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主学习能力在所有学科学习中都十分重要,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作为课堂唯一的主导,以知识教学为主要目标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要改善这样的现象,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更多的参与感,以激发学生思考为目标,给予学生更多发挥的机会。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学习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所以在小学数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的能力。自主学习需要学生自主掌握学习技巧,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在上课前后都能够用自己的学习方式预习和复习,教师可以配合学生做好学习计划,让学生能够独立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一、自主学习概述
自主学习主要指学生在学习环节能够自主、独立进行问题的思考,通过探索、认知和总结等相关方法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和目标,自主学习需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模式。同时要求授课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思考、质疑和良好的判断能力,能够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技能水平。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构建情境激趣,点燃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以“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为例,教师可以为小学生创设趣味情境。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小学生创设小狐狸分奶酪的趣味情境,小狐狸现有40块奶酪,小狐狸心想我要将奶酪分给我的朋友们尝尝,小松鼠分8块,小鹿分6块,大熊猫分10块,小狐狸还想给奶奶送去15块,那么小狐狸的奶酪够分吗?分完之后小狐狸自己还能吃到奶酪吗?小狐狸陷入了沉思,不知如何是好,请小朋友们帮帮小狐狸。通过创设趣味情境,能充分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纷纷主动帮小狐狸计算,有的小学生用小棒的方式计算,有的小学生用绘画的方式计算。小学生在帮助小狐狸的过程中,其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小学生积极思考和想办法计算的过程,就是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过程。
(二)设置学习悬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悬念就是挂念、惦念,是人对某个事物的关切和期待心理。由于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有悬念的事物越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就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给他们设置各种悬念,让他们心理上形成一种学习期待,这样他们就带着一种积极的、好奇的心理开始学习和思考。例如,某位教师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先向学生出示一块画板,上面画有“红、黄、蓝”三种颜色循环排列的圆圈,然后对学生说:“你们随便说出哪个圈的序号,老师都能很快地回答出它的颜色。”学生的情绪激发了,三位学生分别点了4、9、13三个序号,教师很快应答:红、蓝、红,接着教师又问::“这是为什么?这里有什么奥秘,学了“有余数的除法,你们都会明白。”学生跃跃欲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三)利用推进式提问,引发学生思考
良好的问题引导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从以往被动地听取教师教学、接受知识内容转变为通过自己思考发现问题并积极思考。老师在设计问题时可以多与实际生活进行结合,让学生可以不断發散、拓展思维,根据生活中的实际经验与感受来对问题产生感悟并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生活化的问题探寻可以降低数学问题的抽象性,更利于建立学生的思考方法,提升学生的思考质量,从而让学生在问题思考中更加积极。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与性质”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为学生设计思考问题,例如:“如果要将我们班的学生划分一半出来,你觉得可以根据什么标准进行划分?划分出来的学生要如何进行表示?”很多学生会思考根据性别、身高等因素进行划分,把全班学生的总人数当作分母,划分出来的学生当作分子。在这个问题思考中,分母、分子的具体含义十分明确,可以降低学生理解抽象分数的难度。
(四)对课内知识进行拓展,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数学知识涵养,在上课时对课内知识进行相应的拓展,让学生在上课时能够了解到课外的知识点,让学生充满对世界的探索欲望。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能够在兴趣的驱使下进行独立学习。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小学生对课程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时,就会自主地学习一些课外知识,拓展自己的学习范围。教师要充分利用时间对自己的教学素养和数学知识进行提高和补充,要能够掌握一系列突发情况的应对方法,把握学生在课上所提出的问题,能够恰当地给学生做出解答。这样有助于学生在课上积极提出自己的疑问,加强师生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自主学习对于小学数学学科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教师需要不断优化和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达到自主学习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晓军,黄子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甘肃教育,2019(7):192-193.
[2]杨琳琳.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方法[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5):344-345.
[3]王友建.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J].科普童话,2019(21):180-181.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学习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所以在小学数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的能力。自主学习需要学生自主掌握学习技巧,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在上课前后都能够用自己的学习方式预习和复习,教师可以配合学生做好学习计划,让学生能够独立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一、自主学习概述
自主学习主要指学生在学习环节能够自主、独立进行问题的思考,通过探索、认知和总结等相关方法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和目标,自主学习需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模式。同时要求授课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思考、质疑和良好的判断能力,能够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技能水平。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构建情境激趣,点燃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以“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为例,教师可以为小学生创设趣味情境。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小学生创设小狐狸分奶酪的趣味情境,小狐狸现有40块奶酪,小狐狸心想我要将奶酪分给我的朋友们尝尝,小松鼠分8块,小鹿分6块,大熊猫分10块,小狐狸还想给奶奶送去15块,那么小狐狸的奶酪够分吗?分完之后小狐狸自己还能吃到奶酪吗?小狐狸陷入了沉思,不知如何是好,请小朋友们帮帮小狐狸。通过创设趣味情境,能充分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纷纷主动帮小狐狸计算,有的小学生用小棒的方式计算,有的小学生用绘画的方式计算。小学生在帮助小狐狸的过程中,其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小学生积极思考和想办法计算的过程,就是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过程。
(二)设置学习悬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悬念就是挂念、惦念,是人对某个事物的关切和期待心理。由于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有悬念的事物越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就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给他们设置各种悬念,让他们心理上形成一种学习期待,这样他们就带着一种积极的、好奇的心理开始学习和思考。例如,某位教师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先向学生出示一块画板,上面画有“红、黄、蓝”三种颜色循环排列的圆圈,然后对学生说:“你们随便说出哪个圈的序号,老师都能很快地回答出它的颜色。”学生的情绪激发了,三位学生分别点了4、9、13三个序号,教师很快应答:红、蓝、红,接着教师又问::“这是为什么?这里有什么奥秘,学了“有余数的除法,你们都会明白。”学生跃跃欲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三)利用推进式提问,引发学生思考
良好的问题引导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从以往被动地听取教师教学、接受知识内容转变为通过自己思考发现问题并积极思考。老师在设计问题时可以多与实际生活进行结合,让学生可以不断發散、拓展思维,根据生活中的实际经验与感受来对问题产生感悟并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生活化的问题探寻可以降低数学问题的抽象性,更利于建立学生的思考方法,提升学生的思考质量,从而让学生在问题思考中更加积极。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与性质”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为学生设计思考问题,例如:“如果要将我们班的学生划分一半出来,你觉得可以根据什么标准进行划分?划分出来的学生要如何进行表示?”很多学生会思考根据性别、身高等因素进行划分,把全班学生的总人数当作分母,划分出来的学生当作分子。在这个问题思考中,分母、分子的具体含义十分明确,可以降低学生理解抽象分数的难度。
(四)对课内知识进行拓展,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数学知识涵养,在上课时对课内知识进行相应的拓展,让学生在上课时能够了解到课外的知识点,让学生充满对世界的探索欲望。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能够在兴趣的驱使下进行独立学习。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小学生对课程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时,就会自主地学习一些课外知识,拓展自己的学习范围。教师要充分利用时间对自己的教学素养和数学知识进行提高和补充,要能够掌握一系列突发情况的应对方法,把握学生在课上所提出的问题,能够恰当地给学生做出解答。这样有助于学生在课上积极提出自己的疑问,加强师生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自主学习对于小学数学学科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教师需要不断优化和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达到自主学习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晓军,黄子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甘肃教育,2019(7):192-193.
[2]杨琳琳.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方法[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5):344-345.
[3]王友建.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J].科普童话,2019(21):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