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易安体女性视角的着力生发点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g001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试图讨论的是李清照在词的创作上表现出来的一种从女性视角出发的写作风格,即易安体中女性视角的问题。本文将会例举《漱玉集》中的词,通过时间、空间以及女性主体情感三个部分,从诗歌的用词、意象、情景等方面进一步阐释李清照词体的独特性及其意义。
  【关键词】易安体;女性视角;梳妆闺阁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词畅于宋,李易安在《词论》中表示“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乃知词别是一家”由此词从苏轼所说的“词本诗之苗裔”中脱离出来[1],成为与唐诗齐肩的一代之文学。“而南宋时期,辛弃疾有一首《抽女儿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明确提出了“易安体”这一名称。”[2]凸显了易安词风格之独到,自成一家、然而易安体的特殊之处有许多,例如女性视角、南渡悲情、平常化词、感情入词等,本文主要是从其女性视角的方面,具体是从词的着力发生点,来阐释易安词中独到的一面的。
  一、时间点
  李易安在《漱玉集》中有那么一部分词是从闺阁中的梳妆生发开来的。比如“冷香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凤凰台上忆吹箫》”)[3] “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诉衷情》 枕畔闻梅香)[4],“风柔日薄春尤早,夹衫咋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菩萨蛮》)[5]等等,这些词都是从她的妆容中生发出来的,也就是说,易安起词常常会是从妆容或梳妆上出发,而女子上妆在早上,卸妆则是在晚上,因此从时间点来说易安词中的时间常常在早上或者晚上。而这样的时间点下,情绪也具有特殊性,人在起床时常常会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梦醒感觉,而在夜间休息时常常会有一种孤寂无聊之感。李清照作为一位有才识的女子,生于朝廷覆灭交替之时,本身就有家国之忧,又在空房,这种感情自然会进一步加强,而在特定时间和情绪的渲染下,词的表现力也势必会进一步强化。
  首先从用词上来讲,比如《浣溪沙·髻子伤春懒更梳》中写的是“晚风”,另一首《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写“疏钟已应晚来风”中又是“晚来风”。本身平淡的意象因为时间点的特殊而被赋予了易安的特殊性;其次从意象的选取上来说,虽然空间点对意象的选取有更多的影响力,但是时间对意象的选取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比如“黄昏”、“日暮”、“夜寒”、“清宵”等。在易安词中就常常出现,其虽然与闺阁梳妆无直接相关,但是其意象本身是以易安生活为着力基点发散出去的;最后就是情景上,由于如此的时间点,易安词中有一部分的情景就是在早晨起床后、早上梳洗时或者晚上对镜卸妆时。因此其他情景自是从这个生发点引发出去的。比如《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就是易安从睡醒时写起: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6]
  一副憔悴睡态引到一丛绿肥红瘦的海棠,在情景上显然是以闺阁初起为基点,最后落到了人生感慨上。从情景上凸显了易安词在时间落脚点上的特色。
  二、空间点
  由于李易安部分词的着力生发点都是在梳妆闺阁中,而“李清照又善于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7]。因此其空间布局上通常是以易安在规格的视角生发出去的,其中常常会出现“帘卷”,“试问卷帘人”,“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浣溪沙· 春景》)等,而且生发出去便是从闺阁到了花园,因为时人窗外即是庭院,而易安是女子更是爱花之人,所以从闺阁之中生发出去,则必然会触及粉桃白梨之类的花树。
  首先是从选词意象上,闺阁词总会出现“瑞脑”、“窗帘”、“香炉”、“红烛”、“庭院”、“梨花”等,而情景上,则常常闺阁之中或者是帘外的小院,而往往会呈现出一种由小见大,由内见外的空间感,而与温庭筠等人的代言词纯粹的描述有较大的区别(这一点在第三部分再详细描述)。以《浣溪沙·春景》为例:
  “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其首便是外面春色映入闺阁,人在闺阁之中,而眼前窗外是一番景色,不由添上一段愁绪。在一定程度上,这其实是易安典型的闺阁词,这部分词由于局限在闺阁小院之中,常常由院外光景起,落在芳香闺阁中,再返到小窗室外,并牵连出一段情绪。
  三、女性主体情感
  主体性在笔者看来是易安体形成相对重要的一点,以女子情怀看周遭事物,其“乐于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作为一名女性最真实的感情与内心世界。” 其表现分为以下几点:
  其一,言语入词,“语言率真自然”[8],作為女性,李易安特别喜欢用叠词来表达自己的心绪,比如说“人悄悄,月依依”(《诉衷情》),“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难留(《凤凰台上忆吹箫》),“恨萧萧、无情风雨”、“向人无限依依”(《多丽· 咏白菊》),“重帘未卷影沉沉”(《浣溪沙·春景》)等,皆表现出易安对叠词的偏好,缪钺先生评说其为“感于心,出诸口,不加矫饰,自合于词,所谓自然之流露,虽清照或亦不自知其所以然”[9];
  其二,是肢体用词,大体是连接词和动词两个方面,在词的创作中,易安擅长使用的动词有“倚”、“弄”等,而在连接上常常会使用“渐”、“欲”等词,例如“多少事、欲说还休。”(《凤凰台上忆吹萧》)、“玉阑干慵倚。”(《念奴娇·春情》),在历代词作不乏女子的形象,但大多是男性做假塑造的,所有不少佳篇妙构,但毕竟是以吾手写“她心,是为伶工之词的变体,而李清照则是以吾手写吾心”[10];
  其三,易安填词大多围绕自己的生活环境创作,当时“妇女经常锁迹深闺,她们甚或全职较男人窄狭,日常所见除了自然的风霜雨雪和节候的变化之外,便多是庭中的花草树木、飞蝶啼莺,和室内的帘幕、熏炉、枕衾、几案等等属于自己世界之内的东西了。”[11]而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便成了其抒发情感的基本点,其女子情怀基本也有这些物象体现,而其一部分词也正是从这个角度生发开去的。而这种生发在本质上其实体现的是一种主体性,即其并非只是描述这些物象,而是立在这些物象之上,抒发自己的情怀。而这种情感的抒发带有的是一种女性主体色彩的。之前花间词人作代笔词,或许是为了使词更具有女子的典型性而展现出一种仅停留在描绘(无论是内心描绘,还是外在描绘),都只是一种把女性当做他者由男性主体来描绘,而非是女性自己充当主体来描绘自我。举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和李清照的《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作对比: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12]
  易安这首《菩萨蛮》是从窗外投射到窗内的闺阁光景以及自己的残乱着妆中生发出来,点出“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以闺阁视角,发家国人生之情怀,立脚在闺阁,立意在家愁国恨。
  反观温飞卿的《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13]
  “当时词为艳科,词的女性特征已经成为不易之论,但大多是‘男子而作闺音’”[14],此处就可见一斑。虽然两首词的立意不同,但是同样是闺阁诗,飞卿所填词显然是用外在的眼光在描绘这位闺阁中起床梳洗的女子,而这样描绘在一定程度上其着力生发点其实并不是在闺阁梳妆上面,而是在没有出现在词中的一个外在主体上。
  因此两者闺阁词的对比,由男女主体性分化而体现出来词的生发着力点不同是相对明显的。学者施议对在谈及本色词的时候也对比了辛弃疾和李清照的《醉花阴》,指出“与李清照相比,辛弃疾的词不及李清照本色。”[15]其实这也间接表明了易安在此中以女性主体为着力生发点表现出来的一种词的独特性。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易安这个女性主体与男性词人不同,其填词的生发着力点鲜明地带有其主体性和特殊性,而也正因为易安能将其较为典型地表现出来,其易安体才成为词史上的一代宗门。
  注释:
  [1]陈祖美.李清照诗词選[M].北京:商务印书馆,p137-p138。
  [2]邓魁英.《李清照的“易安体”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3期。
  [3][宋]李清照著,徐培均笺注.《李清照集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p63。
  [4]同上书,P116。
  [5]同上书,p136。
  [6]同上书, P15。
  [7]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M]第三卷,P106。
  [8]高洪奎.《论易安体的艺术特征》[J].齐鲁学刊,1989年第5期。
  [9]缪钺.《论李清照词》。
  [10]高洪奎.《论易安体的艺术特征》[J].齐鲁学刊,1989年第5期。
  [11]邓魁英.《李清照的“易安体”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3期。
  [12][宋]李清照著,徐培均笺注.《李清照集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p136。
  [13][唐]温庭筠著,曾益注.《温飞卿诗集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4]木斋,宋娟.《论易安体的写作视角》[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
  [15]施议对.《李清照本色词的言传问题》[J].北京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52卷第3期2015年5月。
其他文献
【摘要】苗族古歌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遗产,是苗族族群记忆的一种形式,其中记录或表征了深厚的苗族历史和文化。自从苗族古歌受到人们的关注以来,虽然其热度日益暴涨,但大家对古歌的定义和所指依然模糊。本文拟对古歌的概念和内容做初步的梳理,以期对民族口传史诗有所认识。  【关键词】苗族古歌;歌曲;族群记忆;故事  【中图分类号】 G03 【文献标识码】A中共营口市委党校  在既有的出版物中,“苗族古歌”都是以
【摘要】近代以来,基督教先后传入中、韩两国。本文尝试通过对两国基督教传播境遇的分析与比较,揭示文化传播与发展的某些规律。  【关键词】基督教;相似性;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B971 【文献标识码】A  基督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西方的中世纪获得了至高无尚的政治权利与地位,随着宗教改革的发展及深入,传教活动是这一时期极为重要的内容。从世界范围来看,从16世纪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几百年的历史
【摘要】民间美术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寄托了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希冀,彰显了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艺术审美,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但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我国的传统民间美术艺术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前景堪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因此构建民间美术教育传承体系,维护我国文化的本土化和多样性,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建立我国文化自信,势在必行。本文从非物质
【摘要】张爱玲是我国早期海派文学的典型代表人物之一,她出身在上海,与上海有着不解之缘,在她的人物描写中,也加入了很多海派元素,完整保留并体现了上海人的风貌和特点。而在上海民俗的描写中,她独树一帜的风格细腻地刻画了包括方言、衣饰、建筑等多重元素,鲜明地表现出了当时一个鲜活又完整的上海。  【关键词】张爱玲;海派文化;海派文学;上海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张爱玲的
【摘要】《汉藏之间的康定土司——清末民初末代明正土司人生史》一书将康巴人作为汉藏文化交流的中介者,从末代明正土司甲宜斋的人生史入手,分析其先祖的土司历程、其土司生涯的政治活动及康定地区政治、文化格局的转变,着眼族群和平共生。作者郑少雄以历史人类学、政治人类学为主要研究方法,勾勒出了一幅百年前康区地方与中央政府间文化、政治融合、对抗的历史图景。  【关键词】打箭炉;甲宜斋;赵尔丰  【中图分类号】K
一  中央档案馆保存着一份1万多字的重要文献,粗糙、泛黄的毛边纸上,详细记载了91年前中共重庆地委和青年团地委按照党中央、团中央要求联合召开民主生活会的情况。这是一份极为难得的、保存完整的有关四川早期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的史料。通过它可以看到,在这次民主生活会上,与会者本着严肃的态度,就事论事、开诚布公、光明磊落,既有毫不留情的批评,也有秉持公心、不偏不倚的陈述,会议开得圆满成功,当事人澄清了误会,
【摘要】古民居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宝贵明珠,它代表着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本文以湖北咸宁刘家桥民居为例,对咸宁刘家桥民居的景观元素进行现状分析,提出问题并分析问题,从而为民居的建设提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湖北古民居;刘家桥;景观元素  【中图分类号】TU241.5 【文献标识码】A  一、咸宁刘家桥民居基本概况  (一)咸宁简介  湖北省自古以来就有“
2014年,上海与浙江作为全国首批试点省市,率先实施新高考方案,生涯教育也因此得到强有力的推进。上海教育界的专家在生涯教育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积累了大量可供全国各地中小学借鉴的经验。本期刊用的三篇文章均来自上海市生涯教育方面的领军专家,试图从研究和实践两个角度展示上海的生涯教育进展情况。  近年来,上海高中生涯辅导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需求和高考改革背景下,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统筹下,得以大
【摘要】现今网络诗词已经成为旧体诗词生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而现有的“三体”难以概括网络诗词的总体面貌,数量众多的“网络俗诗”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且具备着一定的价值,网络诗词的概念需要再次界定。  【关键词】网络诗词;网络俗诗;角度;氛围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五四以来,旧体诗词创作式微已成不争的事实,但是仍旧有一部分诗人坚持以旧体诗词书写生活,表情达意。随着互联网的
【关键词】师生关系;情感表达;沟通技巧;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五年级的学生自我意识比较强,他们中的很多人在与老师相处时不会主动沟通和合理表达,给学习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扰。本课立足学生实际以及和谐师生交往的需要,通过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初步掌握与老师沟通的技巧,使师生关系变得更加亲密、融洽。  【教学过程】  一、热身游戏  教师:我们来做个游戏“我说你做”,请听口令做动作。我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