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体育公开课与常态课的认识与思考

来源 :创新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yang00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开课与常态课都存在一定弊端,有的教师排斥公开课却又上不好常态课,这个矛盾的出现正是它们的弊端所致。针对公开课与常态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寻找契合点,让这两种体育课相互补充、相互融合,从而有效达成体育教学目的。
  关键词:体育教学;公开课;常态课;融合
  体育公开课与常态课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它们同属于体育课,同样在体育教学中执行体育的功能,让学生学会基本体育技术,提高技能,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学会在活动中与他人交往,在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都得到相应的提高。体育公开课与常态课,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的主要目的各异:常态课主要目的是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达到健康的目的;公开课主要目的在于展示授课者的教学技能,或给其他教师传递一种教学理念,提供学习的机会,或者让其他教师帮助授课者提高教学水平。所以在不同目的之下的体育课,学生从教师身上获取的知识技能也不尽相同。
  基于以上原因,公开课与常态课被有些教师视为互不相融的两种教学形式,认为公开课是给大家看的,没有实用意义,而常态课才是真正的体育课。笔者认为公开课与常态课应该缩小差距,公开课向常态课靠拢,而常态课则可以向公开课看齐。那么,如何让体育公开课与常态课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呢?笔者谈几点思考。
  一、让师生的合作更加自然
  笔者在一节公开课上看到这样一种师生合作的场景:“同学们,下面进行分组练习,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到适合自己的场地去……”学生们有序分开,并有序练习。此时我注意观察,他们居然每个组的人数相等,难道纯属巧合,学生这么配合教师的体育课?再看另一堂公开课:“同学们,下面我们开始学习山羊分腿腾越,哪位同学给大家演示一下?”一位学生站出来,动作娴熟,博得同学们的掌声鼓励。可是,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其他学生也都是这么熟练地完成动作。我感觉这一点也不像新授课,学生真的掌握动作这么快?另外,我们在常态的体育课上发现大多数的教师与学生合作都是要费一番周折的,甚至根本就没有合作的镜头。这就是公开课与常态课的两极分化现象,一个做得“过于好”,另一个做得却“不甚理想”,这两种情况都是不可取的。体育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应该是自然的,顺理成章的,每一个新的合作,都要有学生的一个适应过程,合作有成功,更有失败,在失败中才能体现合作成功的价值所在,事先安排的合作是虚假的,没有实际意义。而常态课中的“没有合作”更是不应该出现的,体育课上没有合作是一种教育的缺失。
  二、场地器材安排与取舍更要符合实际
  公开课与常态课在场地器材的取舍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公开课上,教师想方设法动用大量器材,甚至上课器材用“卡车”装[1],在一节公开课上,有一个教师上滚翻技巧课,上课前,我见垫子在旁边摞在一起有一人多高,另外还有一堆其他器材,可想而知,光搬运的时间就要花费不少。而在常态体育课上却是另一番景象:很少使用体育器材,只是“一个哨子几个球”,甚至屡屡可见不用体育器材的现象,有的体育课确实不需要用体育器材,但每堂体育课都不用体育器材就难免有点说不过去。
  在实施体育新课程标准的今天,有些体育专家、学者对公开课大量施用体育器材与常态课不用器材的现象进行了严厉的抨击。于是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我们细细观察,又会发现,体育教师又走向了另一个误区。下面举一个例子:在一节公开课上,一位教师拿了几个沙包,还有四块面板,面板上是上课内容的图片。课上得很漂亮,听课者对其大加赞扬,特别是在体育器材方面教师们一致认为没有造成浪费,便于携带,没有给体育教学造成负面影响。其实不然,仔细观察后不难发现,教师为了制作这四个面板颇费了一番功夫,要取照、冲印,制作这一过程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完成的,而且价格也很高昂,上完这节公开课后这四个面板也就用不到了,造成时间与金钱的浪费。所以在器材的使用上,要注意器材的实用性与循环使用性,规格档次不要太高,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可以了。
  三、让学生都能学到有效的知识技能
  由于学校对体育教学不重视,所以在常态课上,教师态度不端正,对学生的体育活动放任自流,有的学生在体育课上看书、闲聊。在公开课上学生看似学有所得,其实不然,大多数教师的公开课都是表演课,学生要学的内容早在之前就排练好了,只不过是在公开课上重新表演一下罢了。如果将这样的公开课方式贯穿到整个学年的教学中学习,还可能有期末的成绩吗?显然这两者之间是矛盾的。[2]所以说,无论是常态课还是公开课,都能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至关重要。公开课要做到让学生学到真正的知识,就要实实在在地去教学生,把学生当成公开课的主体,而不是让教师来展示,教师上得再好,学生什么也没有学到,那这节课必定是失败的。在常态课中,教师如果能有这样的教学态度,能有这种敬业精神,把整个学年的常态体育课都上好,那么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四、公开与常态的教学追求的是简单与高效
  大家在看公开课的时候,都有一种紧张的感觉,上课的前前后后都很隆重,看课之后还有一种热烈的评课,这是公开课的特点之一。特别是授课的教师,在上课时为了尽可能地表现自己,为了把课上得无一遗憾而忙前忙后,唯恐漏了自己设计的每一点,也唯恐让评课的教师看不到自己的长处。有的教师把表面上看似完美的体育课上得不伦不类,重点贯穿了一堂课的始终,致使整堂课全是重点而看不到课的重点是什么,目标是什么。教师始终没有弄明白:“面面俱到”的课堂教学看似完整,却很容易迷失方向。[3]常态的体育课需要简单、实用、高效,需要突出重点。而教学重点的确立则需要教者从学生成长的角度深入地理解与把握教材。
  五、正确看待两种课的偶发事件
  在公开课上一般很少有诸如受伤之类的偶发事件,而在常态课上这种事件就比较常见了。但是,在公开课上若出现偶发事件,几乎所有的教师都不知所措。在常态课上,教师处理偶发事件就很沉着,能用上课时间去处理,而且处理得非常好。但是反过来要问,偶发事件在公开课上为什么很少有,而在常态课却时常发生呢?这就是教师的上课预设问题了,公开课上教师组织很严密,学生都是在教师的监督与控制之下完成活动,而在常态课上,教师往往放松警惕,学生活动比较自由,容易在教师的视线之外而受伤。无论是公开课还是常态课,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偶发事件都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对于偶发事件的处理,头脑要冷静,思维要敏捷、灵活,应变能力要强,教师要抓住现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把握住有利时机,迅速做出正确判断,对已发生的偶发事件不要限制,要因势利导,将不利因素减少到最小或转化为有利因素,确保教学能按计划顺利实施,实现预期目标。[4]
  总之,公开课与常态课都是体育教学的一部分,把公开课与常态课两者孤立起来看是不符合学理的。公开课有它自身的优点,教师们要以宽容的心态去接纳它,不要只看到它的缺点,而忽视它的优点,应有效利用公开课的优点来弥补常态课的缺点,将公开课的理念指导常态课,用常态课的优点作为公开课的基础,将公开课与常态课有机结合,使其发挥各自的优势为体育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庞燕.追求自然真实的体育课堂—我对体育公开课效应的一点看法[J].中国学校体育,2006(12).
  [2]郭彦彦.让公开课恢复常态[J].教书育人,2004(10).
  [3]刘冰.公开课要增强常态意识[J].小学教学参考,2005(33).
  [4]刘庆安,刘剑.设计体育公开课应考虑的十个因素[J].益阳师专学报,2002(03).
其他文献
从2009年开始,江苏省常熟市孝友中学以申报立项的江苏省规划课题“从职业倦怠到职业眷恋—教育学视野下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实践研究”为抓手,以现代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关注如何消除教师职业倦怠,如何享受职业幸福,使教师在工作岗位上幸福愉快地工作,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工作,达到教师自主发展、自我成长的目的,实现教师、学生、学校的共同发展。  一、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实践成果  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教师在自
期刊
一、问题提出  初中物理教学与实践活动紧密关联,这既是依从初中生认知特点和规律,也是从物理学科知识传授的一般规律出发,所作出的必然选择。因此,初中物理教学内容的设置,绝大多数选取一系列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对好奇心较强的初中生来说,这些知识可以有效满足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能够搭建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的通道。以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材上册为例,其中较多涉及自然界中的声现象、物态变化、光现象等,对这些教学
期刊
作为一名职高语文教师,笔者曾经抱怨“职高学生太难教”,现在想想,问题出在教师身上。曾经有位学者说过,“学生越差,对教师的要求越高”。由于职高学生的特殊性,语文课堂上只有呈现他们喜欢看、喜欢听、喜欢读的内容,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改变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消极态度。什么是他们喜欢看、喜欢听、喜欢读的呢?教科书是我们教学的主要载体。怎样让学生喜欢看、喜欢听、喜欢读教科书上
期刊
陶行知先生倡导“做中学”“做中教”,这个“做”,不是盲行盲动,也不是胡思乱想。他说:“‘做’字在晓庄有一个特别定义,这个定义便是劳力上劳心。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他倡导灵活的“做”,即做什么事,便看什么书,问什么人,用什么工具,倡导有意义的“做”,在劳力上劳心,手到心到才是有意义的做。陶行知的这一思想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所反映的问题就是如何把书本知识与学生
期刊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在科学课堂上,绝大多数科学教师乐意把时间分配给探究活动的过程,而探究之后的交流,往往是简单敷衍,草草走过场。交流作为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是检验学生探究活动是否有效的重要手段,合理使用好“交流”这一环节,可以让探究活动更加深入,更具思辨意味。如何让学生进入“交流”角色,真正发挥“交流”在探究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呢?  一、保障交流
期刊
和语文教师们交流,常能听到这样的话语:老师在课上口若悬河,生怕漏了一个知识点;学生则是充耳不闻,心在千里之外,等到做练习,却又错误连连。于是我们不由感叹:语文课似乎总在做无用功,耗时多,效率低。静下心来反思,责任皆在学生吗?显然不是。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只关注课文需要把握的知识点、考点,却忽略了一个最为重要的元素—如何让我们的学生乐意语文学习。这就得提到语文学习的“意”,“意”即“有意思”和“有意义”
期刊
现阶段大部分教材都以“主题单元”为主要形式进行课文编排,同一单元的文章主题相关,内容互为参照,篇与篇之间紧密联系,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内涵,构建周密的认知体系,使学生的语文素养能稳步螺旋上升。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依然把每篇课文都看作是独立的个体,各自为政,“篇”和“组”严重脱离,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零散杂乱,因而造成长期以来语文课堂“花时多,收效低”的现状。  语
期刊
“美育者,神经系也,所以传导。”蔡元培先生对美誉的定位揭示了美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往往是将美育窄化为训练学生艺术技能的艺术教育,甚至于艺术技法教育,而非将美育视为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形成高级美感的渗透于学校文化之中的综合美育。笔者以为,重视美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通过立美育人,以美立身,重构学校美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向学校提出的新命题。  
期刊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多样性与选择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应为学生提供选择发展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这就要求教师在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实际水平时,正确地运用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因材施教,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自觉性增强、学习兴趣浓厚,使数学教学达到缩小两极分化,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笔者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例谈一谈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期刊
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职业教育应该迎来职业教育发展的春天,但是职业教育并不像预想中发展得那么好。从职业教育自身和政府方面,对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作进一步的分析,对促进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一、注重品质:促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  一要加大科学研究力度。教育行政研究机构要研究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整体因素,既要研究职业学校的内涵建设、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也要教师参与校本研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