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实效性,协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培养其健全的思想道德意识。为此,在开展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过程中,任课老师需要加强学生运用所学思想品德知识能力的培养,并引导与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正确应用相关知识的意义,最终实现提升其自身思想品德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策略
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将生活教育理念融入到教学体系中,已经成为当前主流的教学模式。为此,需要教师及时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将生活内容以及实际案例融入到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通过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与社会适应能力,协助学生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
一、当前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现状分析
(一)生活化教学模式单调
当前,在许多学科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模式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学模式调整的问题,这样造成了教学效率与质量得到有效提升的问题出现,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于学生现实生活观察度不足。部分教师在实施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过程中,依然是以教材内容为主布置作业,特别对于教材中生活化课程相关内容,过于依赖教材中的规划。这样容易造成与学生现实生活脱节的现象,失去了生活化教学的引导作用。第二,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缺少一定的拓展。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没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导致生活化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在教学关爱、善待老人相关内容时,只是单纯地告诉学生应该“扶老人过马路”等传统内容,并没有过多地将其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与更多现实生活内容进行融合。
(二)生活化教学目标过度理想化
在开展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学生通过生活来对思想品德的内涵进行理解与感悟。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任课教师教学态度不够严谨。在实施生活化教学模式过程中考虑过于简单,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作用。这种理想化思想品德生活教学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于生活化教学模式理解存在偏差。部分老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模式时,将其教学理解成为放松课程,并没有意识到生活化教学课程的重要性,甚至还存在忽略思想品德教学的存在,不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践机会。第二,缺少师生之间的沟通。在缺少有效沟通的情况下,老师对于学生的真实思想并不了解。这样会导致在开展生活化教学规划时,出现与学生真实生活需求不相符的问题。此外,部分老师没有意识到,思想品德课程生活化教学,需要将其课程与现实生活形成融合,能够切实让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其中。如果缺少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则不能有效达到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目的。这样的教学过程中,造成了在完成相关教学之后,无从了解学生思想品质是否得到了真正提升。
二、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及时营造生活化教学情境
对于小学生所处年龄段而言,大多数学生都是以感性认知来对事物进行理解。因此,他们所亲身经历的事情则会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结合这个身心特征,教师应该与家长一起形成配合,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化教学情境。不仅能够增强教育实效性,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开展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为学生模拟真实生活情境,让其去通过在生活情境中的学习,树立起正确的是非观念。比如,在开展《远离危险》内容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现实生活中存在危险因素的视频。例如,小孩被卡在阳台防护窗、擅自到河边游泳等。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现给学生,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还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学生在一个生活化教学情境中进行学习,培养了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积极性。还有不少学生迫切地想学下一课《遇到危险怎么办》。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很快就熟记了所有的求助电话。再如,在开展《做事有始有终》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教学的方式,将学生划分为两个小组。一组同学写好作业后将学习用具收拾到原来位置。而另一组同学在完成作业后,并不整理学习用具与书本,然后让其模拟开展课间活动。在完成活动之后,整理组的学生书本及学习用具非常整洁。而非整理组学生的书本、学习用具非常凌乱,甚至部分学生的学习用具已经不见或出现损坏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很快就意识到了做事有始有终的好处。并通过此课教学,让学生树立起“生活中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养成良好习惯”的正确观念,为其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二)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机会
低年级学生的表现欲很强,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生活的热情。小学二年级上《夸夸我自己》一课就非常适合让学生展示自己。在教学中,我提前给学生布置了任务,让学生准备好自己 的“节目”,课上,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想把自己优秀的一面展示出来。又比如《我来试试看》导入设计:师:“同学们都很喜欢做游戏,那我们现在就来做个游戏,好吗?请看,这是个五种颜色但大小差不多的圆环。现在,它们被穿在了同一根线上,谁能够不拿下两边的环就把中间的这个红环拿出来呢?谁来试一试?”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教师板书课题。学生甲试了三次,但没有取出来。老师和同学在一旁耐心等待,并鼓励他又尝试了两次,终于成功了。学生甲很高兴。学生乙吸取了第一个学生的经验,很快就成功了,他兴高采烈地回到座位上。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们为什么能最终获得成功吗?我们来采访下两位同学。”学生甲说:“一开始我摘不下来,心里很着急,后来老师和同学们鼓励我,我心里就好像有了办法似的,又去尝试了,后来就成功了。”學生乙说:“我看到前面的同学成功了,我就很有信心,果然很快就摘下了环。”师:“听见了吧,刚才两位同学谈了他们游戏成功的秘诀,那就是——面对困难,要有信心去尝试,才有成功的可能。”(板书:信心、成功)
三、合理开展生活化教学评价
思想品德课的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为生活服务。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成为国家、社会有用的人。因此教学评价也力求趋于生活化。(1)注重知行的统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既要看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要看其道德行为,既要注重评价结果,又要注重评价过程,这样才能够做出正确公平的评价。(2)针对各年级学生道德认识水平能力的差距,由浅入深,由初级到高级,由概念到行为制定不同程度的评价标准,并坚持按这个标准客观地对其进行评价。(3)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改变教师一言堂、独自评价方式,可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甚至可以加入家长评价,要把单一的评价转化为综合性评价,让学生真正变成评价与学习的主人。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思想品德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必须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形成融合。确保所规划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相符,为提高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奠定基础。同时,老师还需要意识到生活化教学,不仅是思想品德新课程的要求,更是德育魅力产生的源头。
参考文献:
[1] 林枫.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例谈[J].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10(6):34-35.
[2] 孙芳.生活化教学在思想品德课堂中的探索与实践[J].成才之路,2011(22):18.
[3] 杨武.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走向生活化的探索[J].教育艺术,2017(6):6.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策略
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将生活教育理念融入到教学体系中,已经成为当前主流的教学模式。为此,需要教师及时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将生活内容以及实际案例融入到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通过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与社会适应能力,协助学生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
一、当前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现状分析
(一)生活化教学模式单调
当前,在许多学科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模式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学模式调整的问题,这样造成了教学效率与质量得到有效提升的问题出现,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于学生现实生活观察度不足。部分教师在实施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过程中,依然是以教材内容为主布置作业,特别对于教材中生活化课程相关内容,过于依赖教材中的规划。这样容易造成与学生现实生活脱节的现象,失去了生活化教学的引导作用。第二,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缺少一定的拓展。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没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导致生活化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在教学关爱、善待老人相关内容时,只是单纯地告诉学生应该“扶老人过马路”等传统内容,并没有过多地将其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与更多现实生活内容进行融合。
(二)生活化教学目标过度理想化
在开展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学生通过生活来对思想品德的内涵进行理解与感悟。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任课教师教学态度不够严谨。在实施生活化教学模式过程中考虑过于简单,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作用。这种理想化思想品德生活教学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于生活化教学模式理解存在偏差。部分老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模式时,将其教学理解成为放松课程,并没有意识到生活化教学课程的重要性,甚至还存在忽略思想品德教学的存在,不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践机会。第二,缺少师生之间的沟通。在缺少有效沟通的情况下,老师对于学生的真实思想并不了解。这样会导致在开展生活化教学规划时,出现与学生真实生活需求不相符的问题。此外,部分老师没有意识到,思想品德课程生活化教学,需要将其课程与现实生活形成融合,能够切实让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其中。如果缺少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则不能有效达到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目的。这样的教学过程中,造成了在完成相关教学之后,无从了解学生思想品质是否得到了真正提升。
二、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及时营造生活化教学情境
对于小学生所处年龄段而言,大多数学生都是以感性认知来对事物进行理解。因此,他们所亲身经历的事情则会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结合这个身心特征,教师应该与家长一起形成配合,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化教学情境。不仅能够增强教育实效性,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开展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为学生模拟真实生活情境,让其去通过在生活情境中的学习,树立起正确的是非观念。比如,在开展《远离危险》内容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现实生活中存在危险因素的视频。例如,小孩被卡在阳台防护窗、擅自到河边游泳等。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现给学生,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还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学生在一个生活化教学情境中进行学习,培养了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积极性。还有不少学生迫切地想学下一课《遇到危险怎么办》。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很快就熟记了所有的求助电话。再如,在开展《做事有始有终》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教学的方式,将学生划分为两个小组。一组同学写好作业后将学习用具收拾到原来位置。而另一组同学在完成作业后,并不整理学习用具与书本,然后让其模拟开展课间活动。在完成活动之后,整理组的学生书本及学习用具非常整洁。而非整理组学生的书本、学习用具非常凌乱,甚至部分学生的学习用具已经不见或出现损坏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很快就意识到了做事有始有终的好处。并通过此课教学,让学生树立起“生活中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养成良好习惯”的正确观念,为其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二)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机会
低年级学生的表现欲很强,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生活的热情。小学二年级上《夸夸我自己》一课就非常适合让学生展示自己。在教学中,我提前给学生布置了任务,让学生准备好自己 的“节目”,课上,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想把自己优秀的一面展示出来。又比如《我来试试看》导入设计:师:“同学们都很喜欢做游戏,那我们现在就来做个游戏,好吗?请看,这是个五种颜色但大小差不多的圆环。现在,它们被穿在了同一根线上,谁能够不拿下两边的环就把中间的这个红环拿出来呢?谁来试一试?”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教师板书课题。学生甲试了三次,但没有取出来。老师和同学在一旁耐心等待,并鼓励他又尝试了两次,终于成功了。学生甲很高兴。学生乙吸取了第一个学生的经验,很快就成功了,他兴高采烈地回到座位上。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们为什么能最终获得成功吗?我们来采访下两位同学。”学生甲说:“一开始我摘不下来,心里很着急,后来老师和同学们鼓励我,我心里就好像有了办法似的,又去尝试了,后来就成功了。”學生乙说:“我看到前面的同学成功了,我就很有信心,果然很快就摘下了环。”师:“听见了吧,刚才两位同学谈了他们游戏成功的秘诀,那就是——面对困难,要有信心去尝试,才有成功的可能。”(板书:信心、成功)
三、合理开展生活化教学评价
思想品德课的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为生活服务。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成为国家、社会有用的人。因此教学评价也力求趋于生活化。(1)注重知行的统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既要看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要看其道德行为,既要注重评价结果,又要注重评价过程,这样才能够做出正确公平的评价。(2)针对各年级学生道德认识水平能力的差距,由浅入深,由初级到高级,由概念到行为制定不同程度的评价标准,并坚持按这个标准客观地对其进行评价。(3)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改变教师一言堂、独自评价方式,可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甚至可以加入家长评价,要把单一的评价转化为综合性评价,让学生真正变成评价与学习的主人。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思想品德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必须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形成融合。确保所规划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相符,为提高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奠定基础。同时,老师还需要意识到生活化教学,不仅是思想品德新课程的要求,更是德育魅力产生的源头。
参考文献:
[1] 林枫.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例谈[J].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10(6):34-35.
[2] 孙芳.生活化教学在思想品德课堂中的探索与实践[J].成才之路,2011(22):18.
[3] 杨武.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走向生活化的探索[J].教育艺术,201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