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进新课程理念,创新语文课堂教学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woicq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课堂上一切活动都是以教为中心,制约着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的张扬。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其中最重要的两点是: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一、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动力”,因此,探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尤为重要。传统的课堂,要求学生身子要坐直,双手要放在桌上,不准讲话,正是这些课堂行为规范,给了学生巨大的压抑和束缚。所以教师要解开束缚,增进师生情感的沟通,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中自主学习。教师要尽可能以“平等中的首席”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群体中去,让学生敢说、敢问、敢辩、敢写,使他们在无拘束、无压力的课堂上自主地学习,突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只有驱动学生自己去主动介入,历经注意、思考、生疑、解疑、创造等心理体验,才能使之理解和把握语文学习的规律,养成习惯,形成学力。课堂设计要变“教”为“导”,形成教与学的互动推进。教师应充分了解“学情”,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
  二、推进多向互动合作,尝试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
  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生生间和生师间的互动合作。互动合作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自主性发挥的独特表现,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进行多向互动时还应提倡生生之间两两互动或小组合作学习互动,合作的内容可以是互相检查对方活动、互相表达自己的看法、互相讨论问题解决、互相竞赛巩固认知、共同操作发现新知等。
  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发现问题,让学生提出的问题成为教师的教学资源,从而实现多向互动合作。如教《枣核》时,在学生初读课文后,让学生主动言说,质疑问难,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就提出了许多不理解但十分重要的问题:如“枣核”这样平常的东西,为什么能牵动作者的心呢?就这么区区一枚枣核,为什么在我孤独寂寞的时候能给我温暖和快慰、奉为至宝呢?……这些都是教学的宝贵资源,我及时加以开拓、运用,使课堂“教——学——教”达到了互动。同时在课堂上,我注重让学生提“两种问题”的教学方法,使生生和生师之间产生互动。一类是学生自己弄懂了用来考别人看是否能懂的问题,可说“我考考大家……”;另一类是学生自己不大理解、不懂或是有不同的看法的问题,用来请教同学或老师,可说“我请教大家……”。这样,教师不仅是教者、也是学者,思者和听者,从而为多向互动合作教学策略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课堂上,教师要精讲少讲,以导为主,尽量让每个学生主动学习、思考、讨论、操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大组讨论和情景表演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扩大学生在单位时间内主动活动的空间,释放每个学生的精神活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充分提高教学效益。
  三、强调发现探究学习,激发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人文性兼备的学科,内容广泛,内涵丰富,许多问题的答案并非只有一个,我们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思维,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去探究、去寻求与众不同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如教课文《伟人细胞》一文第三部分时,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后提问题。生1:“那些高中生都是干些送报纸的杂活,贾里为什么要去大工厂打工?请某某同学回答。”生2:“因为他想一举成名。” 生1:“回答不全面,请某某补充。”生3:“贾里认为伟人从小出手不凡,走在潮流的前头,去大工厂打工说是走在了那些干杂活的人的前头。”生4:“贾里为什么把鲁智胜笑的时间记得那么准确?”生5:“想突出鲁智胜的优点,重义轻财。”……这些一问一答可能是幼稚的、片面的,但这是他们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和智慧力量探究到的不同结果。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受,只要言之有理,我们都应予以肯定。这样能极大地激发学生思维,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注重学生的经验,以生活情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多思、多读、多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现行教材中的绝大多数课文都来自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那么我们的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1、以生活的反差,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实践表明:学生除了对新奇的、没见过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外,对和他们的生活体验有反差的东西也特别感兴趣。例如《捕蛇者说》一课,捕蛇者陈述了蛇毒之厉害,祖辈父辈都死于这差役,为何还甘冒生命之危?这个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历产生了强烈的反差,使他们产生了好奇心,强烈的求知欲望驱使着他们认真阅读课文。通过思考讨论后,才知道原来当时的苛税比这蛇毒更严重。这样利用学生生活实际和教材之间的反差,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2、以生活的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
  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寻找与文中生活相似的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如以《端午日》为例,龙舟竞赛这一情景中的“热烈场面”,很多同学都体验过,我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描述一下当时的热闹情景。许多学生兴致勃勃地发挥着,结果大多数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把作者的情感体现出来。可见,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进行语文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了提高,还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情感。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把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活场景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例如布置写一篇以《诚信》为题的作文,学生在文中的感想极为丰富。有的学生对商人的行为发表感想:做生意应以诚信为本,老少无欺,不卖伪劣假冒产品;有的学生对某些出租司机的行为发表看法:开车时,拾到乘客的钱物应归还给失主,不占为己有;有的学生对自己的家长只顾赚钱而不注重自身修养的行为发出了内心的呼声……这样的教学,由于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不仅丰富了教材而且发展了教材,更使学生的情操得到了熏陶。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并和谐地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学习提高语文素养。
  因此,我们一定要更新教育观念,着眼于未来,把“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个学生潜能的发展,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新课程改革真正焕发出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其他文献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应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可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长期以来,我们较多地偏重作业使学生形成解题技能技巧的操练功能,重视作业的短期功利价值,不太顾及长远的教育价值,学生成为作业的工具和应试的机器。因此,形成一个正确的作业观,明确作业的功能、设计、使用以及评价,将直接影响数学教学的成果。作业设计
期刊
小学音乐课程是一门人文课程。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关注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态度、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意识和价值取向,以及宽容乐观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新课程从人文教育观出发,更活泼多样,更密切地联系个人成长环境,联系音乐学习经验,吸取人类历史文化营养,紧密联系人类生活、人类情感、人类文化。音乐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音乐与相关艺术和文化的融合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
期刊
小学语文大纲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一、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应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
期刊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即兴表演课文或其中的词句、片断,是促进儿童对课文进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表演,把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提高的不仅仅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程度,更是整体的语文素质,因为它兼顾了教学目标中认知领域、情意领域和身体运动领域三个方面,有很强的综合性,因此,它可以说是推进语文素质教育、强化学生主体活动、培养创造能力的
期刊
一、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物理课堂教学过程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的思维过程,而解决问题的前提是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从新的角度来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无论是在科学研究中,还是在课堂物理教学中,最棘手的并不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提不出真正有意义的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了小学数学练习课以崭新的思路进行设计,注意到了体现生活性、具有人文性、突出层次性、应用性、灵活性、科学性等特点,增强了学习兴趣,锻炼了思维能力,合乎了时代要求。  关键词:小学数学 练习课 设计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练习作为学生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不仅是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训练技能技巧的手段,而且还是培养小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小学生智力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新课程标准指出
期刊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发展,学生情感、意志的培养,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获得。教师不能把知识生硬地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也不能把思想观点移植到学生的头脑中,只有尊重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才能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思想方面取得进步,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从学生的学出发,为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创造条件,这是优化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  一
期刊
在小学低年级从事攀登英语教学3年,最大的收获是我的语文教学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可以说攀登英语和语文教学相长,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的整体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一、攀登英语教学原则给我的启示  “动静结合原则,No Chinese原则,无错原则”是攀登英语的三大原则。我在上每节攀登英语课时都会把攀登英语的教学理念,尤其是这三个原则,充分运用于教学中。我十分注意攀登英语“无错原则”的运用,当学生说错英语
期刊
小学生在数学总复习期间常会出现“高原现象”,指的是在技能形成中期往往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甚至倒退的现象。其主要表现是:上课无精打彩,思想常开小差;作业马虎,常看错数字或抄错符号;对一些典型的题目屡做屡错,不思改正。  究其原因,从客观上看,数学本身是一种抽象的逻辑思维活动,当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后,易出现暂时的停顿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从主观上说,是因为教师对教材还钻得不“深”,对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