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外标记染色体与18p染色体异常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san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正常细胞核中有22对常染色体与1对性染色体,但一些人细胞核内另有多余的常染色体片段,被称为编外标记染色体(small supernumerary marker chromosome,sSMC)。sSMC属于染色体结构异常,因其片段太小,并缺少明显的显带模式,无法通过传统的细胞遗传学显带技术进行识别,需要采用芯片比较基因组杂交或荧光原位杂交等多种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才能确诊。由sSMC导致的染色体异常综合征较多,常见为Pallister-Killian综合征、等臂18p染色体综合征、猫眼综合征、Emanuel综合征。智力障碍人群中sSMC中发生率较高,临床缺乏特异性表现,随着分子细胞遗传学分析技术的提高,sSMC的识别率逐步提高。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是减少sSMC发生的重要措施,分子生物学技术是明确sSMC的必要方法。现就sSMC相关18p染色体异常综合征的核型特点、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等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研究枫糖尿症的临床、治疗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13例患儿中男6例,女7例,仅1例为新生儿筛查发现,12例于2 d~1岁6个月发病,分别因"呕吐、喂养困难、昏迷及智力运动发育落后"就诊,对患儿进行血液氨基酸、血清支链氨基酸测定,并进行基因分析。结果13例患儿于16 d~1岁8个月时来院,其中11例为新生儿早期发病,符合经典型;1例为幼儿期发病,符合中间型;1例新生儿筛查检出的患儿于9 d时就诊,现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甲状腺刺激性抗体(TSAb)、甲状腺刺激阻断性抗体(TSBAb)对儿童Graves病(GD)、桥本甲状腺炎(HT)的意义。方法收集180例自身免疫甲状腺病(AITD)患儿的血清527份,分为GD组282份和HT组245份;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组157份,缓解组279份,甲状腺功能减低(甲减)组91份;GD甲亢组127份和GD缓解组155份;HT甲亢组30份,HT缓解组124份,H
目的探讨以侵袭丘脑为主的病毒性脑炎临床转归及治疗特点,以期改善预后。方法收集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头颅MRI提示双侧丘脑损伤的病毒性脑炎患儿12例,随诊2年。通过病史询问、查体、实验室及脑功能监测,对治疗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均急骤起病,高热、昏迷、抽搐,恢复中出现谵妄、不自主运动多,4例(33.3%)病情有反复;6例(50.0%)需呼吸机辅助通气;急性期视频脑电图均呈弥散性慢波
目的了解中国南方Prader-Willi综合征(PWS)患儿临床表现及分子特征,为临床筛查和进一步行分子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经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CGH)和/或甲基化特异性PCR(MS-PCR)方法确诊为PWS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分子分型资料。结果共诊断PWS患儿27例,其中Array-CGH确诊21例,MS-PCR确诊13例,
生物素酶缺乏症是由于生物素酶基因突变导致生物素酶活性下降而引起的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多于婴幼儿期起病。近年来,随着遗传代谢病筛查技术水平的提高,生物素酶缺乏症不断被诊断。国外报道该病的发病率约为1∶60 000,其临床表现复杂,未经应用生物素治疗的患儿病死率、致残率极高。现对生物素酶缺乏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21羟化酶缺乏(21-OHD)是相对常见的遗传性内分泌疾病,其治疗方法是糖/盐皮质激素替代、维持正常生长发育,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足则是治疗中常见的2种现象。研究发现,CAH 21-OHD成人患者的代谢紊乱及心脑外周血管疾病发生率显著增高;对儿童患者代谢紊乱的研究则较少,国内尚未见报道。现综述近年来关于21-OHD患者的代谢紊乱的表现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目的比较不同管理方式1型糖尿病(T1DM)儿童血糖控制情况,分析影响血糖控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病程1年以上的68例T1DM儿童相关资料。以糖化血红蛋白(HbA1c)评价血糖控制水平,比较参加由世界糖尿病基金会(WDF)资助的中国儿童糖尿病管理项目的23例儿童(A组)与粗放式自我管理的45例儿童(B组)血糖控制水平,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
目的研究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童干预治疗对体质量指数(BMI)的影响。方法对156例ICPP女童进行长期随访研究,其中106例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疗程为(25.30±1.43)个月,测量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近成年身高时的身高、体质量,计算BMI,并与50例未治疗的患儿(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t检验分析2组间的差异。结果1.治疗组在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近成年身高时
目的通过1例疑诊黏多糖病11年终获确诊的家系,对黏多糖贮积症Ⅶ型进行研究。方法患儿,女,12岁时来院,主因"发现骨骼畸形11年,疑似黏多糖病"就诊,对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取外周血白细胞进行溶酶体酶活性分析和基因分析。母亲第2次妊娠19周时抽取羊水,通过羊水细胞基因分析进行产前诊断。结果患儿1岁时家长发现其肋缘外翻、鸡胸,疑诊"骨发育不良"。患儿智力正常,易疲劳,11年来进行性骨骼改变,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