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活本真 培养创新作文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121785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写作是中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反映。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如何进行作文教学,如何教会学生习作,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这是大多数语文教师甚感困惑、棘手的问题。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和语文教学经验,本文试图从观察感悟生活、阅读积累素材、启发创新思维三方面浅谈中学作文素质教学。
  关键词:作文教学;感悟生活;积累素材;创新思维
  
  写作是中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中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中学生展示其个性和才情的过程。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反映。一篇作文可以反映出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但目前很多中学生怕写作文,对作文训练普遍比较冷漠。认为没有东西可写,或者不知道怎样写,就算文章写出来了,也存在种种弊端,如:乱编瞎造,套用范文,缺少真情实感或不敢流露其真情实感;即使写了真事,也要加以拔高,结尾总是一片“形势大好”;选材狭窄,内容“无我”、“无物”、“无情”,缺少思想深度;语言不流畅,文字功底差,文学底蕴薄等等。
  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写作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一个教学难点。如何进行作文教学,如何教会学生习作,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一直是大多数语文教师甚感困惑、棘手的问题。那么,如何让学生改变这种怕写作文的思想和不会写作文的担忧,教师应该如何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呢?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和语文教学经验,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观察、感悟生活
  观察是智力活动的门户和源泉。观察力是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中学作文教学要传授学生观察知识、训练其观察能力,培养其优良的观察品质和浓厚的观察兴趣,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和阅读写作水平。
  对一种事物的观察要有目的的进行,比如让学生写题为《我爱秋天》的文章时,老师可以首先指导学生回忆秋天,讲秋天的主要特点,然后组织学生去找秋天,让学生看看湛蓝的天空,树上的黄叶;再让学生去看秋天,田野里一片金黄,好一个丰收的季节;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观察到,所体验到的秋天进行写作。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的观察是提高观察力的重要环节。
  单纯的观察,学生往往只能看到一些具体的个别事物或表面现象,要通过思维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的内在联系。因此,我们只有指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比较,才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同时,指导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作好记录,积累感性材料。如作一些笔记,哪怕是支言片语,画一些图,把一些现象特征、变化、经过等及时记录下来,为观察总结作准备。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生活经历是作文的基础。对中学生来说,平时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是获得作文材料的最有效和最基本的途径。古今中外的诗人作家无不例外。他们所以能创作出流传千古的作品,就在于他们有着丰富的生活经历和个人感受。不到长城难以体会到它的雄伟,不到大海难以想象它的浩瀚。没有生活就写不出,没有生活就写不真,没有生活就写不细。只有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发现、搜集、提炼材料,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文章来。因此,学生要写好作文,必须到生活中去体验,用自己独有的视角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这样写出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才有可读性与魅力。所以,我们平时要善于观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一人一语、一点一景、花鸟虫草、风云变幻都是能给人某种感悟,得到某点启示,引起某些遐想,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感写出来便是一篇作文。走出课本,走出课堂,有意识地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把握写作规律并了解变化特点,才能善于写。
  二、阅读、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有言:“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的昼夜不息。”俗话也说得好:“无布不成衣,无米难成炊。”“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同样的道理,没有材料就写不出文章。要想写好作文必须“积学以储宝”,因为“厚积”才能“薄发”。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写作的学生也是这样。”那么,积累什么呢?一是语言,二是生活,三是写作技巧。语言积累包括词语句式和名言警句。积累的途径有三个:一是从课文中收集和积累;二是从课外阅读中收集和整理;三是学习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如俗语、歇后语、儿童语言等,听到后能及时记下来并整理。生活积累就是要热爱生活,留心生活。生活积累包括生活见闻、生活经验、生活阅历的积累。写作源于生活,生活材料是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第一手材料,学生只有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知所感写出来,其文章才会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心。为了积累生活素材,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写好生活周记或者日记,将记事、状物、写人、议论等分门别类,分阶段、分层次进行观察积累,日积月累,写作就有了不竭的源泉,丰富的素材。据说,清代的蒲松龄在自家门口专门设置了一家茶亭,欢迎过往客人前来饮茶休息,听他们谈奇闻轶事,为写作《聊斋志异》积累了大量的材料。因而对生活“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这些生动的事例告诉我们,写作必须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提取素材,才能有源头活水。日常饮食起居、邻里亲情、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材料。另外,邻里纠纷,街头巷尾,商场一隅,都市风情,田园野趣,大院清晨,夕阳西下……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最真实材料。
  写作除了从生活中获取直接材料,还可以从阅读中获取间接材料,生活的一大内容是读书。叶圣陶有言:“果能善读,自必深受所读书籍文篇之影响,不必有意模仿。而思想与技巧自能渐有提高。我谓阅读为写作之基础,其意在此。”在丰富的阅读中,中学生可以体会怎样准确对语言进行运用,使学生在习作时无话可说、无话可写的问题得到完满解决。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充分认识到阅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途径,让学生在阅读中借鉴文章写法,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作文创造。从书中汲取写作的材料,是一条被事实证明正确的道路。要充实自己的写作仓库,就要广泛阅读书籍。多读些有益的课外读物,不但可以丰富知识,还可以提高写作水平。正如杜甫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要有利于知识积累,有利于充实写作仓库,就应该尽可能多的阅读。
  我们除了积极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作文素材库,有效解决“无米之炊”的问题外,还要指导学生带着思考去深入生活,并能通过生活的表面现象,看到它深刻的本质,引导学生对所积累到的材料进行加工改造,运用到写作中,写作还要高于生活。
  三、启发、创新思维
  素质教育强调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创新作文能力,语文素质的提高,集中体现在作文水平上,因此,必须对学生进行创新作文教学。按照创新作文思维规律,可以从三方面进行启发:一是启发学生的纵向思维,触类旁通,仿写作文;二是启发学生的逆向思维,从相左或相反的角度观察事物,去思考问题,去创作文章;三是启发学生的多向思维,纵横驰骋,全方位,多方面看待问题,写出立意“深、新、活”的好作文。
  关于启发,在作文教学中,我主要是运用例子来进行。一件衬衣,几根火柴,甚至只是几句安慰话,都有文章可做。这就是“平中见奇”的启发方法。如果学生掌握了这个方法,就好像给了他们显微镜或者望远镜,让他们能在生活中发现许多细微的、深远的、伟大的、闪光的东西。那么,我们如何变“平”为“奇”呢?我觉得,既要有特定的环境设置,也要有具体得细节描写,还要有恰到好处的议论抒情。我从课文事例联系到学生熟悉的老师,让他们计算一道算术题:一位40年教龄的语文老师,每年上课250天,教室到住房250米,每天往返4次,他一共走了多少里路?学生很快算出答案:这位老师一共走了四万里路。这个数字使学生们对这位老师油然而生敬意。他们深深感到与他们朝夕相处的老师,既多么平凡,又多么伟大:老师们比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战士走得还远。我又提问学生用这种算术方法还有哪些方面能计算出反映老师辛勤劳动的数字?同学七嘴八舌,踊跃发言,又算出老师家访走了一万多里路,在讲台上站了三万二千多小时,批改作文八万六千多篇……这些具体数字,越算越“奇”,越算越感人,学生们不但深深感受到老师的可亲可敬,而且真正掌握了“平中见奇”的选材方法和写作技巧。启发其创作灵感、创新思维。
  除此,还可以在作文命题上进行启发,多让学生进行命题作文,命题要注意“四性”。一是启发性。有启发性的命题不但能勾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使之头脑中浮现出作为写作素材的各种各样的鲜明形象,而且能开拓学生思路,能由此及彼产生联想,诱发他们潜在的情感。二是趣味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大脑皮层下的中枢神经传至大脑皮层的情结冲动,好像在唤醒正在沉睡的大脑皮层细胞,使他们积极活动起来。趣味性的命题能唤起学生的这种情绪,使之产生“我要写”的积极愿望。三是动情性。动真情,是学生作文的兴奋点,动情性的命题能引起学生的创作激情,产生写作冲动。四是灵活性,教师在命题时要克服公式化、概念化、成人化等倾向,注重灵活性。可采用“半命题”、“自由命题”等形式,使学生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需要,按照自己的爱好,拓宽思路、畅所欲言,“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
  苏东坡曾说过:“文章最忌随人后”,陆游也说过:“文章最忌百家衣”。作文是思维成果的展示,作文创新首先是思维要创新。作文思维创新,能使文章思想独到、新颖而深刻。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高智能活动。它具有一般思维的性质,又具有独创性、突破性和新颖性。创新思维的结果是实现知识和信息的增值,这是一般思维所无法比拟的,这些正是学生作文所必备的。
  作文要创新,就要引导学生认真考虑自己写出的作文在学校、社会所能产生的影响和所能起到的作用,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真情实感,突破原有思维定势的束缚,同时针对学生的写作实际,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抒写自我、真我,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然而在作文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思维,首先要让学生掌握以下几种方法:
  1.以小见大法。
  以小见大就是从我们日常生活的小事中,发现它蕴含的社会现实意义。许多作品往往都是运用以小见大写法来反映时代风貌,揭示其本质的。学生初学习写作,因生活经历、见识有限,要在几百字的短文中反映出深广的社会内容是较为困难的。但只要能以小见大,运用创造性求异思维进行多角度、多层次联想扩展,最终形成独创,还是可以写出反映社会生活某些方面的本质的文章来的。如法国作家都德写的《最后一课》,这篇小说是以普法战争法国惨败,割地赔款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的。以爱国主义为题材的作品,古今中外不胜枚举。但这篇小说却别出心裁,既没揭露敌人罪行,也未直接描写法国人民的反抗,而是巧妙地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的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把沦陷区人民对祖国的眷恋、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都倾注在“最后一课”中。这给小说主题以鲜明的爱国主义色彩,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尤其是这些内容都通过一个天真幼稚的小学生小弗郎士的见闻、感受表达出来,更真切动人。所以,引导学生选择“小”时,要选择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事物,注意思想的灵活性和独创性,从“小”材料中挖掘出“大”的主题来,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写出新颖、有深意的文章来。
  2.联想和想象法。
  联想是人们在观察的基础上,由当前的某一事物回忆或想到另一有关事的思维活动。联想可以开拓我们思维的空间,可以根据时间、空间、原因、结果和对比而引起联想。想象,就是人们在感知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对过去经验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成新的形象的过程,是表现你生活独特的主观感受的另一种重要的方法。联想和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作文需要创造思维,创造思维的核心是想象力,不只是科幻式虚构故事的想象作文需要想象力,其他类型的作文也需要想象力的。写作中如能充分运用想象,有利于拓展写作思路,使学生“看得”更广、更远、更深,使平凡的事物神采飞扬,普通的形象耐人寻味,使文章更富感染力,表现力。想象力需要培养、诱导、需要挖掘。为了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平时,在作文训练中,多出一些能发展学生想象力的作文题,对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思维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从作文教学的角度来看,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引导:一是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养成善于联想和想先的习惯,尽量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开拓思路的作文题;二是唤醒学生丰富的记忆表象的储备,善于从记忆储备中提取有价值的表象去进行类比、展现、想象、联想;三是引导学生善于打破时空局限,创造出新的形象。如记叙文训练,可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线索,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去写微型小说、童话、寓言、神话等。
  3.纵向思维法。
  纵向思维,是指在特定条件下,通过旁敲侧击、曲径通幽的方式另辟蹊径,将思维流向由此及彼,从侧面扩展和扩广,从新的角度探索被人们忽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作文立意构思上运用纵向思维法,可以使文章翻出新意,产生无穷的艺术魅力。如有次学生作文,是学生司空见惯的文题《可爱的家乡》,很多学生思维呆板僵化,产生“套板反应”,都写家乡的山美、水美、人美,写家乡的土特产,写家乡的……当然写这些东西未尝不可,但写多了,会觉得腻味,毫无新颖感。惟有一位学生妙用侧向思维,摒弃从众心理,避开大道走小径,写家乡人民毁掉神庙建文化楼,反映家乡在精神文明方面的变化,体现了时代风貌,创意新奇,别开生面。著名美术家齐百石老人有句名言:“画人所不画,不画人所画。”道出了他作画出新的秘诀。画画如此,写作亦然。美国著名科学家,电话的发明人贝尔说过:“有时需要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你就肯定会发现前所未见的东西”,妙用纵向思维法,可以使学生“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收到独辟蹊径的效果,达到文章出新意的目的。
  4.逆向思维法。
  逆向思维,是指采用通常情况下的普遍习惯的单向思维完全相反的思路,从对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思维。学生长期以来形成了思维定势,要不借助《作文宝典》,要不仿写范文,写出来的作文毫无新意,如果运用逆向思维审题构思,常能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如指导学生写《爱》一文,我就启发学生: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爱,有爱才有温暖,才有幸福的生活,才有美好的未来……,有的学生说,我多么希望得到爱,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缺少爱——无论是父母的,还是教师的,或者是人与人的;也有学生说,我得到了爱,因为生活中已经有人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它带来了信心、力量和勇气。而最令人赞美的是,一位学生用了逆向思维:我不需要父母或教师过分的爱,因为过分的爱限制了我的发展,过分的爱使我与同学朋友之间产生隔阂,希望父母不溺爱,教师能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这样的立意避免了单一与狭窄,显得新颖、独特,高人一筹。所以,我们创新作文教学就要培养学生逆向思维方法,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独创性,以达到立意深刻的目的。
  5.多向思维法。
  多向思维就是在思维过程中,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突破原有的知识圈,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通过知识、观念的重新组合,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探求多样性的结论的思维活动。学生在作文中,要学会运用辩证法,掌握对立统一规律,从材料或题目的内容全方位、多角度的去阐述,注意对事物的正面、反面、侧面、纵横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考察,了解事物、分析事物,揭示事物的本质,才可写出别出心裁的文章。在命题作文中,同一题目可以写成不同主题的几篇文章,原因在于对这个题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如以《雪》为题:从雪的颜色可以赞美雪的洁白无瑕、一尘不染;从雪的作用可以赞美雪温暖大地、滋润万物的奉献精神;从雪的覆盖大地可以批评雪的虚伪懦弱,即以洁白的外衣掩饰世间的污秽;或者鞭挞雪的冷酷无情,所到之处雪压冰封,千山枯寂,万木萧条。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四个不同的几何图形,有人看出了圆的光滑无棱,有人看出了三角形的直线组成,有人看出了半圆的方圆兼济,有人看出了不对称图形独到的美……同是“谁解其中味”的《红楼梦》,有人听到了封建制度的丧钟,有人看见了宝黛的深情,有人悟到了曹雪芹的良苦用心,也有人只津津乐道于故事本身……“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生活是一个多棱镜,总是以它变幻莫测的每一面,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人。要鼓励学生不必介意别人的观点不同,不必担心自己的思维偏差,坚信自己的眼睛,用敏锐的视角去注视这个世界,用敏感的心灵去体味这多彩人生。
  总之,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就要积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介入生活、感悟生活,并让学生敢于表达真情实感,敢于想象创新,那么,学生就能克服写作畏惧心理,使之成为学生自己的精神乐园,写作也能成为师生、生生之间沟通心灵、传递心声的桥梁。如此,方能开辟出中学作文教学的一片绿洲。
  参考文献:
  [1]梁中杰.现代基础写作学[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2]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陈毛美.中学语文教材教法[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5]麟生,陈玉秋.考试研究专家谈中考作文[M].漓江出版社,2000:194.
  [6]王德红.浅谈作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38.
  [7]海子.升学应考作文[M].远方出版社,1998:88.
  [8]苏霍姆林斯基.设计的作文题目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其他文献
摘要:积累了材料却不会运用是作文中最尴尬的事情。写作文的材料关键在于选取材料,巧妙转换或变通材料。运用点石成金的方法,从材料中挖掘出更新、更深的意义,化腐朽为神奇。掌握了素材加工和运用的方法,写文章就会文思泉涌一气呵成。  关键词:点石成金;立意;润色改写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教学生积累了很多的素材,但学生在写作时往往起不了多大作用。究其原因是学生不会运用手中的素材。
期刊
摘要:本文简述了我校积极贯彻政府采购精神,制订了大型仪器设备招标采购的规章制度,建立了一套规范的招投标工作程序和过程,强化了招标采购纪律,提高了投资效益,促进了廉政建设。在招标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背离这一原则。不断提高学校依法办学、科学管理的能力,为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关键词:大型仪器设备;招投标;采购    上海大学是国家“211工程
期刊
摘要:民间游戏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智慧和文化资源,不仅可以作为园本课程的智慧资源,而且也是幼儿园教育的文化资源。民间游戏作为园本课程的重要资源之一,具有巨大的可挖掘的空间。本文试图按照将“民间游戏引入—融入园本课程”的这一思路来谈谈利用民间游戏开发园本课程的策略,以起抛砖引玉之效。  关键词:民间游戏;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策略    民间游戏是人们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加工而形成的,具有浓烈
期刊
摘要:校企合作教育作为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教育思潮和模式,已成为教育改革及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是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人才的重要途径。怎样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教育的动力,建立一种长效合作机制,是摆在各高等院校面前的重要课题。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通过多年与企业的合作实践,认为只有将专业教学改革与行业需求相结合,学校资源优势与企业研发相结合,实训基地建设与行业特点相结合,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
期刊
摘要:顶岗实习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彰显着职业教育的特色。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与探索表明,建立顶岗实习动力机制,强化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发挥顶岗实习导向功能,不仅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内涵,也是深化高职教育改革的源头活水。  关键词:高职教育;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在企业师傅指导下完成的技能训练过程,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形式,是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
期刊
摘要:网络教学手段是一种全新的方式,它的介入使得课堂教学焕发了活力,但是如果一味使用和依赖网络反而会适得其反。  关键词:网络;语文;利与弊    网络犹如一块神奇的土地,有老师的耕耘、同学的创新,但它又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种种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弊端。结合语文教学实践,我谈谈它的两面性。  一、网络教学的好处  1.新生事物优势较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让各科教学达到最优化的目的,使课堂
期刊
摘要:“新课程来了,我们怎么教”这是广大参与课程改革实验教师的呼声,经过教学实践,我从中悟出几点体会。  关键词:新课改;历史课堂;教学策略    课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与推进的主战场,因此,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而上好每一节课则是落实新课改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新课改的课
期刊
摘要:“批判理论”启示我们,受“工具理性”的支配,我们的教育过于看重功利,看重目的,以至于教育成了目的的奴役,而教育过程本身却被忽视了。其实,教育应是目的与过程的统一。  关键词:批判理论;工具理性;目的观;过程观    人接受教育总有某种目的:渴望自己能有一份好的工作,过上好的生活;能有一颗高尚的灵魂,一个充实的人生;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等等。人类受教育的这种目的性是合乎情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逐渐为人们所接受,然而由于对新理念精髓的把握不准,导致一些语文课改头换面,美其名曰贯穿新课程的思想,实际却走入误区,偏离了本身航向,本文对新课改下的几点误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误区    语文,因其学科较强的公共性和文化的普适性,历来是一个大家所关注的领域,改革也显得特别活跃。在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中确定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即以学生
期刊
摘要:教育的形式应该是多面的。当代中国的高校在对学生的风险教育上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高校图书馆的罚金制度就是一种风险教育,应该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出有竞争能力人人才。风险教育是管理育人的一个重要内容。没有经过风险教育的大学生投放市场本身就是一种大风险。  关键词:风险教育;管理育人;罚金    中国现代社会是一个急剧变化着的社会。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个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