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改形势下中学语文教研组长工作的实践和体会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l1108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学生获得基本的语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各项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促进他们心智的和谐发展。在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正确把握课改理念,更新教学观念和行为,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推进语文教学改革,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下面谈谈我们在课改实验中的一些做法,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效。
  一、加强课改理论学习,转变观念和行为
  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学习语文科新课程标及相关的课改书籍,宣起一场“头脑风暴”,正确把课改理念,从而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促使教师更为积极地渗透课改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二、以“研”促“教”,切实转变教学方式
  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让教师讨论、交流,明确在各个数学环节如何渗透课改理念,明白如何教,才能更好地张扬学生的个性,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鼓励教师多写教学反思,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另外,还应要求教师多写教研论文,把平时积累的教改经验上升为理论文字。目前,我校教师有十多篇教研论文获奖,二十多篇在各级刊物发展。
  三、上好探讨课,加强课型研究
  推进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师上好探讨课,加强课型探讨,形成课型意识。同时,应注意“说课”、“评课”环节,“说课”可让教师重点说说某个教学环节是如何渗透课改理念的,希望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评课”应尽量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让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形成浓郁的教研氛围,发挥教师教学的集体优势。
  四、变革学习方式、实现学习多元化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他们不是机械产品,千人一面,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有思维、有情感,不可能有统一的发展模式。他们各自的认知方式、成长经历和学习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激发他们的生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首先,强调课前自主学习。在上新课之前,要求学生做好预习,自行解决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初步理解课文“写什么”、“怎样写”、“表达了什么情感”,并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记下来。其次,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前后桌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己的预习情况,处行质疑、解惑,形成小组意见,在全班交流。当然,在教学中,教师也应注意把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和接受性学习有机结合起草来,在学生理解课文深度不够的时候,应当进行点拨。
  五、重视课堂生成,关注探究结果
  语文教学是一个流动的过程,没有常态。在鼓励学生尽量实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的时候,我们也正在实现教学的预订目标。但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之间,常会在某一问题上产生摩擦、产生矛盾,从而在碰撞间产生智慧的火花。这种教学中的另一类,恰是我们所鼓励和期待的创造性学习。例如:在上《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时,学生对花在酸性、碱性、中性溶液中,颜色会发生不同的变化产生了怀疑,教师就顺势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己做实验去求证,并做好实验记录。过后,教师要求学生反馈实验情况,同学们都说实验结果与书上的一样。从实验记录中,可以知道他们在实验中用的花不同,碰到的问题也不同,但他们却因此获得不同的体验和感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成功的愉悅。
  六、进行学科整合,构建开放性课程
  各门学科的开设不是简单的割裂,不同学科之间是存在有机联系的,在学科知识的交叉点上进行整合、重组,相互补充,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如上《岳飞》一文,把它与历史教材结合起来,在历史教师与语文教师指导下,学生了解了宋朝的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的知识,明白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岳飞抗金的历史意义,理解理学盛行与岳飞愚忠之间的联系,在矛盾和冲突之中,内心亲历了独特的情感体验。再如《说家乡》这节口语交际课,本来只要求说说家乡的风景,我们把它和地方课程结合起来,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家乡的资料,有县制的来历、地方风俗、民族服饰、民间传说、动植物资源、能源交通、风景名胜、工农业情况等,了解家乡的过去、现在、将来,在这巨大的变化中,激发了学生“现在我以家乡为荣、将来我为家乡作贡献”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七、抓好课外阅读,实现语言积累
  学生仅从课本上获取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会导致学生的知识面过于狭窄,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中国几千年来丰富而灿烂的文化遗产,应当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宝库。因此,语文不仅要重视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而且要重视陶治学生的情操和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在课改实验中,我们加强了课外阅读的指导,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从而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在自主选择的过程中,得到个性化的发展和提高,进而发展为终身必备的能力,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在实验中,首先是向学生推荐中外名著及诗歌等,让学生自行选择。其次是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最后是要求每生一学期阅读一部名著,每周背两首诗词和一篇古文。
  八、多头并进,培养写作能力
  每个人都是生活在社会群体之中的一员,都有表情达意的需要,都要运用语言进行沟通。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能有效地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拉近人与人的情感距离。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重“写”,也要重“说”,做到两者并重。首先,开设“课前三分钟演讲”和“口语课”,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要求说得清楚,说得有条理,能让人听得明白。有的时候,我们也让学生先进行口头作文,再写书面作文。其次,从观察入手,进行片断训练,学生可以从身边的人入手,写同学的外貌、动作、神态等,然后开了一节“你来说,我来猜”的口语课。这样,通过片断训练,降低作文的难度,让学生感到作文就是写生活中的人、事、物,觉得有话可写。第三,鼓励学生自由命题,写放胆文。第四,通过缩写、扩写、仿写、改写等,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第五、借用例文,讲讲写作知识。第六,以“金河怀”作文大赛为契机,鼓励学生投稿,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八、力争实现评价多元化
  对学生的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采用即时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期中评价、期末评价,在评价中,以鼓励表扬为主,即时评价主要用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予以肯定。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与期中评价或期末评价相结合,评价内容有:课前预习、课堂发言、笔记情况、练习完成情况、测试情况、课外阅读等,评价等级分为:好、较好、一般、欠缺。一般是:先进行自我评价,其次是小组评价,最后由教师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家乡,以便家长了解子女的在校情况。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针对有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思考回答,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一、增进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在这种活动进程中,师生不仅存在知识的传递,而且还存在着人的感情交流。实现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的方法很多,其中常用且有效的就是恰当地进行课堂提问。一个好的问题犹如一条纽带,
 在世纪交替的今天,提高节目质量,多创精品,已成为时代的呼唤,观众的呼唤、电视台生存和发展的呼唤。近几年,不少电视台提出,以“节目为本,强化质量,精品兴台”的发展方针,迎接新世纪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下面以我校语文教研组为例,就“教研组如何通过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话题,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新形式下教研组的功能  教研组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细胞,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肥沃土壤,更是教师团队合作的有效平台。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与教研组的工作有很大的关系,学校教研组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就应该成为学校的五个中心。  1、教研组要成为先进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信息中心  新时代向教育提出了前
一、创优节目是新时期党的广播事业发展的需要创优节目是达到最大宣传舆论引导效益、保障“喉舌”功能的最佳手段。广播是大众传播媒介 ,收听与否直接取决于受众。因而 ,党的
学前期是儿童创造力产生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那么,如何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李廷玉作为清中央政府御前大臣博迪苏的随行委员,在1906年闰四月的《游蒙日记》中继续写下亲历史事——“达赖跪请圣安,并行三跪九叩礼”“现哲布尊丹巴,不守戒律”……这些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低年级的作文教学的要求是:加强学生口头作文练习,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激发孩子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说想象中的事物。所以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用嘴巴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这一过程,其实是孩子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只要学生愿意说,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多元化的评价,一定能激发学生愿意说、爱说的欲望,提高小学生的口头作文能力。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头作文能力?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条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班主任工作成功与否,其中很大的一个因素就在与对班级中几个后进生的教育上。他们在班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影响着整个班级的精神面貌。教育实践证明,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感情不仅是一种敦育手段,它本身也是一种教育教师的爱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金钥匙:俗话说“通情达理”,情理不达,情若通,理则达;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班主任就必须学会研究后进生的心理特点,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帮助
语感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敏锐、丰富的感受领悟能力,而这种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了解字词的情味,形成对语言文字灵敏的感觉,学生一旦有了这种感悟能力后,不仅了解作品中字词的意义,领略其中的含义,懂得欣赏,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同时也能获得审美的愉悦,对学生心智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我觉得语感与美感有很大的关系。  语感是一种个体的藏文修养,它是个体在长期规范的语言环境中逐步养成的一种具有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