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德良长城:保卫罗马帝国》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考古学》2017年05/06月
  公元122年,罗马帝国安敦尼王朝的第三位皇帝哈德良巡视了大不列颠(罗马人于公元43年入侵并占领了大不列颠,但主要范围限制在英格兰地区),这个时期罗马帝国的疆域从大不列颠往东绵延2500多英里至今天的伊拉克地区,从大不列颠往南延伸1500多英里至撒哈拉沙漠,疆域完全囊括了整个地中海地区。在巡视不列颠期间,哈德良决定在英格兰北部修建长城,以抵御来自北方的敌人。
  面对占领区内此起彼伏的异族反叛和古罗马帝国的过度扩张,哈德良认为疆域太过广阔不利于罗马帝国的管理和有效控制,同时也对当时占据苏格兰和英格兰北部,骁勇善战的凯尔特人感到疲于应对。哈德良认识到,有效地治理一个国家,对外扩张应有所限制,必须谋求和平。于是,他动用了3个罗马军团的数万人力,耗时6年,修建了一条西起索尔韦湾,东至泰恩河畔,全長近73英里(117.5公里)的“长城”,上面筑有堡垒、瞭望塔等,使之成为当时罗马帝国政权的象征和西北端的边界。
  在修建哈德良长城时,英格兰地区大约驻扎有35000名罗马士兵,而当时英格兰地区的总人口约有一两百万人,相关资料表明至少有10%的英格兰居民得到了罗马帝国的经济援助和支持。正如考古学家所说,这一工程对英格兰地区的经济贸易、法律和秩序、行政管理以及环境等方方面面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哈德良长城是古罗马帝国鼎盛时期的缩影,它能够反映出罗马帝国当时的军事战略、建筑技术、物质文化、当时罗马士兵以及成千上万生活在罗马帝国北部边境的人们的真实生活。
其他文献
中国有句古话“女为悦己者容”,那么,古代女性是如何打造姣美容颜,做好“面子工程”的呢?  据《中华古今注》记载,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就使用一种叫“飞雪丹”的面部护肤品,而它实际是“今之水银腻粉是也”,一种含水银成分高的白色粉末,就是铅粉。铅粉涂在脸上,一白遮百丑。古代很长时期,女性都很青睐铅粉。唐代的宫廷贵妇们曾流行在两颊涂上白粉,像刚哭过一样,楚楚可怜,号为“泪妆”,这同东汉权臣梁冀的老婆孙寿的“啼
期刊
“丹”.在荷兰语中是水坝的意思。是荷兰人筑起的水坝,使700年前的一个渔村逐步发展成为今天的阿姆斯特丹,16世纪末,阿姆斯特丹已经成为重要的港口和贸易都市.并曾于17世纪一度成为世界金融、贸易、文化中心,这座美丽的水城今天已是荷兰的首都。  塞缪尔·约翰逊说过,任何对伦敦感到厌倦的人,他也一定是厌倦了生活。此话无疑同样适用于阿姆斯特丹。这座迷人的城市,把繁华都市的魅力和风景优美的乡村特色完美地融于
期刊
白居易喜花。  在他39岁时,母亲因看花坠井而亡,似乎爱花之情已深深刻进他的基因里。在白居易的一生中,共写咏花诗逾150首,玲珑玉立之莲花、怒放着盛唐气息之牡丹、傲雪凌霜之梅花、娇艳欲滴之蔷薇、沉静高洁之木莲、灿若骄阳之桃花——这千红万紫,是天地山川之间的万千姿态,亦是悲欢离合的人世百态。  白居易出生于河南的一个官僚世家,算得上是书香门第,童年时经历了战乱与颠沛,9岁时迁居至宿州符离。从小时白居
期刊
大明海疆先被倭寇橫行,后又遭闽广海盗蹂躏,著名政治家张居正运筹帷幄,用人得当,终将海盗势力剿灭,海疆恢复宁静,广东告急  邻国日本,自唐朝以来推崇中国文化,但勤勉的“学生”绝非心怀仰慕之情师从中国;明中叶后,他们看见中国内部矛盾重重,渐生侵吞野心。一波又一波的海盗从东瀛渡海而来,杀人越货,无恶不作。大明王朝为对付倭寇一再调兵遣将。经过抗倭名将胡宗宪、谭纶、戚继光、俞大猷等人的大力清剿,大股倭寇连连
期刊
西式的眼镜大约是在15世纪中期传进中国。据说是在1410年,由满剌加(14至15世纪的马来亚封建王国)国王朝贡而来。但因为当时的眼镜镜片是由水晶石、石英、黄玉或紫晶磨制成,材料稀少,價格昂贵,普通老百姓根本用不起,故而常被皇帝当作宝物赐给大臣。当时的眼镜叫“单照”,即只有一片镜片,戴起来也不太方便,用时戴,不用时就摘下。相传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就是个大近视,平时常用单照。
期刊
@两昆仑  如何传承中华文明,这是今天的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事情。不可否认的是,在信息化时代中,传承文化或是进入历史都有了一条新的路径:通过对历史世界的虚拟,给我们一种新的与历史相处的生活方式。我个人建議那些不理解这种方式的人,与其抵触,不如包容、欣赏。  @布老师  超喜欢《王者历史课》里面讲的那些古代“冷知识”,比如古人夏天起床穿什么,天热不想吃饭怎么办,古代午睡没有空调怎么办等等,很有意思
期刊
1917年,新文化运动在北京、上海的大学里如火如荼地进行。成都的华西坝上,一所外国人创办的大学正在崛起,给成都带来医疗、教育、建筑和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变化。成都的国际化从这里开始,这里实现了最初的中西文化融合。洋学堂里的中国学生  百年前,成都锦江之南,南门外二里许,一栋两层楼的临时房屋里,几个身着长衫、头戴瓜皮帽的年轻人,在外国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当时最先进的医学仪器做实验。他们的学校叫华西协合大学
期刊
要说江湖事,得先从乱世说起,而中国历史上最动乱的时期则要数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五胡十六国、五代十国这几个长时段,从春秋战国开始,游走的江湖中人就成了王公贵族的座上客,而魏晋南北朝五胡十六国时代,更是游走于江湖中人大显身手的时代。但是,要说最能体现游走的江湖特色的时代,当推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从朱温于公元907年建立后唐到宋太祖于公元960年建立宋朝,其间短短50余年间,却充分展示了帝国时代的“江
期刊
若问魏晋六朝什么水果最受欢迎,非李子莫属。  《西京杂记》《齐民要术》《风土记》《李赋》……六朝的心机吃货们动不动就提笔为自己心爱的李子铺陈出洋洋洒洒的赞美之词。而对于吃货们来说,不同口感的李子当然有不同的意趣,所以李子易得,好李子难得,值得珍惜的李子更难得。毕竟,古人不懂转基因、嫁接、育种、无土栽培,能获得好吃的李子品种不是走运就是几代人精心培植的结果。  这不,侍中王济就因为中书令和峤舍不得几
期刊
美国导演彼得·海姆斯在1984年拍了一部科幻片叫《2010》,另一个译名为《2010太空漫游》,好像还有更离谱的中文名字——当然,叫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部33年前拍摄的科幻片,提到的年代都已是“过去”。  当年这部片子颇为惹眼。在第59届奥斯卡上,他们获得了最佳艺术指导—布景、最佳服装设计、最佳视觉效果、最佳化妆和最佳声效五项提名。但是该片在此后体现的前瞻性,是很多在电影院观众当时没有意识到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