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qdm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95后”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存在新媒体的自觉运用而缺乏规范、价值观趋向多元化、网络道德水平亟待提高三个问题。面对新时期网络发展带来的挑战,将网络素养的培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势在必行。要建立健全网络素养培育课程、加强校园网络宣传引导和环境监管、培养网络素养教育师资队伍。
   关键词:“95后”大学生;网络素养;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素养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麦克库劳于1994年提出,是对媒介素养的延伸。网络素养是指通过网络获取、分析、评价、传播信息的能力和素养,包含网络认知能力、网络操作能力、网络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网络行为管理和约束能力、网络安全意识五个方面。
   一、“95后”大学生的网络素养现状
   1.新媒体的自觉运用而缺乏规范。新媒体利用数字技术、移动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以及电脑、手机等终端快速发展,已渗透到“95后”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给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一定弊端。从信息获取来看,“95后”大学生更倾向于使用便捷的新媒体来获取相关信息,但由于获取信息渠道较多,信息量大,较难辨别真伪。从信息发布来看,“95后”大学生发布的信息内容单一,缺乏独立思考,信息质量不高,导致信息社会影响力极小。从信息使用来看,“95后”大学生对于获取的信息使用率不高,使用范围也极其狭窄。
   2.价值观趋向多元化。网络文化缺乏一种主导性意识形态的引导,呈现空前的自由和草根化,导致人们的自我意识下移,带来价值体系的“去中心化”。“95后”大学生正值价值观形成和建立的时期,面对多元信息,他们的“价值核心受互联网思维的影响,正在由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变迁,价值取向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价值目标由理想化向功利化转变”。因此,在多元的价值观体系中,建立“95后”大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尤为迫切和关键。
   3.网络道德水平亟待提高。鉴于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特点,大学生将网络视为“自由之地”,成为具有网络文化模式的“网络人”,其网络行为缺乏道德感和责任感。一方面,部分大学生长期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无法自拔,形成虚拟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强烈反差,网络成瘾作为一个青年群体高发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通过网络发布一些没有价值甚至是负面价值的信息,这种网络不文明行为,或是对社会现实不满的发泄,或是将对他人的不满化为恶意攻击,发布虚假消息,或是对负面舆论信息不加辨别盲目跟风。
   二、网络素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1.建立健全网络素养培育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建设开放的、动态的、多层次的网络素养培育课程结构。高校网络素养培育课程既要重基础、广覆盖,也要有重点,重深入。设置以文献检索课程、现代信息技术课、计算机技能课等为基础的课程,提升大学生网络信息获取、处理的能力;设置以学习网络法律法规、鉴别网络信息真伪等为主要内容的网络道德课程,提升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设置以网络心理剖析、网络行为引导为主要内容的网络心理课程,提升大学生的自我协调和自我控制能力。
   2.加强校园网络宣传引导和环境监管。高校应积极适应新形势下网络空间呈现出来的新常态,把握网络传播规律,加强网络宣传引导工作。第一,有空间、有阵地,建立以网站为核心,以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为主体的网络宣传引导阵地,通过多种网络平台与“95”后大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对其进行引导和教育;第二,有监督有管理,建立校园网络信息管理机构,规范和引导大学生网络行为,加强网络舆情预警和分析,建立舆情处理预案制度,构筑良好的网络舆论生态。
   3.培养网络素养教育师资队伍。面对网络发展新常态,加强网络素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首要任务。高校培养一批专业化网络素养教育师资队伍,应在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多个方面提升教师素养。首先,以组建技术业务过硬的专职网络素养教育师资队伍为主,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网络素养为辅,形成互为补充的网络素养教育师资队伍体系;其次,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网络素养培训,通过专门的业务培训和业务学习,提升教师队伍的研究理论基础、网络操作技能、网络法律法规、网络心理等专业化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左元,李林英.大学生新媒体素养教育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理论导刊,2014(5).
  [2]肖立新,陈新亮,张晓星.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及其培育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4(3).
  
  注:本文系2015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全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力研究——基于立德树人新常态理论”(项目编号:2015SJB454);2014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95后,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及培育研究”(项目编号:2014SJB45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教师应督促学生重视心理健康,并且教会学生自我减压的方法。教师要帮助学生更加充分地了解自己,使其对自身的能力做出适当的评价,从而在大学生活中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教师要帮助学生提升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本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细节展开讨论,提出了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效果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方
期刊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药事管理专业创新实践教学的建设,分析药事管理专业学科的特征及专业培养目标。根据现实情况,本文提出了建设实践创新型教学团队,搭建创新实践平台的建议。  关键词:药事管理;培养目标;专业建设;创新实践  一、 药事管理的学科特征与专业课程体系目标  1.学科特征  药事管理学科发源于美国。在美国,药事管理学是药学领域的分支学科,是药学与社会科学,如社会学、管理学、法学等部分学科互相
期刊
摘 要:在高等教育教学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高校教学管理一线执行者的教学秘书对教学环节的顺利执行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文献分析法、定量和定性分析法,通过查询CNKI数据库中的有关文献,从大时间截面方向探究了当今高校教学秘书的发展规律、研究态势和队伍建设情况,以期对相关研究有所启示。  关键词:高校;教学秘书;角色; 素养; 队伍建设  教学秘书是高校教学管理的一线执行者,影响着教学环节及质量工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国学热”的思考,诠释国学课程的性质、含义,重申国学课程改革应采取的措施,使国学课程能够在学校课程教学中发挥更深远的作用。  关键词:国学热;国学课程;改革措施  一、国学热  1.“国学”的含义。“国学”一词最初是从日本引进而来,源于日本的国粹运动,目的是要解决在西方思想文化和生产方式的冲击下,本国思想文化和价值体系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对于国学,没有更权威和一致的诠释。陈独秀说:
期刊
摘 要:为了做好高校英语教学工作,教育工作者结合当前新型媒体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利用实践性的教学方法,以新型媒体应用对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作用为研究切入点,开展相关的实践工作。这一工作的开展为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育;新媒体时代;网络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对于高等英语教育工作质量要求的日益提升,如何做好大学英语教育工作,利用创新性的工作方法做好英语教学工作
期刊
摘 要:本文统计了近15年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的立项项目,通过调查相关文献,统计出三类研究视角。通过对15年来的课题进行大数据分析,本文发现这些项目存在青年课题立项增多,立项主持人分布不均衡和中西部高校立项较少等问题。  关键词:社科基金;教育学;立项课题  一、前言  随着“互联网+”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其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而来,各行各业都无法回避。由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海量的材料、碎片化的信
期刊
摘 要: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是指一种临床认知功能减退的状态,主要表现为记忆力的损伤,其起病隐匿,且与痴呆有密切的关系,已受到人们密切的关注。研究此疾病的意义在于探索、发现有效的干预和防治措施,以期延迟或逆转痴呆的脑功能损害。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简述了对该病的相关研究及防治决策,以期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干预;认知功能  一、前言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
期刊
摘 要:初中语文课本中有部分篇章涉及爱国主义教育,然而由于时代的变化,学生往往无法深刻领会到这些篇章中强烈的爱国之情,这也往往成为教师教学中的阻力。语文课堂注重文道统一,如何通过巧妙设计让学生真正借助文本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语文教师备课时需要关注的重点,也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文道统一;语文;爱国主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
期刊
摘 要:本文利用文献资料、调查分析等方法对黑龙江省垦区民族体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及其问题进行分析,对民族体育在新农村中的具体实施方案提出自己的建议,以期对黑龙江省垦区新农村体育建设提供保障。   关键词:新农村;垦区;体育建设;民族体育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央提出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新任务,是加快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推动力,是中央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有力体
期刊
摘 要: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与社会的关系日益密切。本文指出社会参与大学治理的问题,有社会参与意识淡薄、权利不明确、体系不完善、力度不够等,并提出了具体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社会参与;问题对策;构建策略   大学是重要的社会公共事业,由于其具有独特的学术性和社会性,所以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功能。现实中各种社会力量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大学的治理,社会参与大学治理的途径、方式、范围都在逐渐扩大。面向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