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来源 :新科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vin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贵在改变过去传统的阅读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培养他们独立阅读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阅读教学;兴趣;能力;质疑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作为基础教育之基础的小学教育,如何进行学法指导也成为我国小学教学改革的热点课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进行重新审视和深刻反思,使阅读教学真正成为促进教师之教,培养学生之学的灵丹妙药。下面,我就阅读教学的学法指导谈几点看法。
  一、阅读教学学法指导要讲究灵活性,体现多样性
  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性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让其“暗中摸索”。我们认为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材”,在师生共同实践探索中使学生领悟学习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上阅读课文时,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就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二年级时,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读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至理解全篇内容。
  二、阅读教学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思维逐渐渗透
  阅读教学承载着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项教学目标,所以,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不可能是机械地、独立地灌输,只能是自然地渗透。渗透学法的过程是学生参与语言训练的过程,是学生展示思维的过程,是学生感知的过程。
  1、引导学生参与语言训练。学习的过程就是建构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开展一系列智力活动,如学习生字新词,拟订学习提纲,抓住教材重点,探索学习目标,独立完成练习,进行自我检查等。其中重点是要引导学生参与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吸收学习信息、组织知识信息的能力。
  2、引导学生展示思维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质是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一篇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去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矛盾,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凭借教材的具体内容质疑,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结论,而且从中领悟出学的道理。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结果问一问:“这个结果你是怎么得到的?”这就是我们在教学中要追求的一种境界,不仅仅要学生感知到是什么,更要学生明白为什么。
  3、引导学生感知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地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抓住典型范例进行示范,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要孕育着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便于从教师的示范中领悟学法,总结学法。
  三、阅读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个性心理品质和获得信息的多少,取决于他们认识水平的深浅程度,也决定了他们质疑问难的水平。如果不加以引导,学生的提问往往会停留在字词句段和文章的表面情节上,得不到深入,起不到加深理解培养思维能力、扩大知识面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质疑点,把问题问到“点子”上,这个“点子”就是课文的重点、难点、知识点和语言文字的训练点等,同时还要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和途径。一是从课题入手,抓住题眼发问。如《草船借箭》可以抓住“借”字发问,为什么用“借”而不用“骗”。二是抓住矛盾,把课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揭示出来。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可抓住“焦急”和“耐心”提问,这两个词用在一起是不是矛盾的?为什么?三是比较优劣,对教材的重点字词或重点句,通过比较认识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那样写,为什么要用这个字词而不用那个字词。
  总之,对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非常重要。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对丰富小学生的思维内涵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时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我们一定要让小学生能在此期间养成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一种可贵的精神财富。
  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理想、有感情的生命个体。他们有各自不同的个性、爱好,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和知识储备,这必然决定了他们对所读文章理解的不同。阅读是一个再创造、再认识的过程,是一种个体的情感体验。学生的阅读应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我们理当尊重学生不同的阅读感受,这样学生才敢于发表独立见解,才能够“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其他文献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说,教给学生的最重要的不是识,而是获取知识的方法,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得也是这个道理。如今高考也特别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考查,高考试题中大量的信息给予题,其考查目的就是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想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呢?自学能力是
期刊
如何大面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这对每一位音乐教师来说,是难得机遇下的挑战。显然,过去单因子的研究只能提高某一方面的质量,如何把握整体的质量与效益,需从音乐教学的结构入手,从教学模式上进行研究,即根据素质教育的目标,在现代音乐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音乐教学过程的结构和相关的音乐教学策略与教学评价等。  一、回顾与分析  1、我国中学音乐课大半个世纪以来几乎就是“唱歌
期刊
任何教育教学活动都强调师生报共同参与,它讲究互动性。中学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从社会文化传递的角度来说,它可以传授学生体育文化;从促进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发展的角度来说,通过中学体育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中学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比来说,既有共同点,又有其自身的特点。也正是基于此,为培养学生的社会互动素质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一、中学体育教学的特点  它是实现中学体育
期刊
一、当前语文课外作业在具体布置中遇到的问题  1、“一刀切”的问题。教师常常不顾学生具体差异,不管有些学生是否已经掌握,另一些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布置作业一律同样要求,因而作业中利于学生发展的成分很少,学生所作无用功较多。  2、机械重复的抄写作业布置较多。教师往往让学生花大量时间来抄写一些课堂上应该掌握甚至已经掌握的简单知识,作业含金量极低,不仅浪费了学生时间,还禁锢了学生思维,使学生对作业、对学
期刊
摘 要:我们曾把语文教学视为单纯的语言技能训练,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以至于使语文教学长期陷于枯燥的语文知识训练的怪圈,使学生丧失了语文学习的兴趣,无法领略到语言文学的真正魅力所在。语文教育的本质,简言之,就是以人为对象,对人进行完整性文化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利用语文这一文化载体,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
期刊
小学教师自身的专业除了需要会绘画,手工,唱歌,跳舞还必须会弹唱儿歌,弹奏小乐曲。所以,我们的小学教师的钢琴教学就担上了重任。那么,我们在教学当中,是选用钢琴教学还是选用电子琴教学呢?  如果,我们按教具的成本来算,看似电子琴的造价要比钢琴的造价要低一些。一台教学电子琴1-2千就可以买到。而钢琴就需要7-9几千。有些学校为了节省开支,就选择使用电子琴进行教学。但是,仔细算下来说,我们发现使用电子琴远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取代学生的学,以教师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探索,过分追求“基本技能”的熟练掌握等迎合应试教育的做法将逐步离我们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探究性地学习。也就是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学习需要、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素材,留给学生足
期刊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总之,对文本解读必会产生“多元”的。那么,如何有效进行文本多元解读,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呢?  一、发扬民主教学,建构文本多元解读平台  要想让学生在多元解读文本过程中彰显个性的风采,前提就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建构文本多
期刊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的尺度。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正如著名教育家夏丏尊所说“教育情感”,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性。“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没感情”,在这句社会性口头禅中,我们将解读到多少信息?作为语文教师,我把焦点集中在学生的情感倾向上,孩子的这种消极情感向我们的教育提出
期刊
摘 要:在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多样性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量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品德。  关键词:思品课;学习兴趣    一、利用多种活动,调动学习兴趣  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应是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品德与生活教材采取以图为主的形式,体裁多样,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富有启发性,课文中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