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神话教学实践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k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课程目标制定融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1. 着眼学科属性,寻找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作为课程体系的一个分支,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共性,更有其独特性。《语文课程标准》阐释:“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以,学语文首先是要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具有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促进思维发展,即大家普遍认同的要点概括——听说读写思。核心素养的要求更广一些,它除了要具备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外,还需要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等,同时更加关注学习的方式、方法和能力。所以,语文核心素养既注重基础性特点,更关注学生学习的发展性。
  2.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选定教学内容。结合语文学科特点,选择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框架中提出的内容,落实到学科教学中,笔者就以我国古代神话题材为例。神话这一文学样式,以其神奇的人物、神奇的力量、神秘的色彩吸引儿童。让学生适时地接触神话故事,不仅能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底蕴,而且有利于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给学生一个丰富的世界。纵观小学语文教材,神话题材占有不小的比例,所以,笔者拟选择神话教学实践来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3. 根据题材特点,确定教学目标。
  结合语文核心素养学生应具备的素养和能力,教师在备课中应思考,这节课学生要掌握哪些語文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同时,学生应在此基础上,获得什么样的情感体验、审美情趣及实践能力。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5自然段,感受盘古神奇的力量,感悟神话故事神奇的魅力。
  (2)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抓住关键词,利用关键词概括课文第2—5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了解神话故事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学会加入自己的想象复述故事。
  二、 在教学实施中实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1. 人文底蕴:感受神话的文化底蕴,培养积极的审美情趣。
  我在执教《开天辟地》这一课时,聚焦于中国古代神话,以点带面地让学生通过接触一篇神话,感受原始先民通过淳朴的思维方式对宇宙、人生、自然的认知和理解,从而初步感知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我执教《开天辟地》一开始,就创设情境提出了一个问题:
  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一起走进神奇的世界: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整个宇宙混沌一团,像个大鸡蛋,神奇的宇宙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请大家睁开眼睛,自读课文的第2—5自然段,读后谈谈你觉得哪些地方让你感到神奇?”
  生:盘古昏睡了一万八千年,很神奇。
  生: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擦”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他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巨石崩裂,然后天地就分开了。这真是位力大无比的神!
  生:我从来都不知道我们头上的天和脚下的地是这样分开的,世界万物是这样形成的,我真佩服古代人的想象力。
  学生畅所欲言。在此基础上,我对神话的历史价值进行简单叙述,学生置身在民族文化之中,置身在对先人智慧的赞叹中。
  2. 学会学习:乐于感知神话的魅力,善于掌握学习神话的方法。
  带着这样的情趣体验,学生更加乐于学习。自此学习神话故事,我着重教会学生学习此类题材的方法:“一收一放”,学好神话。我让学生聚焦文本第2—5自然段,围绕“你觉得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很神奇”这一问题,让学生踊跃发言,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学会用关键词概括故事情节,即所谓的“收”。
  师:刚刚我们通过朗读,概括出四个成语:昏天黑地、大刀阔斧、开天辟地、顶天立地。现在,我们一起来读好它们。(生读)谁能用上这几个词语将第2—5自然段内容概括一下呢?
  生:盘古一觉醒来,看见整个宇宙昏天黑地,为了让全宇宙能见到光明,他手持大刀阔斧,开天辟地,从此天地分开。接着,他用自己的身躯顶天立地,一直坚持了几千万年。
  师:你的概括很到位,既全面又流畅。
  神话故事的一大特点在于其神奇的想象力,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神话的魅力,我积极寻找放手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地方,所以实践了如下环节:
  师:下面请同学们把你刚才认为神奇的部分加以想象,先是同桌练说,等一会儿再讲给同学们听,看看你是不是可以将这个故事讲述得更加神奇!(生练习后,指名说)
  生:一年、十年、百年,转眼之间一万八千年过去了,大神盘古在这个“大鸡蛋”中一直昏睡着。一天,当他睁开蒙眬的睡眼时,发现周围黑乎乎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他想伸展一下筋骨,但“大鸡蛋”紧紧包裹着身子,感到浑身难受,呼吸困难,盘古不能想象在这种环境中怎么继续生存下去。他火冒三丈,于是拼命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擦”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他低头一看,身边有一把板斧、一把凿子,便开心地想:好,好!有了这把板斧和凿子,我非用它们砍开这团混沌黑暗,辟出一个光明的世界不可!然后,他用力挥动手中板斧和凿子,只听到轰隆隆响声,巨石崩裂,“大鸡蛋”破碎了。从此,天和地分开了,盘古兴奋地高声欢呼起来。
  师:谁来评价一下这位同学的讲述。
  生:这位同学讲得很生动、形象、有趣,不仅有心理活动,还加上了自己的语言、动作呢。
  这节课,我让学生通过抓关键词理解故事大意,通过讲故事,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学生通过自身的语言、动作、心理等诠释文本,揣摩人物,使得故事更加神奇。学生今后可以用“一收一放”这样的方法,学习其他神话故事。同时,这节课也能在他们的心中种下一颗喜爱神话的种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乐学善思,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   3. 实践创新: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学习中具有创新意识。在《开天辟地》一课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力。
  师:男生这一读,盘古大刀阔斧的场景好像就出现在眼前了。太棒了!在朗读时,这里几个充满力量的词语我们要重读,读出力量,这样故事才更加吸引人。除了力量,我还从你们的朗读里听出了别样的味道,比如这句话:“左手持凿,右手握斧”,这两句字数一样、结构相似,而且充满节奏和韵律感,很有意思。第2自然段里还有一句,能找出来吗?
  生:“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师:找得很准。这是一种修辞手法,叫对偶,用对称的字句来加强语言的效果。请女生读前半部分,男生读后半部分,注意读出节奏韵律。(生读)
  师:盘古大刀阔斧,让这个昏天黑地的大宇宙重见光明,从此天地分开。谁能用一个成语概括一下盘古的这一举动。
  生:开天辟地。
  师: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向这位具有神奇力量的大神致敬。注意老师刚才强调需要重读和读出韵律节奏的地方。(生读)
  在这一教学片段中,全靠学生朗读感悟、合作探究、动作体验等各种方式解决的。“用教材教”的理念,指引我们要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等语文实践中去,在一个更广阔的“‘大语文’背景下学语文。”例如,我在执教《开天辟地》之后,调动学生阅读神话的热情,列举了很多中外有名的神话故事,让他们课后利用课堂学到的方法去学习,并用一节课来交流学习收获。学会学习是一种核心素养,自我学习,实践创新更是一种能力。
  三、 在課堂评价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1. 评价内容——多维度。核心素养下的评价内容,除了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实现,更加关注高级认知能力,如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方式、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造力等高级认知水平,同时还要关注活动中学生面对问题的责任担当、价值取向、情感态度等非认知因素的评价。所以,相较过去传统的课堂评价,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评价是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是立足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性评价,可以概括为六大维度,即学生学习自主的程度,合作的程度,探究的程度,拓展的程度,互动的程度和生成的高度。我执教《开天辟地》一课,学生有充分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拓展能力均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2. 评价方式——多元化。
  (1) 教师评价。
  教师的评价不是总结性发言,而是以此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促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所以“对不对”“是不是”“是什么”等判断性问题要少问,“为什么”“你认为呢”这类启发式、引导式的问题可以多问,因为这类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正是核心素养所要求的学生应具备的能力。
  (2) 自我评价。
  我在执教《开天辟地》一课结束时,发给每位学生一张自评表,让学生填写:
  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剖析的过程,他在不断地自我反思,并在学习过程中慢慢调整、改进,渐渐地学会学习。
  (3) 生生互评。
  课堂上,我主张多采用生生互评,如评价彼此的朗读怎么样?评价同学的故事讲得如何?通过生生互评,可以给同学们更多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让课堂成为一个轻松愉悦的议论堂。同时生生互评,在此过程中,评价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被评价者积极听取别人意见获得提升,是一个评价者发现并分析问题,被评价者解决问题的双向促进的过程。
  (作者单位:无锡市新区南丰小学)
其他文献
一、 复习回顾,介绍迪拜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看老师板书课题,题目中“氵”旁的字比较多,注意三个“点”的安排要略有弧度。我们一齐读课题。(生齐读)  师:这里的“绿洲”其实就是一座座——  生:城市。  师:课文重点向我们介绍了沙漠中的哪座“绿洲”?  生:阿联酋的迪拜。  师:(出示图片)看,这就是阿联酋最大的城市——迪拜。看到这些景色,你想到了哪些词语?谁能按照下列的句式给大家
期刊
六年前,网络课盛行,我校的一位教师参加市级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比武活动,执教的是《秦兵马俑》一课。我参与了磨课,回想起来,那时关注更多的是课件的精彩、网页的精美以及板书的精当,文本被打入了“冷宫”。  2011年4月,我上了一节校级教研课,也是《秦兵马俑》。记得当时我痴迷上语文课不姓“议”,姓“读”:一节语文课,与其在那儿“咬文嚼字”,不如让学生“咿咿呀呀”地读。于是,课堂就有了这样的呈现:从读开始,
期刊
一、 词串导入,质疑导读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课题。(生读)请把卫星的任务读清楚。(生读课题)请你把卫星跟踪的对象告诉大家。(生再读课题)  师:(出示词语:大声嚷道 狂怒地嚷 狂暴地跳 暴跳如雷)你能读出这些词语的意思吗?(生读)  师:这几个词语其实都在传递一种情绪,是什么样的情绪?  生:发怒、非常生气。  师:请把你们理解到的意思,通过你们的声音
期刊
(一)“纯美孩童”单元组诗教学设计  陆云香  教学内容:白居易《池上》、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一)》。  教学目标:以《池上》为例,引出“孩童”形象,通过抓住诗中“偷采”“不解藏踪迹”的描写,体会孩童顽皮可爱的形象,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以“不解藏踪迹”为话题,延伸学习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一)》。(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 激趣导入,初步感受组诗的主题  1. 同学们,今
期刊
从书声琅琅的金色校园,到岁月悠悠的人生长途,朗读是一座神奇的桥,一座以文字和声音建造的心灵之桥。跨越时间和空间,跨越学科和语种,连接我们学习与成长的每一个阶段,给你知识,给你智慧,给你热情与安慰;给你思维与精神的营养,给你语言与行动的力量——因为建造它的,不仅有古今中外的文学家与思想家、教育家、艺术家和科学家,还有世世代代的书香门第、私塾公庠,更有“三味书屋”“知心大姐”“百家讲坛”,直到最近在C
期刊
在一次校内语文教研活动中,我执教苏教版二上《识字7》后,整体感觉比较扎实,教学设计从生字的音、形、义三个方面努力让学生读准音、记清形、辨明义,全面细致的教学也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但整堂课上下来,学生虽然学有所得,课堂气氛却不够活跃,这显然不符合低年级语文课堂的特点。我在上课的过程中,个人感觉并不轻松,由于教案细碎,教师的语言过多,我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对长达7页纸的教案内容的回顾上。  课后的研讨
期刊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宋代,美丽与哀愁并生/那段风雨颠簸的历史/留在了词人独特的感受里/被时光打磨得鲜亮/那些旧事,是历史,是词史,更是心史/它轻巧地触动你的心房/带你走进一场真实的穿越  因为看到了封底上的这段话,很喜欢;也因为《山月不知心里事》和《人生若只如初见》同属于“漫漫古典情系列”,于是,买下了这本书。  对于宋词,从来没有刻意去背诵过,不喜欢那种“为赋新词强记忆”式的阅读方式
期刊
这是一节一年级的看图写话训练课,我选择的图画内容是一个山坡,山坡上有一只大山羊和一只小山羊。为了方便学生有序地表达,也为了给学生由说到写搭建桥梁,我特意写了一篇下水文做了示范。  课开始了,我先指导学生观察这幅图,让他们说一说图上画了些什么?这是什么地方?图上的小动物在干什么?同学们很兴奋,都能把图上的情景说清楚,而且内容很丰富,有的说它们在散步,有的说它们在跑步,有的说它们在郊游。有几个学生竟然
期刊
《小露珠》是一篇科普童话,主要通过小露珠和小动物们之间的对话,表达了它们对小露珠的喜爱之情。纵观课文,最精彩的段落无疑就是小动物们和小露珠之间的对话了:  “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蹦到大荷叶上的小青蛙对小露珠说。  “早哇,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爬到草秆上的小蟋蟀对小露珠说。  “早哇,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落在花朵上的小蝴蝶对小露珠说。  ——摘自《小露珠》一课第2、3、4小节
期刊
《莫鸂窟》一文,若说要教“莫高窟”,那么我们应该引入图片、视频、历史资料等丰富素材,让学生获得关于“莫高窟”这个世界文化遗产的更多信息。然而我们教学的是“《莫高窟》”,那么,我们需要思考教材——作为教学的材料,我们想用它来做什么?或者说通过对这个文本的教学,我们想让学生获得什么?  本文结构清晰,采用总分总的方式,具有独特的言语表达形式,语言凝练,大量四字词语的运用准确概括出事物的特点……基于文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