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水共治:母亲河的文明之约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_6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梦的其中一环是生态文明建设,在浙江,承担这一任务之一的是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为核心内容的五水共治。由浙江电视台钱江频道和绿色浙江环保组织共同推出的“五水共治·吾水共治”圆桌会,从2014年2月起,便开展起来。
  让时光倒回到二十年前
  “我小时候山下金河水很清,现在却变得这么脏。”温岭市山下金村的村民这样对圆桌会的主持人范大姐说。在江南的水域中,深藏着每一个老百姓最深处的记忆,也深藏着文化与文明。20年前,河水清澈见底,随处可见鱼虾;盛夏时节,总有许多孩子在河里游泳嬉戏。什么时候河水能够再现清澈灌溉庄稼,是百姓最大的愿望。
  当代治水,必定是一场全民治水。圆桌会不论去哪个城市举行,当地民众都有一席之地。当工业污水、生活污水侵占了母亲河,他们是最大的受害者。在圆桌会上,村民们思绪积极,献计献策。他们有时会拍桌子争执,有时甚至从听众席走上会场发言。在这一场场圆桌讨论中,他们担任着最重要的角色。
  不仅如此,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老百姓都争做治水的宣传者和监督者。大伯大妈晚上出去散步,习惯拿个手机,遇到非法排污的,马上拍下照片,录下录像。有了千千万万双眼睛的“侦查”,企业再也不敢偷排污水了。
  人人参加治水,人人都有意识护水。生活垃圾减少的同时,文明也来到了我们身边。
  绿色浙江作为“吾水共治”行动的发起组织,与电视台密切合作。他们起自民间,不为名利。在圆桌会的背后,他们还开辟了网络渠道,为治水征集建议。越来越多的青年志愿者,加入到了治水行列。如今,走在河边,总能不经意间看见一群年轻人一手拎着环保袋,一手在捡拾垃圾。众人齐心协力,持续治水,让河流再回到从前的清澈。
  将运动治水变成持续性治水
  圆桌会上治水的专业性,体现在各类专家的每期必到。
  3月12日,绿色浙江环保志愿者一行前往东阳市卢三小溪,因附近石材厂经常不经处理排放废水,往日清澈的小溪已成为了一条“牛奶河”。时隔一个月后,当钱江频道记者再次走访东阳时,却发现短短的时间之内,“牛奶河”已有了大幅度的改变。许多不合格的石材厂被拆除,卢三小溪的水也不再是乳白色。这不禁让人心生怀疑,过于快速的整治是否只是一场运动治水?经过治水专家的讨论,圆桌会主题临时更改为:“吾水共治”必须是持续性治水!而这也成为了后续治水的基本方针。
  方门村是奉化市最大的养猪专业村,巨大的生产链每天产生几十万斤猪粪和污水。污水排进了方门江,它逐渐成了一条“猪粪河”,下游水质受到极大的影响。更令人担忧的,是母亲河奉化江也被间接污染,治水迫在眉睫。但大家关注的不仅是江水的治理问题,也是养猪户们不再养猪之后,如何维持生计的问题。
  圆桌会上,农林局的专家前来帮忙。奉化向来盛产水蜜桃,若是给村民提供技术,他们就能种起果树。治水的同时,改善了环境,也为村民们找到了新的致富之路。
  河道污水除了工业污染,不可小觑的还有生活垃圾污染。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杭州市文晖街道备塘河边堆满了生活垃圾,它们基本来源于沿岸农民房里的租户。除了对租户们进行环保教育之外,也有工程专家提出,对于暂时没有条件截污纳管的住户,可以先采用相对易操作的生化池、生化处理装置,来进行污水处理。
  尽管接下去备塘河的整治还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但在此期间,绿色浙江会定期组织志愿者前去进行垃圾清理。恢复清清河水需要时间,持续性治水更需要大家的耐心和坚持。
  寻找可游泳可饮用的河
  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人民群众对生活品质的要求,已不再是简单的温饱和生存,健康的生态和环境越来越成为生活的重中之重。喝到放心的水,吃到安全的食物,摆脱雾霾天,是每个老百姓渴望实现的“中国梦”。
  以治水为突破口实现经济发展的大转型,成为浙江的新一轮改革之路。2014年的“三公”经费削减了30%,为了更好地投入五水共治;各地领导带头捐款,引领起社会捐助热潮,为了更好地投入五水共治;“吾水共治”圆桌会不断开展,亦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五水共治。
  不论圆桌会开到哪个城市,当地的职能部门都会到场。很多次圆桌会的选点都是当地政府部门打进热线,主动要求电视台前去。在圆桌会接近尾声之时,他们会给出一个承诺,确定治理的目标和时间。有了切实贯彻的行动,政策也从一个个文件变成了真正惠民生的现实。
  “五水共治,治污先行”,城市的河流水质是否过关,最直观的标准是能否下河游泳、能否拿来饮用。今年,各地领导干部纷纷带头试水。我们相信,可游泳可饮用的河将一条条被找回来。
  今年正值“范大姐帮忙”栏目十周年。作为民生新闻栏目,他们从邻里小忙,帮到了治水大忙。将五水共治的战略目标,做成了接地气的“吾水共治”圆桌会,在政府和老百姓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家园之水是吾水,五水共治是吾责”,这新时期的呼声已经渗透到了每个人的心中。如范大姐所言:“跑了浙江那么多个城市,感受最深的,是水的重要性。水污染了,我们的饮用水、灌溉庄稼的水、整个生物链都会受到影响!”作为绿色浙江的公益大使,她更加懂得保护生态的迫切。
  每到一个地方,“吾水共治”行动的热情便被带到了那里。不仅是省里的钱江频道在行动,每一家市县电视台也在行动。融合了当地特色的各种治水专题栏目,随着圆桌会的进程不断推出。圆桌会拟定跑全省11个城市,治理11条典型污染河道,这些典型最终都将被收录进《治水方略》一书,成为五水共治案例集。钱江频道新闻部的蔡志豪主任说:“在治水成果验收时,我们将办一个PK晚会,对每个地方的河道水质做一个排名。有了竞争,各地的参与积极性都非常高。”
  除了“范大姐帮忙”之外,钱江频道的“新闻007”栏目共同承担着“吾水共治”圆桌会的任务。接下来,他们将前往安吉县和(杭州市)余杭区,联合两个地区进行首个跨区域的整治。来年,“吾水共治”行动还将扩展到其他“四水”。随着时间的向前推进,河道污染正在减轻,饮用水的放心度正在提高,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我们,看见的是未来美好生活的新希望。
其他文献
巴西利亚,7月18日上午,在结束对巴西的首次国事访问之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西利亚下榻饭店内接见了中国驻巴西使馆工作人员、华人华侨代表和浙江交响乐团全体演职员。  上午9时许,习近平走进会见大厅,当看到现场的浙江交响乐团成员时,习近平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你们昨天的演出很精彩。你们演奏的最后一个曲子是中国的乐曲,演奏水平很高。我对罗塞芙总统讲,这场活动为我的访问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期刊
杭州玉皇山路上的中国丝绸博物馆正在举行“华美致远—中国外销丝绸的风貌”展览,展出的都是中国风的外销丝织品。展览以各种图照、实物展示了十八、十九世纪前后中国专为外销设计、生产并输出到世界各地特别是欧美国家的丝绸织绣品,从中显示出中国丝绸文化的丰茂灿烂。  中国刺绣起源很早。虞舜之时,已有刺绣。东周已设官专司其职,至汉已有宫廷刺绣。自汉以来,刺绣逐渐成为闺中绝艺,一些著名刺绣家在工艺美术史上也有了一席
期刊
宁波平原中部有余姚江、奉化江、甬江三江汇流的自然奇观,宁波城市即围绕三江交汇处即“三江口”扇形展开。在迎接新中国成立65周年之际,回望这一甬江水系的心脏、城市繁衍发展的核心,这里已华丽巨变为美轮美奂的都市风光长廊。这座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正是在这里奏响改革与发展的乐章。  汇聚四明形胜与文脉的三江口  三江浪花,四明形胜。  宁波三江口建城始于唐长庆元年(821),在今鼓楼一带建立子城。乾宁五年(
期刊
7月11日上午,杭州玉皇山麓的浙江美术馆迎来了一场最“恰如其名”的展览—由浙江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共同主办的“同心塑美—浙江省第十三届美术作品展”。这是浙江美术界描绘时代、讴歌人民、庆祝新中国建立65周年的盛大献礼。  两周的展期中,“去浙美看‘浙美’”成为广大艺术爱好者之间的一句问候语,每一件作品,都找到了它的知音。巧的是,5年前,浙江美术馆建馆之初,迎来的第一个大展,便是浙江省第十三届
期刊
日前,“青山绿水中国梦——全国农民画展暨浙江省民间工艺精品展”在杭州市工艺美术博物馆举行。经过精选,此次展览共展出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135件作品,生动展示了中国各地区农民画佳作,显示出浓郁的农民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这次画展以“青山绿水中国梦”为主题,由中国文联、中国民协、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浙江省文联,浙江省民协等主办。□  Hangzhou Arts and Crafts Museum
期刊
中华有久远的民歌创作,比如《诗经》收罗的各国之“风”。民歌具有强烈的现实性,表达着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意志、要求和愿望。今天,浙江省浦江县的农民用诗歌来讴歌自己的生活,讲述自己追寻的“中国梦”。  耕读传家久  一束饱满的稻穗、一行飞翔的大雁、一把普通的扫帚、一串散发清香的葡萄、一曲喜气十足的秧歌……这些再常见不过的东西,成了农民讴歌的对象。白天,或种地,或扫街,或兜售自家种的蔬菜……他们是农民
期刊
丽水往南,汽车在大山间前行,用时不多就来到了景宁畲族自治县。景宁山清水秀,云雾缭绕,是畲族迁入浙江最早的落脚点。畲民自称“山哈”,意思是“山里的客人”—他们迁徙到这方水土生息已经千百年。  畲族是中国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至迟在南宋,“畲”这个族称已见于史书。目前,全国畲族总人口近80万,主要分布于闽、浙、赣、粤、黔、皖、湘七省80多个县市,而中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就是景宁。今年,该县迎来了民族自治4
期刊
自从《印象西湖》拉开演出大幕之后,人们都说,西湖的美丽从白天延伸到了晚上,西湖的夜晚也活色生香起来。  我曾观看过“印象”系列的其他作品,比如桂林的《印象刘三姐》、武夷山的《印象大红袍》、丽江的《印象雪山》,虽然由同一支团队打造,各有各的特色和看点,但《印象西湖》相比于其他作品,却多了几分含蓄、委婉的深情和浓浓的江南意韵,而这,正与杭州的城市气质相吻合,让人观后不能忘怀。  就在近日,杭州的平面媒
期刊
大运河从隋炀帝的洛阳出发,向北撞进了北京,向南撞到了杭州,至于撞进长篇小说,这在我是一时没有想见的。  大运河撞进散文家柯平先生的历史随笔集《一个人的运河》,撞进诗人张国云先生的诗集《一条大河里的中国》,撞进我与黄玲女士主编的反映运河南端风情的散文诗集《风情拱墅》,都是可以想见的,但是以长篇小说的文学样式直接描绘运河曾经的风起云涌与惊心动魄,一举动用三十万字,这仍然令人感到惊讶。  手笔确是大了一
期刊
多年来,在浙江农村,人们已不再仅仅满足于物质的温饱,而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传统的文化遗存在农村积累深厚。打造一个承载的“容器”,把“提纯”后的传统农村文化装进去,让人们可以沐浴在文化之乡、沉浸在精神之林,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选择。  茶香竹海中的临安上田村是浙江农村文化礼堂一个精彩的样本,村党总支书记潘曙龙更是文化礼堂最早的建设者之一。他对此颇有心得:农村精神文明在这里找到了新的起跑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