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红尘的情爱与孤独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huimin1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陈凯歌导演的《梅兰芳》汇聚了黎明、章子怡、孙红雷、陈红、安藤政信等巨星,剧情被分成“死别”、“生离”、“聚散”三部分,以其独特的文化视角和审美风格,成功地开辟了一条艺术电影商业化的道路,这对于中国电影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启示,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叫好又叫座的影片。
  [关键词]《梅兰芳》 陈凯歌 情爱 孤独
  
  坐在电影院里看了两个多小时的《梅兰芳》,我一直是怔忡的状态,脑子里一直盘旋着孤寂与情爱这两个词。虽然之前已经看到烂评如潮,但坐在影院里,当有些情节的光影从眼前的屏幕流过的时候,喉咙仍有一种梗塞的感觉,那一刻。眼眶居然会湿润。被那么多人爱着、景仰着、呵护着的梅兰芳,为什么一直是孤独而寂寞的?如果爱没有了温暖人心的力量。那还算真爱吗?
  电影《梅兰芳》分三段叙事,第一段讲梅兰芳如何一夜成名,这是影片最漂亮、最叫座的部分,王学圻的京剧表演、余少群的惊艳扮相。绝对都堪称完美,有人说,单看这一段已赚回票价,其实这并不算夸张:第二段讲述的是梅孟之恋,我个人觉得抓住了七分神韵,但拍得还嫌单薄。戏没做足,更透出一股子欲震乏力的颓丧,而第三部分的蓄须铭志,这部分与历史实情颇不相符,是硬要把梅兰芳推到一个悲凉神话的高度,结果适得其反,很难服人,并且在叙事上刻意放弃戏剧高潮的做法也相当不明智,是剧本的硬伤。
  《梅兰芳》最漂亮的段落,当属电影第一部分青年梅兰芳与爷爷十三燕的斗戏的篇章。余少群的少年梅兰芳眉目如画,气质清雅,台上仪态万方台下飘逸俊朗,更难得有心气儿,有锋芒。如果说演越剧出身的余少群在表演上还有些青涩的话,那么王学圻则是老练自如地拿准了十三燕这个注定出彩又悲剧的角色,十足的派头和腔调,令人莞尔又激动。
  十三燕是梅兰芳的前辈,他一生一世都想把戏子这个被世人视为下九流行当的社会地位提高,可是在当时的环境下,他们的一辈子,都注定带着纸枷锁。老老实实做人,战战兢兢唱戏。每天都在担惊受怕着哪一天会不红不叫座,担心着哪一天就不能唱戏了。这条路走得辛苦,但是只能走下去,不得不走。“输不丢人,怕才丢人”,这是他顶着一辈子积攒的老脸和年轻气盛的梅兰芳打擂台的原因,他的悲剧结尾,成了梅兰芳一生挥之不去的阴影。
  这部分中最令我动容的是这一幕:十三燕颓然坐在椅中,一双精光四射的眼珠暗下来。竟变得温柔了。他对未及卸妆就匆匆赶来看他的梅兰芳说,“畹华,你穿着戏衣来到这世上,仔细把戏里头干干净净的人物弄脏了”,停一停。又柔声道,“下回,不许了啊”。这句话,是一个老戏子纯净无暇的内心世界一览无遗的写照。他身在红尘,心在戏里,戏里世界不容玷污,正如他的心灵一样。戏中的人物是不能被弄脏的,而唱戏的人却可以。所以为了他们心中伟大崇高的戏,梅兰芳需要保持这样的纯净。这种纯净是至高无上的高洁,不能有人类的任何情感,不能有烟火红尘凡人俗世的情爱。
  在历史上梅兰芳有三位妻子,包括孟小冬:电影里,梅兰芳只有原配夫人福芝芳,而孟小冬则不过是梅兰芳人生中一段短暂的邂逅和婚外情。就连历史上那段梅孟之间由钟情到幻灭的爱情,也在电影里变得那么美好,那么唯美,揉捏成了一个绚丽的传说,一个劳燕分飞的慨叹,一个“得不到的才是最美好的”的寓言。
  福芝芳是他的妻,是他白头偕老相濡以沫的爱人,确切的说,更应该是他的亲人。是他可以躲避风雨的温暖怀抱,是夜深人静时精心炖好煨热的那碗鸡汤。她对孟小冬说,梅兰芳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他是座儿的:所以她爱他,不是爱人的爱,是呵护心疼的爱,贴心但是不甜蜜。
  孟小冬是梅兰芳的红颜知己,她懂他敬他爱她,这种感情,是对待一个男人,而不是对待一位偶像。他们的唱段《梅陇镇》,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尾音的上扬,插科打诨里到处弥散着甜蜜的暧昧,和孟小冬在一起的梅兰芳,像一个凡尘中的男人,初生爱意的时候会羞怯脸红,情到浓时敢离经叛道。然而这样一个凡尘中的普通爱恋并不能发生在梅兰芳身上,孟小冬爱他,堂堂的冬皇可以像一个普通女人一样痴痴的等,默默的怨,偷偷的微笑和欣喜,可是既然爱了就不能自私,既然爱了就要为他着想,梅兰芳是属于京剧的,如果梅兰芳成了她的梅兰芳,那么她便是毁了他。如果她毁了梅兰芳的孤独,她就毁了梅兰芳!尤其是孟小冬与梅兰芳离别时那最后一句台词“畹华,不怕”,虽然只有简简单单4个字,却饱含了无限深情,令人闻之,心中不禁一颤。
  如果真是神人,自在在心,并不会孤独。可是梅兰芳不是,梅兰芳他想做一个凡人,在舞台上的角色也有着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梅兰芳又怎能摆脱一个尘世之人的命运?所以他挣扎,所以他寂寞。人人都爱他,但是他孤独。这些满溢的爱,是给那个扮演过无数成功角色的仙人梅兰芳的,不是给他,这个一直很老实很善良,平时看上去温厚知理有时会有懦弱胆怯但是也会偶尔任性兼或拍着桌子大怒的凡人的。
  《梅兰芳》虽是正剧,但却有着些许悲凉寂寞的底色,它在极力渲染梅兰芳特有的孤独的同时,亦企图让其走下神坛,回归成一个有着七情六欲、血肉之躯的凡人。所以片中的梅兰芳会在临上台前因过于紧张忘词而害怕地躲在角落里,会想罔顾一次道义而只为喜欢的人一起去看一场电影,会为了民族大义而蓄须明志不再登台,牺牲在邱如白等人看来高于一切的京剧艺术。
  评价一部电影值不值得一看,在我看来是很简单很武断的,就是看它有没有让我心中一凛的时刻。
  这样的时刻,《梅兰芳》里头是有的。
  我动容于国破山河在的关口,一个伶人的担当。
  我也动容于邱如白对孟小冬说服,“谁要是毁了他这份儿孤单,谁就毁了梅兰芳。”
  我更动容于梅兰芳在最后一幕说的:“谢谢大家,都别跟着了,我要去扮戏了。”繁花落尽,流云归天,这话好像把梅兰芳的一生都概括了。其实有关梅兰芳的生平,有多种概括的方式,但这一种无疑是最抽象,最有意味,也是最能让人落泪的一种。
  不错,他可以不在乎名利,不在乎鲜花和掌声,但却不可以不在乎观众,不可以不在乎那承载了他一生梦想的戏台,而鱼翅和熊掌不可兼得,所以他终须有些取舍,甚至牺牲。
  想做不能做才最寂寞。台上纵有万种风情,内心深处的孤独又该与何人去说?临了。只能心碎前一秒用力的相拥着沉默。
  梅花开似雪,红尘如一梦,点点滴滴成心痛。
其他文献
摘要 影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成功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其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它对观众心理的契合。通过神话的制造,影片对潜藏在社会集体意识深处的焦虑与恐惧来了一次尽情的抚慰。狂欢的实质是对于现实的逃避,影片所表现的那个梦想成真的神话证实了它只是好莱坞又一次造梦的把戏。另一方面,影片暴露了他西方式的编码方式,其所表现的东方只是西方眼中的东方。相对于大量奇现的展示,影片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只不过是人潮中的惊鸿
期刊
摘要 当下是一个图像支配的景观社会,人们通过图像认识世界,把握真实,认识历史。然而,景观社会有它自身的一套运作逻辑,政治意识形态和文化消费主义巧妙介入其中,历史被重写,历史经典被戏说,历史和历史经典变得扑朔迷离,似是而非,这在影片《赤壁》中得到充分地展现。对于图像景观的创作者和接受者来说,拨开迷乱的景观迷雾,以尊敬的心态审视历史和经典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 《赤壁》 景观社会 政治意识 文化消费主
期刊
摘要 电影《返老还童》讲述了一个时光旅行者本杰明返老还童所经历的故事,通过刻画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表达了深刻的主题,对死亡,爱等人生命题赋予了哲理性的思考。  关键词 《返老还童》死亡 孤独 爱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段有始有终的旅程,当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每迈出一步,我们离生命的终点就更近一步,生命是条单行线,只能前进无法后退。于是,希冀时光倒流无异于痴人说梦。还好有这么一部片子让我们在梦幻般的
期刊
关键词 《城堡》 《喜剧之王》 永不靠近 奋力靠近 不确定性  摘要 K和尹天仇在靠近“城堡”的历程中,经历了他们“永不靠近”和“奋力靠近”两种不同的人生体验,诠释着“不确定性”这个大家一直乐此不疲的话题。后现代主义者对于艺术表现可能性所做的反思,势必使它所关注并予以表现的对象更趋平民化,通俗化,边缘化。    也许,生活本身就是卡夫卡笔下的那只大甲虫。  卡夫卡著名的长篇小说《城堡》讲述了一个土
期刊
摘要 《布达佩斯之恋》是一部以二战为背景的影片,它利用音乐这一元素,展现了战争之下的爱情和死亡。以此种方式,影片将艺术与人性的尊严和死亡的哲理暗含其中,使得影片更具震撼力。  关键词 《布达佩斯之恋》 爱 战争 音乐 死亡    在众多以二战为背景的德语电影中,《布达佩斯之恋》或许并不是最具有轰动效应的一部。该影片于1998年由诺夫·舒贝尔执导并在2000年获得了欧洲巴伐利亚电影奖最佳摄影和最佳导
期刊
摘要 《拉贝日记》是跨文化国际合作下,以南京大屠杀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影片。它的叙事策略和文化内涵都具有复调“二重奏”特点。它既是纪实的又是虚构的、既是“主旋律”的又是东方主义的。这是由本片跨国界投资、制作、发行的跨文化电影身份决定的。这“二重奏”或许构建了中西文化社群在各自满足了观影需求后沟通交流的文化平台。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二重奏” 跨文化电影 主旋律 东方主义    以中国近现代重大历史
期刊
摘要 电影的发展,使得对优秀的电影进行学术思索和学术研究成为必然。重品《卧虎藏龙》可以得出:中国电影要真正冲出国界并为全世界观众所接受,中西文化的择取与融合,应是一条正途。  关键词 电影 中西文化融合 《卧虎藏龙》 审美心理    电影的发展有一个世纪的历史了。虽然比较其他艺术形式它是这么的年轻,可它再也不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杂耍的玩具。现在无论多么“纯正”的学者,多么“清高”的批评家都不会否认电
期刊
摘要 《美丽人生》和《辛德勒的名单》都是描写=战时期犹太人的优秀影片,内涵丰富、主题深刻,但镜头语言风格迥异。从影片创意到剧本风格,直至场面调度都有很大区别,从这种区别中可以看出创意、剧本和场面调度三者有机结合可以产生不同风格的镜头语言,而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则是场面调度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 影片创意 剧本风格 场面调度 镜头语意    爱情和战争是艺术永恒的主题。以二战为背景的优秀影片可谓多矣
期刊
摘要 改编已经成为近年来炙手可热的重要剧作手法。从创作角度入手,对比《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小说与影片叙事上的不同,该片的改编技巧主要体现在,主题上“化茧为蝶”的升华,结构上“化零为整”的衍变,以及情节上“无中生有”的改造。  关键词 改编技巧 叙事 解构    2008年末,一部低成本的英国影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以下简称《百万富翁》)横空出世,很快便赢得了世界范围内的观众及业界人士的追捧喜爱,这
期刊
[摘要]当今黄金时段“清官热”的热播反映了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清官热”。中国传统小农经济的文化影响下,个人往往缺乏独立自主的人格,总是把自己的幸福和期望寄托在某种权威之上;而政治制度上“人治”代替“法治”的传统也使得人们的权益得不到制度的保障,只能寄希望于某个清官来实施公平。  [关键词]清官热 儒家文化 国民依赖性 影射传统 专制制度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那就是“
期刊