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法制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p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深入和“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我国的法制新闻报道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并表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这些特点无不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芒,体现着浓浓的人文关怀。
  
  法制新闻报道的新特点及其体现的人文关怀
  
  “十五大”以后,“依法治国”被确定为国家的基本方略并写入宪法,法制新闻报道的重要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全国法制类报刊已达上百家,从业人员队伍不断壮大,报道内容涉及国家、社会、个人的方方面面,新栏目、新形式大量涌现,对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和人们的日常社会生活日益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伴随着中国的民主法制进程,法制新闻报道从零散到壮大再到形成气候,逐步开辟了自己的广阔天地。
  进入新世纪以后,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国家提出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并进一步加强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与此同时,法制新闻报道进入了更快的发展阶段,与过去相比,法制新闻报道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这些特点在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全民的法制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的同时,还洋溢着一种深厚的人文关怀。
  报道对象范围扩大。过去法制新闻报道目光仅局限于诉讼、犯罪上,盯着公、检、法三家,因此报道内容多是罪与罚相关的事情以及关于政治部门的工作情况和人物事迹。事实上,这种报道我们应该把它叫做政法报道,而不应叫“法制报道”,因为它没有能完全包括当今法制报道所涉及的范围。①
  在近些年的实践中,我国法制新闻报道逐步总结形成了“立足政法口,面向全社会”的报道原则,体现了法制新闻报道的范围,即要以政法口为法制报道的依托,有所重点地反映政法战线的新形势、新精神、新成就,国家依法治国的新特点、新动向、新经验,还有政法战线各种人物的新风貌,以及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同时又要开拓新领域,面向整个社会,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到包括社会主义民主建设领域、市场经济法制领域,小到家庭、婚姻以及衣、食、住、行、娱等方面的法制问题,可谓无所不容、无所不包,把法制新闻报道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法制新闻报道在新闻报道中的比例增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必然要求加大法制宣传工作的力度。作为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途径的法制新闻报道,其在新闻报道中的比例增大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和要求。
  由此可见,法制新闻报道已经形成了独具新闻规模的报道类别,成为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板块。法制新闻报道比例的增大使受众获取法制新闻的“费力的程度”得到降低,受众可以很轻易地通过各种大众媒介得到各种法制信息,能够尽量以最大程度满足受众的需求和兴趣。此外,法制新闻报道数量的增多,增加了人们接触此类报道的机会,使他们对法制新闻报道的态度从冷漠到熟悉再到关注,这就在潜移默化中普及了法律知识,增强了受众的法律意识。对受众需求和兴趣的满足以及对受众法律意识的提升,表现了媒介对提高受众物质精神生活、完善受众道德素质的人文关怀。
  法制新闻报道形式日趋多样。在法制新闻报道快速发展和日益普及的同时,它也突破了过去的消息、通讯等传统写作模式,而逐渐以受众为本,形成多种多样的报道形式。
  一方面,邀请法律专家或受众共同进行参与性报道。如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和《法治在线》节目,每一期节目都会请一位法律专家在录像、录音讲述案情之后进行现场点评,以案说法,使法律知识相对缺乏的观众能立刻明白谁是谁非及其法律依据。参与性报道的大量使用,使法制新闻报道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更贴近生活、贴近百姓,大大增加了内容上的亲和性,体现了媒体以受众为本的传播理念。另一方面,把法制报道渗透到其他类报道之中。有些报道虽不是典型的法制新闻报道,但是事件本身与法律有着密切关系,从而它也能更好地发挥出法制新闻报道的功能。例如2002年3月5日《北京日报》的《房产周刊》专版内,一篇《房产纠纷大幅增加说明了什么》报道,不仅反映出房地产业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不配套等法律问题,还把法制新闻报道渗透到其他报道,尤其是社会生活报道当中,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事件中普及法律知识,维护群众权利,使法律与生活做到了很好的结合,这正体现了对普通人生活的人文关怀及其权利的尊重。
  在法制新闻报道中注重对案件涉及人员的保护。相比过去,我国法制新闻报道开始注重对案件涉及人员进行有效的保护。对不宜公开身份的案件涉及人员及相关人员的肖像、声音进行处理,并采用化名,使之不可辨认,或使用漫画形式展现庭审场面,这些措施把着眼点放在了违法犯罪人员、受害人及相关人员身上,体现了社会对他们的宽容与关怀及个人权利的尊重,对媒体而言,案件涉及人员与受众的权利是同等重要的,是同样需要被尊重的。
  
  法制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缺失及成因分析
  
  我国法制新闻报道在快速发展中取得了许多人文成就,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许多人文关怀缺失现象,主要表现在:
  “有罪推定”。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因此,任何人在法院判决有罪前都被视为无罪,这是体现法制精神的“无罪推定”原则,也是国际通行的法制准则。而当前的一些法制新闻报道在法院判决尚未发生法律效力之前甚至尚未判决之前,便先行判决,采用一般针对罪犯的语言搞“有罪推定”,一些“有罪推定”的惯用语如“歹徒”、“凶杀”、“当场擒获劫犯两名”、“某人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等,便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媒体的版面。“有罪推定”的背后是媒介从业人员法律专业知识的欠缺和缺乏理性的感情冲动,两者的相互作用造成了某些法律新闻报道人文关怀的缺失和对那些尚不能称为罪犯的犯罪嫌疑人的权利、尊严的极大不尊重。
  感性用词。由于法律新闻报道常涉及违法、犯罪以及一些灾难性、悲剧性的后果,这使得一些报道人员往往出于“义愤”而滥用一些贬义词汇,恣意抒发个人情感。如某报有关湖北天门原市委书记张二江受审的报道,就使用了大量贬义的文学语言,如“笨拙可笑的表演”、“得意忘形地手舞足蹈”、“丝毫没有羞愧之色”、“极尽诡辩之事但仍遮掩不住丑态百出”、“露出一副街头无赖之相”、“不能自圆其说地诡辩”等,使一篇新闻变成了充满感情色彩的文学作品。再如某些媒体对性暴力犯罪则频繁使用“禽兽”二字,使得“禽兽男子”、“禽兽父亲”、“禽兽丈夫”等一系列贬义性语言和贬义词汇见诸报端,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新闻媒体的正义感,在很大程度上也引起了部分民众的共鸣,但是毕竟气愤不可以代替文明,感情不可以代替法律,对犯罪嫌疑人和犯罪人员,法律自然会加以惩处,而媒体把充满“正义感”的报道建立在对犯罪嫌疑人和犯罪人员个人尊严的侵犯和名誉的诋毁上时,这种“正义感”的报道则是缺乏理性的人身攻击甚至是谩骂,是对个人权利的极大不尊重,使他们有机会重新踏入社会时,更加困难或无法为社会所接纳。媒体滥用贬义词汇的一时痛快,不仅对犯罪嫌疑人和犯罪人员的名誉构成侵害,而且还造成了整个社会对这些人冷漠和人文关怀的缺失。
  侵犯隐私。随着法制新闻报道的飞速发展和更多受众的日益关心,媒体在法制新闻报道方面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为满足受众的“猎奇心理”,从而吸引更多受众,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许多媒体不惜侵犯他人隐私,来制造所谓的“猛料新闻”。在法制新闻报道中,媒体通过过度揭露隐私,包括对犯罪嫌疑人及犯罪人员的特写镜头,对他们的亲属、友邻不加保护地曝光,对犯罪过程的详细描写等,虽然赢得了一定的市场,但却是以牺牲媒体的理性报道和人文关怀为代价的,个人隐私的过度暴露,不但加剧了犯罪嫌疑人、犯罪人员及其家属、友邻的痛苦,而且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命运造成了恶劣的影响,甚至会造成整个社会对他们的冷落和温情的缺失。
  “媒体审判”。一个案件进入司法程序之后,是由法官在审理案件而不应是媒体在审案。媒体只是观察者,而不是裁判者。所谓“媒体审判”,是指新闻机构在诉讼过程中,为影响司法审判结果而发表的消息和评论。②其最重要的表现有二:一是给案件定性;二是给被告人定罪,有时给被告人定罪的行为并不直接表现为确定罪名,而是使用含义明确的形容词。如2001年2月3日,为期4天的三湘巨贪蒋艳萍庭审结束。此时,她的法定身份仅仅是被告,是否构成犯罪,还有待法庭判决。但在2月14日,湖南某报就发表了题为《一定要看到女贪官的下场》的文章。随着开庭日期的临近,一些媒体对其进行了“审判”,其中一个标题竟然是《枪毙还少了》。对媒介高度关注的案件,法官及人民陪审员的中立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舆论的干扰和影响,法官承担了额外的压力,在裁定案件时不得不考虑社会舆论,而案件当事人获得公平审判的权利遭到侵犯。可见,媒体审判不仅侵害了法院独立审判的权力,而且是对案件当事人个人权利的极大的不尊重。对于媒体审判,正如朱镕基同志所言:“事物错综复杂,当你作结论时,一定要小心,要把历史渊源和现实情况搞清楚,因此最好请一些负责的同志出来作结论、当裁判。记者不要当裁判。”③
  
  法制新闻报道如何体现人文关怀
  
  树立以人为本的传播理念。康德曾经告诉我们“人是目的”,毛泽东也讲过“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位可宝贵的”。以人为本,尊重人、关怀人的传播理念应当成为以社会效益为重的我国新闻媒介的最基本理念之一,对于法制新闻报道来说,这里的“人”,既指具体的被报道者,包括案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等,也泛指所有收听、收看、阅读法制新闻报道的受众。对于被报道者,无论犯罪人员、犯罪嫌疑人,还是受害者及他们的亲属、友邻,他们首先是人,是处于非常状态下的人,新闻媒体在对他们进行采访、报道时,应当放弃自己的“话语霸权”,防止被报道者主体意识的缺失,除了充分重视他们作为人的物质存在形式以外,更要正确地关照他们所特有的精神世界的活动,以及尊重和保护他们作为普通公民的所有未被法律所剥夺的基本权利。媒体要尊重受众、理解受众、服务受众,以最大多数人的视角关注社会生活,与受众建立起平等对话与双向交流的关系。
  加强媒体自身素质建设。法制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的程度如何,归根到底取决于记者、编辑的知识结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的总体水平。首先,从事法制新闻报道的记者、编辑要通过学习培训和请教法律专家等方式来掌握足够的法律专业知识,从而避免出现像“有罪推定”等一些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报道提法和对他人隐私权等权利的侵犯。其次,法制新闻报道者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法制新闻报道者只有重新审视职业道德理想,时刻强化新闻自律,走“个人自律、媒体管理、社会监督”相结合的路子,才能修补新闻人文关怀,塑造媒体形象,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再次,从事法制新闻报道的工作人员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作家龙应台说过这样一句话:“脱离了对人的关怀,你只能有人文知识,不能有人文素养。”现在的传媒人有义务也有责任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从而带动、提高广大民众的文化水平,以此推动人类文化的不断发展。
  新闻报道和舆论监督在发挥其社会功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应当注意媒介的“双刃剑”作用,充分发挥其正向作用,抑制消除其负面作用。同样,迅速发展中的法制新闻报道作为推进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一环,也应体现这一共识,把人文关怀的精神体现在法制新闻报道的各个环节中,共同营造一个充满理性与温情的人文家园。
  
  注释:
  ①蓝鸿文:《专业采访报道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5月第1版,115~116页。
  ②徐导:《媒体报道案件的自律规则》,中国新闻研究中心,2004年1月7日。
  ③孙杰:《朱镕基与〈焦点访谈〉》,《南方周末》,2004年5月6日。
  (作者单位:河南省政法干部管理学院)
  编校:施宇
其他文献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床是我国特大型晚期岩浆分凝型矿床。本文首次用TFe/TiO2比值对矿带、矿层、火成堆积旋回进行了详细划分,同时对断层位置、性质及矿床成因进行了判定,并提出在层状辉长
目的 探讨全程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来我院急诊住院的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对照
储层中裂缝的存在必然引起地震波传播特征的变化,波场特征的变化同储层中裂缝密度和裂缝方位有关,因而这种特征变化可以作为检测裂隙存在的有效手段。本文利用物理模型方法研究
目的 分析CAR-T细胞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继发细胞因子风暴及感染的护理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于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复发难
目的 观察启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治疗重症监护室(ICU)中急性肾损伤(AKI)患者检测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对肾功能转归及预后的研究.方法 前瞻性
目的 总结分析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中个体化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5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66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78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研究国产海藻酸钠微球血管栓塞剂(KMG)的生物相容性,探讨其在原发性肝癌(PHC)的肝动脉化学性栓塞(TACE)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资料和方法]1、动物实验:健康家兔16只,均经
目的 探究优质护理服务管理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积极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进行诊疗的患者共150例,按照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
目的 对分级式急诊护理模式在急性胰腺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共60例,选取的时间为2019年4月至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