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矛盾,新表达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h_endle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是一個增幅器,放大了家庭成员间或已现端倪或暗中潜藏的矛盾,透过“隔代教育矛盾”的视角,我们能对成员间的矛盾进行全新解构。
  明明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成员之间彼此没有利益冲突——也许唯一的冲突是人人都想在“成为孩子最喜欢的人”排行榜上名次靠前——都在抢着付出。但为什么付出越多,被伤害越重?多了一个孩子,家庭关系从此真就瞬息万变?
  权威之争
  人类也有动物那样的领域安全意识,例如当我们乘坐电梯时,会尽量与陌生人保持至少一臂距离。男主外女主内,当女性作为家庭领域的主人,她们可以通过占领不同空间划分势力范围,也会通过左右男性成员的抉择,显示自己不可替代的影响力和地位。
  这就是婆媳矛盾的根源。在孩子出生以前,两个女人间的矛盾冲突还可以被理性适当削减,但一旦成为母亲——奶奶本质上也是母亲身份,感性的力量大幅提升,冲突必然不可控制。
  


  自女儿出生后,蒋青和婆婆间的暗斗明朗化了。作为一个典型的北方家庭,男人很少参与到婴幼儿的启蒙教育中,母亲担负起家庭教育的重任。谁是主导?两代母亲间不只是教育理念之争,还是家庭权威之战。
  此前,她们不过是在领域分配上有过简单的分庭抗礼。婆婆固守厨房和客厅,蒋青占据主卧和书房,没有交集,相安无事。但孩子打破了平静,“孩子是家里最重要的事,和她有关的事都是跨领域的。”
  因为要准备婴儿食品,蒋青开始频频进入厨房,之前对婆婆那些生活方式的不满,都借由孩子的名义抒发出来。冰箱里的饭菜要用密封保鲜盒分装,卫生又不串味;生鲜和熟食分属于冷鲜层和冷藏室;饮食结构上应该少吃红肉多吃鱼虾、少吃主食多吃蔬果;开水应该每天都烧,喝新鲜的……年轻人的习惯,老人以前不会听从。可如今为了“孩子的健康”,婆婆不能再无动于衷。这让她感到危机——她即将失去掌控厨房的权威。
  作为“回击”,蒋青结束产假回去上班后,老人开始按照自己的方式照顾孙女。当年轻的母亲回家看到女儿因为双腿被绑嗷嗷大哭时,她气得心绞痛。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还有哪些丑陋的育儿风俗被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她忍不住往最坏的方向去想,更加使劲要证明至少在带孩子这件事上,自己才是那个“说了算的人”。
  蒋青依仗的是学习能力。她每天翻阅各类育儿达人博客,了解国内外育儿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知名教育专家到沈阳举办讲座活动,她有时间,一定会叫上丈夫一起去。渐渐地,支撑她在上班和带孩子的双重疲惫中坚持下去的信念和孩子本身没有多大关系了,“我就是想说服老人家我坚持的东西才是对的。她那一套不行了。”
  女王蜂
  “我才是权威”的意气之争,把另一个母亲视为敌人的跃进心态,有时不只发生在婆媳关系间。
  有研究发现,在孩子上幼儿园以前,是母女关系最容易恶化的时期。与婆媳关系相比,上一代母亲对新手妈妈的控制欲更强——女儿无论多大了都永远是孩子,应该听从自己的安排。而这是已经成家立业的女儿无法接受的。
  心理学上认为,一个家庭出现两代母亲,尤其当她们是血亲时,必然会出现类似于“女王蜂”的矛盾:旧的一代不允许新生代挑战甚至代替自己的权威,如果新生代没有及时离开蜂巢构建自己的新王国,它将面临被咬死的危险。
  这种“不许挑衅自己权威”和“必须离开、全新开始”的矛盾,在女性地位更高的沪川渝湘等地尤其明显。
  “外婆不但会最疼外孙,和女儿也能在带孩子的事情上有充分交流。”辣妈“欢乐姐”在微信上分享过类似的育儿经,但实际操作中她和母亲的关系并没有因为同住一个屋檐下、有同一个革命任务而更亲近。
  “经常吵架,”她告诉记者,而且因为亲妈亲女儿的身份,双方说话甚至更不客气,“有时觉得还不如让婆婆来带,毕竟双方会顾虑到她儿子、我老公的感受,都会让一步。”
  她是翅膀长硬了,觉得可以对我发号施令了;这么硬气,当初就别来求我帮忙带孩子啊。有时被气狠了,丈母娘会逮着女婿诉苦。可知母莫若女,“欢乐姐”觉得这不过是母亲想重拾一家之主的身份而已:她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物品,处处都想体现控制欲。“但是我都三十多岁了她还在做主,我真的受不了。何况现在我都有孩子了,我不想孩子也被她事事管制。”
  啃老与不孝
  在中科院心理学博士罗静看来,当年轻的父母总是抱怨祖父母带不好孩子时,通常只有一种原因:他们把所有事都扔给了老人,觉得生孩子是为了让老人享受天伦之乐,带孩子这件事和自己无关。他们把老人帮自己带孩子视为理所当然的事。
  “在调查中,很多老人都表示出不快乐,他们觉得非常累。”带孩子就是天伦之乐?她对一些年轻人的看法嗤之以鼻。
  一档情感倾诉类的电视节目给罗静留下深刻印象。某期节目里,因为隔代教育问题,子女和父母反目了。当儿子指责自己总是喂孩子吃饭、没有及时换下孩子的湿衣服导致其生病时,老母亲委屈得直哭,说自己才帮老大带完孩子、身体已经大不如前,可想到小儿子也需要自己,顾不上休息又大老远地去了另一个城市,结果自己一到,儿子撒手不管了,媳妇又要忙工作,家里大小事都是老两口在做。“我们是你请的保姆吗?”老人声嘶力竭地痛骂儿子。
  年轻人自己没有承担起养育后代的责任,却一味指责父辈观念落后,是极其自私的做法。这档节目看得罗静十分愤慨。以前的舆论多把矛盾焦点集中在父辈身上,然后告诉年轻人要体谅、并给出改善的建议。可现在类似于这样的年轻父母越来越多,问题要解决,必须从培养年轻父母自己的责任感开始,“管生不管养,不是好父母。”
  隔代关系的冲突远非价值观和生活理念间的不同导致,媒体人陈靖将缺失了责任感的年轻父母也划入“啃老族”范畴。虽然经济独立,但他们依赖于父母去处理生活事务,“说难听点,一二线城市里请个靠谱的育儿嫂,一个月至少得5000元。父母免费帮了子女还要受责难,这不是不孝是什么?”   互相怀疑
  虽然隔代养育问题一直被年轻人诟病,但很多人依然因为工作、身体等各种原因,不得不把孩子交给父辈抚养。“不放心交给父母”与“只能交给父母”的矛盾,让他们纠结不已。
  能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祖父母辈?当更开明的60后登上隔代养育的舞台,年轻父母是时候给予老人足够的信任了。
  方青出了月子就把孩子送回乡下的父母家。她在外企工作,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前程,至少在这三年里,她决定不放过任何一个升职的机会。“其实我爸做得比我老公好,我妈做得比我好。”这份自信来自之前父母帮自己抚养大儿子的经验。
  把大儿子送回老家时,方青同样经历了和所有都市母亲一样的怀疑。农村环境安全吗?孩子生病了会得到及时治疗吗?她对农村的印象还停留在自己考上市高中那年,医疗条件简陋、老人观念陈旧,一发烧说不定孩子就烧成了傻子。
  后来她才知道观念陈旧的是自己,而怀疑父母,其实是连家人间最起码的信任都抹杀了,后来她向父亲坦承当初的顾虑,“我们这代人物质条件太好,对孩子太过重视,结果忘了本。”
  姥爷教育外孙的故事后来被郑州一家报纸报道过,《奇葩姥爷养出超独立外孙》,这篇报道讲述了前乡村教师方姥爷种种让亲妈看了都着急的做法:给孩子做饭不怎么讲究,经常做“幼儿园糊糊饭”—菜肉一锅熬粥给外孙吃;性子慢,看到外孙被人欺负了还在一边乐呵呵看热闹;总让孩子穿得脏兮兮的,还不让穿暖和,别人家孩子还穿着大棉袄,外孙就穿春装了;经常让孩子去地里玩,方青第一次看到在夏天晒得又黑又瘦的儿子时,眼泪差点都下来了,老公更考虑要把孩子帶回城市去。
  可方青觉得不好反悔,把孩子送到老家时和老人说好了,养三年,上幼儿园时再回去。才一年就把孩子接回去,她怕伤老人的心。
  而现在,大儿子上小学了,身体是同龄孩子中最出色的,就算发烧,基本三四天就痊愈了。而且不挑食,吃啥都很香,因为运动量大,吃得多也不胖,个头还很高。人际关系也好,非常独立。
  这事以后方青才知道,不是所有老人都是固执保守的,愚昧育儿的更不是农村老人的专利,像自己父亲这样愿意学习、思想开明的老人如今越来越多,甚至不少人还著书传授心得。他们还能用微信、会玩相机、会做PS,走南闯北去的地方比子女还多。
  最了解父母的应该是子女,反过来也一样。方青总结说,可惜就像小说《傲慢与偏见》,现在很多子女和父母都带着有色眼镜看对方,“我们互相不信任,不只是在带孩子这件事上。”
  两代母亲的冲突,不只发生在婆媳间。
  关系更亲密的母女之间,爆发的几率会更大。
  即便是精力旺盛的全职妈妈,每天要处理那么多琐碎且重复的家务事,也会感到力不从心和烦躁,何况是身体大不如前的老人。当年轻父母不得不把孩子交给老人时,除了准备一大堆食物、玩具和衣服,也请准备齐全以下“神器”,它们能大幅减轻老人的负担。心情好,关系才能拉近。
  隔代抚养的“神器”清单
  NO.1 全套餐具
  —老人不再为了避免打扫卫生而给孩子喂饭
  包括儿童餐桌椅(带可冲洗餐盘),带吸盘的碗,立体食饭兜,可以铺在餐椅下的大张地垫(也可以在家里准备很多报纸)。这些东西可以让孩子自己吃饭,即使弄脏了环境,收拾起来也更方便。
  NO.2 全套安全保护工具
  —让老人少抱孩子,带孩子更轻松
  包括一张超大的爬爬垫(或者厚一点的地垫),健身架等玩具,防撞条、插座保护盖和门卡,婴幼儿专用护膝(主要是爬行阶段时用)。当老人看到孩子的玩耍环境是安全的、只要稍微跟随着照顾就行,他们也就放松了。
  NO.3 故事机
  —不再强老人所难让他们成为故事能手
  市面上有很多会讲故事的“玩具娃娃”,里面存放着很多儿歌、故事、唐诗等,而且资源还可以更新。最重要的是,普通话比老人标准多了。这样父母上班不在家的时候,就可以让老人播放故事机里的故事或者音乐给孩子听,几乎每一个孩子都会喜欢。(孩子看大人放几次,他自己也就学会操作了。)
  NO.4 收音机
  —以免老人总带着孩子看电视
  为了帮子女带孩子,很多老人千里迢迢来到子女所在的城市,他们很难适应陌生环境,于是电视成为他们最熟悉的伙伴。其实广播里的世界也很精彩,故事、怀旧歌曲频道,老人都喜欢听。只要提醒老人听收音机时把音量调小或者带着耳机,孩子的视力和听力就都得到保护了。
其他文献
作为继章子怡、李宇春后第三位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女演员,湘妹子刘芸其实还有一个更让人熟悉的头衔——中国摇滚鼻祖郑钧的妻子。  在这个妈妈粉当道的时代,综艺节目《爸爸回来了2》播出后,Jagger凭借一双大眼跃升小萌神行列。而小萌神的家庭生活彻底曝光后,观众更是连连惊呼:刘芸和郑钧?他俩怎么会是一对!  没错,女演员碰上最不爱演的摇滚歌手,直爽湘妹子遇上西北拧巴汉,他们是最不可思议的搭配,
期刊
在隔代养育问题上,我们已经从教育角度讨论得太多:它的利弊、它可以如何改进、它是如何具有中国特色……总之,以“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为前提,它作为一个宏观教育命题已得到了充分的舆论发酵,以致许多新手父母或者还没有担纲这一角色的年轻夫妻,谈到讓老人帮带孩子时都会色变。  有这么可怕吗?什么时候,我们把隔代抚养引发的争端都简单地归咎于父辈的生活理念和他们“落后”的教育风格了?习惯于用以偏概全的眼光概括所
期刊
在充满高冷气质、烈焰红唇、清纯玛丽苏的娱乐圈,贾玲的存在无疑是独特的。做不了“女神”,那就做“女神经”。如此一来,“女神经”贾玲在纷繁复杂的娱乐圈,杀开一条血路。  “在中国这个大环境下,女生始终是不太适合说相声。我是为了她们好才说这话,女孩真的不要说相声。我是一个天赋挺高的人,相声这一条路我走到今天,真的太不容易了!”  原以为贾玲会标榜作为一名女相声演员的成就感,她却流露出这样的感叹。要在拼爹
期刊
隔代养育造成的代际关系矛盾看似很难处理——稍有不慎,两代人都会成为受害者。童书妈妈三川玲从自己的经历出发,告诉你如何从拉近关系开始,完美解决问题。  道理是硬讲不通的  在谈两代人教育观念如何融合之前,我想先聊一聊我们现在遇到的这一代老年人。  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地域,每一种文化,都有代际冲突。但是,我们现在遇到的这一代老年人,具有更为特殊的时代背景。由于我们的历史教育,一贯以“遗忘”为能事,对很
期刊
世界上有一个仅占人口总数1%的群体,天生对性没有任何欲望,他们被称为“Asexual”,中文译为“无性恋”,一个与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并立的人群。  大多数无性恋者终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有别于普通人的真相,更无法向周围人描述出孤独:灵肉合一才能让爱情持久,而若没有性,爱得越深,自责和痛苦也就越深。  端木6点就下班,因为公司离她的出租屋只有半小时的步行距离,每天会比在五环和二环间迁徙的人多出一个半
期刊
对于羚羊与闪米特,最浪漫的事不是一起变老,而是为对方的梦想奋不顾身。  羚羊接受采访的过程充满坎坷,一次因在山路上开车没有信号作罢,一次因天气转阴要赶紧给闪米特送备用艇而拖延。第三次,她站在宁夏的游江峡旁对电话里的记者说:“咱们速战速决好吗?我急着赶去终点接闪米特。”温柔的女声,让人很难想象她正在疯狂着——陪同丈夫完成世界上首次单人漂流黄河全程。  他叫李华灿,今年41岁,人们更熟悉他的网名“闪米
期刊
在婚姻中,我们最容易犯的错,就是只看到自己的付出和不易,忽视另一半存在的价值。  有位男性朋友,某天跟我说,他终于在离婚后发现,原来马桶是要经常刷洗的;原来脏衣服要赶紧洗,不然堆在一起会发臭;原来照顾一对子女,要花费很多心力,甚至要失去自由……  我问他:“你前妻现在过得好吗?”  他说:“她在离开我后,嫁给一个老外,过得很幸福。”  我接着又问:“她没回来看过孩子吗?”  他平静地说:“没有。”
期刊
从某个角度看,隔代养育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未必比它所导致的家庭矛盾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更大。  在我身边,有仅仅因为尿布/尿片之争就几乎发展到火拼的婆媳,也有因为送孩子去幼儿园的问题就横生间隙的翁婿,还有为了让孩子在自己家多留几天不惜威逼利诱孩子且讽刺挖苦对方的亲家——这样的隔代养育,难道受伤的仅仅是孩子吗?  呱呱坠地,家里添丁进口,怎么说都是天大的喜事,一个家里六个人养一个孩子,最大的困难并不是
期刊
夫妻之间,如果一方不爱了,另一方要学会放手,因为抓得越紧,失去得越快。  输了婚姻,不输姿态  张豪再提出离婚时,我只提了一个条件:女儿刚满1岁,等她上了幼儿园再离。“3岁前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她不能没有爸爸。”看得出,张豪不是很情愿,但他眼底有愧疚之色。我继续说:“你放心,只要你不搬出去住,每天无论你是否回家、多晚回家,我都不会再纠缠。”这附属条款,最终让张豪答应下来。  张豪跟那个女人好了
期刊
一个不能处理隔代养育矛盾的母亲,其经营婚姻的能力也是堪忧的。  在很多人眼里,结婚生子是人生的必经之路。尤其对女性来说,只要完成了结婚这个任务,并且领了“小孩”这个奖励,就等于进了保险箱,从此万事大吉吃穿不愁这辈子都能交代了。而事实是,许多人高估了婚姻的收益以及未婚的损失,卻大大低估了婚姻的风险和你们对婚姻的投资。婚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就意味着它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反而是需要你花很大的代价和精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