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一门德育课程,情境任务的优化设计和使用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一个重要载体。本文提出优化情境任务的三个策略,认为情境任务的设计与使用应服务于学生成长的需要,能够让学生有触动心灵的学习过程的体验,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从感性思维和经验思维走向科学思维,从而促进教学内容教育价值的认同与内化。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情境任务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5-0109-01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承载着育人的功能,教师们更应充分发挥道法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引导学生在复杂的真实情境中完成相应的任务,以此来发展学生的道德认知,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学生的道德实践。同时基于在情境任务的设计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情境任务,发挥情境任务对于提升育人价值的重要作用则显得十分重要。
1.情境任务的设计应符合学生实际
情境任务的设计应该不仅要针对学生发展的现有水平,能无痕地唤起学生过去经验和了解学生的已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要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能帮助学生厘清当前生活实际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又能蕴涵着与当前问题本质有关,能引发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利于学生自己去回忆、思考、发散,符合学生的认知逻辑,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搭建脚手架。
在《做负责任的人》这一框题中,设计竞选班委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完成“在评估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后有不同的选择,你支持哪种?为什么?”这一任务。首先,竞选班委的情境来源于学生的学校生活,学生对此非常熟悉,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能让学生有话可说,其次,通过让学生对比三位同学的看法,合理评估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后再去思考自己的选择,这一过程需要学生结合自身已有的经验以及能力和条件,面对可以选择的责任,学会慎重选择,量力而行。其实在培养学生能够辨证、冷静地看待责任问题,学会作出合理的选择,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一旦作出选择,就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不言代价与回报,进而提升学生的道德境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提升道德践行的主动性。
2.情境任务的设计应蕴含价值冲突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而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正确的价值观念需要经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亲身实践才能真正内化。由此,通过设计蕴含价值冲突的情境任务,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辨和学习的兴趣,更有助于促进学生辨别是非与行为选择能力的发展,形成对事件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提升学科的育人价值。
在《以礼待人》这一框题中,设计“明礼”的情境任务,针对两个生活情境,展示学生课前调查的数据结果,发现学生对于“感情深了,我们之间的礼还需要吗?”“当别人对我无理时,我还要对他们有礼吗?”这两个问题存在价值冲突,部分学生认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相处方式,忽略了礼的实质,忽略了文明有礼的真正要义。真实展示价值冲突的存在,源于学生处于充满互动的价值观的社会之中,这些价值观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发展,学生对于面对复杂的情境中如何做到文明有礼和明晰文明有礼的意义和价值,缺乏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此情境任务指向关于“礼”的价值澄清,学生在情境任务中思考交流、质疑补充、澄清认识,最终达成价值共识,明确“以礼待人的实质是尊敬之心;以礼待人,体现了个人的良好修养,是一种人生境界。”这其实帮助学生通过价值澄清,使个人思考自身的价值问题,能更好地整合自身选择和行动,提高道德践行的能力,而分析澄清价值观的过程也是一种形成价值认同的过程,能让学生有最真实的感悟和体会,帮助学生明确道德要求,形成正确的行动规范,助力于学生的德性发展,引导学生自觉自愿地将文明有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情境任务的设计应体现层次性
《学记》云:“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段话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要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不要抑制学生思考的愿望,不要急于奔向问题的结果,而是让学生展现思维的过程,而学生的思维遵循着由浅入深,由已知向未知延伸的规律。
在《公平正义的价值》这一框题中,为了澄清学生对公平正义的认识误区,正确认识公平正义的重要价值,設计“援疑质理—认识公平正义”的情境任务,首先出示四种情境素材,涉及中考加分政策、“两免一补”政策、“罪刑法定原则”、老师布置作业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思考和交流:一是这些政策或做法与“我”有关吗?二是认为“与我有关”的政策或做法是否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并说明理由。三是看似“与我无关”的政策或做法是否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并说明理由。四是这些看似“与我无关”的政策或做法真的与我无关吗?五是如果没有公平正义,社会将会是什么样子?根据学生的认知逻辑,五个问题层层深入,将公平正义的价值理论蕴含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让学生逐层分析,抽丝剥茧,从“我”出发,上升到从“公心”“公利”出发看待生活中的政策或做法,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自觉认同公平正义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深远影响,形成自觉自愿维护公平正义的意识。
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情境任务,层层分析,层层铺垫,在主动思考交流质疑的过程中,逐步梳理澄清整合自己的认识,走出原有的误区,从而能站在时代的背景中,客观理性地理解公平正义价值的真正内涵,引导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努力践行公平正义,促进法治素养和道德品质的知行统一。
参考文献
[1]李巧琴.思维导图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7(03)
[2]徐嘉婕.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提高德育有效性探究[J].成才之路,2017(16)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情境任务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5-0109-01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承载着育人的功能,教师们更应充分发挥道法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引导学生在复杂的真实情境中完成相应的任务,以此来发展学生的道德认知,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学生的道德实践。同时基于在情境任务的设计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情境任务,发挥情境任务对于提升育人价值的重要作用则显得十分重要。
1.情境任务的设计应符合学生实际
情境任务的设计应该不仅要针对学生发展的现有水平,能无痕地唤起学生过去经验和了解学生的已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要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能帮助学生厘清当前生活实际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又能蕴涵着与当前问题本质有关,能引发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利于学生自己去回忆、思考、发散,符合学生的认知逻辑,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搭建脚手架。
在《做负责任的人》这一框题中,设计竞选班委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完成“在评估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后有不同的选择,你支持哪种?为什么?”这一任务。首先,竞选班委的情境来源于学生的学校生活,学生对此非常熟悉,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能让学生有话可说,其次,通过让学生对比三位同学的看法,合理评估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后再去思考自己的选择,这一过程需要学生结合自身已有的经验以及能力和条件,面对可以选择的责任,学会慎重选择,量力而行。其实在培养学生能够辨证、冷静地看待责任问题,学会作出合理的选择,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一旦作出选择,就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不言代价与回报,进而提升学生的道德境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提升道德践行的主动性。
2.情境任务的设计应蕴含价值冲突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而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正确的价值观念需要经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亲身实践才能真正内化。由此,通过设计蕴含价值冲突的情境任务,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辨和学习的兴趣,更有助于促进学生辨别是非与行为选择能力的发展,形成对事件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提升学科的育人价值。
在《以礼待人》这一框题中,设计“明礼”的情境任务,针对两个生活情境,展示学生课前调查的数据结果,发现学生对于“感情深了,我们之间的礼还需要吗?”“当别人对我无理时,我还要对他们有礼吗?”这两个问题存在价值冲突,部分学生认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相处方式,忽略了礼的实质,忽略了文明有礼的真正要义。真实展示价值冲突的存在,源于学生处于充满互动的价值观的社会之中,这些价值观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发展,学生对于面对复杂的情境中如何做到文明有礼和明晰文明有礼的意义和价值,缺乏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此情境任务指向关于“礼”的价值澄清,学生在情境任务中思考交流、质疑补充、澄清认识,最终达成价值共识,明确“以礼待人的实质是尊敬之心;以礼待人,体现了个人的良好修养,是一种人生境界。”这其实帮助学生通过价值澄清,使个人思考自身的价值问题,能更好地整合自身选择和行动,提高道德践行的能力,而分析澄清价值观的过程也是一种形成价值认同的过程,能让学生有最真实的感悟和体会,帮助学生明确道德要求,形成正确的行动规范,助力于学生的德性发展,引导学生自觉自愿地将文明有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情境任务的设计应体现层次性
《学记》云:“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段话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要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不要抑制学生思考的愿望,不要急于奔向问题的结果,而是让学生展现思维的过程,而学生的思维遵循着由浅入深,由已知向未知延伸的规律。
在《公平正义的价值》这一框题中,为了澄清学生对公平正义的认识误区,正确认识公平正义的重要价值,設计“援疑质理—认识公平正义”的情境任务,首先出示四种情境素材,涉及中考加分政策、“两免一补”政策、“罪刑法定原则”、老师布置作业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思考和交流:一是这些政策或做法与“我”有关吗?二是认为“与我有关”的政策或做法是否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并说明理由。三是看似“与我无关”的政策或做法是否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并说明理由。四是这些看似“与我无关”的政策或做法真的与我无关吗?五是如果没有公平正义,社会将会是什么样子?根据学生的认知逻辑,五个问题层层深入,将公平正义的价值理论蕴含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让学生逐层分析,抽丝剥茧,从“我”出发,上升到从“公心”“公利”出发看待生活中的政策或做法,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自觉认同公平正义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深远影响,形成自觉自愿维护公平正义的意识。
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情境任务,层层分析,层层铺垫,在主动思考交流质疑的过程中,逐步梳理澄清整合自己的认识,走出原有的误区,从而能站在时代的背景中,客观理性地理解公平正义价值的真正内涵,引导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努力践行公平正义,促进法治素养和道德品质的知行统一。
参考文献
[1]李巧琴.思维导图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7(03)
[2]徐嘉婕.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提高德育有效性探究[J].成才之路,20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