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一项特殊的实践活动,其特殊性就在于,它的对象是人,是学生。教育的目的是人的成长和人的幸福。教育既是国计,更是民生。提高教育质量,意义重大,在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今天,更需要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多年的学校管理实践中,笔者经过了解观察,发现有诸多因素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
全力锤炼师资,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培养优质的教师队伍是搞好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围绕教师思想素质与业务素质的全面提升这一课题,笔者有如下几点思考:
发挥表率作用,从干部思想作风抓起 加强教师思想作风建设,必须从干部思想作风抓起,充分发挥其表率带头作用。学校借助教研活动、座谈会、交流会、外出考察等一系列活动,使干部学习树立教育服务意识,构建充满人文关怀的服务体系,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和自主发展的氛围。
激活教师状态,从夯实管理做起 教师应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信念、阳光的心态和共赢的思想。在此方面,学校以“讲学习、比素质;讲干劲、比协作;讲质量、比研究;讲责任、比担当”为引领,以夯实管理为关键,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加强校务管理,确保教师知情权;确保教师参与决策权;党政工团通过表彰会、座谈会、调研走访等多方面举措激活教师状态。
加强师德建设,提升教师品位 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是学校发展和成功的根本保证。学校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学习,提高教师师德修养,为教师搭建学习平台,提高教师再学习能力和执行力。学校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和政治理论、听评课、教师讲坛、专题讲座、现代信息技术培训、教学基本功大赛等,提升教师品位。
内化教育理念,提升幸福指数 教育的全部意义在于塑造人,这一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消除学生心理障碍;这一理念要求教师做到心中有人、言中有爱、学中有进、测中有度,尊重差异,发展学生个性,使学生在充满亲情的氛围里自由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尤其是要关注临界生的培养。
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良好习惯
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还要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让每一名学生得到发展,让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得到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基。
加强教风、班风、学风建设 良好的教风能影响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促进良好班风和学风的形成,进而形成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加强对班主任队伍的管理与培养,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教育培养能增强班主任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加强日常工作的督导力度,采取随机性考核与定期性考核相结合、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杜绝班级管理的盲区现象,让德育工作更有效。
深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不同年级、不同阶段、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主题教育活动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和完美的人格,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性教育 在德育中,习惯养成教育又是重中之重。培根曾言:“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学校通过制定教育计划和奖惩措施,加大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与训练,让学生在体验学习和活动的成功中养成好习惯。
家庭、社会、学校教育三者和谐统一 学校引导家长充分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同时引导广大教师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教师营造浓郁的学习、思考、探究、展示、创造的氛围,使学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再到“乐学”的转变。
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是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为此,笔者注重教学管理的作用,在学校进行了如下探索。
常规教学管理精细化 促进常规教学管理精细化要以完善制度为前提。学校抓实细节,抓紧目标。在教师备课、上课、到作业批改、检测等方面,包括新授课的讲授时间、课堂检测安排、作业批改完成的时间及数量等环节,学校都明确要求,并且监控检测,使教师教学活动开展更加规范。
考评激励管理制度化 考评激励管理是提高工作效率、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保障。在教学检查工作方面,学校加大随堂听课力度和频率,及时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定期检查备课笔记、听课记录,注重对检查结果的分析和反馈,召开学生代表会能全方位考评教师。学校对各项检查结果进行量化统计,将量化结果与教师各项评比、年度考核结合起来,采取因需激励策略:利用绩效津贴、市区先进等进行激励。
没有质量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不重视教学质量的学校是没有生存希望的学校。提升教学质量已成为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它既是素质教育的价值追求,也是社会、家庭和受教育者的期望。因此,学校要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以科学化管理为本,推动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进而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提升未来国民素质的教育追求。
(作者单位: 辽宁省大连市第六十二中学)
全力锤炼师资,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培养优质的教师队伍是搞好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围绕教师思想素质与业务素质的全面提升这一课题,笔者有如下几点思考:
发挥表率作用,从干部思想作风抓起 加强教师思想作风建设,必须从干部思想作风抓起,充分发挥其表率带头作用。学校借助教研活动、座谈会、交流会、外出考察等一系列活动,使干部学习树立教育服务意识,构建充满人文关怀的服务体系,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和自主发展的氛围。
激活教师状态,从夯实管理做起 教师应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信念、阳光的心态和共赢的思想。在此方面,学校以“讲学习、比素质;讲干劲、比协作;讲质量、比研究;讲责任、比担当”为引领,以夯实管理为关键,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加强校务管理,确保教师知情权;确保教师参与决策权;党政工团通过表彰会、座谈会、调研走访等多方面举措激活教师状态。
加强师德建设,提升教师品位 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是学校发展和成功的根本保证。学校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学习,提高教师师德修养,为教师搭建学习平台,提高教师再学习能力和执行力。学校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和政治理论、听评课、教师讲坛、专题讲座、现代信息技术培训、教学基本功大赛等,提升教师品位。
内化教育理念,提升幸福指数 教育的全部意义在于塑造人,这一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消除学生心理障碍;这一理念要求教师做到心中有人、言中有爱、学中有进、测中有度,尊重差异,发展学生个性,使学生在充满亲情的氛围里自由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尤其是要关注临界生的培养。
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良好习惯
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还要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让每一名学生得到发展,让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得到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基。
加强教风、班风、学风建设 良好的教风能影响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促进良好班风和学风的形成,进而形成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加强对班主任队伍的管理与培养,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教育培养能增强班主任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加强日常工作的督导力度,采取随机性考核与定期性考核相结合、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杜绝班级管理的盲区现象,让德育工作更有效。
深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不同年级、不同阶段、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主题教育活动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和完美的人格,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性教育 在德育中,习惯养成教育又是重中之重。培根曾言:“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学校通过制定教育计划和奖惩措施,加大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与训练,让学生在体验学习和活动的成功中养成好习惯。
家庭、社会、学校教育三者和谐统一 学校引导家长充分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同时引导广大教师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教师营造浓郁的学习、思考、探究、展示、创造的氛围,使学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再到“乐学”的转变。
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是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为此,笔者注重教学管理的作用,在学校进行了如下探索。
常规教学管理精细化 促进常规教学管理精细化要以完善制度为前提。学校抓实细节,抓紧目标。在教师备课、上课、到作业批改、检测等方面,包括新授课的讲授时间、课堂检测安排、作业批改完成的时间及数量等环节,学校都明确要求,并且监控检测,使教师教学活动开展更加规范。
考评激励管理制度化 考评激励管理是提高工作效率、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保障。在教学检查工作方面,学校加大随堂听课力度和频率,及时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定期检查备课笔记、听课记录,注重对检查结果的分析和反馈,召开学生代表会能全方位考评教师。学校对各项检查结果进行量化统计,将量化结果与教师各项评比、年度考核结合起来,采取因需激励策略:利用绩效津贴、市区先进等进行激励。
没有质量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不重视教学质量的学校是没有生存希望的学校。提升教学质量已成为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它既是素质教育的价值追求,也是社会、家庭和受教育者的期望。因此,学校要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以科学化管理为本,推动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进而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提升未来国民素质的教育追求。
(作者单位: 辽宁省大连市第六十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