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中探索 在操作中运用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c1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6、47页。
  教学目标:
  1?郾在活动中锻炼、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郾探索图案的形成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郾让学生自己设计并剪出简单图案,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具准备:
  剪刀、硬纸(长方形、正方形的纸各2张以上;纸的大小要合适,一般长边不超25cm。长方形的纸长是宽的2~3倍)。
  教具准备:
  教师除准备剪刀和纸外,应事先剪好几种图形(如一个小纸人的图形,可以是教材上的或其他图形),以便教学示范。
  教学流程:
  一、剪一列并排的小纸人,感受图形的平移
  师:同学们平时都喜欢剪纸,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剪一剪。(板书:剪一剪。同时拿出一张纸对折一次,在没有开口的那边画出半个小人。)
  师:猜一猜,如果把这半个小人剪下来,会是什么样子?
  (让学生大胆猜想,自由发言。学生可能会说“它是一个完整的小纸人”、“好几个小纸人”、“好多个完整的小纸人”……)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他们判断哪种说法正确,为什么?(它是一个完整的小纸人,因为只对折了一次。)然后,教师再通过剪一剪来验证同学们的猜想,并鼓励学生给小纸人取名、问好,活跃课堂气氛。
  接着教师出示两个完全相同且胳膊连在一起的小纸人,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想想图案是怎样形成的,然后教师再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问:“如果我们要在这样一张长方形纸上很快剪出两个小纸人,该怎么做?”让学生先分组(或同桌)互相商量,教师巡视,再由各小组将讨论的结果给全班同学演示并进行评价。
  学生回想剪两个并列纸人的过程,然后独立试剪。
  折纸:先对折,再对折一次。
  教师根据不同的折法作不同的引导。画法:怎样画半个小人,重点认识画的位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在纸上画出半个小人。提示要把腿的缝隙画出来,画完后让学生动手剪一剪。对剪得正确的同学给予表扬,对不合要求的,如两个纸人没有连在一起的;腿的缝隙没有留出的;一个小纸人和半个小纸人且胳膊没有连接的……应要求学生逐一分析产生上述情况的原因,探究解决方法。
  师:刚才我们把一张纸连续对折两次,然后在不开口的那边画出半个小人,就剪出了两个连在一起的小纸人。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们把一张长方形的纸连续对折三次,会剪出几个连续的小纸人?
  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大胆发言。一般情况下,多数学生都会随口说出能剪出三个连在一起的小纸人。在学生大胆猜想的基础上,让他们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跟老师一起把两条短边对折三次,折好之后,师问:“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在折好的纸的‘死口方’画上半个小人,剪下、打开之后会是几个连在一起的小纸人呢?”
  让学生动手试一试,检验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同时教师出示可能出现的情况:半个小纸人+三个小纸人+半个小纸人,并分析问题所在(画的方向反了,画在开口方了)。教师再结合正确的剪纸让学生感受图形的平移:每个小纸人平移一次,就是下一个小纸人。
  师:我们刚才把纸对折一次剪出了一个小纸人,对折两次剪出了两个连接的小纸人,对折三次剪出了四个连接的小纸人。如果我们把一张长方形的纸连续对折四次,能剪出几个连接的小纸人呢?〔让学生猜想,说出自己的理由,然后教师用课前准备的折了四次剪下的小纸人按照对折次数一次一次在同学面前展示,让学生思考(试剪),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剪围成一圈的小纸人,感受图形的旋转
  师:请同学们观察教科书第47页的图,如果我们要剪出4个围成一圈的小纸人,该怎样做呢?
  教师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引导学生思考:要使剪出的小纸人围成一圈,该怎样设计折纸方法,又怎样在折出的纸上画图。学生有了剪四个并排连在一起的小纸人要折三次的经验,猜想要使小纸人围成一圈,可能要把正方形的纸沿对角线折三次。学生对折法感到困难时,教师示范第一步的折法: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对角折成一等腰直角三角形;第二、第三步仿照第一步的折法由学生自行完成。示范时要尽量做得慢一些,说得仔细一点,并注意随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折好之后再引导学生参考剪并排小纸人的方法,确定怎样在三角形纸上画出半个小人。思考:如果画反了或者画倒了可能出现怎样的情形。剪好后,教师再结合图形让学生感受图形的旋转:每个小纸人旋转90°后就是下一个小纸人了。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形成规律,比较并思考:“为什么剪出的图案一份是并排排列的,另一份是围成一圈的?”(折叠方法不同,就有不同的结果。)
  三、活动延伸
  师:刚才我们剪出了4个并排在一起的小纸人和4个围成一圈的小纸人,同学们想不想剪出更多的小纸人?现在,各自动手剪8个小纸人围成一圈或者排成一排的图形,好不好?(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操作过程并进行个别辅导。)
  剪8个并排连接的小纸人的方法是剪4个纸人方法的推广,可以先让学生思考讨论,最后由教师引导概括:按照剪4个并排的小纸人的方法再折一次,也就是把纸平均分成了16份,然后在折好的纸上同样画半个小人,沿着画线剪开,就可剪出8个并排的小纸人。之后,由学生合作剪一剪。
  剪8个围成一圈的小纸人的折纸方法是让学生按照剪4个围成一圈的小纸人的方法先折好,之后教师边说边示范,学生随教师折纸:沿没有开口的底角角平分线对折(因折层多可分别向外折,底边分别和没有开口的腰重合),也就是把纸平均分成了16份,然后在折好的纸上同样画半个小人,沿着纸人的边线剪,就可剪出8个围成一圈的小纸人。
  四、展示教师作品,引领学生创造
  师:根据图形的对称性,我们只需画出半个小人,就能剪出一串完整的小纸人或围成一圈的小纸人。这是老师课前为同学们准备的(展示教师作品,并让学生观察各是什么,它与人类有什么关系)。课后,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个图案(如,小树、花、苹果、梨、小葫芦、各种小动物等),只要是轴对称图形都可以。剪出后,以小组为单位,下节课在班上进行展示。
  五、教学反思
  在“剪一剪”整个活动中,折纸是难点,画图是关键。本节课的教学从剪出一个小纸人到剪出两个连在一起的小纸人,再剪出四个连在一起的小纸人。首先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折纸,折好后怎样画才能正确剪出两个连在一起的小纸人。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把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放在极重要的位置上。
  本节课把活动的重点放在不断地探索规律上,由折一次剪出一个小纸人,折两次剪出两个小纸人这一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折三次能够剪出几个这样的小纸人?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发现、探索其中的规律,使学生的经验在总结中不断丰富,知识结构不断完善,进一步认识到剪纸活动与数学之间的联系。
  作者单位
  宣威市务德镇茨嘎村完小
  ◇责任编辑:李瑞龙◇
其他文献
计算是数学学习最基本的能力,也是学习其他学科以及生产、生活的重要工具。因此,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计算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是解决生产和生活问题的重要工具,从而感受计算的价值。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小学计算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学习多位数乘法、小数乘法的基础。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
期刊
教材简析:  《七颗钻石》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这篇童话叙述了地球上发生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还跳出了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则童话故事给人启迪: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
期刊
研读《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感觉与“实验稿”相比有了明显变化,下面谈几点个人感悟。  一、“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的变化  1?郾重新阐述了数学的意义与性质,进一步明确了数学教育的作用与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特征。《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
期刊
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同样是爱学生,因为有了笑脸,效果也就不同!  上学期学校选派一位和我教同年级的语文老师到昆明参加培训,他所教班的语文课由我代上。学期结束,学校发了一张学生对老师的“满意程度”评价表,学生的评价让我大吃一惊。在我任班主任的班里,作为任课教师,学生给我的评价是“基本满意”,而作为代课班里的教师,学生给我的评价都是“十分满意”。这真是太戏剧性了,同为一人,同样的
期刊
城市中一对父子散步,一陌生人问路。父亲十分热情,告诉路人先乘几路几路公交车,再拐几道几道街,最后再穿几条几条巷,路人听后,一脸茫然。倒是旁边的稚子插嘴:“就是前面那座最高的楼房,眼睛看着楼顶,一直向前,就到了。”路人大喜。多么简洁的方法,多么智慧的回答,把已经复杂化的问题简简单单交代清楚了。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也许我们太像这位热情的父亲了,过于细密、周到地牵着学生的鼻子在自己设计的语文迷宫里绕
期刊
在生活和学习中,人人都有“粗心”的体验并因此受到过损失。当老师之后,常有家长与我探讨关于孩子“粗心”的问题,因为孩子们总是因为“粗心”做错题,在考试中丢分,家长迫切希望能与老师商讨得到帮助孩子克服“粗心”的有效方法。作为老师,我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并仔细观察了一些有“粗心问题”的孩子,有如下一些发现。  一、责任意识淡薄是造成“粗心”的主要原因  在当今的家庭生活中,孩子能独立完成一件事的机会太少
期刊
近日,笔者参加某镇小学“教学质量提升会”,某领导如是说:“我们只要最后的结果,不管你用什么方法。”仔细一想,不难明白其言外之意就是不管老师采取什么方法,只要学生考试的分数高就行。笔者对此不敢苟同。  诚然,学习获得好的成绩——高分无可厚非。但我们得问问高分是怎么得来的。毕竟,教育不同于种庄稼,只要收成好就值得称赞。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工作对象是心智尚未成熟的儿童,教育需要师生的心智、精神、
期刊
《观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第一篇课文。这一组教材以“自然奇观”为专题,所选的4篇课文充分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神奇。依据单元训练目标,笔者将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文章生动的描写和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并能熟读成诵,背诵第3、4自然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祖国河山的壮丽。课后整理了如下片段并进行了反思。  片段一:导入新课,
期刊
教材简介:  《螳螂捕蝉》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位少年巧妙地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却不知即将被身后的黄雀啄食的故事,劝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顾不到身后的隐患,是很危险的,由此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课文情节简单,道理一读即懂,教师应重在引领学生品味看似简单的语言,通过多读,特别是读好对话,感受人物形象,领会思维方式,进而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期刊
学生在一年级学习“1~5的认识和加减法”时,就认识了0,掌握了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明白了它们的含义。随着知识的不断扩展,学生在学习乘、除法时,又认识了0在乘、除运算中的特性,在这之后又经历了许多实际计算,进一步掌握了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体会到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四年级下册第1单元学习“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之后,教材又安排了有关“0的运算”教学内容,旨在把分散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这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