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堂数学课的教学设计谈“实验班”的数学教学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gineer7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实验班”是指把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分配成一个班。“平衡普通班”是指除去“实验班”的学生之外,对剩下来的学生按成绩进行分配组成的班。,如果“分层”教学的方法运用得当的话,这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学校分出“实验班”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对“实验班”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够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尖子生。与“普通班”的课堂教学相比,如何体现出“实验班”在教学上的本质的不同,并且怎样将这种不同转化成更加有效的教学,已成为学校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关注问题的细节是培养学生思维严谨性的有效方法
  有一句话是“细节决定成败”。表现在数学学习上,就是学生在解数学题时的数学思维是否严谨。特别是对于实验班的学生,培養他们思维的严谨性更加重要。而要养成这习惯,与教师平时的教学分不开,更与教师自身具有严谨的思维习惯分不开。
  比如,指数函数的图像为什么会与x轴无限靠近但又永远不相交?对于这个看似非常直观的结论,我会要求学生弄清楚为什么。因为我认为,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深刻性是很有帮助的。数学讲究的是言必有据,不能想当然凭直觉。直观看到的不一定就是正确的,一定要有充足的理由才行。养成多问为什么的习惯对尖子生的成长大有好处。
  (二)课堂上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做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寻找结论,产生成功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于实验班的学生,他们本身具有比较好的基础和较强的思维能力,所以,在课堂上,对于很多的问题,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已动手去做,自已寻找问题的答案。例如,学生通过自已亲自动手画指数函数的图象,并从函数图象观察出指数函数的性质。这样的过程,不仅能让学生获得成功感,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还能让所学的知识在他们的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容易忘记。有人曾说过:听到的,忘了;看到的,理解了;做了的,记住了。足见“做”的重要。
  (三)留下适当的问题和内容让学生课后去思考和自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有力举措
  《高中数学新课标》中基本理念的第三条是:“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所以,我通常在教学设计时,一方面,设计两道思考题让学生课后去思考,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来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学生自已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另一方面,对于教材上的一些学生自己能看懂的内容,我在课堂上也不讲解,而是留给学生自已课后去自学,然后再布置相应的作业题让学生加以巩固。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认为,只有通过这样长期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才能得到不断的提高。
  (四)设计创新的课外作业题是培养优秀生的重要方法
  一个学生数学水平的高低最终表现在他(她)解答数学题能力的高低上。当然,要想获得较高水平的解题能力,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学生自已做题。但是题目并不是做得越多越好,相比题目的数量,题目的质量显得更加重要。当然题目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选题有关系,因为学生主要是在做老师布置的题目。正因为如此,所以我认为课后作业题的设计非常关键。对实验班的学生来说,我认为课后的作业题不应该与上课时做过的题目类型完全相同,一定要有新的东西让学生自已课后独立地去思考,让学生自已独立地解决新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模仿和套题型。如果一个学生长期只是在模仿中学习数学,我认为这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特别是像高考这种选拔性的考试,每年的考题中必然会有一定数量的题目是以前从没见过的,而真正能考查出一个学生水平高低的也正是这些题目。如果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注重培养学生自已解决新问题能力的话,一旦学生面对新的问题就会束手无策。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加大创新的力度,特别是对于实验班的教学,创新显得更加重要。
  (五)引导学生养成反思性数学学习的良好习惯是培养优秀生的重要手段
  当我们以创造性意识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来作为衡量和评价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优劣的主要标准时,更应该重视引导和激励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进行反思性学习。数学教学中最薄弱的正是数学的反思性学习这一环节,但它却是数学学习活动的最重要的环节。由于数学对象的抽象性,数学活动的探索性,数学推理的严谨性和数学语言的特殊性,决定了正处于思维发展阶段的中学生不可能一次性地直接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必须经过多次地反复思考,深入研究、自我调整,即坚持反思性数学学习,才可能洞察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
  那么“反思性数学学习”要反思什么,即如何进行反思?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主要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一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二要求学生对活动所涉及的数学知识进行反思;三要求学生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反思;四要求学生对活动中有联系的数学问题进行反思;五要求学生对题意的理解过程进行反思。
  以上是本人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得出的个人见解与体会。特别是针对广东省从2016年的高考改革使用全国卷这一事实,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就更严峻了,如何让优秀的学生从这考试中选拔出来,对我们教师的要求就更高了,只有提高教师自身的水平才能提高学生的水平。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对《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解读也许还不是非常透彻到位,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谈一谈对《标准》四个基本理念的具体理解和实践。  首先,“师德为先”,突出师德要求。“学高为尚,身正为范”,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也提出“为人师表”的教育思想,要求教师要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身示范,以德治教,以德育人,
期刊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基本特征,并且已经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认识直线图形到认识圆这样的曲线图形,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图形与几何”的学习经验,而且也能给学生探索学习的方法注入一些新的内容,并使他们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为此,安排了两个层次的学习活动。第一层次,让学生充分地感知圆。教学中,我首先呈现了学过的几
期刊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3课《夜莺的歌声》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  一、以“人物形象”为取向的文体观  不在情节上啰嗦,只在形象上感悟解读。  二、以“唤醒意会”为取向的主题观  在常态阅读的基础上,唤醒、提示、传递、激活、启示、引领,让沉睡的语文意识觉醒。  【教学目标】  一、能结合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通过研读对话感受小男孩的机智勇敢,并能用恰当贴切的表情和语
期刊
案例背景:  《散步》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玲珑剔透、秀美隽永、意蕴丰富、充满诗意的叙事散文。文章通过家庭生活中一件看似平常的小事来表现具有深刻意义的主题,折射出亲情和人性的光芒。研习新课时,我决定打破常规,把教学重点放在品味文章的语言和深层意蕴上,引导学生在品味、鉴赏、运用中完成对文章的解读。  案例描述:  师: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聆听《散步》的配乐朗诵,用心去感受在这次平凡而
期刊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例1和例3及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通过观察、猜想、操作、想象、推理、探索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关于面、棱、顶点的知识,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运用观察、测量等方法,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特征;通过观察、想象、操作实物使学生建立起空
期刊
一、概述  本科为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将用1课时的时间来完成本课的学习。这一课的主要讲授的是如何保护我们人类宝贵的水资源和预防水资源污染,它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爱护水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  2.知道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3.初步掌握节水的一些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调查与统计的方法调查水资源和水污染状况,培
期刊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1~92页。  教材简析:  钟表的认识是第一册的学习内容,本节课是本单元第一课时,要求学生认识钟面,会看整时,并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在课前有好多孩子都有自己漂亮的手表,有的是有分针和时针的,也有的是电子表。尽管他们不能准确地看时间,但是基本了解钟面内容,认识表面的基本元素。因此,本节课让学生用自己的已有经验来理解知识,感受数
期刊
一、教学案例及分析  《黄山奇石》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单元以“自然风光”为主题,本文围绕黄山石的“奇”分析介绍“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景观,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感悟到“奇”所蕴含的“趣”。按照“找奇石”到“赏奇石”,再到“赞奇石”为主线,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感悟,启迪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黄山的神奇和对祖国山河
期刊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小学阶段几种常见句式的表达方式。  2.根据要求,能对各种句式之间进行转换。  3.培养学生语言感悟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各种句式的特点。  难点:按要求进行句式转换。  三、过程与方法  采用“智勇大冲关”的形式引导掌握四种句式转换的方法,在层次练习中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句式。  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系统化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在学习活动
期刊
一、丰富的西双版纳傣族文化资源  西双版纳素有“民族文化博物馆”的美誊。在这块被誉称为“勐巴拉娜西”的神奇美丽的土地上,千百年来各民族繁衍生息,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了西双版纳丰富多彩、独特鲜活的民族文化。一是,傣族“贝叶文化”,西双版纳傣族与贝叶树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漫长的历史中,贝叶像一叶神舟,记载着傣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形成了特色鲜明、博大精深、渊远流长的“贝叶文化”。二是,傣族歌舞文化,西双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