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培养和造就适应未来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关键是构筑新的教育理念,突破旧的教育模式,在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上进行革新。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
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它的教育功能也应该具有新的时代要求:那就是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主要的教育活动目标,为创造性的理念开辟适应形势需要的发展道路。
因此每一个政治课教师都要努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塑造学生的创新品质。我通过近几年来教改实验的探索以及对中学新教材的研究认为,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寻找创新教育的契合点。
一、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这是在社会上人们讽刺人事任免的长官意志时常常引用的经典妙句,这种亲情眼里出能人的悲剧或是“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的闹剧若是出现在生活中,显然是可怕的。
然而在教学中我发现,这样一种“定律”用在教育方面却常常令人拍案叫绝。如果你想激励一个学生,你就不断地(当然也是适时地)对他说:“你行,你行,你真行。”那他便往往能做得比别人期望的更优秀、更卓越。
慢慢地,这个学生会变得“行”起来。相反,如果不断对他说:“你不行,你不行,你真笨!”这样,原本是“行”的学生,也会逐步地丧失信心,变得“不行”起来。
日本能力开发研究所所长坂本保之介先生在《提高记忆力的奥秘》一书中说过一段令人回味的话:“对于来我们研究所请教的人,我首先让他懂得自信心的重要性,要‘相信一定能记住’这样一种自信。
说来也怪,一旦来访者确实认识到这一点时,好像就在这一瞬间,他们的记忆力一下就提高了很多。”其实,自信心不仅是提高记忆力的诀窍,也是成才的先导。自信心是人生重要的精神支柱,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
只有自信,才能使人自强不息,不达目的不罢休,几乎每个成功者都具有自信心这个最重要的法宝;而自卑,只会使人自暴自弃,畏首畏尾,多愁善感,无所追求,从而失去成功的希望。几乎每个失败者都与咱信心无缘。
我常常在思品课上给我的学生讲,真正的天才和白痴都是很少的,只占1%左右,我们大多数的“芸芸众生”,在智力上的差异是不大的。只要不是白痴,我们每个人的成功概率几乎是相同的,只要选准目标,奋力拼搏,每个人都可以有所作为,有所成就。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树立自信心呢?在我的鼓励下,上思品课时学生们畅所欲言,特别是对有些人看来的“差生”,我会更多的关注他们,鼓励他们大胆发言。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在创新思维活动中,首先是问题的发现和提出,然后才是寻我和思考解决问题的答案。问题的发现和提出是创造思维过程的起点,只有发现和提出问题,才有可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说。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科学上的实验技巧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以及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可以这样说,一切发明创造都起源于“问”,没有“问”,就没有发明;没有“问”,就没有创造。
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譬如:在复习“和谐社会”这个专题时,我首先用多媒体出示了背景材料,然后投示出“和谐社会”的字眼,启示学生,围绕这个主题,可以提出若干个问题,让学生自已总结归纳可以提出些什么问题。
学生围绕主题,发散思维,最后归纳概括出:和谐社会的特征是什么?为什么构建和谐社会?怎样构建和谐社会?然后就怎样构建的问题,再启示学生发散思维:国家可采取什么措施,中学生又该如何做?而国家采取的措施,又可以分为经济、政治、文化方面,中学生如何做,也可以分为在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的环境中如何做等等。
这样,把问题由点辐射到面,层层递进,使学生产生尽可能多的,新的、独特的见解,充分调动了学生字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意识在不知觉中被激发芦来,创新能力也在不知不地得到了提高。
三、倡导学生创新实践,实现课堂内外联通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开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就无从谈起。为此,我采用灵活的方法、手段来完成政治教学目标要求,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充分利用“社会”这个大课堂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例如:讲活动课《环境保护》一课时,我要求学生调查本地环境问题,先让学生自由结组(三人或四人),在课前作充分准备,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在社会实践中了解比教材上丰富得多具体得多的材料,回校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调查报告,而后在课堂上做调查汇报。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多种能力,如自主探究与合作能力、观察了解、各别真假善美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等都得到培养。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体验到了成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创新意识。
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自由地驰骋,善于从多个角度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另外,我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性实践,进行一些实际问题的研究和分析。例如通过指导学生举行讨论会、辩论会、写政治小论文、办时事小报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为了指导学生做好研究性学习,我引导他们选题、做调查,把这项活动作为平时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20%,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总而言之,教无定法,但教有定则,作为培养一代创新人才的园丁,我们责无旁贷,让我们一起去努力探讨更科学更理想的教学之路。让创新充满我们的政治课堂!
(河南省信阳市第二初中)
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它的教育功能也应该具有新的时代要求:那就是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主要的教育活动目标,为创造性的理念开辟适应形势需要的发展道路。
因此每一个政治课教师都要努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塑造学生的创新品质。我通过近几年来教改实验的探索以及对中学新教材的研究认为,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寻找创新教育的契合点。
一、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这是在社会上人们讽刺人事任免的长官意志时常常引用的经典妙句,这种亲情眼里出能人的悲剧或是“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的闹剧若是出现在生活中,显然是可怕的。
然而在教学中我发现,这样一种“定律”用在教育方面却常常令人拍案叫绝。如果你想激励一个学生,你就不断地(当然也是适时地)对他说:“你行,你行,你真行。”那他便往往能做得比别人期望的更优秀、更卓越。
慢慢地,这个学生会变得“行”起来。相反,如果不断对他说:“你不行,你不行,你真笨!”这样,原本是“行”的学生,也会逐步地丧失信心,变得“不行”起来。
日本能力开发研究所所长坂本保之介先生在《提高记忆力的奥秘》一书中说过一段令人回味的话:“对于来我们研究所请教的人,我首先让他懂得自信心的重要性,要‘相信一定能记住’这样一种自信。
说来也怪,一旦来访者确实认识到这一点时,好像就在这一瞬间,他们的记忆力一下就提高了很多。”其实,自信心不仅是提高记忆力的诀窍,也是成才的先导。自信心是人生重要的精神支柱,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
只有自信,才能使人自强不息,不达目的不罢休,几乎每个成功者都具有自信心这个最重要的法宝;而自卑,只会使人自暴自弃,畏首畏尾,多愁善感,无所追求,从而失去成功的希望。几乎每个失败者都与咱信心无缘。
我常常在思品课上给我的学生讲,真正的天才和白痴都是很少的,只占1%左右,我们大多数的“芸芸众生”,在智力上的差异是不大的。只要不是白痴,我们每个人的成功概率几乎是相同的,只要选准目标,奋力拼搏,每个人都可以有所作为,有所成就。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树立自信心呢?在我的鼓励下,上思品课时学生们畅所欲言,特别是对有些人看来的“差生”,我会更多的关注他们,鼓励他们大胆发言。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在创新思维活动中,首先是问题的发现和提出,然后才是寻我和思考解决问题的答案。问题的发现和提出是创造思维过程的起点,只有发现和提出问题,才有可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说。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科学上的实验技巧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以及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可以这样说,一切发明创造都起源于“问”,没有“问”,就没有发明;没有“问”,就没有创造。
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譬如:在复习“和谐社会”这个专题时,我首先用多媒体出示了背景材料,然后投示出“和谐社会”的字眼,启示学生,围绕这个主题,可以提出若干个问题,让学生自已总结归纳可以提出些什么问题。
学生围绕主题,发散思维,最后归纳概括出:和谐社会的特征是什么?为什么构建和谐社会?怎样构建和谐社会?然后就怎样构建的问题,再启示学生发散思维:国家可采取什么措施,中学生又该如何做?而国家采取的措施,又可以分为经济、政治、文化方面,中学生如何做,也可以分为在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的环境中如何做等等。
这样,把问题由点辐射到面,层层递进,使学生产生尽可能多的,新的、独特的见解,充分调动了学生字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意识在不知觉中被激发芦来,创新能力也在不知不地得到了提高。
三、倡导学生创新实践,实现课堂内外联通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开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就无从谈起。为此,我采用灵活的方法、手段来完成政治教学目标要求,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充分利用“社会”这个大课堂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例如:讲活动课《环境保护》一课时,我要求学生调查本地环境问题,先让学生自由结组(三人或四人),在课前作充分准备,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在社会实践中了解比教材上丰富得多具体得多的材料,回校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调查报告,而后在课堂上做调查汇报。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多种能力,如自主探究与合作能力、观察了解、各别真假善美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等都得到培养。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体验到了成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创新意识。
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自由地驰骋,善于从多个角度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另外,我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性实践,进行一些实际问题的研究和分析。例如通过指导学生举行讨论会、辩论会、写政治小论文、办时事小报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为了指导学生做好研究性学习,我引导他们选题、做调查,把这项活动作为平时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20%,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总而言之,教无定法,但教有定则,作为培养一代创新人才的园丁,我们责无旁贷,让我们一起去努力探讨更科学更理想的教学之路。让创新充满我们的政治课堂!
(河南省信阳市第二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