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欧洲出色之作

来源 :音像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ldwj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洁》Clean
  导演: 奥里福·阿萨亚斯
  主演: 张曼玉、尼克·诺特、Béatrice Dalle
  地区: 法国
  尽管《清洁》这部电影在第57届戛纳电影节获得了最佳女演员奖,但是这一切依然不能改变这部电影在多数国家的冷清局面,欣赏这部电影的观众和电影从业人员多数集中在法国和亚洲国家,而在其它地区,这部电影的认可度远没有它的电影原声大碟来得高。这一切,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张曼玉主演的缘故,当戛纳的主席昆汀宣布得奖名单的时候,这个坏小子眼中闪出的“坏笑”已经说明了这一切。那这个局部发热的现状,也应该是早就在奥里福·阿萨亚斯的预料之中了吧。
  《清洁》,从标题的文本意义来看,这部电影的主题已经显而易见了。Clean——清洁——清扫——洁净,无论从那个角度来阐述这个主题,无非都是从肉身向善和心灵洗礼的两个层面,所以,指望能在这部电影中寻觅到法国电影深邃和哲思的观众应该可以罢休了。
  果不其然,看过这部电影的观感和原先预想的一样。不客气地说,《清洁》几乎是一部励志的电影。张曼玉扮演的女主角艾米莉是一位小有名气的摇滚歌星,一次丈夫死于毒品,艾米利则因此入狱6个月。朋友们认为艾米莉应该对丈夫的死负责,于是,法庭和亲人们剥夺了她5岁儿子的监护权。出狱后的艾米莉在反复的戒毒中同时饱受想念儿子的煎熬,为了儿子,艾米莉必须“清洁”自己,重新做人。就是这样的情节,这些套路不知道在多少部电影里似曾相识,可是中国,乃至亚洲的观众看这部电影还是会觉得激动,原因还是张曼玉。这样说吧,影迷对于张曼玉的热爱是一个重要原因,而张曼玉自身精湛的表演和阿萨亚斯的体贴打造拯救了这个本来乏善可陈的故事。这个在沉沦里重生的女人,凌乱的卷发、泛旧的皮衣、血色的围巾、烟不离手、漂泊而又隐忍,“艾米莉”令张曼玉把多年来积攒的演技宣泄得如此放纵、真实而富有情感。她把璀璨的风华留给了她曾经最爱的那个法国男人,而那个男人用她最熟悉的摇滚韵味把这个离他而去的女人粉饰得入骨之极。
  张曼玉在影片和电影原声带中的一展歌喉,是最激动的一刻,从不唱歌的张曼玉唱了4首歌,其中还翻唱Mazzy Star。配合着阿萨亚斯一贯偏冷的镜头语言,那些人、那些事好像无人触及,效果却也如桃花源中人,某一日突然抬起头来才感叹韶华易逝。这时候,哪怕只一幕,也让影像沉淀成一幅清淡的水彩画,画中人连眉眼间的阴影都是柔和的。张曼玉的演出的确够好,但也不是说没人再能做到她那样,至少在片尾的那个失声痛哭的长镜头里,《爱情万岁》里的杨贵媚来得更有力道。
  这部电影还有另一个译名《错得多美丽》,这是个顺延翻译《天使爱美丽》的法国语态。阿萨亚斯在法国的赞誉由来已久,他是《电影手册》派系中最显山显水的一位,他的作品一贯受到法国媒体的热捧,他的镜语充满了很浓的法国风味,他洞察爱情的方式是一种亲切又伤感的洗劫,他以大量中景及自由的摄影机运动所构成的景框世界,宛如生活般地呼吸着爱情的气息。
  


  《漫长的婚约》Un long dimanche de fian?ailles
  导演:让-皮埃尔·热内
  主演:奥黛丽·塔图、加斯帕德·尤利尔、多米尼克·皮诺、朱迪·福斯特
  地区: 法国
  同样从字面上理解,《漫长的婚约》的故事有一种悠远的情愫,如果把这个意思朴素化,就是一句话“未婚妻的漫长等待”。
  在首映的巴黎,微凉的10月,到处都挂着奥黛丽·塔图那个单薄、忧伤的背影,自《天使爱美丽》后,人们盼了4年,终于盼到了这部所谓“天使爱美丽的归来”,让-皮埃尔·热内和奥黛丽·塔图的第二次合作迅速成为票房的冠军。而这次的故事被框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烽火佳人、乱世浓情、战争与和平这样的字眼都给这部时尚的小格调喜剧添加了怀旧色调和忧伤情绪。
  让-皮埃尔·热内是一个自学成才的导演,他从导演电视广告和视频片段起家。1991年,第一部长片《黑店狂想曲》获得了4个恺撒奖,1997年,热内到美国拍摄了异形系列电影的《异形4:浴火重生》。随后,凭借《天使爱美丽》在全球票房和评论界的双丰收,《漫长的婚约》成为了法国导演让-皮埃尔·热内第一次堂堂正正地为好莱坞效力的产物。华纳影业让他根据法国作者塞巴斯蒂安·亚普里索的小说《未婚妻的漫长等待》改编出又一部诸如《英国病人》、《珍珠港》式的豪情大片。其结果可想而知,好莱坞的流水线制造工艺必定将这部电影打磨的圆润晶莹,但导演热内原本的法国异想则所剩无几。
  不过《漫长的婚约》也没有烂到离谱,至少在好莱坞式的“残酷的战争悲剧和沉重的人性挣扎”之下,让-皮埃尔·热内还是坚持了怀旧感觉和淡淡悲情。在电影中,我们看到最早的古董汽车、火车、摩托车与飞机,古老的电话,各行各业人物的服装,热内最大程度上在人们的幻觉世界里复原了上世纪20年代的法国,在那样一个有声有色的时代,一个深情而单纯的小女人坚贞地寻找未婚夫,《漫长的婚约》就像法国影评界热情高涨的评论——“回到20年代”。看过热内以前作品的影迷们不难发现,热内一向是以趣味细节表现见长,故事情节只是个不精彩的幌子而已。这次用法国出名的流行小说作为改编背景,他的用意也许是发现了自己结构故事能力的问题,加上好莱坞用金钱堆出的视觉冲击,《漫长的婚约》就像一道口味很杂、味道香浓却有点怪的盛宴。
  让-皮埃尔·热内+奥黛丽·塔图的强力组合是撑起这部电影的支柱。塔图这次的表演让熟悉她的人看到她另一种表演的可能,她的乐观和坚毅改变了人们以前对她鬼马精灵的印象,塔图变得严肃和坚强了许多,她的短发造型和执着的爱情梦想都令这部电影不停地闪现出温情的光芒。
  


  《放牛班的春天》 Les Choristes
  导 演: 克里斯托夫·巴拉蒂耶
  主 演: 热拉尔·朱诺、弗朗索瓦·贝雷昂、雅克·贝汉
  地区: 法国
  这年头,讲话的缝隙撂几句英文已经变成很老土的举动,随着中法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和密切,现如今给人的感觉好像不会法语就不懂交流一样。当然,这是句玩笑的话。不过,法国文化的确有它独特的一面,这其中法国电影的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尤其不能忽视。去年法国最热门的影片《放牛班的春天》就是以它优雅绝伦的电影音乐和脉脉温情的清雅故事打动了我们,在2004年微凉的深秋。
  《放牛班的春天》应该是2004年让法国人备感自豪的一部影片,它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吸引了850多万法国人进入影院,这在总人口才7000多万的法国,相当于100个人中有12人次去看了这部影片。影片在法国创造了4000多万欧元的票房。尽管和该片同时上映的是好莱坞大片《特洛伊》,《放》依然以其无敌魅力横扫欧洲。
  《放牛班的春天》现在角逐奥斯卡的最佳外语片,和它“同乡”的《漫长的婚约》刚好匹配得很,一个丝竹小调,一个黄钟大吕,各有各妙趣的地方。
  《放牛班的春天》把时间定格在二战后的法国,是个非常绝妙的选择,因为这是个饱含悲伤和希望的时刻,很多孩子的父母亲死于战乱,他们在一夜之间就变成了无人照顾的“野小子”。这个故事背景也和与年轻的法国导演巴哈蒂的亲身经历很有关联。巴哈蒂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异,他跟着祖母生活,在一个偏僻闭塞的地方长大。就是这些单亲的、阴郁的、天真的、叛逆的孩子们遇到了一个平凡、卑微却满怀音乐理想的老师,再加上一个残暴、保守、势利的校长,这样的冲突构架可以说是又一次的重建了。行为上的顽劣和音乐上的天分,压抑的生活和心灵上的解救,这些一次又一次被演绎的矛盾再次复生,只不过这不是美国式的《死亡诗社》,不是英国式《跳出我天地》,更不是《逃学威龙》,它是隶属法国式的温馨,像一次你拿好纸巾准备擦拭眼泪后的意外冲击,没有美女、没有暴力、没有死亡,而是如一股清流,用最古典的技法说出了一则最纯真的故事。尽管《放牛班的春天》的主题结构并不算新鲜,《音乐之声》多年前就已经具备这样的桥段,但是导演巴哈蒂把轻松可爱放在了铺陈故事的第一位,感人却不做作。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故事线索流畅、节奏简洁的清爽之作,虽然有些段落如果你深究的话会发现剧本的漏洞,某些人物情感上的升华也略显突兀,但在天籁的音乐和顺畅的故事流淌之中,这些瑕疵你都会不那么在意。一场可能陈腔滥调的“春风化雨”被欢笑和泪水包容得很恰当,一些可能爱恨不明的童年理想也被音符和单纯消解得很自然,那些离别的纸飞机,那些泉水般的童声,那些渴望自由的心灵,在细微处着眼但又恰到好处,就好像克莱蒙·马修老师画画一样,几笔就勾勒出人的神韵,其余的部分留给看画的人共同想象去吧。
  这部电影对于中国影迷来说,还有一个意义,因为它是迄今第一部在中国公映的法语原版电影。作为年轻的巴哈蒂的导演处女作,来中国宣传的时候,他一直都表示出对电影的一种不容亵渎的理想主义情怀,他反感电影的工业化,反感那些投钱给电影却又不懂电影的富有老板们。在巴哈蒂的心中,电影永远都是自我心灵的表达。他还有些骄傲地表示,自己只愿意拍摄美国导演所不能拍摄的影片。因此,美国电影公司想买走《放牛班的春天》的美国改编版权,也被巴哈蒂固执地拒绝了。他说看到别人比他拍得好或者不好,他都会感到难过。   作为法国优秀导演雅克·贝汉的侄子,巴哈蒂曾与他的叔叔雅克·贝汉共同制作《小宇宙》、《喜马拉雅》和《迁徙的鸟》等叫好又叫座的影片。巴哈蒂跨足电影界之前,曾担任十几年的音乐制作人,无怪乎他能将本片的音乐元素运用自如。他与法国著名电影音乐家Bruno Coulais共同参与影片的音乐与歌曲创作。Bruno Coulais曾以《小宇宙》、《喜玛拉雅》、《迁徙的鸟》、让·雷诺主演的动作片《暗流》等片四度入围法国凯萨奖最佳电影音乐奖,并以《小宇宙》、《喜玛拉雅》抱回两座大奖。在《放牛班的春天》中,Coulais与保加利亚交响管弦乐团以优美动人的钢琴、和谐的交响乐,搭配影片中如天籁般优雅、圣洁、和谐的唱诗班童生大合唱,将传统电影音乐的温情感受与来自童真心灵的颂唱融合在一起,无论影片中的师生,还是深受电影感动的影迷,都留下一个美好的音乐记忆。片中饰演皮耶的童星尚·巴堤·莫里耶精彩的男高音独唱更赢得一片赞赏,颇有一些维也纳少年合唱团的绝妙水准。
  


  《深海长眠》The Sea Inside
  导演: 亚历桑德罗·阿曼巴
  主演: 贾维尔·巴尔登、Belén Rueda、Mabel Rivera
  地区:西班牙
  西班牙绝不仅仅只有一个布努艾尔,也绝不会只出现一位阿尔莫多瓦,上世纪90年代以后西班牙电影一直在以一种更坚实、更稳健的脚步前进着,2004年的这部《深海长眠》便是最好的佐证,它打通了欧洲作者论和好莱坞市场、西班牙狂野和欧洲化沉思的关节。《深海长眠》还让更多的人记住了两个名字:亚历桑德罗·阿曼巴和贾维尔·巴尔登。
  《深海长眠》荣获威尼斯影展评审团大奖和男主角奖,同时,它在西班牙的票房累计高达1440万美元,挤掉了名气更大的阿尔莫多瓦的新片《不良教育》,被西班牙的推选委员会列为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参评影片。在《深海长眠》中,当贾维尔·巴尔登甫一登场的时候,你很有可能会完全惊呆——这个名叫Ramon Sampedro的西班牙人是个30年来一直致力于支持安乐死的斗士,他与病魔长期抗战了30余年,现在的他看起来苍老、疲惫却神采奕奕,时而轻松地聊天,时而惬意地吸烟。在预告片中,瘫痪的贾维尔·巴尔登幻想般地从病床上站起,赤着脚,孩子一般的在病房里奔跑,随后他化作一段美丽的弧线飞出窗口,投奔怒海,飞翔在无边无际的海面上。这个奇幻的蒙太奇足以引领人们激动地看完这部电影,那种宿命的、无助的、不能把握却极力抢夺的权利,Ramon Sampedro的一生已经化作了一首行动的诗。
  30多岁的贾维尔·巴尔登一直是作为阿尔莫多瓦影片中典型的西班牙男人“符号”出现的,他的壮硕和野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火腿,火腿》、《爱情有害健康》、《活色生香》、《夜晚降临前》这些片子你应该都不陌生,他的角色总是奇奇怪怪:吸毒者、残疾人、精神濒临崩溃的男人。《夜晚降临前》中的贾维尔·巴尔登演绎了同性恋作家雷纳多·艾瑞拉斯的一生。在巴尔登的演绎下,那种激情和梦想的纠缠,宿命与际遇交织的悲歌都被拿捏得精妙无比。而这一次的《深海长眠》,巴尔登坐着轮椅,几乎自毁形象,但他眼中流露出的诉求和无比的绝望却让每个心灵被撼动。
  同样年轻的亚历桑德罗·阿曼巴,今年只有33岁,却已是西班牙影坛新生代导演中的一位佼佼者。他的第二部影片《睁开你的眼睛》不但捧红了佩内洛普·克鲁兹,更被好莱坞翻拍成由汤姆·克鲁斯主演的《香草的天空》。此后,阿曼巴于2000年赴美,执导了由妮可·基曼主演的惊悚片《小岛惊魂》,在票房和口碑上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功。而阿曼巴并未在好莱坞停留太久,返回西班牙后的他转向更为人文气质的影片创作,这部题材争议性很大的《深海长眠》就是他厚积薄发的力作。而在得知《深海长眠》获得奥斯卡的参赛资格后,阿曼巴欣喜地表示,“好莱坞还在面临艰难的选择,我们已经开始庆祝了。”
  


  《摩托日记》The Motorcycle Diaries
  导演:沃尔特·塞勒斯
  主演:盖尔·加西亚·贝纳尔、罗德里格·德拉·塞纳、米亚·梅塞德斯
  地区:美国/德国/英国/阿根廷
  这是一趟切·格瓦拉投身革命前的顿悟之旅,这是一本用残破不堪的Norton 500摩托和狂焰青春写就的日记,这是一幕挥洒少年心气的两小时公路景观,这是一次“因为旅行而旅行”的粗线条式的记录。仅此而已,但足够了,因为简单有时候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
  《摩托日记》里这样写到:“我们真正的使命,其实就是永无止境地徘徊在全世界各地的公路或水路上。我们永远是好奇的,我们永远要调查自己视线伫足之处,角角落落里都要嗅个不停,但我们也永远是抽离的,不会在任何地方扎下根来,不会让自己逗留的时间长得足以发现底层的事物:表象就够了。”1952年1月,格瓦拉23岁,一个主攻麻疯病的医学院学生;艾伯特29岁,一个生物化学家。他们对未知事物充满了探索的兴趣,他们驾着Norton 500,开始了八个月的旅程。虽然电影以很平实的手法去交待这段路途,但事实上按切·格瓦拉的叙述,这个旅程影响了他的一生,导演用近乎纪实的手法,用影像传达着格瓦拉身处的环境。他们的“路上”有着拉丁美洲恢宏壮阔的自然景色,质朴温厚的风土民情;也有着四分五裂的拉丁美洲版图,受尽苦难风霜的山边小镇。
  《摩托日记》是一帮年轻人对残酷青春的礼赞,也是对偶像无悔的告白。被无数青年贴在墙上,印在T恤上的切·格瓦拉,早已成为了青春与革命的象征,但他的青春还是在路上颠沛流离,而内心的无奈和青春的悸动如群山间奔放的绿色。在影片的最后,苍劲的线条化作黑白图像构成的剪影,像一个个记忆的烙痕凝视着那段没有终点的旅程,最后一景中老人的眼神像一把利刃,那是什么,应该是对大地无私的巡礼吧。
  就是这样的一帮人凝聚了这部今年宛如惊叹号的作品:来自《中央车站》的导演沃尔特·塞勒斯,这位巴西影坛的中流砥柱,他镜头下有着无比的粗犷和磅礴;来自《爱情是狗娘》、《阿玛罗神父的罪恶》的演员盖尔·加西亚·贝纳尔,又经过《你妈妈也是》和《不良教育》的冶炼,他演出年轻时的格瓦拉,他在拍摄此片时,年轻格瓦拉的生命仿佛成为了他生命的一部分;来自《探戈》和《弗里达》的米亚·梅塞德斯,她饰演格瓦拉的女友……当然,还有很多。看《摩托日记》的过程是跌落进去的,它的主题应该是沉重而袤远,但是影片在主题气韵上的举重若轻又是那么的得体,这可能不只是勇气,或许还有一种革命的浪漫,好比切·格瓦拉永恒的笑容。
  是的,也许只有在路上,年轻和行动才互为证明。
其他文献
韩国  韩国电影传媒每年都会评选“影坛权力排行榜”, CJ、好利友、乐天这三家娱乐公司几乎拥有了韩国大多数的电影院,而CJ、Bear、Show Box等大型电影公司已经几乎瓜分了韩国电影的制作和发行业务,它们之间的竞争属于会对整个韩国影坛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的竞争。  分别拥有自己的电影公司的姜帝圭和康祐硕分别推出了《太极旗飘扬》和《实尾岛》,这两人作为当今韩国影坛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两位导演,从商业票
期刊
《American Idiot》  Green Day  初识Green Day是在1994年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VCD里,一曲“When I Come Around” 艳惊四座,使他们成为20世纪90年代朋克的代言人,被誉为“新朋克教父”。过去的10年里,乐队虽然也出过几张专辑,但多数被埋没,并没有太大的突破。  这张《American Idiot》终于给人带来惊喜,无论从立意还是音乐,都是200
期刊
《Single Collection Vol.1》(最优精选集 1)  宇多田光  2004年《Oricon Style》(日本公信榜杂志)曾做过一次关于歌迷心目中最有型男女歌手的评选,其中在女歌手单项排名中,宇多田光高居榜首,夙敌滨崎步只得屈居亚军。如此轻松地夺冠完全依赖于宇多田光去年3月31日发行的专辑《Single Collection Vol.1》。正如她出道时以单周百万销量震撼歌坛一样,
期刊
片头蝴蝶如春叶乍飞,片尾毛虫化蝶而出,一时间,影院外寒流呼啸的上海夜空,或者那些已然大雪纷飞的北方,因了《功夫》流星一般的华丽疾驰,顿作花园。  《功夫》始出,三类“星fan”立时铺列眼前。  第一类星fan,是随着他的电影由意气弱冠成长为堂堂熟男,一直能够比较理智地看待周星驰的作品,一路伴随,对其心存敬意,但又有一份好友似的亲切之情,对于《功夫》,他们只会觉得精彩好看,恶搞爆笑不会是他们真正注目
期刊
因为大雨的关系,玛丽亚·凯莉在加州贝弗利山的豪宅漏了水,她被迫搬到山上著名的半岛酒店小住。在及膝的Louis Vuitton的靴子和灰色开叉的迷你裙的装点下,素有“性感花蝴蝶”之称的玛丽亚踏上了楼梯,还是那种惊艳的感觉。有不少陪伴的东东萌生了家的感觉——比如她的宝贝宠物狗Jack Russell。采访前,凯莉让人把狗牵走了,自己舒展地躺在沙发上,宛如要接受治疗或者感冒刚复原的样子……  尽管玛丽亚
期刊
在赖声川的《说相声》系列中,“笑神”作为一个被戏拟、被供奉但又被遗忘的符号出现,有些神秘却又有一些心酸。  “笑神”的装扮很朴实,他随身总是带着一个偌大的包袱,每当他抖开包袱的时候,“虾兵蟹将”们必是笑得前仰后合,可是“笑神”又是诸神中最卑微的一个神,他既不能体面地登堂,也不好受宠地入室,他有小人物般默默又伟大的狂想,却满怀嬉笑后的落寞悄悄消失。  现实世界中,狂想的人不在少数,能让人捧腹的也大有
期刊
好莱坞每年都叫嚣猛片如云,但真正进得了影迷法眼的却不多,能撑起票房江山的,还得靠数得过来的真金货色!2004年,便有10部捍卫起好莱坞威名的影坛战警,身手凶猛,票房了得,一瞪两眼就煞到你!    《超人特工队》The Incredibles  超炫大想象  编导:布拉德·伯德  配音:克雷格·内尔逊  霍莉·汉特  塞缪尔·杰克逊  杰森·李  动画CG做到这般神奇,已令浩瀚寰宇叹为观止,但只有技
期刊
大塚爱:迅速窜红的奇迹    去年刚出道,大塚爱便得以参加“红白歌会”,与滨崎步、仓木麻衣、岛谷瞳等构成红组的阵容,挑战前年胜者白组,可谓极高的礼遇!唱片公司为她开设为期一个月的主题咖啡节;玩具商不失时机地推出大塚爱的襟章扭蛋机,以她的吉祥物“Love”作招牌。  上位速度如此之快,始料未及!  大塚爱2004年在日本迅速蹿红,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3月首张专辑《Love Punch》(混合爱情)推
期刊
Ludacris:南方说唱领头羊    20世纪70年代末出生的Ludacris从小就有着非常高的说唱乐天赋,12岁便加入当地说唱乐团,之后在亚特兰大电台当DJ,让他有机会进一步锻炼自己,且学到了唱片录制技术。  这位南方说唱的代表人物,凭借着行云流水又张弛有度的说唱技艺,制造一系列敏感话题,作品大热。他同时也是一名出色的制作人。  整个2004年,Ludacris显得十分忙碌:一手提拔的爱徒Ch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