力学学子,谆谆教导、殷切期待莘莘学子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在这块土地上,曾经留下过周恩来总理、陈毅元帅的身影和足迹,空气中氤氳着浓郁的学院氛围,历经风雨六十年,力学的教育哲学便诞生、书写于这片土地之上。
  
  上篇:力学与学力
  
  力学小学得名于两位老人的名字。两位老人各取一字,合壁为“力学”,把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殷殷嘱托镶嵌、蕴含于这两个苍劲的金色大字之中。悠悠岁月六十载,薪火相传世纪情,力学的教育者不仅践行了两位老人的办学初衷,还用他们的教育实践与科学研究开发了“力学”的另一层含义,力学最终形成学力。学力超越了知识,凸显了能力,丰富了能力的内涵,直指教学的终极目标。学力是基础性的,又具有发展性和创造性,具有可持续性;学力是基于学科的,又超越学科,具有整体性、综合性,更具结构性的力量。
  看来,力学与学力并不是玩文字游戏,而正是“力学”本身提供了力学人想象与思考的空间。力学小学的学生带着“学力”走出去,这一文化印记将终身彰显它的思想张力,他们将会去寻求更大更好的发展。
  
  1 以文化的力量积蓄动力
  教育也是一种文化活动,这种文化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把文化中真正富有价值的内涵植入个体生命之中。可见,没有文化,教育就没有生命。力学人深深感到需要用深厚的学校文化来浸润教育。更需要用这种文化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最终形成一种能够带得走并享用一生的学习力。
  从“努力学会做人、努力学会学习、努力学会生活”到“每天都有进步、每天都有微笑”,从“辛苦着、追求着、更幸福着”到“努力学习、学会学习、享受学习”……厚重的文化孕育了卓越的办学品质,更化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力学人。
  赵萍老师班上有个叫徐志成的男孩子,2006年12月突然被诊断为脑肿瘤,病情十分危重,急需住院动手术。徐志成以为自己只是普通的感冒,他对爸爸妈妈说:“如果赵老师认为我要住院我就住院,我要赵老师来医院陪我,帮我补课,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想认赵老师做我的干妈。”
  赵老师闻讯立即赶到医院。面带笑容地抱着、亲吻着这个可爱、让人心疼的儿子,又想方设法說服他配合医生完成一个“小小”的手术。手术前的晚上,赵老师一直陪着他。把全班同学写在卡片上问候与祝愿的话读给他听,讲故事鼓励他要勇敢,哼着摇篮曲看他甜甜入睡。第二天,小志成在两个妈妈的陪伴下走进了手术室,打麻药时他幸福又神秘地对医生说:“你们知道吗?我有一个生我的妈妈,还有一个老师妈妈。”小志成在最后的日子里,知道他最喜欢的老师妈妈一直陪伴着他,显得特别听话、乖巧……
  失去儿子的母亲给赵老师发来短信息:“儿子在校及生病期间一直得到您的关心和爱护,您把爱无私地给了孩子。您是美丽和善良的化身,净化了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了升华。”
  我追求,并快乐着;我艰辛,却幸福着;我付出,更收获着!正是有这样的让人感动的力学园丁,力学园里走出了全国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走出了曾经是“四大天王”之一的羽毛球世界单打冠军杨阳,走出了杨振宁博士的助手陈共。走出了“最年轻的微软认证专家”、现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高一学生武思齐,还有接受《扬子晚报》采访的“周游列国拿奖牌”的现六年级学生匡世珉
  一代又一代的力学人已经把力学文化悄悄地衍生为一份前行的动力,形成一种用成功孕育成功并享受成功的典范,成为一种追求卓越的生命状态,潜力不断挖掘,创意不断生成,成果不断涌现。
  
  2 用教法的改善培植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揭示了教的真正意义:教给学生能够相伴一生的方法,让孩子们获得一张能够行走的名片。这样的教才能让学生掌握方法,形成学力。
  三年前的一个傍晚,太阳西沉,当张仁进老师送完学生返回办公室时,看到年级组的老师们正围绕今天的一节组内研究课《分数的大小比较》兴致勃勃地争论着。同分母、异分母分数分別怎样比较大小,即使不教学生也会,但是为什么这样比较,学生就不一定清楚了。这正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老师们一致认为执教的陈银花老师知识点讲解得清楚到位,练习密度大,富有层次,教学效果比较好。但总觉得学生主体性发挥得不好,学习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就是他们争论的焦点!
  张老师也饶有兴致地参与进来,他自告奋勇提出用“先研后教”的教学方法再上一遍,看看能否解决问题。第二天学校中心组成员以及部分感兴趣的老师见证了张老师的教学创意。果然,由于让孩子们“先研”,课堂学习变得充满未知和挑战,他们变得积极主动,课堂生动和鲜活起来。
  “先研后教”,是教师在对教材充分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对相关内容有计划地先行研究,主动探知。“先研”把学生置于认知前沿,逼迫学生利用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对新知进行初步建构,教师站在学生“先研”的基础上展开教学。一石激起千层浪,从《分数的大小比较》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再到《平移与旋转》,数学老师们竞相尝试,课堂悄然发生着变化。
  如果说“先研后教”是教法的改良带动学法的变革,那么“我的课堂我做主——学生当小老师”的大胆尝试更是把学生推到了学习的最前沿。小组合作,集体备课,我写教案,你做课件,你来试教,我做学生,我们的地盘我们做主;上课了,大家坐好,不好,出错了,同学们哄堂大笑,心怦怦直跳,手心里全是汗水,哦,老师的眼神分明在说,没关系,接着来;你说,他说,唔,回答正确请坐下,谁再来补充,好极了;啊,铃声响了,这么快就下课了,哎,那颗紧张的提起的心终于又回到了原处……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成为研究的先锋,已走进更多老师的意识,化为自觉的教学行为,从“数学思维的训练”到“字里乾坤天地宽——低年级孩子识字兴趣的培养”,从“一张报纸演绎精彩无限——体育学科自制道具”的研究到“用猜想点燃思维的火花”,从“老房子名居篇的研究”(美术)到“电闪雷鸣——波尔卡(音乐)”……这些课例既揭示了学科本身的应有内涵,又彰显了学科的独特理念;既提炼了学科精髓,又成为孩子形成学法的大舞台、主阵地。孩子们在这里尽情地挥洒,成就那一张又一张能够带得走的名片。
  
  3 借研究的历程形成习惯
  记者问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地 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明了地讲明了儿时养成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的决定性意义。
  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几年来,力学的老师行走在研究的路上,努力研究,学会研究,享受研究,研究业已成为思考和行走的方式。从《研究性课堂50例》到《研究性课堂500问》,到《研究性课堂案例解读50例》,到《研究性课堂现场叙事50例)……从一节节课例研究,一场场教育论坛,力学人的研究深入课堂的腹地:如何让研究性课堂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最大限度发挥学生在研究中的作用,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研究成功需求?
  “研究性课堂”年度报告会上,一场精彩的集体叙事研究正在进行:室外白雪皑皑,寒风瑟瑟,力学的报告厅里则春意盎然,老师和专家欢聚一堂,其乐融融。“研究性课堂”与传统的课堂区别何在?话题抛出,老师们窃窃私语,接着各抒己见,王黎老师侃侃而谈:“语文课堂要抓住主问题贯穿教学,讲在疑惑处,教在困顿时,练在提升点,给学生有深度的阅读。我教《螳螂捕蝉》,以一个‘劝’字展开教学,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大臣的‘劝’和少年的‘劝’的诸多不同:‘劝’的方式、‘劝’的地点、‘劝’的时机、‘劝’的结果……他们在反复比较中深化阅读,在反复品味中走到语言文字的背后,阅读从朦胧中走向清晰,从浅层次的感知到深层的领悟。”
  达明欣老师神采飞扬地说:“音乐课也要讲研究,一个有价值的小话题,往往就是学生开启音乐殿堂的金钥匙。你们还记得我上的校级研究课《小猫圆舞曲》吗?开始我创设了参加舞会的场景,英俊的王子和美丽的公主去参加优雅的舞会了。孩子们通过想象找到参加舞会的感觉,他们昂起头、挺起胸、迈着欢快的舞步,伴随着优美的圆舞曲翩翩起舞。在音乐的结尾处我抛出一个小话题,仔细听音乐,猜猜今天还会有谁来到舞会上?孩子们围绕这个小话题用动作和表情配合音乐来表演,有的说,老鼠来了,小猫去捉老鼠;还有的说,因为小猫偷偷溜出来玩,现在听到主人唤它,该回去了……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想象,这是课堂最为精彩的8分钟!”
  王跃红老师也深有感触地说:“对呀,我认为体育课堂上紧扣一个小专题就很精彩。前不久我上了一节区级研究课,我让学生围绕‘一张报纸设计体育运动项目’这个小专题来展开教学。孩子们跃跃欲试,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围在一起热烈地讨论起来。只见他们时而揉、时而搓、时而叠、时而卷……操场上热闹起来,有的组把报纸卷成棒状练起了迎面接力跑,有的组在扔紙飞机,有的组正在进行激烈的足球比赛,有的组把报纸握成圆形练起了投掷,更让我吃惊的是有一个组居然练起了击剑……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有一个组竟然想出了六种方法。一张普通的报纸,却能让学生思绪飞扬,不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对话在继续,叙事在演绎,精彩在涌现。小话题小专题、小课题、小问题……它们是课堂的一个抓手,是一个精彩的讨论点,是一个“高速公路的入口处”。它究竟是什么呢?力学人大胆而又鲜明地提出“研究点”这一概念。这是研究的结晶,这是生成的突破口,这是生命课堂的内涵。
  研究性课堂的研究点是一个支点,撬起教学的重点难点,它可能是一个纲举目张的主导性问题;研究性课堂的研究点是一个崭新的理念,支撑着教与学,它可能是先研后教的教学设计;研究性课堂的研究点是一种有效的策略,驾驭着学习与研究,它可能是以退为进的耐心等待;研究性课堂的研究点是一种教学的智慧,灵动着文本与课堂,它可能是一个标点引发的无限联想……“给学生的思维搭个支架”,“错误,也是宝贵的教学契机”,“为学习做个问题链”,“老师也不知道,那该怎么办?”……研究性课堂的研究点是一个燃点,虽是一个闪烁的火星,却可以点燃熊熊的烈焰,课堂需要开启,探究需要驱动,教师需要激情,心智需要唤醒……研究性课堂的研究点是一个沸点,它把知识蒸腾为能力,它把告诉提升为探求,研究性课堂的研究点是一个亮点,它化腐朽为神奇,变庸常为灵动……
  研究点的预设和生成,寻找和展开。使课堂充满了浓郁的研究氛围,一年级的体育课上老师和孩子们研究拍皮球的学问,通过观察、尝试,知道了手触皮球的位置决定了球运动的方向;科学课上,孩子们通过分別用嘴巴和鼻子呼吸这个实验来体验,从而弄懂了口腔不是呼吸器官;音乐课上,孩子们用身边的物品,自制乐器,模拟电闪雷鸣,走进了小约翰,施特劳斯的《雷鸣电闪波尔卡》的世界;信息课上,孩子们制作PPT,找不到链接菜单,大呼小叫,老师故作不会,说:“我也不会,怎么办?”于是,他们只好自己去摸索、尝试,问题迎刃而解……
  教育是什么?往简单里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接物和对待工作的良好习惯;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习技能的良好习惯;体育方面,要养成保护健康和促进健康的良好习惯。让力学的孩子能够在力学园形成足以改变他们将来命运的习惯,那对于他们而言,将是怎样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啊!
  
  中篇:预设与生成
  
  “生成”是相对于“预设”的概念,当它和教育相连,就构成了一种新的教育形态,当它和教育哲学相系,就构成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预设和生成辩证统一于教育的始终,课程是可以预设的,教案是可以预设的,而学生是鲜活灵动的,教育总是处于一种流变的状态,“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一个教师也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个课堂,因而力学人不仅关注教育中的预设,更关注教育中的生成,关注生成中的开放,关注生成中的创新,关注生成中学生学力的提升。
  
  4 观察是教育生成的入口
  教育中的生成如何才能绽放生命的异彩?力学人认为是从睿智的教育观察开始。人类的聪明才智,表现在能从具体的观察中能抽象出一般概念来。力学人为观察作了最好的注解:观察是总揽全局和细致入微的结合,是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的统一,是序列性和想象性的融合。
  观察让力学的孩子拥有一双慧眼。力学小学注重孩子观察力的培养,让孩子拥有了汩汩流淌的资源库,让孩子从纷繁的表象中揭示出那些最本质最典型的特征。孩子们在敏锐地观察着课堂,观察着生活,他们既是受教育者,同时也是课堂生成的缔造者。他们的观察是属于儿童世界的。是新鲜独特的,是携带着哥德巴赫猜想色彩的!
  力学的孩子们是一个个快乐的观察者。他们通过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成人熟视无睹的“公交车站牌问题”成为孩子们关心的话题:
  三年级学生高鸿毅一次和爸爸偶然因为公交站牌指示不清而搭错车,走错路的经历引发他的思考,他把这个问题带到班级中来,很多孩子都来关注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成为他们班级的研究问题。53个小小的脑袋瓜里迅速联想到:公交站牌是一个城市的名片,一张好名片能够帮助市民和不熟悉当地交通的外地人、外国人方便、快捷地到达目的地。节约时间,少走冤枉路。我们南京城的名片设计怎样,有没有不完善?需不需要改进?如何改进呢?
  瞧!如火如荼的观察研究开始了。那里有着超乎想象的生成空间。同学们分成实地调查小组、网络调查组、法律调查组和方案设计组。你看,街头有力学孩子调查的身影,他们利用节假日,对行人和乘客进行随机调查,从调查的数据中,孩子们发现南京公交站牌存在四大问题:一为同名不同站,二为同站不同名,三为有站无牌。四为单行线没有标注。
  一个个洋溢着研究热情的孩子们,在观察中记录,在观察中思索。围绕“南京市公交站牌指示问题”,稚气未脱的孩子们还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方案,并带着方案同南京市客运交通管理处的专家进行利弊分析。第一种方案,在站牌上绘制公交路线图。第二种方案,在站牌上标明站点附近的标志性建筑。第三种方案,在站牌上标明站点附近的重要道路,第四种方案,在站点设置电子查询系统。第五种方案,在重要站点设导乘员。
  孩子们的研究还吸引了南京市市政公用局的领导,他们将小学生的研究结果以文件发到各处室学习研究。还派出专人和力学的孩子一道接受南京市城市管理广播电台的采访。孩子们研究的故事还先后刊登在《扬子晚报》、《南京晨报》、《金陵晚报》上哩!
  小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小课题关注民生大问题。在观察中,孩子们逐渐成熟,在研究中,小公民们在健康成长起来。
  力学孩子的观察是敏锐的,他们发现“垃圾车的漏水问题”;力学孩子的观察是明澈的,他们捕捉到“校门口交通隐患问题”;力学孩子的观察还是充满情感温度的,他们研究“孩子心中的星期八”……观察为孩子们的生活注入活力,为他们生命的生长抹上了绚丽的色彩。
  观察让力学的老师拥有一颗慧心。同课异构,微格课堂,课时接力,集体叙事,课题擂台……从一两节具有典型意义的“研究性课堂”,到常态教学中的“研究性课堂”;从“先研后教”,到“研究点”的开掘,到“研究性作业”的设计;从新授课的“研究性课堂”,到练习课、复习课的“研究性课堂”……“研究性课堂”在实实在在的研究中不断前行!
  长期的教育观察,力学人初步探索了研究性课堂的常态流程:自主研究——让学生学在前,研在前;生成专题——在学生自主研究的基础上,生成研究专题;多元研究——围绕专题,师生展开多途径、多形式、多层面地探究;创意教学——根据学科特点,创造性地运用教与学的策略,开拓研究的广度,开掘研究的深度;经验分享——师生共同分享研究的信息,研究的过程及研究的收获。在经验分享的过程中,生成自主研究新的取向。
  课堂因观察而精彩,研究更为观察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在力学的研究性课堂中,学生研究的方法是丰富多元的,在阅读中研究,阅读让心灵敞亮;在对话中研究,对话是智慧的交锋;在想象中研究,想象是创造的土壤;在观察中研究,观察是发现的起点……在比较中研究,在尝试中研究,在实验中研究,在体验中研究,在生活中研究……力学的课堂成了师生的观察站和研究室。
  
  5 研究是教育生成的中枢
  
  从“十五”期间引导小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市级课题研究,力学的小课题研究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异彩纷早,到“十一五”省级课题“力学理念下的小学研究性课堂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建构”;从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研究性学习”项目研究中心,到“研究性课堂”所外研究所。力学人在研究的漫漫征程上奋力跋涉。师生同是研究者,研究在力学是一种行走方式,是和呼吸一样自然的思维方式。
  在每一位力学师生的心中,都镌刻着这样一段对话:
  “叔叔,你希望有人敲门吗?”
  “希望。”
  “那我去敲门,你会开门吗?”
  “当然开门。”
  “我要是晚上敲门呢?”
  “我讲故事给你听,你讲故事给我听。”
  “那——我怎么才能找到你呢?”
  “我就在书中等你。”
  2007年的阳春三月,力学园里召开了一次让人久久回味的《追踪小绿人》读书会,教师、学生、作家金波爷爷组成了一个特殊的课堂。“你追寻到心中的小绿人了吗?”这个话题引发了大家的热议。大家由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谈到向往美丽、感受诗意,谈到优雅而澄澈的生活姿态、阅读姿态。也有老师说:阅读像《追踪小绿人》这样的书,就是在种植童话,把非常奇异的想象力、非常美妙的心愿、非常善意的爱怜……都搁人自己的脑里,搁进思维和精神,融入自己的生命中;也有孩子表示,当书籍成了全班师生共同的话题时,大家就像踏上了一段奇妙的探索之旅。“金波爷爷,真高兴能在我们的读书会上见到您,您找到心中的小绿人了吗,您对大家有什么希望?”主持人吉祥希同学将话筒递给了眼角充满笑意的作家。“没有料到力学的师生心中的小绿人是如此多姿多彩,每一位教师都是儿童文学作品的第二作者,儿童文学作品是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金波这样说。“一花一菩提,一砂一世界”,一本书、一群人、一堂课汇成了一个大千世界,在互动中互惠,在交流中实现生命的拔节。
  力学的语文老师热爱研究,善于研究,他們选择了儿童文学阅读作为破译孩子心灵的密码,“一位作家,一套丛书·一本经典”,在优秀的儿童文学中,教育者着迷于作家那“具有温暖和感动力量的心”,他们“快乐并思想”着;孩子们沉浸、着迷,他们常常会热切地讨论后面还会发生什么,班里谁是金铃,谁是肖晓,学校里哪位老师最像书里的米兰老师……编著一本“从儿童文学学写作文”的学术专著是力学48位语文老师的美好愿景。“童心者,真心也”,当教育跳动着童心时。才显现出教育的纯真;当教育者与儿童“心有灵犀”时。教育于无声处奔流。
  好的课堂等于就是把学生带到高速公路的入口处,找入口处的过程是一个探路的过程,是一个寻找的过程,是一个发现的过程。而力学的研究性课堂就具备了这样的特质。
  课堂成为力学师生们共同探寻的“研究室”。你看,力学的孩子们饶有兴趣地研究教材,他们不是被动地阅读接受,而是在积极主动地进行多维对话,成长为教材的研究者、开发者、重组者。他们在孜孜不倦地阅读着,思索着,他们还尝试比较现当代儿童文学作家杨红缨、黄蓓佳、曹文轩各自的文学风格,小学生研究大作家,他们是快乐的,因为和作家们零距离的对话;他们更是幸福的,因为他们在研究中感悟文学的魅力。力学的孩子研究更是有浓度的,力学的校园里洋溢着浓郁的研究氛围,他们将生活中的观察带进校园,带进课堂,在我们的“研究室”里探寻着、讨论着、成长着……江苏省科技大赛团体冠军力学小学蝉联了六年,被省科协惊叹为“力学现象”,那一座座金色的奖杯闪耀着力学人研究的光泽。
  
  6 等待是教育生成的最高智慧
  “杜鹃不啼,而要听它啼,有什么办法?”德川家康的 的结晶,精神的洗礼和事业的升华。
  当轰轰烈烈的活动落下帷幕,繁华落尽,归于平静的时候,力学人回到常态教学的第一线,会以更加努力的姿态投入工作,以更卓越的才华,影响、推动、感召着周围的师生。教育艺术的本质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力学园中,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一棵树也能摇动春风,枝繁叶茂中饱含着成长的印迹;每个人就是一片云霞,一片云也能让天空灿烂,月隐日现中珍藏着成功的艰辛。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就是力学文化的力量。
  
  8 互动中的相得益彰
  一方山水育一方风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力学人的教育哲学中,教育的互动不但存在于师与生、生与生之间,而且架起了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甚至成为学校参与社区建设、社区推动学校发展的有效途径。离开了互动,教育分明是水中月,镜中花。
  2006年5月的一個中午,力学园里,一群孩子争相传阅着《扬子晚报》,一则题为《四年级小学生解环卫难题,17辆漏水垃圾车将改造》的报道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原来,上月11日,在南京市鼓楼区政府大厦会议室里举行了一场邀请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社区工作者、家长代表以及媒体记者参加的特殊听证会,论证力学小学四(了)班学生《关于社区垃圾车漏水问题》的研究方案。在听证会上,孩子们提出了一个大家司空见惯的现象——垃圾车在装运垃圾的过程中会滴漏污水,散发出难闻的恶臭。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造福社区居民呢?小学生们提出了四个解决方案,其中之一就是建议环卫部门改良现有的设备,尽量使用密封性能好的垃圾车,可以在垃圾车下部接一个皮管,这样脏水就能通过皮管流进下水道。尽管台下有如云的观众、台上有专业的听证员、场上还有无数个摄像机和照相机的聚焦镜头。可是小公民们的汇报仍然镇定自如、严谨缜密、有理有据,他们的建议得到了鼓楼区环卫所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
  不久,鼓楼区环卫所根据孩子们的方案对全区的所有垃圾压缩车进行改造,并邀请四(7)班同学监督这项工作的落实。他们给每辆垃圾压缩车安装一根设有过滤网的排污管通往下水道,在垃圾车两侧各开一个小门便于环卫工人及时清淤,有效地改变了垃圾车漏水现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力学的孩子在老师的陪伴下,关注的目光不再局限于课本中、校园里,他们敏感、活跃地关注着文化、艺术、环境、交通、教育等社会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六朝古都的明清建筑保护问题、社区宠物饲养问题,还是早点摊点占道经营问题、校园门口车辆行驶限速问题;无论是商场里顾客饮水问题、亮化工程对居民生活的影响问题,还是社区内网吧扰民问题,或是如何更合理地种植行道树的问题……
  看见合理化建议被采纳,孩子们奔走相告,好不得意,他们在作文中写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现在,我们观察身边事、了解社区事、关注社会事的热情更高了,责任感更强了,社区是我家,优美靠大家。”
  当人们聆听《黄河大合唱》交响演奏时,乐音、乐器、音响间的协调和对抗、追逐和遇合、飞跃和消逝给欣赏者带来美的愉悦。力学,身处众多高等学府的腹地,深受书香熏染。有着得天独厚的教育教学资源。同时,师生们又以实际行动悄然改变着周围的社区。师生、学校、政府、社区在互动中合作,描绘着共建首善、和谐之区的美好图景。
  
  9 在律动中走向和谐
  和谐是人本真的存在状态,也是人发展的终极理想,教育是人的自我完善的活动,是为人和谐发展而存在的。力学人深知实现教育的和谐,有赖于我们对日常细节时时处处的追求,有赖于教育者心境的平和、师生间关系的融洽、学校各项活动的和谐开展。
  2008年的最后一天,在这“金牛迎春贺新年”的日子里,力学园中洋溢着欢乐的气氛。以“夸夸我们组”为主题的“唱响2008,拥抱2009”新年联欢会即将拉开惟幕。
  体育组和音乐组被组合为一个大组进行展示,这两个学科相去甚远,合演一个节目可谓天方夜谭。经历了半个月的策划、磨合、排练,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组竟成了“黄金搭档”,联欢会上,他们载歌载舞又步伐整齐,歌声悠扬又口令干脆,严谨中透着洒脱,统一中透着灵动,博得了全场120多位老师热烈的掌声。他们的节目被评为特等奖。在接受主持人现场采访时,体育老师张金秋感慨地说:“音乐老师教舞蹈,体育老师教队列,在互相学习、精益求精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彼此工作的辛劳和乐趣。”“其实,音乐组和体育组有许多可以合作的地方,今后我们会加强研讨,为丰富力学师生的文化生活出谋划策。”“虽然忙碌了一天,排练节目的时候每个人都十分疲倦了,但我们还是很珍惜这个增进彼此了解的机会。”大队辅导员胡舒老师这样说。
  你方唱罢我登场,瞧,科学组老师手里的道具怎么如此精美?原来是得到了美术老师的指点。现在,他们正帮助美术老师化妆穿戏服呢,他们将以戏剧的形式挖掘各自的优势。
  唱响2008,拥抱2009,又是一年春来到,新的一年,让力学乘着梦想飞翔。
  辛苦着,追求着,更幸福着,这场看似平常的联欢会温暖着、拨动着,更激荡着每一个力学入的心弦,节目虽创意风格各异,形式编排不同,但大家道出了共同的心声,唱出了同一首歌,力学的老师最可敬,力学的明天更美好。
  美丽的鲜花,因为有绿叶的依偎,才显得清纯鲜润;宽广的大地,因为有万物的拥吻,才显得平和温馨。校长、教师、学生,学校、家庭、社区的独奏,因为互相关怀,互相映衬,产生律动和共振,交织成一曲气势恢宏的学校教育交响乐。
  小学六年是每一个人生命旅程中弥足珍贵的金色童年。力学小学用这六年时间为每一个学生锻铸一张终身受用的名片,这就是支撑他们一生的学力,即学习力与研究力。学生的学习力与研究力,宽泛地说,这是一种能够带得走的能力,无论行走到哪里,无论做什么工作,这种力就自然显现出来,释放出动力与能量。
  力学的教育哲学是什么?力学的教育哲学是“力学”到学力的优美嬗变,是对教育预设与生成的帷幄运筹,是独奏与交响和谐共鸣的恢宏教育篇章。
其他文献
一、教材分析    苏教版教材从四年级下册起,课文依照一定的主题组织单元。《莫高窟》是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它与《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共同构成本单元的主题——“祖国各地”。    (一)关于莫高窟  莫高窟又称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呜沙山东麓。莫高窟上下最多有五层,南北长约1680米,高50米。洞窟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相传一位法名乐樽的僧人云游到此,因看到三危山金
王兰老师在教育的岗位上,用60多年的努力诠释了生命的意义,显现了生命的品格,昭示了生命的价值。这是和谐教育思想的要义和精髓。这个要义至少能够给我们如下启示:教学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专业的成长和爱岗位爱事业是紧密相连的,从来就没有不敬业的专业成长:对完美教学艺术的追求就是对高尚人生志趣的追求。教学的艺术涵盖着审美的意趣,更涵盖着高远的人生境界:王兰老师的和谐教育思想是她几十年如一日对高
2006年8月,编号为5013的小行星被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命名为“苏州三中星”,国际小行星委员会的命名公报是这样说的:“学校以科技教育为特色,培养了大批卓有建树的精英才杰。”苏州三中星的命名,归功于学校长年来坚持不懈且富有特色的科技创新教育。    一、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重要的办学理念    苏州三中创建于1906年,其前身为晏成中学和慧灵女中两所教会学校。当初,“学校鉴于世界教育潮流之日
校长档案:  谢翔,南京市澡水县实验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中学高级教师,南京市名校长。从教29年来,他坚守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信条,以求真务实的精神状态,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教育观。任校长以来,他尊重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规律,在平静中努力回归教育的本真,使深水实小这所百年老校稳步发展,不断前进。  对于一名校长,面对各种诱惑,难能可贵的是固守一份平静。平静不只是一种手段、一种风
有这样一些孩子,平时读书很少,提到背诗诵典就头疼。尽管老师要求他们备有“读书笔记本”、“采蜜本”,布置诸如读书,做笔记等一类的作业,但他们为了完成作业,只是变“摘抄”为“直抄”,翻开一本《好词、好句、好段》,按作业要求直抄。这样的动笔墨摘抄式阅读,对他们来说只能是负担、是压力,只会扼杀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阅读,应是愉悦的、宽松的,应富有“童真”、“童趣”。我从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和
淮安市实验小学,由时任江北提督刘永庆上奏折并于1908年创办,时为江北师范学堂附小,是当时江北第一所公立小学。它坐落于古老的里运河畔,毗邻苏皖边区政府、周恩来童年读书处。百年历史。沧桑巨变,今天的淮安市实验小学已经是一所拥有三个校区(幼儿园)、9千多名在校生、6百多名教职工的教育集团。  这所自上世纪就一直以课改先行者形象活跃在人们视线之内的著名小学,其取得的成就让人感动。但真正让人肃然起敬的是她
2008年6月26日,清晨的徐圩很安静,透着一丝淡淡的凉意。我一个人站在安静的校园里,天空中有几只海鸥在飞,或二三五成群,或孤影长空。屋顶上的小鸟扭转着脑袋注意着我,安静如我,一定让它们迷惑了吧……  一年!忆起这一年来所经历的种种,我百感交集:每一种经历都有它的意义存在,一个人有益的经历越丰富,沉淀在其精神中的有益素质就越丰厚、越坚实。支教徐圩,对于我来说,就如同洗礼般,从内至外锤炼了一番。  
科学放弃,有舍有得  胡建军    管理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作为一校之长,他的管理思想,就是一所学校的办学之魂,魂之所在,决定着这所学校发展的方向和命运。在从事教育教学管理的实践过程中,我深深领悟到,管理不仅要管,更重要的在于理,怎么管理好一所学校,关键在于如何理好这所学校,其“理”的着力点就在于: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该管的怎么管,不该管的怎么放手,在管理中学会科学放弃,做到有舍有得。“理”
加强中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对于其“成人”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在中学教育阶段里,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人文素质培养并未得到足够重视。升学的压力使得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方都还存在着关注表面分数、成绩的倾向,忽视了内在的人文素质教育,以及对学生的“做人”的教育。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当下,在“教育新政”的背景下,学校、教育工作者已经注意并开始重视这一问题。开始挖掘中学校园内部的一些积极因子。发掘各种各样有
数学思想是人们对数学事实与理论经过高度提炼概括后产生的本质认识,是数学知识和方法产生的根本源泉,是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的指路明灯. 一道好的试题,不在于华丽的“包装”,而在于本身所蕴涵的思想方法.  在数学的知识和技能中,蕴涵着具有普遍性的数学思想,它是数学的精髓和灵魂,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是人们对数学事实与理论,经过高度提炼概括后产生的本质认识,是数学知识和方法产生的根本源泉,是解决数学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