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创新“一二三三”教育脱贫模式

来源 :中国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chuang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贫困地区,我们必须补上这个短板。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位于秦巴山区,在贯彻落实教育脱贫工作中,实行以建好一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信息库,严守控辍保学和精准资助两条底线,落实思想、组织、宣传三大保障,完善结对帮扶、齐抓联动、督导考核三项机制为主要内容的“一二三三”教育脱贫模式,有效阻断因学致贫、因学返贫,确保贫困家庭学生上学无忧。
  一、建好一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信息库
  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的信息随升学、流转等动态变化,学校、幼儿园、教育主管部门及镇(办)村(社区)要准确掌握信息非常困难。为破解这一难题,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教体局建立了“双核查、双跟踪、一条线”工作机制。
  “双核查”,一个是“行政线”核查,即第一书记或村(社區)干部牵头,镇(办)域内的学校、幼儿园积极配合,按户籍核查本村(社区)不同学段的学生,建立全村(社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信息库;一个是“教育线”核查,即各学校、幼儿园按照学籍和学生家长提供的相关证明,核查本校(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含外县区户籍学生),建立学校、幼儿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信息库;同时,镇(办)村(社区)和中心学校实行信息共享、实时比对。
  “双跟踪”,即各村第一书记或村(社区)干部牵头,依托各帮扶干部对帮扶家庭的学生进行“行政线”跟踪帮扶,建立跟踪帮扶台账;各中心学校牵头,组织教师与本校(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进行“教育线”一对一跟踪帮扶,建立跟踪帮扶台账,在学生升学、流转后及时将相关信息移交新学校。“一条线”,即“双核查”后,各村(社区)、各校(园)
  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信息全部汇入区教育脱贫办,区教育脱贫办比对信息后,将结果反馈给各村(社区)、各校(园)核查。经多次比对、核查,最终形成准确无误的全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信息库。
  二、严守控辍保学、精准资助两条底线
  一是严守控辍保学底线,全面实现零辍学。
  在 “七长”责任之外,增加帮扶干部责任,形成“7 1”控辍保学责任体系。汉台区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落实教育脱贫工作职责的通知》,形成以镇(办)、村(社区)、村(居)民小组为主的“行政线”控辍保学劝返复学体系和以校(园)、班主任、帮扶教师为主的“教育线”控辍保学劝返复学体系。
  第一书记全部加入“汉台区教育脱贫”微信群,交流工作,互通信息。各帮扶干部开展帮扶工作时,及时了解帮扶对象家中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帮助其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掌握学生就读意向和动向,对有辍学、失学可能的,及时向村(社区)和学生所在的学校报告,合力做好劝返工作。对于因病、残等原因无法到校学习的学生,帮扶干部及时告知第一书记、村(社区)干部,第一书记、村(社区)干部上报区教育脱贫办,区教育脱贫办统一提供送教上门服务。帮扶干部重点对在外省、外县区就读的汉台籍学生进行跟踪了解,确保控辍保学工作不留死角、没有盲点。
  二是严守精准资助底线,确保资助全覆盖。
  贫困资助档次的界定、高中复读生等无学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相对复杂,为方便操作,区教体局创新实施“四步工作法”,从宣传、研判、发放、督导四个方面规范学生资助工作。
  第一步:重宣传,全覆盖。加强政策宣传、讲解、培训,切实提升教育脱贫资助政策的群众知晓率。
  第二步:精研判,准定位。各学校、幼儿园精准研判确定
  资助对象,区教体局统筹分解下达资金。
  第三步:缜发放,零差错。各学校、幼儿园严格按照有关程序和标准发放资金,通过“告知书”将学生受助情况及时告知家长及帮扶干部;各帮扶教师认真填写《教育帮扶手册》,确保学生资助工作全程留痕。
  第四步:严督导,抓落实。对教育资助政策落实工作及时督促指导,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应享尽享、顶格资助。
  与此同时,做好在外县区就读的汉台区户籍学生和在汉台区就读的外县区户籍学生的教育资助工作。一方面,通过“一封信”的方式,主动联系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就读的县区教育局及高等院校的学生资助中心,落实好资助政策。另一方面,与外县区学生资助中心及学生家长联系,通过摸排、核查,建立在汉台就读的外县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信息台账,按要求落实相应资助政策。
  三、落实思想、组织、宣传三大保障
  一是落实思想保障,增添工作动能。
  全区教育脱贫相关部门、单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思想和各级教育脱贫决策部署,区教体局定期召开全区教育脱贫工作推进会,通报情况、研究问题、安排工作,牵头制定全区教育脱贫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明确目标任务,画出路线图,列出时间表,签订军令状,压实工作责任,把压力传到各村(社区)和各学校、幼儿园。实施党建引领教育脱贫,全面提升系统内党员干部、教师打赢打好教育脱贫攻坚战的政治站位。
  二是落实组织保障,强化工作机能。
  成立了以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副组长,区教体局、扶贫办等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区教育脱贫工作推进组,总体负责全区教育脱贫工作;在区教体局设区教育脱贫办公室,下设贫困学生信息管理及控辍保学组、惠民资助政策落实组、薄弱学校教师管理组、薄弱学校建设组、宣传督查组等五个工作小组,具体实施教育脱贫工作;各学校、幼儿园,各镇(办)、村(社区)也相应建立教育脱贫办公室,推动教育脱贫工作精细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三是落实氛围保障,提升工作效能。
  制定了《教育脱贫宣传工作方案》,印发了《教育脱贫政策明白卡》、《国家教育脱贫政策宣传日历》等资助政策宣传材料。举办教育脱贫惠民政策培训会20余场次,培训第一书记、村(社区)干部和学校、幼儿园负责人10000余人次。各相关单位、学校、幼儿园利用宣传栏、黑板报、校园网、校园电视台、QQ群、微信群等平台广泛宣传教育脱贫工作。组织教师进村(社区)入户开展“大家访”活动,组建30多支文艺宣传小分队走进村(社区)开展宣传、解读政策,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脱贫的良好氛围。   四、建立结对帮扶、齐抓联动、问责问效三项工作机制
  一是真心真情,结对帮扶。
  实行“行政线”、“教育线”双线帮扶,帮扶干部、帮扶教师结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措施上“一生一策”,资料上“一生一袋”。印发《教育帮扶手册》8000余册,详细记录教育帮扶和资助落实等情况,学生、帮扶教师、学校(幼儿园)各保管一册,“册随人走”(即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幼儿升入下一学段就读或者转学时,由原就读的学校、幼儿园向新就读的学校转交《手册》)。
  全面推行“六关爱”行动(即辅导学生学习行动、关心学生生活行动、关注学生健康行动、疏导学生心理行动、确保学生安全行动和培养学生能力行动)和“五个一”帮扶(即学校、幼儿园每季度开展一次家访、一次慰问、一次安全教育、一次谈心活动、提供一次展示机会)。在学校、幼儿园广泛开展励志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等主题活动,引导贫困家庭学生树理想、强信心,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充分发挥“小手牵大手”作用,以学生的成长进步增强家长脱贫信心。積极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帮助贫困家庭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锤炼品格。
  开展校际结对帮扶,城区优质学校、骨干学校、名校辐射带动乡村薄弱学校,让贫困家庭学生在家门口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帮助这些学校建立学生学涯、生涯规划室,结合心理测评、学习成绩分析、兴趣特长测评等数据,引导学生尤其是贫困家庭学生建立学习生涯、职业生涯规划。
  二是通力合作,齐抓联动。
  汉台区脱贫办和区教育脱贫推进组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落实教育脱贫工作职责的通知》,让镇(办)、行政村(社区)及第一书记、村(社区)干部、帮扶干部、帮扶教师把教育脱贫工作扛在肩上、记在心上。建立教育资助联席会议制度,区教体局、区民政局、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等部门共享数据、信息等资源,开展多元资助,提升资助效果。
  三是督导评价,问责问效。
  区委、区政府把教育脱贫工作纳入全区脱贫攻坚督导评价体系,对工作推动不力、责任落实不到位的人员和单位实行问责。区教体局专门制定《教育脱贫工作问责办法》,明确局机关、各学校、幼儿园教育脱贫工作责任,严肃问责失职失责人员和单位。区教体局常态化开展教育脱贫工作明察暗访,主动查找贫困学生识别、资金使用、贫困学生帮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限时整改,跟踪督办,做到问题整改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实践证明,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一二三三”教育脱贫模式,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到教育脱贫工作中去,责任明确,措施有保障,实效性强,把教育脱贫工作落到了实处。
  作者简介:
  高敏(1972--),男,籍贯汉中市汉台区。1995年毕业于陕西汉中师范学院历史教育系。1995年秋汉中市宗营中学任教,1999年9月至今汉中市第九中学任教,兼任学校党政办公室主任。长期潜心教学改革和探索,致力新课改中解决教与学的实际问题,参与课题、微课题研究及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研讨,多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在省市刊物发表并获奖励。尤其关注教育公益发展,探索“历史的本真如何复原” “大历史教学”“当代历史教学的功用性”诸问题,为传播和推动教育普及与教育现代化不遗余力,碧落黄泉上下求索。
其他文献
常言说:“笑一笑,十年少”、“笑口常开春不老”。确实,笑声可以开阔人的胸怀,笑声可以调节人际关系,笑声可以化解诸多矛盾,当然也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有效方法。因为人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也是学校管理系统中最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和最为活跃的因素。做好了人的工作,管理就抓住了关键。当今建设和谐校园,已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主攻课题。我们只有把人的管理视为全部管理工作的核心,才能在校园内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同志关
1.前言  微课起源于美国的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McGrew教授1993年提出的"60秒有机化学课程",2006年美国可汗学院的微型视频被学生作为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数字化资源,2008年"微课"这一概念由美国新墨西哥州胡安学院戴维彭罗斯正式提出[1]。在我国,课例片段是第一个微课原型。2011年胡铁生在佛山市进行了国内第一次以微课为研究内容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2011年-2013年
高中的校园足球其实是基础教育中校园足球的出口和顶端,要想形成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就要系统、全面的统筹设计思路、措施和办法。翠园中学足球俱乐部尽管基本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但随着《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和《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的出台,尤其是教育部主导和大力推进的校园足球的蓬勃发展,中国足球迎来了一个最佳的发展时期。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大量资金的投放。各类企业的介入,各种资
关于“三点半”现象党和政府会给年轻父母发“大红包”  记者:我们关注到一个现象,就是现在小学放学时间越来越早,有的小学甚至是下午三点半就放学,这个时间对家长接送孩子是一大难题,请问家长们的困扰什么时候可以得到解决?另外,小学放学时间早也催生了大量校外托管班,这些托管班野蛮生长,急需规范,请问教育部是否会像近期重拳整治课外培训机构乱象一样来规范校外托管班?谢谢。  陈宝生:谢谢你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
学生不喜欢学习历史或对历史课不感兴趣,往往觉得自己距离历史太遥远或与自己关系不大,这与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是有很大关系的。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中,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历史虽然是过去发生
昔日,全世界的数学家都在说破解1742年哥德巴赫提出“每一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的猜想难!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不知素数路,咋知其征途?今朝,忠泽立三人数学组借《中国教育科学》中文季刊版2017年10月(第四期)所载对世界特殊贡献的绝美四尾(W1、3、7、9)素数之奥在温暖阳光下用“素数和定理 2外偶数个素数和为﹥a的偶数,奇数个素数和为﹥b的奇数(数越大解越多,任意数差解无穷)”,以排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明确指出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核心问题。培养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也是教育的宗旨和根本任务。为此,我们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务必努力培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中学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思想趋于成熟,从少年走向青年非常重要的时期,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品格修养高尚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高级中学是一所普通高中,学生普遍存在着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方面,学生习惯养成较差,学习能力较弱,自信心不强,理想意识较为淡薄,家庭教育较为薄弱;另一方面,学生学习欲望较为强烈,发展潜力较大,可塑性较强,个性发展尚有很大空间。从学校德育工作而言,存在着教育低效、管理疲软的状态。那么,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面对高中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期,面對德育软弱的状态,究竟如何通过
巍巍大兴安,潺潺通肯河,孕育出了革命战斗英雄马玉祥,中国首个世界铁饼冠军李艳凤,这里素有“中国猛犸象故乡”“中国玉米之乡”“中国万寿菊之乡”等美誉。  就在美丽的大兴安岭南麓,广袤的松嫩平原腹地,坐落着一所令人向往的现代化学校,它以心理健康教育、校园足球特色和优质的教育教学质量而闻名遐迩。学校先后被授“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全国语文主题实验学校、全国改革创新示范
要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就要摸准学生学习的起点。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而其中的自主学习又处于核心地位。因为没有自主,合作就失去了根基,探究也没有了活力。所以,转变学习方式,关键要在“自主”上下功夫。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突破口,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落脚点,积极探索激发学生学习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全体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