荻浦村:牛栏变成咖啡馆

来源 :农家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zi1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荻浦村位于浙江省桐庐县江南镇东部,与富阳交界。该村距今有900年左右的历史,2006年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村镇,2007年与深澳、环溪、徐畈四村一并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在新农村建设中,怎么样让历史与发展和谐相处,一直是一个难题,而这也恰恰是荻浦村做得非常好的一点。在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中,注入小清新的力量,或许,荻浦村能给出一个不错的样本。
  牛栏咖啡是我们在荻浦村重点探访的对象。
  和当地人打听咖啡馆的位置,他们大多拉着我,指着一个大概的方向,“那里那里,走过去就是。”似乎已经能看见般,热情又自信。在农村做生意,不是都会挑最有利最中心的位置,像进村主干道的两边,又像游人必去的花田周围,眼看自己离“热闹”越来越远,总以为已经错过。
  穿过一个老宅子江氏祠堂,路过几间外立面还在装饰的新房,我终于看见了那一排低矮的房子,站在墙角,能轻易够到它的屋檐。或许是因为周围兴建的楼房都太新,房子比想象中要旧很多。墙面是早年间,用附近溪里的石头和了加了麦秆的黄泥,一块块砌成,只是原本被溪水冲刷浑圆的石头,因为时间,变得粗糙很多。
  接近门口的墙上,挂了一块木牌“牛栏咖啡”,明明只是块招牌,此时,却成了路过的人停下留影的抢手背景。趁着镜头前换人,我赶紧逃进那扇小门,门槛已经破得不忍再踩,同时却也忘了低头,头顶擦着门框进入,肩头落了些年代久远的粉尘。
  叫牛栏咖啡,因为它本就是牛栏,不过那已是20多年前的事儿,当时还没有高端现代的农耕用具,完全仰仗家畜的帮忙,牛猪羊和房子一样,算是资产。后来,生活条件好了,家里再不需要老牛干活,村里类似这样的牛棚都被闲置,成了堆放农具和柴火的仓库。
  直到今年年初,为了新农村建设,荻浦村村委开始集中整治,这牛棚拆还是不拆,让镇里和村上的干部伤起了脑筋,虽然它们的历史没有那些几百年老房子来的悠久,但好歹也有七八十年,而且极具农村特色,拆了可惜,不拆,旧旧的,又刚好在计划建设的旅游观光线上,影响美观。后来还是江南镇纪委书记项芳农拍板,得留下,可以开一间乡村咖啡馆。
  这幢房子原是五间牛棚,分别属于周围的五户人家,听说自家的牛栏要变成咖啡馆,个个在项书记面前都不厚道地笑开了,总觉得这是一件不靠谱的事情,即便后来开始动工,很多人还都是抱着想看笑话的心思。
  好在这房子争气,即使过程中因为拆除中间隔墙倒塌了大片屋顶,不得不重新覆盖上瓦片,但其他方面基本上不需要改动,甚至地面都还是原先不完全平整的泥地,而墙面也只是简单刷了一下,复古、田园,自然而然。
  为了配合房子的原始纯朴,里面没用舒适的沙发,而是去厂里特别定制了几组木头桌椅,简单地铺上几块素桌布,放上几个抱枕,尽可能地低调,这样才能让人们更留意到保留这个房子的初衷。
  咖啡馆开业后,火爆得不得了,原本配备的工作人员人手根本不够,村里不得不派上干事前来帮忙。进去坐的人都是路过的游客,因为好奇,因为好玩,也因为累了歇脚。
  他们点得最多的饮料是一款花茶,叫九品香莲,从台湾引进,就长在村后面的花田,经过村民的悉心照料,吸收过这片土地的养分,有几朵鲜花被插在柜台上的花瓶里,鹅黄的嫩色,清新脱俗,稍稍走进就能闻见淡淡的花香。
  这不是唯一的本地产,还有配茶的零食,都是当地的土产,甚至随处可见的植物,多是村子里现成的,像芦苇和狗尾巴草,即便已经风干,依然能闻见隐隐的泥土气味,荻蒲村特有。如此,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
  与只有七八十年历史的牛栏比起来,荻浦村还有20余栋超过百年高龄的老房子。
  曾经,这里在保护古宅上也是走过弯路的。十几年前,荻浦村还是成片的老房子。这些两三百年的老房子年久失修,每幢都住着五六户人家,近30个人,村民生活不便。而一旦失火,连消防车都难以入内。村委就决定就地拆迁,修建一条贯穿全村的康庄大道。这在当时算得上一件大事,在拆迁范围内的村民每户都可以就近获得宅基地,修建楼房。
  后来,当时的举动成了目前看来最可惜的行为,而古宅保护一直是村委的心头难事。
  直到2002年,著名画家、荻浦村村民唐逸花了10万元买下了祖宅兰桂堂剩余9户的宅基地。此后,他投入70余万,花了五六年时间,才把兰桂堂恢复早年原貌,并且对外开放参观。
  这给村子的古宅保护指出了一条道路。为了保护这些古宅,村主任申屠永惠说,村委做了巨大工作,挨家说服村民,并对古宅加以保护。
  2010年,村委给20余栋古宅做了修缮。
  2012年,村民申屠成功带着妻子从外面回到祖宅,租下来开了一家“孝义”农家乐。他是第一个将古宅投资改造的人。
  申屠永惠说,他欢迎像申屠成功这样的村民回来创业,对古宅加以利用。但这样的人少之又少,毕竟这涉及到了多户人家之间的租赁交易,对外人尤其困难。村委也只能担当一个中间人的角色。
  他透露,目前已有一家公司租赁下了两栋面积近2000平米的古宅,正准备开始改造成住宿与休闲一体的民宿。
  饱经风霜的古宅群,又将以新的姿态出现于大众视野中。
其他文献
新春将至,数以亿计的中国人通过不同的交通工具奔向一个叫“家”的目的地,不为别的,只为见一下父母,会一会亲人。然后,也许只有数天,他们又将回到工作的地方,继续他们忙碌的一年。这就是全球独一无二的“中国现象”——春运。  被许多人称为“移民潮”的春运,折射出的其实是中国人对爱特有的理解,以及这种理解背后根深蒂固的一种情怀。  有父母的地方才叫家。在我们中国人看来,不管走多远,不管从事什么职业,甚至不管
期刊
当兵苦,招兵难。全世界的军队想尽招数,营销奇招迭出。  故事营销  风靡80年代的励志电影《壮志凌云》,可称为美国征兵电影的标志开端。虽然起初被影评人讥笑为“F-14的超长MV”,但节节飙升的票房和影迷的蜂拥而至,让他们闭上了嘴,美国海军也迎来了二战后最高的入伍率。  今年,在英国一部描述一个年轻女孩进入军队生活的电视剧——《我们的女孩》,十分走红,许多英国年轻人梦想进入军队,报名参军的人数也随之
期刊
爸爸喜欢江南蓑衣,他告诉我,在冬天,山上的老家是很少下雨的,蓑衣总是与箬帽一起挂在墙上,伴随爸爸做了许多许多美好的梦。
期刊
女性会在经济困难的时期买更便宜的奢侈品,这叫做“口红效应”。1929至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工业生产总值锐减一半的情况下,化妆品的销售额却有所增加。还有报告显示,2001年美国“9·11事件”发生后,口红的销售量也出现了上升。  一支小小的口红能折射出女性的心态,反映出她们对未来的判断。经济好或不好,它自然会通过人们的行为(尤其消费行为)折射出来,从而形成一种现象。  所以,真正的经济学
期刊
《诗经》因孔子大力推崇被大众熟知。孔子言《诗经》“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为周朝礼、乐的教化之本,伴音乐之诗在民间流传,有很高的艺术水平,盛传不衰,最后形成三百篇,被奉为传统文化的圣典。  秉承《诗经》遗风,新近刘亚莉、谷旦编著了《少儿新诗经》科技卷和人文卷,虽然表面上看上去内容不多,但耗费了两位教育工作者十五年的光阴。该书每卷150首,每篇均以四言诗形式,配以人物画像、介绍和名言。编者
期刊
打虎英雄武松的哨棒上挂着一个蝇拍,下附一行字:老虎要打,苍蝇也要打。一走进河北邱县县城,街上的廉政漫画便映入眼帘。在邱县,漫画成了当地政府宣传廉政、计划生育等政策法规的新工具。这几天,随着廉政漫画展“挂”进中纪委监察部网站,邱县正以一种未曾有过的气势火了起来。  据邱县纪委介绍,这些反腐漫画大多出自当地农民之手。其中最有名的团队是陈玉理、李青艾夫妇(又称“陈与李”)于1983年创办的“青蛙漫画组”
期刊
春天来了,金色阳光温暖着大地,冰冻三处的泥土已经苏醒,人们穿的衣服越来越少,枯黄的花草树木又焕发了青春的绿色。随风摇摆的杨柳啊,在跳五谷丰登的舞蹈。那山间的娇莺在戏弄着林中的枝叶,那花丛中,蝴蝶在吮吸着花蕊,组成美丽诱人的七彩图案。哗哗的流水,谱出了一支美丽的赞歌,在歌唱勤劳的人们。春天里,桃红柳绿,鸟语花香,万紫千红,爽气宜人……  春天里的气色更旺,是读书的好时节。我每到春暖花开的时节,就利用
期刊
清晨五点,南楼村的天色还没有完全绽亮,王永波和王小英夫妇俩便已经起床,简单洗漱、吃完早餐后,两人到离家不远的地里忙活起来。王永波推着小型除草机在150亩马铃薯地里来回穿梭,飞溅的青草末很快染绿了他的裤腿和运动鞋;马路对面的30亩地里,王小英正埋头摘菜,然后拿细绳一把把捆扎好,放进塑料筐再搬到电动三轮车上。南楼村逢农历4、7、10有集市,王小英赶着8点去卖菜。  这是中国乡村最常见的一幕,只是和大多
期刊
一位同窗好友,因故要远去海外谋生。三载共烛西窗,砥砺学问,畅谈人生,相识恨晚。志趣相投,心有灵犀,相交甚笃。待到走上工作岗位,十天一聚,半月一酣,颇多欢乐。今一分别,茫茫大洋,天相连而水相隔,不知何日才能重逢,心中难免戚戚然。不料友笑道:“相濡以沫,莫如相忘于江海。老兄多保重!”  友的话,吾能体悟。泉塘干涸,鱼儿无处可栖,只得挤靠在一起,以唾沫相互湿润。此乃相濡以沫是也。患难与共,生死相依,此情
期刊
1980年4月18日,新华社一篇通讯《雁滩的春天》,报道了1979年末兰州市雁滩公社滩尖子大队一队社员李德祥家里有六个壮劳力,当年从队里分了一万元钱,社员们把他家叫“万元户”,李德祥成为我国首个公开报道的“万元户”。  “万元户”这个称呼随之在全国席卷开来,很多乡镇、工商行业以出现了多少个万元户为光荣指标,虽然听起来有些像以前放卫星的感觉,但让更多的平民感觉到了致富所带来的空前喜悦。北京师范大学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