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比较法是不少高中地理教师喜欢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将各种类型的知识进行对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由于比较法简单易学,应用方便,并具有科学性和逻辑性,不但教师易教,而且学生也易学易用。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若能适时地运用比较法,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答题技巧,而且能够使学生从更深层次上了解地理环境各个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各种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更加系统地理解知识。
【关键词】比较法高中地理
地理知识是丰富多彩的,其综合性与区域差异性的特点决定了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的特殊的地位及作用。比较法能够突出本质特征,有利于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能够区别异同,有利于加强地理知识的联系;能够使地理知识系统化,有利于知识的长久记忆。作为重要的地理教学的逻辑思维方法,比较法在中学地理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地理比较法要与其他地理逻辑方法结合使用
地理比较法是教师引导学生确定各种被比较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在某些特征或关系上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的方法。它与地理综合分析法、地理归纳法与地理演绎法等方法组成重要的地理逻辑方法体系,而且又是这些逻辑方法体系中最为常用和最为重要的方法,其他各种地理逻辑方法都不同程度地依赖于地理比较法而进行;反之,地理比较法也要与其他地理逻辑方法结合使用。例如,我们可以对世界四大渔场的分布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北海渔场位于东格陵兰寒流和北大西洋暖流交汇处,北海道渔场位于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处,纽芬兰渔场位于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秘鲁渔场位于秘鲁寒流的上升补偿流处;然后通过比较,发现前三大渔场具有共性,即都位于寒、暖流交汇处,而秘鲁渔场则不然,位于寒流流经处;最后综合四大渔场的分布特征和洋流的关系,归纳得出洋流对海洋渔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的结论。
二、相似概念的比较
中学地理知识中有许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相似或相近的概念,学生很容易将其混淆,张冠李戴。针对相似概念,通常采取比较的方法,突出不同点,区分概念。例如降水和降雨,都表示大气中水汽凝结降落到地面这一现象。不同点是降水指从云雾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和固态水,而降雨即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滴状液态水。可见,降雨只是降水的一部分,仅指液态水即雨水。所以,在描述气候特征时,如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000mm左右,用的是“降水量”;河流的五种补给形式之一是“雨水”,即降雨,两者不可调换。再如水资源、水利资源与水力资源一组相似概念。首先,三者均与水有关;但是水资源强调的是能为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水利资源则强调被人类控制应用于灌溉、给水、发电、航运、养殖等方面的用水。而水力资源则是从属于水利资源的范畴,通常指天然河流或湖泊、波浪、洋流所蕴藏的并被人类控制的动能资源。举例来说,平原地区水资源丰富,而水力资源往往很匮乏。类似的概念还有很多,如地形与地势、汛期与洪水期、天气与气候、径流与径流量等等,都可以采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
三、比较同一事物的发展变化
中学地理知识中许多知识是要求学生掌握地理事物发展、演变的特点和规律。也就是对单一地理事物从时间上做前后对比,或从发展过程中作各阶段的比较,具有从古到今、从上到下、从前到后的进行比较。例如,用比较的方法学习东南亚的经济,可以从经济特点、产业结构特点、产品、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地位等几方面,将过去和现在进行对比,有助于学生掌握东南亚经济的发展与变化。
四、图表比较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课本中有各种地图和地理事物的统计图表与课文内容紧密配合,有助于帮助同学理解相关知识,也是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的重要阵地。如3.5节的潜水与承压水图,类似这些自然地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但是用比较法对地图进行比较,学生也比较容易找到两地理事物之间的差异:潜水就是在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承压水就是在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简单来说,就是埋藏的深度不一样,这样就有助于学生理解了。地理课本中也有不少图片(照片),如5.2节讲农业的区位选择时安排了三江平原的种植业与青藏高原的放牧业两幅图片,展示了两种不同的农业景观。通过看图分析得出,三江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地广人稀,可进行大规模的机械生产,主要种植小麦;青藏高原地势高峻,气候寒冷,草场广布,人们从事粗放的放牧业。这样一比同学们就能了解影响农业的主要因素有地形、土壤、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
综上所述,地理比较法多应用于地理理性知识的教学。这主要是因为地理比较法是确定被比较的地理事物相同点或不同点的逻辑方法,其作用在于通过比较突出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本质特征,加深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建立地理知识间的联系,有利于掌握新的地理知识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有利于深化对地理事物的科学认识和形成正确的地理观点。因此,诸如地球上五带的特征、陆地上13种气候的特征、我国四大区域的特点等地理特征类知识,黑子和耀斑、背斜和向斜、冷锋和暖锋等地理概念类知识,三大类岩石的形成、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形成、四大渔场的形成等地理成因类知识,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洋流的分布规律、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等地理规律类知识,都需要运用地理比较法来进行教学。总之,老师要在地理课堂上恰当的应用比较法,学生才能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准确的运用比较法,这样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白瑞敏,徐宝芳.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1):8.
[2]袁书琪.地理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刁传芳.中学地理教材教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4]王树声.中学地理教材教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关键词】比较法高中地理
地理知识是丰富多彩的,其综合性与区域差异性的特点决定了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的特殊的地位及作用。比较法能够突出本质特征,有利于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能够区别异同,有利于加强地理知识的联系;能够使地理知识系统化,有利于知识的长久记忆。作为重要的地理教学的逻辑思维方法,比较法在中学地理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地理比较法要与其他地理逻辑方法结合使用
地理比较法是教师引导学生确定各种被比较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在某些特征或关系上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的方法。它与地理综合分析法、地理归纳法与地理演绎法等方法组成重要的地理逻辑方法体系,而且又是这些逻辑方法体系中最为常用和最为重要的方法,其他各种地理逻辑方法都不同程度地依赖于地理比较法而进行;反之,地理比较法也要与其他地理逻辑方法结合使用。例如,我们可以对世界四大渔场的分布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北海渔场位于东格陵兰寒流和北大西洋暖流交汇处,北海道渔场位于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处,纽芬兰渔场位于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秘鲁渔场位于秘鲁寒流的上升补偿流处;然后通过比较,发现前三大渔场具有共性,即都位于寒、暖流交汇处,而秘鲁渔场则不然,位于寒流流经处;最后综合四大渔场的分布特征和洋流的关系,归纳得出洋流对海洋渔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的结论。
二、相似概念的比较
中学地理知识中有许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相似或相近的概念,学生很容易将其混淆,张冠李戴。针对相似概念,通常采取比较的方法,突出不同点,区分概念。例如降水和降雨,都表示大气中水汽凝结降落到地面这一现象。不同点是降水指从云雾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和固态水,而降雨即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滴状液态水。可见,降雨只是降水的一部分,仅指液态水即雨水。所以,在描述气候特征时,如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000mm左右,用的是“降水量”;河流的五种补给形式之一是“雨水”,即降雨,两者不可调换。再如水资源、水利资源与水力资源一组相似概念。首先,三者均与水有关;但是水资源强调的是能为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水利资源则强调被人类控制应用于灌溉、给水、发电、航运、养殖等方面的用水。而水力资源则是从属于水利资源的范畴,通常指天然河流或湖泊、波浪、洋流所蕴藏的并被人类控制的动能资源。举例来说,平原地区水资源丰富,而水力资源往往很匮乏。类似的概念还有很多,如地形与地势、汛期与洪水期、天气与气候、径流与径流量等等,都可以采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
三、比较同一事物的发展变化
中学地理知识中许多知识是要求学生掌握地理事物发展、演变的特点和规律。也就是对单一地理事物从时间上做前后对比,或从发展过程中作各阶段的比较,具有从古到今、从上到下、从前到后的进行比较。例如,用比较的方法学习东南亚的经济,可以从经济特点、产业结构特点、产品、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地位等几方面,将过去和现在进行对比,有助于学生掌握东南亚经济的发展与变化。
四、图表比较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课本中有各种地图和地理事物的统计图表与课文内容紧密配合,有助于帮助同学理解相关知识,也是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的重要阵地。如3.5节的潜水与承压水图,类似这些自然地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但是用比较法对地图进行比较,学生也比较容易找到两地理事物之间的差异:潜水就是在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承压水就是在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简单来说,就是埋藏的深度不一样,这样就有助于学生理解了。地理课本中也有不少图片(照片),如5.2节讲农业的区位选择时安排了三江平原的种植业与青藏高原的放牧业两幅图片,展示了两种不同的农业景观。通过看图分析得出,三江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地广人稀,可进行大规模的机械生产,主要种植小麦;青藏高原地势高峻,气候寒冷,草场广布,人们从事粗放的放牧业。这样一比同学们就能了解影响农业的主要因素有地形、土壤、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
综上所述,地理比较法多应用于地理理性知识的教学。这主要是因为地理比较法是确定被比较的地理事物相同点或不同点的逻辑方法,其作用在于通过比较突出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本质特征,加深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建立地理知识间的联系,有利于掌握新的地理知识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有利于深化对地理事物的科学认识和形成正确的地理观点。因此,诸如地球上五带的特征、陆地上13种气候的特征、我国四大区域的特点等地理特征类知识,黑子和耀斑、背斜和向斜、冷锋和暖锋等地理概念类知识,三大类岩石的形成、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形成、四大渔场的形成等地理成因类知识,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洋流的分布规律、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等地理规律类知识,都需要运用地理比较法来进行教学。总之,老师要在地理课堂上恰当的应用比较法,学生才能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准确的运用比较法,这样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白瑞敏,徐宝芳.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1):8.
[2]袁书琪.地理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刁传芳.中学地理教材教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4]王树声.中学地理教材教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