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三生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意义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y850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认为“三生教育”在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深化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提升素质教育理念方面给小学教育实践以积极启示。
  【关键词】三生教育;生命;小学教育
  
  2008年5月27日,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决定》,决定在云南省各级各类学校中实施“三生教育”。“三生教育”的提出和施行,得到了国家教育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认可,受到了学校、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毋庸置疑,作为一种关注人本身发展、回归教育本真的教育,“三生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切入点之一,同时也为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找到了切实可行的突破口,对我们如何按照教育的本质与规律从事教育工作以及在转变不当教育观念上具有深远而重大意义。
  首先要明确“三生教育”应该教给学生什么。第一,要教会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在形式上,要树立对自身生命、他人生命和其他形式的生命的尊重。在内容上,要正确认识生与死的问题。在本质上,要树立生命是以人为本的根本。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是人类的最高原则;第二,要教会学生生存的能力。生存是生命存在的基础,不会生存就不能让生命鲜活,就不会生活,就失去了对生活的自主能力。因此,生存就要树立“劳动光荣、工作着是美丽的、在生存中创造”的人生观,学会在社会交往中,在生产生活中以自身的劳动创造美丽人生;第三,要教会学生正确的生活态度。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目标,每个人都有权力去追求幸福。但是,生命首先是活着,然后才能追求更高的目标。过尊严的生活,过体面的生活,这是每个追求幸福生活的人的最高境界。但應该学会平静的生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走得远。因此,平静的生活,在生存中去追求自身、家庭和人类的幸福就是我们的生活观。那么,三生教育对于我们小学教育实践又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一、三生教育转变了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
  
  教育本应该是直面人的生命、提升人的生存与生活的社会活动。自制度化教育降临,教育已经抛弃自身的整体性而心甘情愿地作为社会之功能机构,沦为社会发展的工具。如果将教育置于哲学层面的反思之下,那么,今天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迷失了自己,遮蔽了其真谛,取而代之的是对经济效益的迷恋,对科学技术的狂热追求以及对工具理性的崇拜,种种违背教育规律、偏离教育本质的现象层出不穷——教育忘记了“人”,我们的教育更多的是政治或道德的教育、文化的教育、分数的教育,可偏偏不是“人”的教育。
  “三生教育”从人这一基点出发,将“平面式”的教育观转变为一种涵盖人之整体的“立体式”教育观。从纵向上看,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贯穿于人发展的全过程;从横向上看,人在发展的各个阶段、各个水平都接受着生命、生存、生活的教育。它不仅关注了当下人的发展,也关注人的长远发展;不仅关注人的自然性发展,也关注人的社会性、精神性发展;不仅关注教育的结果,也关照教育的过程。“三生教育”使人们意识到,人的教育首先应该保证生命之真、明白生存之善、体验生活之美。教育直接指向的是活生生的生命体,是具有独立思维、丰富情感、有需要、有创造、有活力的存在。我们的学校教育,虽然在文件中或教育目标的设定上宣称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但在实际的教育运作中却把知识的传授作为一以贯之的目标追求,一味追求升学率与优异的量化指标,实质上也就是承认了教育已经失去了“人”,使人迷失了。
  “三生教育”将生命、生存、生活最为本己的存在基础融于教育本身,把生命、生存以及生活的本质、特征和需要体现在教育活动中,使教育尊重生命的需要,关注生存的发展以及生活本身的丰富。从最为宽泛的意义上来看,教育就是人的一种生命活动、一种生存方式,是生活的构成要素。因此,从根本上来说,“‘三生教育’是一种人生教育,是完善人的生命,促进人的生存、生活与发展的活动”。
  
  二、“三生教育”深化并丰富了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
  
  全面发展教育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精髓的具体运用,旨在使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发展,即全面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说,人的发展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作为“自然人”的发展和作为“社会人”的发展。因此,促进“自然人”的发展和“社会人”的发展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长期以来,我们热衷于将全面发展教育划分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再辅以课程(或教科书)的形式将全面发展教育直观地表现出来,并以目标为导向来判断其成效。正因为如此,全面发展教育在人的这种社会化过程中所显示出的重要作用渐渐成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主要特点,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成为唯一特征。全面发展教育实际上就是以人的生命、生存、生活为主线,促使个体社会化的生命活动。“三生教育”从人发展的基本条件来理解人的发展,以人的生命为起点来理解人的生存,以生存的多样性来理解人的生活,最后又将人的生活升华到人的社会本质、意识层面。从而对人作为“自然人”和“社会人”的存在做了基本规定,为人的社会化过程提供了基本线索,为全面发展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潜在依据。
  
  三、“三生教育”深化并提升了素质教育理念
  
  上世纪80年代,针对我国应试教育暴露出来的问题,提出了素质教育思想,旨在通过素质教育的理念、精神、做法改变应试教育中的种种弊端。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为目的,强调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力图克服学校教育中存在重智育轻其它几育、重升学考试轻能力培养的现状。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观被人们广为接受,然而在落实层面则缺少操作性,再加上教育传统观念、评价模式、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素质教育顿时成为一个口号,一个理想,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被束之高阁。因此,“轰轰烈烈讲素质,踏踏实实抓应试”的尴尬局面也便屡见不鲜了。事实上,“三生教育”与素质教育都体现了教育本质、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三生教育”是在新时期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想,它不仅是教育规律的反映,又是教育本质的回归;既对人本身给予了极大关注,也对人的社会化、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新的发展视角。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三生教育”都更贴近学生,贴近学生的生命成长过程和教育教学实际。因此,“三生教育”在转变人们教育价值观的同时,也深化并提升了素质教育的理念。亦使素质教育更为“落地”。
  生命是一个过程。处于其中的人们不断的理解、诠释生命和生活的意义。冰心曾用优美的文字诉说自己对生命的理解: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商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努力使自己继续不断地生存,这就是生活的本性,因为生活的延续只能通过经久的更新才能达到,所以生活便是一个自我更新的过程。”人在生命中生存,在生存中生活,在生活中实现生命与生存的价值。在生活的长河中。时不时的驻足思考一下生命的本质,才能让自己不被世俗和物欲所淹没。才能在迷雾中为自己点亮一盏生命之灯。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科技进步,物联网越来越多地走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本文简单介绍物联的技术及发展情况。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发展    1 概念    物联网技术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叫做物联网技术。我国也把物联网称之为“传感网
当一名60分的教书匠不难,而做一个100分的研究型教师却不容易。几年来,结合自己的教学,研究教材,研究教法,不断的在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不断的在向科研型的教师目标攀越,耕耘在教育这块希望的田野上。这过程是艰辛的,虽然我付出比一般同僚更多的精力和汗水,也因此,这棵山中教坛之树长的更枝繁叶茂。  我明白,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课堂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所以,我很注重自我课堂的教学研究,从备课、上课、
一个语文教师的语言素养,体现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几乎所有的教学环节都要靠语言完成。富有魅力的的个性化课堂语言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走进知识的殿堂,获得精神上的享受。优秀的语文老师往往能够通过课堂语言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创设师生自由沟通的平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起到春风化雨,点石成金的效果。那么,什么样的课堂语言才叫好呢?我想,一节课中,教师的表述应该是情趣盎然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146-02  摘要:《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关键词:识字教学 兴趣 游戏  因此,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遵循汉字教学
摘要 通过在中学生物教学实践过程中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教学实践经验,对新课程中的导入技能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加以阐述。  关键词 生物教学 导入技能 导入原则    导入技能也叫开讲技能,是在讲授新知识的起始阶段,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引起学生注意、唤起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明确新授课的学习目的,并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教学活动方式。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心理活动,并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21世纪教育的主题和最显著的特征。江泽民总书记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如果语文教学多一点培
我们都知道,高考作文几乎占整个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老师和学生都迫切想要用最短的时间有效地提高作文的分值。但是作文教学现状令人担忧。目前的作文教学尽管在新课标的烛照下,似乎人人都在倡导要贯彻新课标理念,但实际上,作文教学在更加强大的高考这一指挥棒的指引下,已经陷入了难以自拔的泥淖之中。    一、目前高中作文教学的困境    1 从属附庸的地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作文教学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上海卷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还具体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同时强调了要充分利用儿童生活经验等。这些好建议告诉我们,要正确理解和使用新教材,树立“以学生为本”观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活泼欢快的课堂气氛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在汉语拼音的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儿
【摘 要】教育智慧,是教师良好的教学行为体现的一种品质,是教师具有的教育理念、教育意识、教学能力、教学艺术等方面的整合统一,是教师专业化的一种新境界。它具有独特性、情感性、科学性、缄默性和艺术性的特征。本文就教师教育智慧的藉征和教师教育智慧生成的策略谈一些个人之浅见。  【关键词】智慧 教育智慧 教师专业化    一、问题的提出    1、新课程呼唤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体。教师是
【摘 要】语感教学至今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但良好的语感能使学生对语文学习更感兴趣。为此,本文对进行语感教学的原因、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语感 语感教学 良好语感的标准    从夏丐尊和叶圣陶倡导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感训练至今,已半个多世纪了,但语感和语感教学并没有被人们真正理解和重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在阅读能力上“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  为此,本文试图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