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因此要上好一节初中数学课,引入课题的技巧显得尤其重要。对于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的课题引入,教学中我常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造生活化的学习情境,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空间
中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很多与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新知识的引入,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揭示知识的应用价值。一般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们看得见,摸得着,有的还亲身经历过。在讲解数学新概念时所举的例子尽量要联系实际,当老师提出与实际联系比较密切的例子时,学生们都跃跃欲试想学以致用,这样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过去有的学生总认为数学是很抽象、很深奥的学问,不是一般人能学好的,需要把课本上所有的结论统统背熟,然后模仿着例题做习题、再做习题,死记硬背加题海战术。还认为数学课是充满了定义、定理、图形和符号等,“冷冰冰”的。其实,学习知识结构是通过认知结构的不断充实和完善实现的,认知结构又是通过主动联想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起来的数学总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学会了数学,就学会了思维,学会了思维就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现在的数学教材在新课题学习时常呈现出一个实际问题或是一种生活现象,让同学们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中每一个新的知识点,都是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建立起来的,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提出一些方法和策略,抽去这些方法和策略的实际背景,就形成了数学模型,再把这些数学模型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一个新的课题就诞了。
例如在上《一百万有多大?》时,我结合我校扩建这一实际问:“按规划,我们的母校到2015年要建成一所完全中学,预计投资超过2000万元,你们知道2000万元有多大吗?”“……”“那么谁还在其它地方见过这么大的数吗?”这样的谈话方式学生很容易接受,提到母校的发展,学生自然感到既亲切又自豪,再联系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类似的大数,引入自然、亲切而又贴近生活,为学习新知创设了一种民主、科学、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这种生活化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老师先让学生自己观察问题,提出问题,找出其中的关系式,设计问题解决策略等,这样就可以减轻记忆的负担,使知识存放有序,也便于更有效地提取和迁移。
“数学教育,源于现实,富于现实,应用于现实”。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理应让学生意识、体会到这一点,让学生对数学有“源头”意识。
二、创设趣味化的教学环境,营造学生主动参与空间
学生学习新知总是在一定的情感中进行的,新授前,使学生在一节课开始,就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陶冶,而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图画等教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数学能力。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可先出示剪刀、五角星、学校的多边形花池等实物图,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来寻找角。
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出发,设计一些富有特色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在学习过程中,营造开放的空间,让学生去玩、去动、去演。
三、引入实用化的学习问题,留给学生解决问题空间
教学活动必须是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
四、创设悬念化的教学环境,创造学生发现问题空间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例如我在教“三角形内角和”时,先出示一直角三角形玻璃板,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个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吗?”学生对此感到新奇,渴望得到答案这时我并没有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进一步引导探究。算一算:让学生拿出自己的两个直角三角板,算算每个三角板的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量一量:让学生用量角器度量一下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折一折: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正方形纸,沿对角线对折,得到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原正方形四个内角和的一半,最后我再帮助学生验证一下自己的探究结果。这种方法,不仅令人耳目一新,而且是把学生引入协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一个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思维之趣,参与之乐,成功之悦。
总之,数学教学的课题引入是为了整个数学课堂教学服务的,为整个课堂教学做铺垫,是为了让学生“收心”,为了解决问题而来的,因此,导入教学不是“孤立”的,整个课堂教学应该前后呼应。
因此要上好一节初中数学课,引入课题的技巧显得尤其重要。对于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的课题引入,教学中我常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造生活化的学习情境,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空间
中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很多与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新知识的引入,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揭示知识的应用价值。一般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们看得见,摸得着,有的还亲身经历过。在讲解数学新概念时所举的例子尽量要联系实际,当老师提出与实际联系比较密切的例子时,学生们都跃跃欲试想学以致用,这样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过去有的学生总认为数学是很抽象、很深奥的学问,不是一般人能学好的,需要把课本上所有的结论统统背熟,然后模仿着例题做习题、再做习题,死记硬背加题海战术。还认为数学课是充满了定义、定理、图形和符号等,“冷冰冰”的。其实,学习知识结构是通过认知结构的不断充实和完善实现的,认知结构又是通过主动联想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起来的数学总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学会了数学,就学会了思维,学会了思维就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现在的数学教材在新课题学习时常呈现出一个实际问题或是一种生活现象,让同学们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中每一个新的知识点,都是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建立起来的,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提出一些方法和策略,抽去这些方法和策略的实际背景,就形成了数学模型,再把这些数学模型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一个新的课题就诞了。
例如在上《一百万有多大?》时,我结合我校扩建这一实际问:“按规划,我们的母校到2015年要建成一所完全中学,预计投资超过2000万元,你们知道2000万元有多大吗?”“……”“那么谁还在其它地方见过这么大的数吗?”这样的谈话方式学生很容易接受,提到母校的发展,学生自然感到既亲切又自豪,再联系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类似的大数,引入自然、亲切而又贴近生活,为学习新知创设了一种民主、科学、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这种生活化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老师先让学生自己观察问题,提出问题,找出其中的关系式,设计问题解决策略等,这样就可以减轻记忆的负担,使知识存放有序,也便于更有效地提取和迁移。
“数学教育,源于现实,富于现实,应用于现实”。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理应让学生意识、体会到这一点,让学生对数学有“源头”意识。
二、创设趣味化的教学环境,营造学生主动参与空间
学生学习新知总是在一定的情感中进行的,新授前,使学生在一节课开始,就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陶冶,而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图画等教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数学能力。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可先出示剪刀、五角星、学校的多边形花池等实物图,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来寻找角。
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出发,设计一些富有特色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在学习过程中,营造开放的空间,让学生去玩、去动、去演。
三、引入实用化的学习问题,留给学生解决问题空间
教学活动必须是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
四、创设悬念化的教学环境,创造学生发现问题空间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例如我在教“三角形内角和”时,先出示一直角三角形玻璃板,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个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吗?”学生对此感到新奇,渴望得到答案这时我并没有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进一步引导探究。算一算:让学生拿出自己的两个直角三角板,算算每个三角板的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量一量:让学生用量角器度量一下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折一折: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正方形纸,沿对角线对折,得到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原正方形四个内角和的一半,最后我再帮助学生验证一下自己的探究结果。这种方法,不仅令人耳目一新,而且是把学生引入协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一个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思维之趣,参与之乐,成功之悦。
总之,数学教学的课题引入是为了整个数学课堂教学服务的,为整个课堂教学做铺垫,是为了让学生“收心”,为了解决问题而来的,因此,导入教学不是“孤立”的,整个课堂教学应该前后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