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今教育倡导减压环境下,有效的课堂能够大大提高教育教学的成果。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有效率完成教学任务,课堂的有效性表现在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有超常的收获和提高。
【关键词】初中数学 有效课堂
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是值得我们数学教师探讨的问题。
一、有效的课前准备
(一)有效的教师课前准备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课前教师应认真研读课标,课程标准是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各个方面的具体规定,对各阶段的教学都有建设性的建议,认真研读课标对各阶段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有更深的把握。教材是教师教学的根本,不同的教师对教材有不同的使用方式,有的教师习惯完全按照教材内容授课,有的教师则会依托于教材发散式教学,也有不少教师习惯根据现实学生程度自己编写教材。但无论何种方式,都需要教师能够认真研读教材,初中数学是一门抽象的逻辑性很强的学科,通过研读教材,教师能够掌握各个单元具体目标,建立知识体系,能够保证教学的有序性和科学性。
好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能够事半功倍,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应认真研究教法。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法,就初中数学而论,多样的、灵活的教法更有吸引力。不同的章节应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概率》一章中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亲自投掷骰子统计正反面发生概率,而在几何图形部分教师可以在生活中搜集一些具体的实物,如球形的玻璃球、方形的魔方等,在教学中通过实物和课本知识的比对加深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有效的学生课前准备
课堂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才是主体。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和预习能力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预习学生能够对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体的认识,在课堂上能够带着疑问学习,既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同时有助于师生共同探讨,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应在课堂上布置适当的预习任务,监督学生认真完成预习内容,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很重要。
二、有效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的培养也需要维护和坚持。它能激发人的潜能,锻炼人的意志,启发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克服困难,走向成功,收获惊喜。学生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也是如此,由于受数学学科本身特点的影响,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结构性,所以大部分学生认为数学是枯燥无味的,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的日常教学中要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的学习中,应多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优化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越来越广泛应用于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有利于有效的增大课堂密度,使抽象的问题更形象直观,枯燥的问题更加生动有趣。数学知识的难度在于推导过程,合理利用多媒体可以将复杂的推导过程简单化,可以演示具体化的推导过程,化难为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初中数学中涉及到很多的几何问题,几何问题尤其考验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会使空间想象力弱的学生难以掌握新知识,此时应用多媒体就可以将几何知识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例如,对于“圆”和“三视图”的学习,通过利用多媒体可以将几何知识化抽象为具体,有利于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由于多媒体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點及生动形象的展现能力,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三、注重课堂反馈和课后反思
(一)课堂反馈
利用好这些反馈信息,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还可以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课堂反馈的方式有很多,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口头反馈的方式了解教学效果,例如在二次函数的授课后可以当堂提问学生有关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在课后可以通过书面反馈的方式了解信息,所谓书面反馈就是通过书面作业和书面测试的方式掌握反馈信息。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适当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做好后交上来,在检查学生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同时教师也可以和学生一对一的交流,比如在授课完成后可以找几个学生一对一的谈话,在谈话中获取学生对当堂课的掌握程度和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建议。
(二)课后反思
教师要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除了认真备课、授课外,课后反思也必不可少。教师应反思失败教训,再完美的教学过程也有疏漏的地方,只有不断地反思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失误点,才能不断矫正自我,提高自我教学水平,这样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少走弯路,取得更大的成效。课后不仅要反思失败更应记录成功经验,在课堂中一个新奇的设想,一个闪光的教学思路,甚至一些奇思妙想都应该记录下来,日积月累下,集腋成裘。总之,认真做好课后反思对于积累教学经验,有效的教学有益处。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大力推行下,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课前准备,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课后反思,提高教学质量,打造有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理念与创新》,新课程研究课题组编,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年;
2、《面向个体的教育》,李希贵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年1月。
【关键词】初中数学 有效课堂
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是值得我们数学教师探讨的问题。
一、有效的课前准备
(一)有效的教师课前准备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课前教师应认真研读课标,课程标准是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各个方面的具体规定,对各阶段的教学都有建设性的建议,认真研读课标对各阶段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有更深的把握。教材是教师教学的根本,不同的教师对教材有不同的使用方式,有的教师习惯完全按照教材内容授课,有的教师则会依托于教材发散式教学,也有不少教师习惯根据现实学生程度自己编写教材。但无论何种方式,都需要教师能够认真研读教材,初中数学是一门抽象的逻辑性很强的学科,通过研读教材,教师能够掌握各个单元具体目标,建立知识体系,能够保证教学的有序性和科学性。
好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能够事半功倍,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应认真研究教法。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法,就初中数学而论,多样的、灵活的教法更有吸引力。不同的章节应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概率》一章中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亲自投掷骰子统计正反面发生概率,而在几何图形部分教师可以在生活中搜集一些具体的实物,如球形的玻璃球、方形的魔方等,在教学中通过实物和课本知识的比对加深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有效的学生课前准备
课堂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才是主体。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和预习能力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预习学生能够对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体的认识,在课堂上能够带着疑问学习,既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同时有助于师生共同探讨,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应在课堂上布置适当的预习任务,监督学生认真完成预习内容,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很重要。
二、有效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的培养也需要维护和坚持。它能激发人的潜能,锻炼人的意志,启发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克服困难,走向成功,收获惊喜。学生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也是如此,由于受数学学科本身特点的影响,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结构性,所以大部分学生认为数学是枯燥无味的,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的日常教学中要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的学习中,应多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优化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越来越广泛应用于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有利于有效的增大课堂密度,使抽象的问题更形象直观,枯燥的问题更加生动有趣。数学知识的难度在于推导过程,合理利用多媒体可以将复杂的推导过程简单化,可以演示具体化的推导过程,化难为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初中数学中涉及到很多的几何问题,几何问题尤其考验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会使空间想象力弱的学生难以掌握新知识,此时应用多媒体就可以将几何知识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例如,对于“圆”和“三视图”的学习,通过利用多媒体可以将几何知识化抽象为具体,有利于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由于多媒体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點及生动形象的展现能力,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三、注重课堂反馈和课后反思
(一)课堂反馈
利用好这些反馈信息,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还可以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课堂反馈的方式有很多,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口头反馈的方式了解教学效果,例如在二次函数的授课后可以当堂提问学生有关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在课后可以通过书面反馈的方式了解信息,所谓书面反馈就是通过书面作业和书面测试的方式掌握反馈信息。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适当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做好后交上来,在检查学生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同时教师也可以和学生一对一的交流,比如在授课完成后可以找几个学生一对一的谈话,在谈话中获取学生对当堂课的掌握程度和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建议。
(二)课后反思
教师要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除了认真备课、授课外,课后反思也必不可少。教师应反思失败教训,再完美的教学过程也有疏漏的地方,只有不断地反思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失误点,才能不断矫正自我,提高自我教学水平,这样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少走弯路,取得更大的成效。课后不仅要反思失败更应记录成功经验,在课堂中一个新奇的设想,一个闪光的教学思路,甚至一些奇思妙想都应该记录下来,日积月累下,集腋成裘。总之,认真做好课后反思对于积累教学经验,有效的教学有益处。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大力推行下,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课前准备,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课后反思,提高教学质量,打造有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理念与创新》,新课程研究课题组编,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年;
2、《面向个体的教育》,李希贵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