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英汉第三人称代词使用的差异
第三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是衡量英译汉中译文质量的重要变量。就英语而言,文中已经提到的第三人称代词进行回指时往往是替代法。而汉语则多用重复回指法。由此可以得知,在对第三人称进行回指方面,英语是替代性语言,而汉语更倾向于重复。所以应在译文中适当减少第三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
二、The Woman in White两个中译本第三人称代词翻译比较
本文选取维多利亚时代极具代表性的侦探小说The Woman in White的两个汉译本进行对比研究,两个译本分别是外国文学出版社叶冬心译本(称“Y译本”)和译林出版社李小蓓、邹惠玲、瞿丽霞译本(称“L译本”)。通过比较前八章两译本在翻译第三人称代词方面的情况,得知在翻译策略上两译本中有多达二十处有着明显差异:Y译本在原文中第三人称代词冗余的地方,尽量用重复回指的方式进行处理;而L译本则更多忠于原文,亦在译文中大量地使用相应的汉语第三人称代词。
1.语篇的连贯性
例1:Secondly,That the duties which the master was expected to perform would be of a twofold kind. She was to superintend the instruction of two young ladies in the art of painting in water-colours.
Y译本:“第二点应聘的教师将担任的工作包括两方面:第一方面是指导两位小姐学习水彩画。”
L译本:“第二点教师担任的工作包括两方面。她将指导两位小姐学习水彩画。”
经过对原文以及译文中第三人称代词翻译的对比发现,Y译本符合汉语重意合、多用省略的特点;而L译本则忽略了两种语言在此方面的差异,造成其表达重复。英语重形合,决定了它即使是人称代词过于冗余,也可以通过其他显性形式来弥补冗余的人称代词可能造成指代不清这个缺陷。另一方面,人称代词的大量运用既符合英语不重复的特点,也衔接了上下文,达到了语篇的连贯目的。而汉语体现的是一种典型的隐性连贯,靠逻辑和词序达到语义的衔接目的。
2.风格的把握
翻译腔过浓的译文,很难体现原文轻松的风格,而语言层面上实行一定归化的译文,则可读性强,有助于風格的再现。
例2:The clothes we gave her were found on her bed. She must have gone away in the clothes she wore when she came to us.
Y译本:“我们给她穿的衣服还在床上呢,她一定是穿着来时的衣服走的。”
L译本:“我们给她穿的那些衣服,后来在她床上。她逃走的时候,身上肯定是穿从前去咱们那儿时穿的衣服。”
通过比较两个译本可以发现,原文中第三人称代词共计用了5次。Y译本在处理时,有意识地把第二和第四处的 “she”进行“零前指”,实现了人称代词在语言层面上的归化,读起来比较流畅。而L译本在第二处和第四处忠于原文,整句连用 四个“她”,从而造成语言风格上翻译腔过浓。
通过对The Woman in White两个中译本的比较可以看出,从语篇连贯性的因素考虑,Y译本在对第三人称代词的处理上要比L译本更为恰当和合适;从译本的风格这个因素考虑,Y译本的翻译策略使译文得以归化,可读性强,风格传递性较好。而L译本虽然形式上忠于原文,但翻译味过浓,可读性弱,貌合神离。综合以上两个因素分析可知,在对The Woman in White译本第三人称代词的翻译上,Y译本更胜一筹。
参考文献:
[1](英)柯林斯.白衣女人[M].李小蓓,邹惠玲,瞿丽霞,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2](英)柯林斯.白衣女人[M].叶冬心,译.北京:外国文艺出版社,1982.
第三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是衡量英译汉中译文质量的重要变量。就英语而言,文中已经提到的第三人称代词进行回指时往往是替代法。而汉语则多用重复回指法。由此可以得知,在对第三人称进行回指方面,英语是替代性语言,而汉语更倾向于重复。所以应在译文中适当减少第三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
二、The Woman in White两个中译本第三人称代词翻译比较
本文选取维多利亚时代极具代表性的侦探小说The Woman in White的两个汉译本进行对比研究,两个译本分别是外国文学出版社叶冬心译本(称“Y译本”)和译林出版社李小蓓、邹惠玲、瞿丽霞译本(称“L译本”)。通过比较前八章两译本在翻译第三人称代词方面的情况,得知在翻译策略上两译本中有多达二十处有着明显差异:Y译本在原文中第三人称代词冗余的地方,尽量用重复回指的方式进行处理;而L译本则更多忠于原文,亦在译文中大量地使用相应的汉语第三人称代词。
1.语篇的连贯性
例1:Secondly,That the duties which the master was expected to perform would be of a twofold kind. She was to superintend the instruction of two young ladies in the art of painting in water-colours.
Y译本:“第二点应聘的教师将担任的工作包括两方面:第一方面是指导两位小姐学习水彩画。”
L译本:“第二点教师担任的工作包括两方面。她将指导两位小姐学习水彩画。”
经过对原文以及译文中第三人称代词翻译的对比发现,Y译本符合汉语重意合、多用省略的特点;而L译本则忽略了两种语言在此方面的差异,造成其表达重复。英语重形合,决定了它即使是人称代词过于冗余,也可以通过其他显性形式来弥补冗余的人称代词可能造成指代不清这个缺陷。另一方面,人称代词的大量运用既符合英语不重复的特点,也衔接了上下文,达到了语篇的连贯目的。而汉语体现的是一种典型的隐性连贯,靠逻辑和词序达到语义的衔接目的。
2.风格的把握
翻译腔过浓的译文,很难体现原文轻松的风格,而语言层面上实行一定归化的译文,则可读性强,有助于風格的再现。
例2:The clothes we gave her were found on her bed. She must have gone away in the clothes she wore when she came to us.
Y译本:“我们给她穿的衣服还在床上呢,她一定是穿着来时的衣服走的。”
L译本:“我们给她穿的那些衣服,后来在她床上。她逃走的时候,身上肯定是穿从前去咱们那儿时穿的衣服。”
通过比较两个译本可以发现,原文中第三人称代词共计用了5次。Y译本在处理时,有意识地把第二和第四处的 “she”进行“零前指”,实现了人称代词在语言层面上的归化,读起来比较流畅。而L译本在第二处和第四处忠于原文,整句连用 四个“她”,从而造成语言风格上翻译腔过浓。
通过对The Woman in White两个中译本的比较可以看出,从语篇连贯性的因素考虑,Y译本在对第三人称代词的处理上要比L译本更为恰当和合适;从译本的风格这个因素考虑,Y译本的翻译策略使译文得以归化,可读性强,风格传递性较好。而L译本虽然形式上忠于原文,但翻译味过浓,可读性弱,貌合神离。综合以上两个因素分析可知,在对The Woman in White译本第三人称代词的翻译上,Y译本更胜一筹。
参考文献:
[1](英)柯林斯.白衣女人[M].李小蓓,邹惠玲,瞿丽霞,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2](英)柯林斯.白衣女人[M].叶冬心,译.北京:外国文艺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