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嫂》的“德清现象”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bws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绚烂的特效,没有华丽的舞台,一部实实在在、普普通通的现代越剧《德清嫂》,却赢得了基层群众的交口称赞,备受热捧。自2012年8月18日《德清嫂》在德清县筏头乡东沈村首演以来,至今已在德清巡演超百场,观众达十万余人次,反响热烈。戏曲艺术的“德清现象”,再度引发了大家的热议。
  越剧《德清嫂》改编自一个真实的故事。德清嫂在洪灾中丢失了自己的女儿而救起了别人的孩子天宝、燕子兄妹俩,新的一家幸福和睦。天宝新娶媳妇娇娇,却闹出各种事端。当娇娇生命垂危之际,德清嫂毫不犹豫地为儿媳捐肾救命,同时也拯救了其灵魂。纷争落幕之时,德清嫂发现娇娇就是自己失散20年的亲闺女。剧本演绎了一出荡气回肠的人间真情道德伦理剧。
  《德清嫂》在题材挖掘、艺术表现和运作机制等几个方面,紧密联系、相得益彰,获得较高评价,被认为是真正“扬正气、接地气、聚人气”,对传统文艺在新时期的传承创新做出了有益探索。国家文化部专门就此剧召开艺术研讨会,与会专家道:“越剧反映现代题材确实比较难。《德清嫂》是继《祥林嫂》之后,又一部真正站得住脚的现代越剧。”如今,《德清嫂》不仅通过“文化走亲”演到了杭城,还唱到了苏南地区各市县。
  扬正气,深刻契合时代大主题
  文艺作品的生命力,一是决定于艺术性,就是技术性;二是决定于真实性,也即是否反映社会主流的价值导向。优秀文艺作品弘扬的是真、善、美,能唤起人文情怀,能引发人们对社会和自身的思考。越是物质时代,越需要人们更多地循着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革,来寻找优秀的文艺作品。
  《德清嫂》恰是这样一部用生动的艺术手法向社会传递温情的好作品。它演绎并诠释了正直的道德标杆,昭示了社会的正能量。《德清嫂》以“家庭伦理”为切入点,塑造了吃苦耐劳、以德报怨、质朴顽强的新时代母亲形象,传承着中国传统道德中的和善家风,又突破了现代戏剧中如祥林嫂、阿庆嫂、芳林嫂等女性人物设定,将新时代女性的艺术形象上升到更高的美学层面。同时,它又区别于一般公民道德教育的空洞说教,以真人真事改编而成;“德清嫂”名字中的“德清”两字,望文生义是道德清明的意思,又根植于以“人有德行如水至清”为县名和县情的德清县的乡土人文,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依托艺术的魅力来引发人们对道德的呼唤,达到用以载道、寓教于乐的效果。
  文化部副部长董伟认为,《德清嫂》是一部呼唤真情的力作,讴歌了时代精神,对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基层热演的同时,“德清嫂唱交规”“德清嫂唱平安”“德清嫂唱治水”等系列活动也同步开展,其艺术形象走下舞台、走进生活、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德清嫂”还成功注册成为德清县诚信农产品的区域公用品牌标识,在“道德的市场化、市场的道德化”上取得了新的拓展。《德清嫂》所带来的社会效应不断扩大延伸,道德建设的渗透力不断提升,使道德在社会管理中实现了软着陆。
  接地气,生动反映道德大情怀
  要创作把握时代脉搏,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文艺精品,就需要把目光投向社会民生、投向平民英雄、投向凡人小事,通过艺术的手段进行多元化的阐述和表达,才有可能打动观众,获得最理想的社会效应。
  德清是民风淳朴、环境优美、物产丰饶之地,历来崇德重德、尚德倡德,这里诞生过全国首个公民道德教育馆,出现过37个“百姓设奖奖百姓”的道德草根奖项,还拥有常年活跃的上万人的义工队伍。所有这些,无一不是文化的浸润。如果说德清的公民道德建设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么,《德清嫂》无疑是最新、最靓的文艺硕果。
  无论是在国家大剧院还是在乡村小舞台,《德清嫂》的演出几乎场场爆满。究其原因,根源还是在于它是为普通人著书立传。中国戏剧家协会副秘书长崔伟如是说:“这部戏很朴素,虽然表现的人物很崇高但是又很普通,通过最普通的主人公表现出最美的人性和最高尚的人格,而且也为我们表现塑造了一个最亲和又感染人的艺术形象和艺术效果。”无论是勇救21名落水者的钱素春、替夫还债十年的蒋引娣,还是捐肾救夫的封丽娟等人物,都被惟妙惟肖地搬上了舞台,浓郁的生活气息让“德清嫂”更可敬可学。这种艺术化的真实,让这部戏在老百姓中间扎下了根,也让“草根”小人物的道德情怀得以在大舞台展现。
  《德清嫂》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写了老百姓身边的事,更多的是体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季国平说:“我们绝不能简单地用写实改造我们的写意,也不能简单的用现代性来改造我们戏曲的民间性和草根性。”《德清嫂》用当地人喜闻乐见的越剧,说出了老百姓想说的话、想听的话,表达了共同的美好愿景,可亲可信、深入人心。道德很抽象,而“德清嫂”却是真实真切地将文化传承和道德教育进行了“贴近”。
  聚人气,深入探索表现新模式
  已有一段时间,传统戏剧遭遇发展瓶颈,在城市被束之高阁,在农村又逐渐失去群众基础,依靠强力推动的模式处处碰壁,曾有业内人士戏说:“现在政府投资的戏剧,领导是基本观众,评奖是主要目的,仓库是最终归宿。”群众文化活动有一个基本规律,必须得到尊重:精英阶层对群众文化起到的是提升和加工作用,而群众文化的本质仍然要根植于民间土壤。
  “把群众放在文化建设的主体位置。”《德清嫂》的运作模式是“联合制作、双班互动”:由专业创作团队与地方依托当地实际共同打造剧本;由杭州越剧院三位“梅花奖”得主领衔的“明星班”负责重大演出任务;由德清本地文化志愿者组成的“草根班”与“明星班”一起排练,边学边练,并以“文化走亲”“道德结亲”的形式在县内外的乡村大舞台开展巡演。“联合制作”和“双班互动”,为创作团队、表演班底提供了扎根现实土壤的机会,通过培训又提升了本地文艺表演班底,使《德清嫂》“既上得了城市大剧院,又在乡村小舞台遍地开花”。由于“草根班”“还戏于民”,越剧以崭新的内容形式再次回到群众之中,为群众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延续了越剧文化在乡野民间的发展文脉。
  《德清嫂》的运作模式,是戏剧等艺术在当下的路径演变,表现出民间文化不断创新发展的文化自觉。未来,相信有更多的基层文化资源将以类似模式被挖掘出来,并得以弘扬。
  鲁迅先生说:“文艺应当成为引导国民精神前进的灯火。”希望《德清嫂》能成为这样的“灯火”,甚至是一座“灯塔”,但它需要一个更坚实的塔座,需要人们持续为它夯土。□
其他文献
7月11日上午,杭州玉皇山麓的浙江美术馆迎来了一场最“恰如其名”的展览—由浙江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共同主办的“同心塑美—浙江省第十三届美术作品展”。这是浙江美术界描绘时代、讴歌人民、庆祝新中国建立65周年的盛大献礼。  两周的展期中,“去浙美看‘浙美’”成为广大艺术爱好者之间的一句问候语,每一件作品,都找到了它的知音。巧的是,5年前,浙江美术馆建馆之初,迎来的第一个大展,便是浙江省第十三届
期刊
日前,“青山绿水中国梦——全国农民画展暨浙江省民间工艺精品展”在杭州市工艺美术博物馆举行。经过精选,此次展览共展出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135件作品,生动展示了中国各地区农民画佳作,显示出浓郁的农民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这次画展以“青山绿水中国梦”为主题,由中国文联、中国民协、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浙江省文联,浙江省民协等主办。□  Hangzhou Arts and Crafts Museum
期刊
中华有久远的民歌创作,比如《诗经》收罗的各国之“风”。民歌具有强烈的现实性,表达着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意志、要求和愿望。今天,浙江省浦江县的农民用诗歌来讴歌自己的生活,讲述自己追寻的“中国梦”。  耕读传家久  一束饱满的稻穗、一行飞翔的大雁、一把普通的扫帚、一串散发清香的葡萄、一曲喜气十足的秧歌……这些再常见不过的东西,成了农民讴歌的对象。白天,或种地,或扫街,或兜售自家种的蔬菜……他们是农民
期刊
丽水往南,汽车在大山间前行,用时不多就来到了景宁畲族自治县。景宁山清水秀,云雾缭绕,是畲族迁入浙江最早的落脚点。畲民自称“山哈”,意思是“山里的客人”—他们迁徙到这方水土生息已经千百年。  畲族是中国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至迟在南宋,“畲”这个族称已见于史书。目前,全国畲族总人口近80万,主要分布于闽、浙、赣、粤、黔、皖、湘七省80多个县市,而中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就是景宁。今年,该县迎来了民族自治4
期刊
自从《印象西湖》拉开演出大幕之后,人们都说,西湖的美丽从白天延伸到了晚上,西湖的夜晚也活色生香起来。  我曾观看过“印象”系列的其他作品,比如桂林的《印象刘三姐》、武夷山的《印象大红袍》、丽江的《印象雪山》,虽然由同一支团队打造,各有各的特色和看点,但《印象西湖》相比于其他作品,却多了几分含蓄、委婉的深情和浓浓的江南意韵,而这,正与杭州的城市气质相吻合,让人观后不能忘怀。  就在近日,杭州的平面媒
期刊
大运河从隋炀帝的洛阳出发,向北撞进了北京,向南撞到了杭州,至于撞进长篇小说,这在我是一时没有想见的。  大运河撞进散文家柯平先生的历史随笔集《一个人的运河》,撞进诗人张国云先生的诗集《一条大河里的中国》,撞进我与黄玲女士主编的反映运河南端风情的散文诗集《风情拱墅》,都是可以想见的,但是以长篇小说的文学样式直接描绘运河曾经的风起云涌与惊心动魄,一举动用三十万字,这仍然令人感到惊讶。  手笔确是大了一
期刊
多年来,在浙江农村,人们已不再仅仅满足于物质的温饱,而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传统的文化遗存在农村积累深厚。打造一个承载的“容器”,把“提纯”后的传统农村文化装进去,让人们可以沐浴在文化之乡、沉浸在精神之林,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选择。  茶香竹海中的临安上田村是浙江农村文化礼堂一个精彩的样本,村党总支书记潘曙龙更是文化礼堂最早的建设者之一。他对此颇有心得:农村精神文明在这里找到了新的起跑点
期刊
中国梦的其中一环是生态文明建设,在浙江,承担这一任务之一的是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为核心内容的五水共治。由浙江电视台钱江频道和绿色浙江环保组织共同推出的“五水共治·吾水共治”圆桌会,从2014年2月起,便开展起来。  让时光倒回到二十年前  “我小时候山下金河水很清,现在却变得这么脏。”温岭市山下金村的村民这样对圆桌会的主持人范大姐说。在江南的水域中,深藏着每一个老百姓最深处的记
期刊
“这里的生态环境实在是太好了!”  “这优美的山村真是令人向往! 可不是,在不到二十天的时间里,我们二十多位退休干部职工就来了两趟,而且一住就是三五天。”  来武义县新宅镇金岩村旅游的永康市退休干部朱屏花等人,说起金岩村的生态环境就赞不绝口。  确实,步入坐落在山坳里的金岩村,仿佛置身生态乐园:金岩溪蜿蜒穿村而过。两公里多长的河道上筑起十一道拦水坝,形成一条条姿态各异的跌水瀑流。溪水清澈见底,成群
期刊
四月的戛纳鲜花盛开,风光明媚。这座因电影节而闻名于世的法国南部小城,此刻,却是围绕电视而展开浪漫风情。在电视节现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正门前悬挂着的《舌尖上的中国Ⅱ》巨幅海报;稍远处,近30个白色路演帐篷与美丽的海滩连成一片,仿佛是蓝天白云的映射;建筑内部,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千位电视节目采购商、数百位记者,正在近2000个展台间忙碌穿行……4月7日至10日,第51届戛纳春季电视节如期举行,这是目前规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