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促使城乡协调发展的背景下,政府部门必须发现当前农民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了解农民素质培养起到的作用,提出高素质农民的培养策略。只有做好这些工作,农民的素养才能得到提高,才能成为推动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 培育;高素质农民;城乡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2.097
农民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农民的素质高低与农村经济发展有密切的关联。在发展农村经济时,只有提高农民素质,确保农民的素合素养能够跟上经济发展的需求,农村的经济才能够迅速发展。只有农村和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缩小时,城乡经济才能协调发展。
1 城乡协调发展背景下农民素质存在的
问题
城乡协调发展背景下,我国农民素质与城市人口仍存在一些差距,我国农民素质普遍不足,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科技文化素质的差距。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众的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我国加大了教育的投入水平,令民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得到了提高[1]。但城市和农村的教育投入存在差异,农村民众受教育起点低,导致其科技文化素质相对较低。
2)受教育程度的差距。与城市相比,农村人口受教育的程度整体不足,很多农民仅仅接受了初中教育或高中教育,而未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或高等教育。这类人口在开展农业生产时,很难接受现代化农业生产理论,在城镇务工时,也缺乏竞争力。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产业转型,农业要开展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工业要提倡通过开展深加工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我国还需要依靠科技生产来提高产业水平,因此提高农民综合素养至关重要。
3)心理素质的差距。很多农民因为没有接受太多的文化教育,视野可能相对狭隘,看待问题比较片面,在面对现实时,心理承受能力不强。还有一些农民有着盲目从众的心理,当发现周围的人依靠新的技术、新的项目投资提高经济收益时,便开始盲目从众学技术、投资,但他们并未意识到市场环境的瞬息万变,当他们发现自己获得的收益远远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收益,甚至还要承担市场风险时,即会产生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会使农民产生不再相信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由此很多农民不愿再劳动致富,而是抱着等、靠、要心理,期望政府和社会解决他们的生活难题。
4)身体素质的差距。据数据显示,我国农村人口病残率高,大量的贫困地区环境恶劣,缺医少药。很多农民因为身体疾病的原因,透支了家庭支出,使得家庭变得更加贫困。身体素质的不足,不仅给农民带来了很多痛苦,而且还影响他们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生产中。
2 城乡协调发展背景下提升农民素质的
意义
农民是开展我国农村建设的主体,如果农民素质不足,那么农村建设将难以有效开展,提高农民素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促进劳动力转移的作用。城乡协调发展的背景下,如果要促进城镇发展,那么城镇就需要大量具有文化素养的劳动力。当前,因为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素质不高,因此很难在城市中找到适合他们发展的方向。很多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后,仅仅能够从事底层工作,而能够承担底层工作的劳动人口众多,富余农村劳动力在城镇中往往没有竞争力优势。大量富余劳动力无法转移,造成城镇中大量工作没有人能够从事,而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又没有适合他们从事的工作等问题。地方政府只有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才能让富余劳动力顺利转移。
2)发挥农村劳动力主体性的作用。农民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如果要想提高农民经济收益,就要让农民了解市场环境,愿意顺应市场环境。在全球经济发展的时代,农民需要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来观察世界,了解市场的动态,发现市场需求;同时要看清自己,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市场中准自己的定位,找到能够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当前,我国正在积极地推动电商+农户的合作模式,如果农民能够借此机会来开展特色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则能有效提高经济收益。
3)推动农业科技发展的作用。过去,农民生产需要耗费的自然资源较多,生产效率低下,创造的经济效益不足。为了能够快速推动我国农业生产,发展我国第一产业,由此提出了推动农业科技发展的口号。当前,我国提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意味着农民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及生产特点来开展农业生产,以使农业生产满足市场需求。农民要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应用现代化的农业科学技术来生产产品,使产品质量达到市场要求。而如果农民素养达不到相应要求,则他们就难以完成农业生产活动。
4)奠定城乡发展基础的作用。农村是城镇发展的基础,只有农民开展特色产业发展,促进二、三产业发展,城镇的发展才能持续进步。而如果要推动农村经济的發展,就不能只依靠第一产业发展来带动经济,农村需要应用与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思路来发展经济。而农民是推动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需要一批高素质的农民参与到二三产业的发展中,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发展[2]。
3 城乡协调发展背景下农民素质培育的
方法
3.1 发挥政府引导的作用
当前政府部门要从各个方面着手,开展文化教育宣传,发挥引导的作用,帮助农民提高科技文化素养。政府在开展工作时,要做好针对性的引导,确保舆论宣传具有实效性。例如,政府部门可以从移风易俗入手,进行各方面宣传,可让文化站开展宣传工作,采用文娱活动下乡的方式,通过表演让民众看到从事封建迷信活动带来的恶果,使民众相信科学。此外,政府部门可以联合图书馆农民进行宣传,让农民接受现代文化教育,自觉破除封建迷信思想。政府部门只有全方位地帮助民众转变思想,民众才能提高科技文化素养。
3.2 发挥教育引导的作用
政府部门要通过发展教育事业,来提高农民的素养,教育引导工作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1)发展基础教育。政府部门要推动基础教育事业,鼓励农民接受基础教育,只有优化基础教育事业,农民才能够持续成长,未来我国才能培养一批高素养的农民。2)发展成人教育。为了让成年农民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政府部门要鼓励农民接受成人教育,使农民意识到只有接受成人教育,他们才能进一步接受专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为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时代农民。3)发展专业教育。地方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发展专业教育,使农民能够结合自身发展需要,接受各种专业知识,促使他们进入地方特色产业,成为产业发展的力量。4)发展体育教育。政府部门需要加大体育教育的投资,培养一批能够开展体育事业的教育人才,让他们开展体育教育,以此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3]。
3.3 发挥干部引导的作用
干部是领导农村发展的重要力量。政府部门需要让干部起到引导的作用,带动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为城乡协调工作打好基础。政府部门要把提高农民素质列入干部业绩考核中,例如,农民学历应成为干部业绩考核的标准之一。干部要以政府提出的要求为目标,做好提高当地农民素质的工作。此外,政府部门要优化干部年龄结构,让一批具有知识、文化、经验的干部来开展工作,政府部门必须意识到,如果要优化当前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就必须拥有一批具有领导能力的干部来开展工作[4]。与此同时,要开展党校教育来培养开展提高农民人口素养工作的干部。党员干部是开展政府部门工作的骨干,党校要通过开展教育和培训工作,让党员干部了解政府部门的政策,掌握其工作方法,使其能够在岗位上落实提高农民素质的工作[5]。
4 结语
当前,由于我国农民素养普遍不高,因此农村的发展推动效率十分缓慢,城乡难以协调发展。为了加快农村建设,政府部门必须提高农民素质,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从而为城乡协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付争艳,李铁庄,李军安,等.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法研究[J].河南农业,2019(01):22.
[2] 陈菁华.乡村旅游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11):174-175.
[3] 施本植,施庚宏.城乡农民工“两栖人”难题破解研究:基于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视角[J].山东社会科学,2020(05):111-116.
[4] 杜晓溪.城乡协调发展背景下政府职能转变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5] 孙久文.走向2020年的我国城乡协调发展战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0-13.
(责任编辑:刘 昀)
关键词 培育;高素质农民;城乡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2.097
农民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农民的素质高低与农村经济发展有密切的关联。在发展农村经济时,只有提高农民素质,确保农民的素合素养能够跟上经济发展的需求,农村的经济才能够迅速发展。只有农村和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缩小时,城乡经济才能协调发展。
1 城乡协调发展背景下农民素质存在的
问题
城乡协调发展背景下,我国农民素质与城市人口仍存在一些差距,我国农民素质普遍不足,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科技文化素质的差距。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众的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我国加大了教育的投入水平,令民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得到了提高[1]。但城市和农村的教育投入存在差异,农村民众受教育起点低,导致其科技文化素质相对较低。
2)受教育程度的差距。与城市相比,农村人口受教育的程度整体不足,很多农民仅仅接受了初中教育或高中教育,而未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或高等教育。这类人口在开展农业生产时,很难接受现代化农业生产理论,在城镇务工时,也缺乏竞争力。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产业转型,农业要开展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工业要提倡通过开展深加工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我国还需要依靠科技生产来提高产业水平,因此提高农民综合素养至关重要。
3)心理素质的差距。很多农民因为没有接受太多的文化教育,视野可能相对狭隘,看待问题比较片面,在面对现实时,心理承受能力不强。还有一些农民有着盲目从众的心理,当发现周围的人依靠新的技术、新的项目投资提高经济收益时,便开始盲目从众学技术、投资,但他们并未意识到市场环境的瞬息万变,当他们发现自己获得的收益远远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收益,甚至还要承担市场风险时,即会产生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会使农民产生不再相信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由此很多农民不愿再劳动致富,而是抱着等、靠、要心理,期望政府和社会解决他们的生活难题。
4)身体素质的差距。据数据显示,我国农村人口病残率高,大量的贫困地区环境恶劣,缺医少药。很多农民因为身体疾病的原因,透支了家庭支出,使得家庭变得更加贫困。身体素质的不足,不仅给农民带来了很多痛苦,而且还影响他们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生产中。
2 城乡协调发展背景下提升农民素质的
意义
农民是开展我国农村建设的主体,如果农民素质不足,那么农村建设将难以有效开展,提高农民素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促进劳动力转移的作用。城乡协调发展的背景下,如果要促进城镇发展,那么城镇就需要大量具有文化素养的劳动力。当前,因为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素质不高,因此很难在城市中找到适合他们发展的方向。很多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后,仅仅能够从事底层工作,而能够承担底层工作的劳动人口众多,富余农村劳动力在城镇中往往没有竞争力优势。大量富余劳动力无法转移,造成城镇中大量工作没有人能够从事,而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又没有适合他们从事的工作等问题。地方政府只有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才能让富余劳动力顺利转移。
2)发挥农村劳动力主体性的作用。农民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如果要想提高农民经济收益,就要让农民了解市场环境,愿意顺应市场环境。在全球经济发展的时代,农民需要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来观察世界,了解市场的动态,发现市场需求;同时要看清自己,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市场中准自己的定位,找到能够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当前,我国正在积极地推动电商+农户的合作模式,如果农民能够借此机会来开展特色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则能有效提高经济收益。
3)推动农业科技发展的作用。过去,农民生产需要耗费的自然资源较多,生产效率低下,创造的经济效益不足。为了能够快速推动我国农业生产,发展我国第一产业,由此提出了推动农业科技发展的口号。当前,我国提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意味着农民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及生产特点来开展农业生产,以使农业生产满足市场需求。农民要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应用现代化的农业科学技术来生产产品,使产品质量达到市场要求。而如果农民素养达不到相应要求,则他们就难以完成农业生产活动。
4)奠定城乡发展基础的作用。农村是城镇发展的基础,只有农民开展特色产业发展,促进二、三产业发展,城镇的发展才能持续进步。而如果要推动农村经济的發展,就不能只依靠第一产业发展来带动经济,农村需要应用与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思路来发展经济。而农民是推动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需要一批高素质的农民参与到二三产业的发展中,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发展[2]。
3 城乡协调发展背景下农民素质培育的
方法
3.1 发挥政府引导的作用
当前政府部门要从各个方面着手,开展文化教育宣传,发挥引导的作用,帮助农民提高科技文化素养。政府在开展工作时,要做好针对性的引导,确保舆论宣传具有实效性。例如,政府部门可以从移风易俗入手,进行各方面宣传,可让文化站开展宣传工作,采用文娱活动下乡的方式,通过表演让民众看到从事封建迷信活动带来的恶果,使民众相信科学。此外,政府部门可以联合图书馆农民进行宣传,让农民接受现代文化教育,自觉破除封建迷信思想。政府部门只有全方位地帮助民众转变思想,民众才能提高科技文化素养。
3.2 发挥教育引导的作用
政府部门要通过发展教育事业,来提高农民的素养,教育引导工作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1)发展基础教育。政府部门要推动基础教育事业,鼓励农民接受基础教育,只有优化基础教育事业,农民才能够持续成长,未来我国才能培养一批高素养的农民。2)发展成人教育。为了让成年农民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政府部门要鼓励农民接受成人教育,使农民意识到只有接受成人教育,他们才能进一步接受专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为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时代农民。3)发展专业教育。地方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发展专业教育,使农民能够结合自身发展需要,接受各种专业知识,促使他们进入地方特色产业,成为产业发展的力量。4)发展体育教育。政府部门需要加大体育教育的投资,培养一批能够开展体育事业的教育人才,让他们开展体育教育,以此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3]。
3.3 发挥干部引导的作用
干部是领导农村发展的重要力量。政府部门需要让干部起到引导的作用,带动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为城乡协调工作打好基础。政府部门要把提高农民素质列入干部业绩考核中,例如,农民学历应成为干部业绩考核的标准之一。干部要以政府提出的要求为目标,做好提高当地农民素质的工作。此外,政府部门要优化干部年龄结构,让一批具有知识、文化、经验的干部来开展工作,政府部门必须意识到,如果要优化当前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就必须拥有一批具有领导能力的干部来开展工作[4]。与此同时,要开展党校教育来培养开展提高农民人口素养工作的干部。党员干部是开展政府部门工作的骨干,党校要通过开展教育和培训工作,让党员干部了解政府部门的政策,掌握其工作方法,使其能够在岗位上落实提高农民素质的工作[5]。
4 结语
当前,由于我国农民素养普遍不高,因此农村的发展推动效率十分缓慢,城乡难以协调发展。为了加快农村建设,政府部门必须提高农民素质,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从而为城乡协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付争艳,李铁庄,李军安,等.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法研究[J].河南农业,2019(01):22.
[2] 陈菁华.乡村旅游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11):174-175.
[3] 施本植,施庚宏.城乡农民工“两栖人”难题破解研究:基于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视角[J].山东社会科学,2020(05):111-116.
[4] 杜晓溪.城乡协调发展背景下政府职能转变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5] 孙久文.走向2020年的我国城乡协调发展战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0-13.
(责任编辑:刘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