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因其在试卷中所占的重大比例历来被广大语文教师所重视,同时教师们也认识到写作不仅是教学中的重点,更是难点。找到一条平坦的路,快捷、方便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每位语文教师梦寐已久的事。大家都知道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但现实往往是“时不待人”,尤其是对于面临升学考试的毕业生来讲更是如此。针对这个问题,我也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摸索了许久,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我将学生在写作上存在的问题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什么样的作文才是好作文、我们怎样才能写出这样的好作文;二是脑中空洞无物、没有东西可以拿出来写。既然明白了症结所在,我又开始寻找药方,希望能对症下药。
好作文的标准不是一条两条也不是一句两句话可以说清的,对学生来讲更是眼花缭乱,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读了《教师成长——追溯生命轨迹》这本书,书中介绍了徐治兴老师的作文教学六步探求,向他学习了“目标指导与量分”,将目标分为重点训练目标、常规训练目标、附加目标,使作文标准细化、具体化,一一列出,一一落实,学生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我更是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很快,作文标准的问题解决了。
怎样才能写出好作文?我的想法是自己不会写那就跟别人学,于是,仿写这种形式就被我移植到了写作教学中。考题中的句子仿写这种题型主要是针对所提供的例句仿造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这种题型既能灵活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修辞、语法知识等,又能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迁移和创造能力。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阶段学生的主攻方向是记叙文,所以我把记叙文作为主阵地,然后分成题目、开头结尾、事件、描写四个部分,各个击破。
首先是仿别人的题目来写自己的题目。我让学生翻开阅读书籍,只看目录,从中挑出自己感兴趣的、让自己眼前一亮的题目,然后分析自己为什么会对这些题目感兴趣、为什么这些题目让人眼前一亮。学生分析讨论之后有了答案,因为这些题目或是带有悬念,或是巧用了修辞手法,或是化用了名言佳句、诗词名句、歌词、台词、成语典故、俗语、广告等。然后,我给了学生几个半命题作文题目、话题、自由命题作文题目,让学生仿照刚才那些让人眼前一亮的题目,用自己分析出来的命题窍门来拟定题目,并且一个话题拟几个题目进行比较,看哪个更贴切、更精彩。最后我还提示学生今后拟定题目时多思考,仿写心中的好题目,让文章的精彩从题目开始洋溢。
其次是仿别人的开头与结尾写自己的开头与结尾。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对于考场作文来讲,写好作文开头尤为重要。因为阅卷老师首先看的是作文的第一自然段,寫好第一段能紧紧抓住阅卷老师的目光。明朝人谢榛说过:“(文章)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结尾同样重要,结尾好,会使文章结构严谨、大放异彩,反之会使文章结构松弛、黯然失色。因此引导学生写好开头与结尾也成为重中之重。我所做的工作就是将作文开头形式归纳为”开门见山,直抒胸臆;写景状物,渲染气氛;序引题记,醒人耳目;巧用修辞,展示文采;引用名言“五种,将结尾也简单归纳为”首尾呼应,凸显主题;抒情议论,气势非凡;景物烘托,情景合一“,剩下的就是学生的工作了。
学生根据我提示的作文开头与结尾的类型在学过的课文和作文书中寻找例文,然后分类归纳整理下来。再接下来就是仿写,老师拟定几个题目,学生仿照搜集的例文开头与结尾进行练习。通过学生上交的仿写练习,我发现“戴帽子”的现象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各样的或活泼生动、或深沉含蓄的开头。
关于记叙文的事件部分,我也采用了仿写的形式。原本我的学生从小就生活在农村,不仅语言方面还有生活方面都相对比较单调,甚至方言口音也常常被带进作文。我为了让学生的叙事有改头换面的变化,充分利用了日记这块阵地。学生没啥可写,不知该怎么写,我就允许学生抄写。上一篇日记可以从作文书、报刊上找到好的叙事部分抄一篇,下一篇就用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自己周围人身上的事来仿写,并且把抄写的例文和自己仿写的作文中的景物描写、人物的动作和神态等细节描写划下来,用心体会比较一番。这样坚持了三个月以后,我把每位同学第一篇自主完成的日记与最后一篇独立完成的作文进行了比较,颇感欣慰。只要按老师要求做了的同学,叙事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从早到晚来记流水账的情况大大改观。
景物描写(环境描写)可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暗示社会环境,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做铺垫、打基础。基于景物描写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我也相当重视。我在读书笔记上开辟了一块阵地,专门用来搜集景物描写,包括专门写景的文章,也包括叙事过程中的环境描写,学生搜集之后还被要求写出自己的学习心得。这样搜集之后,首先是学生有了景物描写的意识,随之慢慢地仿照自己抄写的景物描写,在自己的文章中写进了环境描写。最初阶段,语言可能比较幼稚,但学生正在成长,这是关键,随着写作练习的渐渐深入,学生的语言肯定会越来越成熟,抒情性也会更强。
当然,用仿写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方法不是一日就能见成效的,更何况是按部就班从积累、审题立意、构思选材、剪裁、锤炼词句、修改等方面一一训练,更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大量辛勤的汗水,厚积然后才能薄发。所以,广大的语文教师和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为了进步而努力吧!
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我将学生在写作上存在的问题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什么样的作文才是好作文、我们怎样才能写出这样的好作文;二是脑中空洞无物、没有东西可以拿出来写。既然明白了症结所在,我又开始寻找药方,希望能对症下药。
好作文的标准不是一条两条也不是一句两句话可以说清的,对学生来讲更是眼花缭乱,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读了《教师成长——追溯生命轨迹》这本书,书中介绍了徐治兴老师的作文教学六步探求,向他学习了“目标指导与量分”,将目标分为重点训练目标、常规训练目标、附加目标,使作文标准细化、具体化,一一列出,一一落实,学生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我更是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很快,作文标准的问题解决了。
怎样才能写出好作文?我的想法是自己不会写那就跟别人学,于是,仿写这种形式就被我移植到了写作教学中。考题中的句子仿写这种题型主要是针对所提供的例句仿造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这种题型既能灵活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修辞、语法知识等,又能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迁移和创造能力。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阶段学生的主攻方向是记叙文,所以我把记叙文作为主阵地,然后分成题目、开头结尾、事件、描写四个部分,各个击破。
首先是仿别人的题目来写自己的题目。我让学生翻开阅读书籍,只看目录,从中挑出自己感兴趣的、让自己眼前一亮的题目,然后分析自己为什么会对这些题目感兴趣、为什么这些题目让人眼前一亮。学生分析讨论之后有了答案,因为这些题目或是带有悬念,或是巧用了修辞手法,或是化用了名言佳句、诗词名句、歌词、台词、成语典故、俗语、广告等。然后,我给了学生几个半命题作文题目、话题、自由命题作文题目,让学生仿照刚才那些让人眼前一亮的题目,用自己分析出来的命题窍门来拟定题目,并且一个话题拟几个题目进行比较,看哪个更贴切、更精彩。最后我还提示学生今后拟定题目时多思考,仿写心中的好题目,让文章的精彩从题目开始洋溢。
其次是仿别人的开头与结尾写自己的开头与结尾。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对于考场作文来讲,写好作文开头尤为重要。因为阅卷老师首先看的是作文的第一自然段,寫好第一段能紧紧抓住阅卷老师的目光。明朝人谢榛说过:“(文章)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结尾同样重要,结尾好,会使文章结构严谨、大放异彩,反之会使文章结构松弛、黯然失色。因此引导学生写好开头与结尾也成为重中之重。我所做的工作就是将作文开头形式归纳为”开门见山,直抒胸臆;写景状物,渲染气氛;序引题记,醒人耳目;巧用修辞,展示文采;引用名言“五种,将结尾也简单归纳为”首尾呼应,凸显主题;抒情议论,气势非凡;景物烘托,情景合一“,剩下的就是学生的工作了。
学生根据我提示的作文开头与结尾的类型在学过的课文和作文书中寻找例文,然后分类归纳整理下来。再接下来就是仿写,老师拟定几个题目,学生仿照搜集的例文开头与结尾进行练习。通过学生上交的仿写练习,我发现“戴帽子”的现象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各样的或活泼生动、或深沉含蓄的开头。
关于记叙文的事件部分,我也采用了仿写的形式。原本我的学生从小就生活在农村,不仅语言方面还有生活方面都相对比较单调,甚至方言口音也常常被带进作文。我为了让学生的叙事有改头换面的变化,充分利用了日记这块阵地。学生没啥可写,不知该怎么写,我就允许学生抄写。上一篇日记可以从作文书、报刊上找到好的叙事部分抄一篇,下一篇就用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自己周围人身上的事来仿写,并且把抄写的例文和自己仿写的作文中的景物描写、人物的动作和神态等细节描写划下来,用心体会比较一番。这样坚持了三个月以后,我把每位同学第一篇自主完成的日记与最后一篇独立完成的作文进行了比较,颇感欣慰。只要按老师要求做了的同学,叙事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从早到晚来记流水账的情况大大改观。
景物描写(环境描写)可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暗示社会环境,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做铺垫、打基础。基于景物描写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我也相当重视。我在读书笔记上开辟了一块阵地,专门用来搜集景物描写,包括专门写景的文章,也包括叙事过程中的环境描写,学生搜集之后还被要求写出自己的学习心得。这样搜集之后,首先是学生有了景物描写的意识,随之慢慢地仿照自己抄写的景物描写,在自己的文章中写进了环境描写。最初阶段,语言可能比较幼稚,但学生正在成长,这是关键,随着写作练习的渐渐深入,学生的语言肯定会越来越成熟,抒情性也会更强。
当然,用仿写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方法不是一日就能见成效的,更何况是按部就班从积累、审题立意、构思选材、剪裁、锤炼词句、修改等方面一一训练,更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大量辛勤的汗水,厚积然后才能薄发。所以,广大的语文教师和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为了进步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