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大学生生态道德的培养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ZHAOHUA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适应全球生态危机和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形势,高校应当依据科学发展观所提出的和谐理念,将生态道德教育作为重要内容纳入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应该以课堂为中心讲授生态道德知识,以校园为主体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以体验为重点实施生态实践过程,从而形成科学合理的大学生生态道德培育体系。
   关键詞:大学生; 生态道德;体验;
  
  一、生态道德的涵义
  所谓生态道德,是指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保护人自身的生存环境时所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生态道德反映了人对自然界,对人类社会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它属于道德的范畴,却突破了传统道德只关注人际关系的局限。生态道德则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到道德调整的领域,即生态道德扩展到人—自然—社会这个三维坐标上,不仅单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讲道德,更把自然融入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生态道德不仅是指人在自然界中所应遵守的生态规律以及生态规范,更指个人对人与生态关系的理解和感情,它要解决人类与自然关系方面的协调性问题。
  二、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
  当全社会对生态文明达成了共识,必然对大学生群体提出生态道德上的要求,要求他们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养成生态文明习惯。当代大学生们不仅要具有科学的生态道德观,而且要了解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知识,正确认识中国的资源和环境现状,自觉履行对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实现自身由生态觉醒到生态自觉的转变。要促进大学生生态道德的觉醒,就要求在大学校园中开展有效地生态道德教育。大学生态道德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生态道德教育的基本目标和原则,采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对大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影响,培养其生态文明素养,并使其自觉遵守生态系统的原理,积极通过生态实践活动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教育实践活动。
  三、大学生生态道德培养途径
  (一)以课堂为主体的生态道德教育。
  目前我国高校的生态伦理教育教学方式,主要还是沿袭传统课堂讲授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法一方面通过生态环保科学知识的讲授,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生态道德知识,但同时另一方面却忽视了师生相互之间通过交流讨论对生态伦理知识的学习,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探究的愿望。因此在采用此种教育方法时,一定要注意克服课堂教学的多种弊端,深入发掘学科教材,增加一定比重的、更为贴近现实也更具时代感的生态德育的内容,使学生喜欢学,主动学。甚至可以尝试开设《大学生生态道德修养》必修课,并辅之以《生态哲学》、《生态法学》、《生态经济学》等相关的选修课。
  (二)以校园为中心的生态文化建设。
  除了课堂教学之外,校园生态文化建设也有形无形,有意无意中影响着学生的生态道德水平。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其一是校园物质生态文化建设。校园物质生态文化即校园生态环境,是指一切合乎生态和谐理念的校园基础设施和物质条件,主要包括学校规划、校舍布局、场馆建设、道路布置、宿舍条件和花草树木等等。清新优美、内涵丰富的校园生态环境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和生态审美意识,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情感,有助于促使大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维护和创造等行动中来,从而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生态道德价值取向。因此,加强校园物质生态文化建设,就是要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对校园进行精心设计、科学规划,建设“绿色校园”,甚至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校园绿化或者园林设计中,使校园处处散发生态和谐的韵味,使校园处处发挥教化育人的功能,为大学生生态人格的培育营造优美的校园生态环境。
  其二是校园精神生态文化建设。校园精神生态文化是指师生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而共同营建的一种体现人与校园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生态精神或生态氛围。校园精神生态文化建设可通过以下几个渠道进行:一是聘请校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定期举办以尊重自然、崇尚生命、节约资源等为主题的生态道德教育系列讲座,让大学生深刻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激发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情感,增强大学生的生态道德信念;二是要充分利用“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粮食日”、“无烟日”、“植树节”等各种节庆纪念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态文化活动,如:环保知识竞赛活动、环保标语征集活动、环保小抄报黑板报评比及以环保为主题的演讲、征文、歌唱比赛等,以此激发大学生参与生态道德实践活动的热情;三是要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站等舆论工具,进行生态道德知识宣传和教育,引导大学生学习和探讨有关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与思考生态道德问题的兴趣与热情;四是要积极引导大学生组建生态环保社团,例如:“绿色社团”、“环保社团”等,定期开展环保教育活动:开展节约用水用电、回收废旧电池、杜绝口香糖污染,提倡勤俭美德、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等一系列活动。通过一系列这样的活动,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将在高校广大同学中得到很好的树立,形成人人保护环境、人人爱护环境的良好氛围;五是要建立健全校园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制定一系列合乎生态伦理原则的道德规范,通过制度规范的他律性和强制性,对大学生涉及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奖罚,以此来强化大学生的生态道德信念,使大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并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行为习惯,塑造健全的生态人格。
  (三)以体验为重点的生态实践过程。
  生态体验是体验的一种崭新形式,它是“人置身于一定的生态关系及生态情境之中,在生态互摄的状态下,全息感受、理解和领悟三重生态(即自然生态、类生态和内生态)关系及其结构与功能的生态生灭之道,经历内心感动,诱发和生成生态智慧、生态意识和生态能力的一种过程和境界”。大学生生态体验活动的形式多样,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一是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一种最常见、也最受大学生欢迎的生态体验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适时组织大学生或者鼓励大学生利用假期自费到生态旅游区、自然保护区或森林公园等风景区开展游览活动。通过参观游览,让大学生身临其境,认识自然、欣赏自然、感受自然,使大学生在与自然的交融中切实地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密切相关性,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并自觉生发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道德情感,从而达到陶冶性情、净化心灵、提升人格的教育功效。
  二是生态考察。生态考察是一种具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性和针对性的生态体验活动。它主要是通过组织具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的大学生对所在地或周边地区——尤其是对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较为严重的区域——进行了实地勘察或监测,使大学生了解大气、水源、土壤以及野生动植物等生态因子的分布和变化情况,激发大学生对人类所面临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产生探究的兴趣,使大学生获得科学探究生态环境的方法,提高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并进而增强大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唤起大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三是野外生存。野外生存是一种经过精心设计的、在吃住无着孤立无援的山野丛林中面对生存与死亡的考验,接受肉体和精神的磨炼,挑战生理、智力和技能的极限的生态体验活动。学校可适时组织学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由富有野外生存经验的老师或教练的带领,不携带任何食物饮料,在野外开展徒步旅行、攀岩涉水、穿越丛林、搭绳过涧、野外自救、寻水觅食、野营野炊等内容丰富的活动。通过这种亲历亲为去解决生存问题和应对各种挑战的体验活动,使学生在克服通常不易遇到的各种困境中锻炼身体、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完善自我,深刻体会在大自然中为求生存而不得不克服各种困难的艰辛与愉悦,从而学会感激、尊重、敬畏、热爱和维护自然,并自觉养成符合生态道德原则规范的生态道德行为习惯。
  实践证明,通过开展以课堂为中心的生态教育,以校园为中心的生态文化建设,以体验为重点的生态实践过程,能够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升华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情感、锻炼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意志、增强大学生的生态道德信念、强化大学生的生态道德行为、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行为习惯,从而促成大学生人格的完善,塑就大学生健全的生态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蒋保国.大学生生态人格培育路径探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0,(5):43-44.
  [2]郑晓艳,王柏,郝淑媛.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问题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9,(9):7-9.
  [3]刘惊铎.体验:道德教育的本体[J].教育研究.2003,(2):53-59.
  [4]雷新兰.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有效途径浅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4):8-9.
其他文献
摘要: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它具有主动自愿的特质,在假象嬉戏中反映的周围生活及游戏所伴随的愉悦情绪不仅给幼儿带来了极大的乐趣,而且也促进了幼儿在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大教育家福禄贝尔这样分析游戏,“儿童早期的游戏,不是无关紧要的。它是非常严肃的,而且是具有深刻意义的……儿童早期得各种游戏,是一切未来生活的胚芽;因为整个人就是在游戏中,在他最柔嫩的性情中,在他最内在的倾向中发
期刊
摘要:俗话说“人以食为天”,人离不开食物,健康的身体更离不开健康的食物。然而,幼儿园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儿童”。但是,挑食现象却又是幼儿目前进餐中普遍的重要问题之一,幼儿的身体吸收不到全面的营养,又怎么会健康呢?幼儿又为什么会出现挑食的现象呢?针对幼儿挑食的现象,相关人员又该如何做呢?本文就是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分析和探讨,从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挑食;
期刊
摘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句话被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熟悉,也指导着每一位教育者的教育思想。幼儿接受启蒙教育是一切学习的基础,为他们日后开始漫长的学习道路做好奠基。  关键词 : 幼儿;环境;教育过程;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句话被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熟悉,也指导着每一位教育者的教育
期刊
摘要:学生素质发展的一个方面是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新课标明确提出:“听话、说话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必须充分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那么,怎样利用教材,上好说话课,提高听话能力呢?本文以中高年级教材为例,浅述一些做法。  关键词 : 语文教学;听说能力;创设情境 ; 增强自信;    一、面向全体,全面发展  新课标提出基础训练教学要注意面向全体学
期刊
摘要 : 幼儿天生好奇好问,但对科学本身的探索欲望却来自教师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幼儿的注意力易受外界新异刺激的影响而转移,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我觉得老师向幼儿提出有质量的问题能吸引幼儿的注意,会直接影响幼儿的思维操作方式,所以对幼儿提出有针对性、有质量的问题是指导幼儿开启科学大门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开发思维 ; 开启科学大门;提问哲学;    过去,在科学活动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提问,如:
期刊
摘要:“为什么要制定学校规划?”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郑杰校长曾经说过:“校长首先应该是一个设计师。”尽管在中国,外力的干预和环境的不确定性会使得学校规划并不一定能如校长所愿地执行,也许规划没有变化快,但这不应该成为不做规划的借口,而应化为校长们理性规划学校的动力。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的根本目的是推动学校发展,应对学校发展中的内外环境变化是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直接动机,得到各方对办学的支持、调动参
期刊
摘要:在幼儿园中,各班的主题栏,紧扣教育目标,并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创设,内容丰富,深深吸引着幼儿。孩子们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学习,探究,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关键词:幼儿园教室;环境创设;合理布置;    首先,我们力求从尊重幼儿的审美兴趣,满足他们的审美需要出发进行环境的创设。对于每一个教育主题的环境布置,我们除了用丰富的主题内容来教育幼儿外,也努力营造出具有造
期刊
摘要:陶行知先生在“因材施教”这方面提出了深刻的思想内涵。每位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学前教育要从幼儿的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促进每位幼儿的个性发展,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幼儿个体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都得到发展。在陶行知教育理念指导下,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幼儿教育。  关键词 : 行知理论 ; 因材施教;提高兴趣;    一、因材施教,提高学习兴趣  幼儿的不同兴趣爱
期刊
摘要:开展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培训,对于全面提高高校辅导员的专业素养,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是提升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水平的重要举措。本文指出了开展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的必要性,并针对辅导员专业化培训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推动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专业化;辅导员 ; 培训;研究;    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是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专业化的建设离不开专业化的培
期刊
摘要 : 区域活动是自主学习活动,是当前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幼教改革的一种主要的教育活动形式,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较理想的教育手段之一。活动材料是幼儿探索和学习的中介、桥梁,活动的发展目标、活动的内容以及期望幼儿获得的经验都蕴涵在所提供的材料中。活动材料投放要有足够的量;活动材料的投放要具有可操作性;活动材料的投放要注重个体差异,有层次性;活动材料的投放要有能变化性;活动材料最好具有功能性,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