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例子价值 展开真实学习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nstro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露珠》是一篇科普童话,主要通过小露珠和小动物们之间的对话,表达了它们对小露珠的喜爱之情。纵观课文,最精彩的段落无疑就是小动物们和小露珠之间的对话了:
  “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蹦到大荷叶上的小青蛙对小露珠说。
  “早哇,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爬到草秆上的小蟋蟀对小露珠说。
  “早哇,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落在花朵上的小蝴蝶对小露珠说。
  ——摘自《小露珠》一课第2、3、4小节。
  面对这样鲜活而灵动的对话,笔者的选择是充分发挥例子的价值,展开真实学习。
  1. 谈谈真实感受。让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对话部分,并想一想:“你们从中感受到什么了?”小动物们对小露珠的喜爱之情显而易见。那么,同学们究竟能从哪些文字中感受到这一份深深的喜爱呢?
  2. 关注三个“早哇”。在同学们的自主阅读与批注中,“三个‘早哇’”和“三个‘比喻’”成为师生共同的关注点、研究点。在笔者和同学们的共同交流中,同学们从对话中三个“早哇”,感受到了小动物们对小露珠的亲切、友好与热情,一个个的“早哇”,一声声的招呼,真好!只有好朋友之间,才能有这份让人温暖的情感。在同学们动情的朗读之中,对话中的那份热情被一一诠释。
  3. 聚焦三个比喻。在这段对话之中,不仅有三个“早哇”,更有三个“比喻”,那是小动物们对小露珠真心的赞美。你听,“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在小青蛙的眼里,小露珠像钻石一样闪闪发亮,这是一种“光泽美”。“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在小蟋蟀的眼中,小露珠如水晶一样透明透亮,这是一份“质地美”。“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在小蝴蝶的眼前,小露珠如珍珠一样圆圆的,这是一种“形状美”。在学生尽情的朗读之中,比喻中的小露珠,早已浮现在我们的眼前,烙印在我们的脑海。同学们还发现这三个小动物都在用“打比方的方法”赞美小露珠,对话的形式都是“像……那么……的小露珠”。在学生分角色的朗读之中,热情与赞美被最动听的声音表达了出来。
  4. 学会赞美别人。既然是对话,仅仅有小动物们对小露珠的赞美,肯定是不完美的。“如果你是小露珠,听到别人的赞美会说些什么呢?”让我们像它们赞美小露珠那样,去回应它吧,最好能用上打比方的方式。“早哇,像跳水运动员那么灵活的小青蛙。”“早哇,像跳高运动员一样灵巧的小青蛙。”“早哇,像荷叶一样碧绿的青蛙。”“早哇,像歌唱家那样歌喉动听的小蟋蟀。”“早哇,像鲜花那么美丽的小蝴蝶。”“早哇,像小姑娘那么可爱的小蝴蝶。”“早哇,像仙子那么美丽的小蝴蝶。”……
  关注对话的视角很多,就如上述学习过程中所呈现的那样,对话的具体内容肯定是非常重要的视角之一,即“究竟说了些什么”。从三声招呼到三次赞美,从小动物们对小露珠的赞美到同学们想象中的回应,无疑都是基于对话内容的考量。但仅仅有“说了些什么”,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透过内容,去关注对话背后的情绪与情感,热情赞美,抑或其他。从对话内容到对话情感,不仅仅是《小露珠》一文中对话部分的学习过程,也应是所有文本的阅读过程。“披文入情”,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三上的课文中,文本中的对话还有很多很多:如《学会查“无字词典”》一文中爸爸和聪聪之间的对话,《蒲公英》一文中太阳公公和蒲公英种子之间的对话,《三袋麦子》一文中土地爷爷和小猴之间的对话,《石头书》一文中川川、磊磊和叔叔之间的对话,《小稻秧脱险记》一文中杂草和喷雾器之间的对话,《军神》一文中刘伯承和沃克医生之间的对话,《孙中山破陋习》一文中孙中山和母亲之间的对话等等。丰富多彩的对话内容、各式各样的对话形式,注定应设计有张力、有厚度的学习过程。但仅仅关注对话内容与对话形式,是远远不够的,这样的语文学习容易陷入内容的深度纠缠与形式的生搬硬套之中。要避免这份纠缠与呆板,就必须在发挥例子價值的基础上,展开真实的语文学习。
  当《孙中山破陋习》一文的学习告一段落之后,笔者让学生们温习了本册书中的对话,直观感受对话形式,深度了解对话内容,从中领悟对话技巧。并在随后的“小作文”中,布置了“仿照书上的格式,写一写你印象最深的一次对话”这一学习任务。施卓岑同学描述了爸爸和妈妈之间的一段对话——
  ……
  下午,妈妈有事急着出门,就对爸爸说:“我可能要晚些回来,你四点钟的时候把饭煮一下。”爸爸“噢”了一声,表示知道了。五点多钟,妈妈回来了,问爸爸:“饭煮了吗?”爸爸一拍脑门:“不好,我给忙忘了。”妈妈一听气极了:“你说你,从早上起来就待在这儿,几乎没动过,饭也不吃,家务事也不帮忙做,都快成翻版植物人了!”爸爸听了,这才停下手中的活,笑着说:“好好好,我的夫人,我马上就站起来走走,还不行啊!”说着就真的站了起来,可等妈妈一转身,他又立刻坐了下去。
  ……
  小作者用一段极富现场感的对话,把一位全身心投入、忘记周围一切的爸爸形象刻画得生动、有趣,尤其是那精彩的对话,读了使人恍如置身于那个场景之中!材料真实,情感真挚!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既然是个例子,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例子的作用,让学生们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应该是执教者在备课中、教学时、反思里应有的视角考量与着力之处。关注文本本身的表达形式,由此衍生让学生们进行有语文学科特质、又能够与“例子”有千丝万缕联系的言语实践,应该是深入挖掘教学价值的最佳路径之一。因为“例子”中有对话型的文本,也有故事类的文本,还有写景类、古诗类、非连续性文本类等等。但总而言之,尽管文本形式各不相同,但是,要想挖掘出真正契合文本、契合学生的语文教学价值,就一定要基于那一个“例子”中所呈现的独特的文本形式,从这里出发,演绎语文学习与言语实践的无限可能性!
  (张国宝,南京市学科带头人,南京市力学小学副校长)
其他文献
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和哲学家,面对什么都很好奇,由“问”到“学”,是儿童建构知识的自然过程。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儿童成为他自己,当我们顺应儿童的需要,促使儿童自我建构知识,引导儿童因“问”而“学”,以“问”促“学”,“学”以致“问”,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自我学习的能力——“問学力”。  一、 “问学力” 的提出与内涵  课改以来,课堂已从“教师讲授”到“教师导学”,发生着积极而又深刻的变化。但不能否认的
期刊
漫读宋词:  (岳飞)  苹果树下  摘一个  只摘一个  要是不甜  也是自己的选择  苹果树下  摸摸这个  看看那个  下定决心  就是它啦  带疤的苹果  虫儿尝过的  一定没错  小时候,每到夏天,家里的菜园常常种很多甜瓜。每次吃瓜的时候,大家都拣又大又光的吃,剩下的总是那些歪歪扭扭或疤疤裂裂的小瓜。“你们不懂,别看这些瓜长得不好看,可是却甜得很!”母亲指着篮子里挑剩的瓜说。“真的吗?”
期刊
一、 复习回顾,介绍迪拜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看老师板书课题,题目中“氵”旁的字比较多,注意三个“点”的安排要略有弧度。我们一齐读课题。(生齐读)  师:这里的“绿洲”其实就是一座座——  生:城市。  师:课文重点向我们介绍了沙漠中的哪座“绿洲”?  生:阿联酋的迪拜。  师:(出示图片)看,这就是阿联酋最大的城市——迪拜。看到这些景色,你想到了哪些词语?谁能按照下列的句式给大家
期刊
六年前,网络课盛行,我校的一位教师参加市级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比武活动,执教的是《秦兵马俑》一课。我参与了磨课,回想起来,那时关注更多的是课件的精彩、网页的精美以及板书的精当,文本被打入了“冷宫”。  2011年4月,我上了一节校级教研课,也是《秦兵马俑》。记得当时我痴迷上语文课不姓“议”,姓“读”:一节语文课,与其在那儿“咬文嚼字”,不如让学生“咿咿呀呀”地读。于是,课堂就有了这样的呈现:从读开始,
期刊
一、 词串导入,质疑导读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课题。(生读)请把卫星的任务读清楚。(生读课题)请你把卫星跟踪的对象告诉大家。(生再读课题)  师:(出示词语:大声嚷道 狂怒地嚷 狂暴地跳 暴跳如雷)你能读出这些词语的意思吗?(生读)  师:这几个词语其实都在传递一种情绪,是什么样的情绪?  生:发怒、非常生气。  师:请把你们理解到的意思,通过你们的声音
期刊
(一)“纯美孩童”单元组诗教学设计  陆云香  教学内容:白居易《池上》、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一)》。  教学目标:以《池上》为例,引出“孩童”形象,通过抓住诗中“偷采”“不解藏踪迹”的描写,体会孩童顽皮可爱的形象,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以“不解藏踪迹”为话题,延伸学习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一)》。(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 激趣导入,初步感受组诗的主题  1. 同学们,今
期刊
从书声琅琅的金色校园,到岁月悠悠的人生长途,朗读是一座神奇的桥,一座以文字和声音建造的心灵之桥。跨越时间和空间,跨越学科和语种,连接我们学习与成长的每一个阶段,给你知识,给你智慧,给你热情与安慰;给你思维与精神的营养,给你语言与行动的力量——因为建造它的,不仅有古今中外的文学家与思想家、教育家、艺术家和科学家,还有世世代代的书香门第、私塾公庠,更有“三味书屋”“知心大姐”“百家讲坛”,直到最近在C
期刊
在一次校内语文教研活动中,我执教苏教版二上《识字7》后,整体感觉比较扎实,教学设计从生字的音、形、义三个方面努力让学生读准音、记清形、辨明义,全面细致的教学也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但整堂课上下来,学生虽然学有所得,课堂气氛却不够活跃,这显然不符合低年级语文课堂的特点。我在上课的过程中,个人感觉并不轻松,由于教案细碎,教师的语言过多,我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对长达7页纸的教案内容的回顾上。  课后的研讨
期刊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宋代,美丽与哀愁并生/那段风雨颠簸的历史/留在了词人独特的感受里/被时光打磨得鲜亮/那些旧事,是历史,是词史,更是心史/它轻巧地触动你的心房/带你走进一场真实的穿越  因为看到了封底上的这段话,很喜欢;也因为《山月不知心里事》和《人生若只如初见》同属于“漫漫古典情系列”,于是,买下了这本书。  对于宋词,从来没有刻意去背诵过,不喜欢那种“为赋新词强记忆”式的阅读方式
期刊
这是一节一年级的看图写话训练课,我选择的图画内容是一个山坡,山坡上有一只大山羊和一只小山羊。为了方便学生有序地表达,也为了给学生由说到写搭建桥梁,我特意写了一篇下水文做了示范。  课开始了,我先指导学生观察这幅图,让他们说一说图上画了些什么?这是什么地方?图上的小动物在干什么?同学们很兴奋,都能把图上的情景说清楚,而且内容很丰富,有的说它们在散步,有的说它们在跑步,有的说它们在郊游。有几个学生竟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