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专题研究新模式下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实践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zhuju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南宁市五一西路学校历史教研组为例,论述互联网+专题研究的教研新模式,建议开展集体会诊式网络备课、在线教学、中考复习网络教研等专题研究,为教师搭建开放、平等的网络教研平台,让教师在教中研、研中学、学中教,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关键词】互联网+ 教研组 专题教研 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9-0072-02
  在“互联网+”教育环境下,微课、腾讯课堂、新东方在线、网易公开课、Classin等网络学习平台进入课堂,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而海量网络教育资源的应用,给当前的教学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获取渠道。学校教研组作为承载教研重任、指导课堂教学、探寻教学常规方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特殊教育力量,其开展教研活动也要与时俱进,在专题教研中找到适合本校的教学模式,积极将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开展“会诊式”网络集体备课专题研究
  集体备课对提高学科的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利用教研组的集体智慧,可进一步加深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思路。特别是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学校,集体备课尤显重要,是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我校都在强化教研组的集体备课,要求教研组把集体备课的时间、地点上报学校,要求同年级同科目的教师至少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并填写学校设计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上交。但我校对教研组并没有制订相关的评价制度,导致部分集体备课活动流于形式,只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开展;有的备课组只看重备课记录表的填写次数而忽略备课的实际操作与成效。这样的集体备课很难让教师真正得到成长,也不利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高。随着新课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我校历史教研组针对传统模式下集体备课存在的缺陷,借助互联网技术与资源开展了集体备课的专题研究,形成了“会诊式”的网络集备模式。
  (一)个人初备。开学初,由备课组长将备课任务分派到个人。主备教师根据教研组提供的网络备课资源,如21世纪教育网、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全国历史交流群、南宁初中历史教研群、江南政史教研群以及初中历史名师工作室微信群、历史微课网站、周梅特级教师工作室微信群等进行备课,形成PPT课件,并按照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写出详细的教案。
  (二)主备说课。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到录播室进行集体研讨交流、说课演示。主备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材重难点、教学设计思路、作业设计等内容)进行讲解,提出自己的设想与依据,然后说课、听课教师集体研讨交流。
  (三)集体研讨。教研组组长组织本组教师进行集体研讨,针对从导入到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提出自己的建议。
  (四)个人第二次备课。主备教师根据集体研讨结果,并整合教师的建议,修改原来的PPT、教案,進行二次备课,进一步完善PPT和教案。
  (五)上传资料,资源共享。备课组教师把集体备课的资料上传到历史教研组QQ群的教学资源库,方便组内教师今后随时随地取用,为教研组长期发展积蓄能量。
  通过“会诊式”集体备课,调动教研组教师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备课组成员的集体智慧,提高了备课的效率。
  二、开展在线教学专题研究
  进入互联网时代,在线教学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创新,考验着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也考验着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新冠病毒肺炎居家抗疫期间,为了不影响学生的学习,全国各地纷纷在“停课不停学”的倡导下开展“空中课堂”在线教学活动,南宁市也不例外。我校教师借助互联网技术,利用各种平台给学生进行在线教学,比如历史教研组的教师通过集体培训,采用钉钉在线课堂进行授课,可一键统计出学生听课数据,对中途离开或没有参与听课的学生情况一目了然,这样迅速有效的教学反馈便于教师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同时线上授课还有直播回放功能,因特殊情况没来得及观看直播的学生可使用这个功能进行在线学习;教师也充分利用钉钉群布置作业的功能发布作业任务,学生线上提交,教师批改后对每名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统计,对没有及时完成作业的学生,钉钉可一键提醒,催促他们及时提交作业;教师还可以在钉钉群内开视频会议,有问题及时探讨、研究、解决,形成新的在线教研模式,这有利于提高历史教研组教师的网络教育教学能力。
  三、开展中考复习网络教研专题研究
  互联网+教育能为教师、学生提供便捷的备考途径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提高中考复习质量,决胜中考。
  (一)利用互联网激活复习课堂
  在复习课中,教师大部分是以单元知识回顾、专题复习+练习巩固为主,这样的课堂相对新授课来说比较枯燥、沉闷。如果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文字、图片、视频等教学内容有效地结合起来,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复习热情,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融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例如,在复习课《三次科技革命》的教学中,按部就班地展开相关内容的复习,学生兴致不高,但在讲解我国最新的科技发展情况时,笔者播放了《中国创新一分钟》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还播放了工业4.0的相关视频,展示了工业发展的相关资料,让学生领略科技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这样的复习课直观、生动、鲜活,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对更加浓厚。
  (二)利用互联网发展核心素养
  随着新修订课标的推行和课程研究的发展,学科核心素养逐渐被师生认同。在这种形势下,中考命题渗透学科素养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甚至会成为中考命题的重点。以2019年北部湾经济区中考历史试题为例,该套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解释能力、历史理解能力和历史价值观、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基本素养。据此,我校历史教研组在研讨中考备考复习方案时,要求教师在复习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把握中考方向。   (三)利用互联网提高复习测试效率
  在中考复习过程中,一定量的测试对提高学生的成绩很有帮助,而历史课每周安排2~3节课,课时有限,练习量相对较少,不利于学生做题能力的提高。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日常测试都是由教师印发纸质试卷让学生课后在家里完成,第二天科代表收上来,教师再批改、统分。而现实情况是,每位历史教师基本都带5~7个教学班,一次测试的批改、统分工作需要一个星期左右才能完成,工作量大,效果却不明显。而利用互联网+阅卷平台,则可以帮助教师完美地决这个难题。教育部2014年频发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指出,教师应“尝试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测验、练习等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因此,教师可以有效利用互联网+教育平台开展复习测试工作,如问卷星能够帮助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测试。教师只要把题目输入问卷星,平台就会自动生成问卷的链接地址和二维码。教师再把链接地址或二维码通过QQ、微信等社交软件发送给学生,学生即可进行在线测试。测试完成后,教师可登录问卷星后台,通过“统计与分析”功能查看测试的结果,包括每一道题学生的答题情况、得分率。这种方式方便教师收集错题资源、做出针对性讲评,提高复习测试的工作效率。
  (四)利用互联网玩转课后复习
  初中历史中考知识点繁多,而每周只有2~3节复习课,时间明显不够,再加上学生的能力层次不同,有些学生在课堂复习过后仍然不能完全掌握重难点知识,此时课后的复习就变得愈加重要。在互联网+教育环境下,教师将微课巧妙地引入历史课的复习中,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在课后进行针对性的复习。例如,笔者制作了一节《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方式》微课,课中归纳了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方式,如英国、法国、美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进行改革,而俄国、日本则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方式进行改革等。利用一节时长只有几分钟的微课对单元知识进行整合,把相关的知识纵横联系起来,可帮助学生有效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当然,教师也可以在制作微课时中适当插入一些趣味性知识,增加复习课的乐趣。教师制作好微课后共享到QQ群,方便学生在課后在线观看或下载观看,进一步巩固知识。
  互联网+教育环境下进行中考备考复习,需要教师会用网络、用好网络,增强复习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有效性,真正让互联网成为中考的助推器。
  在互联网+专题研究背景下,教研组将构建出新的教研模式,开创新的教研格局。而作为一线教师,要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则需在互联网+教育的环境中,加强学习、不断充电。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广西教育研究“互联网+教育资源应用试点”专项课题“互联网+教育资源环境下教研组研修方式的实践探究”(课题编号:2018ZJY14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蓝 娇(1977— ),女,瑶族,广西都安人,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现就职于南宁市五一西路学校,研究方向为互联网+初中历史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论述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方法,建议教师灵活运用童话故事导入、古典名著导入、生活情境导入、游戏活动导入、实践操作导入、现代信息技术导入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动性,进而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导入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3-0146-02  课前导入是一节课的首要环节,
期刊
【摘要】本文阐明南宁市位子渌小学提出的“生命、生活、生态”三生教育理念,阐述通过推行学校“三生”教育理念、构建“六美”生态德育体系、形成生态教育跨学科学习气氛、将生态特色相交融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四个方面开展生态教育,以发挥综合育人作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六美”立德 生态育人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
期刊
【摘要】本文以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教学为例,建议教师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地为学生习作架构从细致观察走向顺利表达的平台,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进而提高习作能力。  【关键词】习作 观察 交流 表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3-0127-03  部编版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一次出现了习作单元。习作单元有其特殊的教学价值
期刊
【摘要】本文以南宁市某中学为例,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对中学生校园欺凌的行为进行调查,结合调查结果分析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的心理,总结四点思考和建议:预防校园欺凌,提高校园欺凌的普及教育;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分角色有针对性地处理校园欺凌行为;重视和警惕冷暴力的危害,营造和谐共赢的集体氛围,减少不良竞争,避免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  【关键词】校园欺凌 行为调查 心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本文以《小水滴的诉说》教学为例,论述实践性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应用策略,建议教师通过课前热身实践,培养学生对课程的情感;课中认知实践,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课后再实践,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  【关键词】实践性教学 道德与法治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9-0027-02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参与社会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生态校园的理念价值、思想内涵、育人功能,提出以生态教育驱动学校全方位发展,认为通过打造生态空间、开发生态课程、开展生态活动,可以为学生建设一个充满生态美的绿色乐园。  【关键词】生态校园 学校文化 学校环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9-0014-02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增强生命教育的教学策略:实施体验式教学、开展探究活动、引入时政热点,引导学生体會生命、探索生命、思考生命。  【关键词】初中 道德与法治 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9-0029-02  生命教育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之一。在整个初中阶段,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命
期刊
【摘要】本文以人教版和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你知道吗?》栏目为例,论述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的比较研究,针对两个版本栏目中数学文化的结构、内容和呈现方式,提出三个教学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文化 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9-0046-03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数学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期刊
【摘要】本文以统编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论述通过习题落实语文要素的方法:依托习题厘清“想象”要素梯度序列,落实“写想象”;依托习题,厘清“默读”要素梯度序列,落实“默读课文”;依托习题,厘清“识字写字”要素梯度序列,落实“识字写字”。  【关键词】课后习题 梯度序列 语文要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9-0051-02  统编小学语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方法:基于原有经验,在质疑中明确观察方向;基于自主探究,在细读中学习观察方法;基于迁移实践,在运用中巩固观察能力。  【关键词】《金色的草地》 语文要素 观察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9-0087-02  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让学生“学会观察”,重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